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感教育在新课程改革中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保持稳定的情感表现,用数学的美内化良好的情感品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情感教育 形成 保持 内化 健全人格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095-02
情感是人們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各层次的学生也因自身素质不同,使得上课与教师合作的机会不同,教学活动都由教师来组织,学生只是消极参与。新课程改革中情感教育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它要求教育者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完成教学中情感目标的要求。
一、情感教育与数学课堂教学
善于运用情感教育于数学教学之中,不仅是对数学教学工作者更高层次的要求,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在传统的教学质量观中,知识教育或片面的能力教育占据了绝对中心,对于非理性的、非逻辑的情感因素未给予应有的重视,造成了种种缺陷,也对素质教育设置了很多障碍。认识情感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迫切而必要的。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从教学论的角度看,传统的数学教学忽略了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作用。新课标要求在教学方面,不仅要有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同时还要有情感的交流。事实上,学生也渴望平等和被尊重,希望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这势必要求打破传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以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有两个心理过程:一是感觉—思维—知识的过程;二是情感—意志—性格的过程。智能的形成和发展是两个心理过程的协调发展的结果,单纯强调某一个过程只会事倍功半。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力水平相差不大,而诸如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却有很大差别,且非智力因素是造成学生素质差异的主要原因。在数学教学中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对数学学习的热爱及对数学真理的追求,没有情感的投入势必让学生感到数学枯燥、难懂,从而丧失学好数学的信心。
2.铺垫师生合作交流的情感基础,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失败,不仅受着认识因素的影响,也受着情感因素的影响。情感因素时时刻刻都渗透在教学的一切环节中,它悄悄地微妙地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应该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潜能特征等诸多方面出发,多角度观察和分析,努力寻求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教师还要耐心地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只有这样,才能铺垫好师生合作交流的情感基础,从而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持久的动力。
二、实现情感教育的措施实施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如果学生对老师产生良好的情感,这种情感一定会迁移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中,形成一股积极的教育力量。因此,教师应当从思想、生活、学习上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难?了解他们生活习惯、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尤其是学困生,他们由于成绩差,长期被自卑所困扰,教师应当更多地对他们关爱,是他们的心理保持平衡。在教学中从不歧视、讥笑、挖苦;相反,他们有困难,热情帮助,有进步及时表扬,是他们总是生活在“希望”之中。长期的真情投入,一旦教师的真情被学生理解,教师对学生的真挚的爱,就一定能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因素,变为学习的动力。
2.保持稳定的情感表现
教学活动是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的相互交织、相辅相成的一个过程,而兴趣和愉快的相互作用和互补更为学生的智力活动提供了最佳的情绪背景,它可以改变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活动性质,变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培养兴趣呢?首先教法灵活多样。比如,用创设情境法讲概念;用发现法、比较法讲性质、法则、公式或定理;用讲练结合、讨论等方式上习题课或复习课等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在课堂上,让学生看一看、画一画、做一做、议一议。
3.用数学的美内化良好的情感品质
这一阶段是通过持久的固定作用,使学生深深地被刺激或吸引,逐渐形成观点,信奉追求,内化成良好的情感品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利用数学中的美。比如,字母表示数字,文字语言化为符号语言,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几何中五角星的美、黄金分割的美、圆形的美、图形对称和谐美、推理论证严谨内在美、解题方法新颖巧妙的美、数学公式的对称、统一美等等。培养其审美意识、陶冶其审美情感,进一步培养其在数学上刻苦努力的良好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用数学美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既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发展他们的创造力。
利用情感对认知学习的指导作用,来驱动、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为达到目标而迫切学习的心理影响,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就常常会有异常的表现:他们会发现“高招”,让老师都吃惊;引来一片赞许;不时赢得同学们的称赞,也常令老师兴奋不已。
总之,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数学认知结构和系统建构过程,在强调自主探索和学生理解性思维活动的同时,加强教师情感的注入,关注学生情感的变化,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式学习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
【关键词】情感教育 形成 保持 内化 健全人格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095-02
情感是人們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各层次的学生也因自身素质不同,使得上课与教师合作的机会不同,教学活动都由教师来组织,学生只是消极参与。新课程改革中情感教育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它要求教育者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完成教学中情感目标的要求。
一、情感教育与数学课堂教学
善于运用情感教育于数学教学之中,不仅是对数学教学工作者更高层次的要求,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在传统的教学质量观中,知识教育或片面的能力教育占据了绝对中心,对于非理性的、非逻辑的情感因素未给予应有的重视,造成了种种缺陷,也对素质教育设置了很多障碍。认识情感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迫切而必要的。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从教学论的角度看,传统的数学教学忽略了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作用。新课标要求在教学方面,不仅要有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同时还要有情感的交流。事实上,学生也渴望平等和被尊重,希望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这势必要求打破传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以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有两个心理过程:一是感觉—思维—知识的过程;二是情感—意志—性格的过程。智能的形成和发展是两个心理过程的协调发展的结果,单纯强调某一个过程只会事倍功半。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力水平相差不大,而诸如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却有很大差别,且非智力因素是造成学生素质差异的主要原因。在数学教学中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对数学学习的热爱及对数学真理的追求,没有情感的投入势必让学生感到数学枯燥、难懂,从而丧失学好数学的信心。
2.铺垫师生合作交流的情感基础,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失败,不仅受着认识因素的影响,也受着情感因素的影响。情感因素时时刻刻都渗透在教学的一切环节中,它悄悄地微妙地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应该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潜能特征等诸多方面出发,多角度观察和分析,努力寻求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教师还要耐心地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只有这样,才能铺垫好师生合作交流的情感基础,从而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持久的动力。
二、实现情感教育的措施实施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如果学生对老师产生良好的情感,这种情感一定会迁移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中,形成一股积极的教育力量。因此,教师应当从思想、生活、学习上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难?了解他们生活习惯、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尤其是学困生,他们由于成绩差,长期被自卑所困扰,教师应当更多地对他们关爱,是他们的心理保持平衡。在教学中从不歧视、讥笑、挖苦;相反,他们有困难,热情帮助,有进步及时表扬,是他们总是生活在“希望”之中。长期的真情投入,一旦教师的真情被学生理解,教师对学生的真挚的爱,就一定能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因素,变为学习的动力。
2.保持稳定的情感表现
教学活动是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的相互交织、相辅相成的一个过程,而兴趣和愉快的相互作用和互补更为学生的智力活动提供了最佳的情绪背景,它可以改变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活动性质,变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培养兴趣呢?首先教法灵活多样。比如,用创设情境法讲概念;用发现法、比较法讲性质、法则、公式或定理;用讲练结合、讨论等方式上习题课或复习课等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在课堂上,让学生看一看、画一画、做一做、议一议。
3.用数学的美内化良好的情感品质
这一阶段是通过持久的固定作用,使学生深深地被刺激或吸引,逐渐形成观点,信奉追求,内化成良好的情感品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利用数学中的美。比如,字母表示数字,文字语言化为符号语言,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几何中五角星的美、黄金分割的美、圆形的美、图形对称和谐美、推理论证严谨内在美、解题方法新颖巧妙的美、数学公式的对称、统一美等等。培养其审美意识、陶冶其审美情感,进一步培养其在数学上刻苦努力的良好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用数学美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既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发展他们的创造力。
利用情感对认知学习的指导作用,来驱动、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为达到目标而迫切学习的心理影响,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就常常会有异常的表现:他们会发现“高招”,让老师都吃惊;引来一片赞许;不时赢得同学们的称赞,也常令老师兴奋不已。
总之,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数学认知结构和系统建构过程,在强调自主探索和学生理解性思维活动的同时,加强教师情感的注入,关注学生情感的变化,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式学习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