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摘要】:博斯(约1459-1516)是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具有奇特艺术风格的绘画大师,当时的尼德兰画家大都非常注意平整细腻的画风,注重形象的如实表现,延续着凡·艾克等先辈大师的绘画风格和传统。而博斯却不同,他广泛的吸收了民间艺术的幽默讽刺和诙谐风趣,并从自己所涉猎的各式各样的宗教、占星术、天文学和旅游文学中汲取营养,以现实生活为依据,充分发挥艺术家本人超凡的想象力,通过幻想再造的漫画形式、讽刺、影射,如使徒等现实中的人物,并对他们进行了辛辣的嘲讽。
【关键词】:人文主义;讽刺;超现实
引 言
博斯是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绘画大师,是位具有奇特风格的画家,从美与幻想中揭示当时社会的不合理现象,他的作品是当时民间的笑话、谚语、民间传说、寓言的汇总。除了嬉、笑、怒、骂之外,有的已无法说清其真正的含义,正如其代表作《干草垛》一样,博斯以尼德兰一句古老的民谚“世界如同一个干草垛,人人在上面为所欲为”來作为主题。
博斯的艺术,是处于尖锐的社会矛盾与强烈冲突变本加厉的情况下产生的。外号叫做博斯的哲罗姆斯·凡·阿肯,出生于尼德兰主要的艺术中心地区之外的盖托根包西(1516年在盖托根包西逝世),博斯出生于繪画世家,他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但由于他的奇特与众不同而一度被认为是异教徒。
博斯的早期作品带有某些粗糙倾向,但是在这些作品上,对于大自然的生命力紧张热烈,忐忑不安的感受,已经和人物形象上的阴沉怪诞想入非非地相结合。在博斯的美术作品里,出现了讽刺的,或者不如说是尖酸刻薄的人类形象,正如博斯的《智慧的外科手术》(藏马德里普拉多美术馆)即是这样的作品。在博斯的作品里,冷嘲热讽的倾向与日俱增,他把人们描绘成为愚人之舟上的乘客——《愚人船》(藏卢浮宫)。博斯运用了民间幽默,但是,出于博斯笔下的幽默却蒙上了阴沉痛苦的色彩。博斯经常描绘在人群之间的基督,他用在基督周围的气焰嚣张的得意洋洋的各种面目表情来密密层层地填满空间。博斯赋予生活以阴沉的非理性的降贵纡尊的性格。博斯不仅表达了自己的宇宙观,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他对生活进行了道德和伦理的评价。
《干草垛》是博斯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在这一座祭坛上,淋漓尽致为真实的感受和寓喻的因素合而为一。干草垛是影射弗兰德斯的古老谚语:“世界是一个干草垛,人们在上面为所欲为”,画中的人物动态,是在天使与某种魔鬼的杰作之间互相接吻,演奏乐器。幻想的生物在拖曳马车,兴高采烈地服服帖帖地跟在马车后面的是教皇、国王、普通人;有一些人跑在前面,在车轮之间东奔西窜,压在车轮下面的人被碾死了;远方的风景不是幻想的,也不是神话似的,而在众人之上的云端里,则出现了举起双手的小小基督。但是认为博斯倾心于运用比拟的手法,这是不真确的,恰恰相反,博斯所追求的是,使他的构思用艺术处理最本质的因素体现出来,使他的构思在观众面前出现时不是译成密码的谚语或寓言,而是生活中必然会有的概括的形象。博斯以在中世纪从未有过的处理幻想的精雕细琢,用各种各样动物的外貌与非动物界的事物稀奇古怪地结合起来的创造物,来布满他的画幅,博斯使这些创造处于分明是难以置信的相互关系之中。
苍穹染成红色,鸟群迅速地从空中掠过,怪物在地面上匍匐而行,长着马脚的鱼张开大嘴,和长着马脚的鱼比邻而居的,是背上掮着复活水中树木的大老鼠,人们从这些水中树木里破壳而出,马的后部变成了硕大无比的高水罐,在一丝不挂的细小的腿上某一个地方安排了有尾巴的头部。一切都在匍匐而行;一切都有触目纹身的外表;一切都精力充沛;渺小的生物、虚构的生物、倔强的生物,每一个生物都处于气势汹汹的匆匆忙忙的行动之中。博斯使这些光怪陆离的场面具有登峰造极的说服力。他没有描绘在前景上展布开来的时间,而是把这事件扩大为整个世界,并赋予它所描绘的多人物的戏剧性的海市蜃楼以带出弥漫的惊心动魄的气氛。有时博斯把用谚语编排出来的情节放进画面,但是从画面上感觉不到幽默。例如在里斯本美术馆所藏的在中央屏风上描绘了《圣安东尼的诱惑》的祭坛就是这样的,同时,也是这一座祭坛上,博斯表现了空间强烈的淋漓尽致的真实感受。
《干草垛》画面布局看似混乱,实际上主次分明,人物组合有序、有聚有散、疏密相间。疏出空无一物,密处人群重叠。画面以黄色为主色调,产生既热烈有恐怖的气氛,间以大块蓝天对比,使画面鲜明而响亮。
在波斯成熟期的作品里,境界无限寥廓,但是这一个境界具有另一种空间的布局,大气显得更加明净更加潮湿。
在博斯的晚期作品里,現实因素的作用逐渐加强,再一次出现尼德兰美术里原本就有的对于一望无垠的远方景色的兴趣,这不是出于偶然的,在十五世纪末叶尼德兰美术里原本就有人的重要意义的丧失,却并没有改变圣秩制度的价值,并没有改变人们与大自然的相互关系:对于宇宙的感受的庸俗浅薄相一致的,在博斯的艺术里,对于人与宇宙的相互关系这一个问题采取了原则上是另一种的处理方式,礼拜的参与者们缩小了形体,他们彼此靠近,事件在其中进行的蕃栏歪歪斜斜的缩成一团,处于七零八落的坍塌状态,滑稽泥的墙上是一个一个的窟窿;从门上,并非故意开辟出来的墙洞上出现的人们,他们瞧着这一个场面,悄悄地窥探着,没有打扰这一个场面,也没离开这一个场面。牧人们爬上了屋顶,在背后观望,大自然气魄宏伟,一片沉寂。
从凡·艾克兄弟开始的传统在这幅画上宣告结束。在尼德兰绘画经过七十年的进展以后,博斯重新表现了早已销声匿迹的对于世界对于宇宙的感受:博斯体现这样的感受和凡·艾克兄弟的手法不仅不同,而且完全相反,波斯对人的看法固然和以前背道而驰,博斯洞察生活的目光的锐力对于十五世纪说来也是史无前例的。这是因为,在他的创作活动行将结束时,以博斯在和具体的人类社会相适应的情况下来阐释他以前的关于人的生活的概念。
在博斯的晚期的作品上,出人意料地把他以前作品上的幻想的因素与真实因素结合起来,同时在这晚期作品上贯串着抑郁的消极的情绪。在他晚期的作品里,风景和人物是相互联系的,于是在博斯的创作里出现了人在宇宙之间独处的主题。博斯的艺术时间构成十五世纪美术的尾声,他的创作结束输了这一个清醒地理解,然后是紧张探索与悲观失望的阶段。
博斯不仅在十五至十六世纪的北欧掀起了一股独属于他的独有的绘画浪潮,而且从某种意义上井,他甚至可以算是超现实主义绘画的鼻祖。无论是在超现实主义绘画运动中最积极,最有影响力的西班牙画家达利,还是著名的超现实主义代表人物马格利特,在他们的绘画作品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五百年前那位风格独特的绘画大师的影响,也许博斯不会想到他绘画风格在二十世纪的超现实主义绘画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结语
博斯独特的直探人心深处的怪异画风,以及令人不可思议的想象力被视为是先于文字的弗洛伊德主义,也成为五百年后的达利,恩斯特等超现实主义画家顶礼膜拜的的教主。博斯以他卓越的观察力、想象力与幽默感画出人们内心世界的真实样貌,使人类的卑劣与愚钝完全无处遁形。充满虚幻神秘的画面,为他带来了两极化的批评声浪,但博斯却没有被吓倒,他依然坚持着自己内心的想法,并且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奇幻非凡的世界。
参考文献:
[1] 严摩罕 姚岳山 文艺复兴欧洲艺术「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85.
[2] 梁存收 外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苏小晶(1991—),女,回族,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人,现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6级艺术学理论专业,主要研究方向:美术史论。
【摘要】:博斯(约1459-1516)是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具有奇特艺术风格的绘画大师,当时的尼德兰画家大都非常注意平整细腻的画风,注重形象的如实表现,延续着凡·艾克等先辈大师的绘画风格和传统。而博斯却不同,他广泛的吸收了民间艺术的幽默讽刺和诙谐风趣,并从自己所涉猎的各式各样的宗教、占星术、天文学和旅游文学中汲取营养,以现实生活为依据,充分发挥艺术家本人超凡的想象力,通过幻想再造的漫画形式、讽刺、影射,如使徒等现实中的人物,并对他们进行了辛辣的嘲讽。
【关键词】:人文主义;讽刺;超现实
引 言
博斯是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绘画大师,是位具有奇特风格的画家,从美与幻想中揭示当时社会的不合理现象,他的作品是当时民间的笑话、谚语、民间传说、寓言的汇总。除了嬉、笑、怒、骂之外,有的已无法说清其真正的含义,正如其代表作《干草垛》一样,博斯以尼德兰一句古老的民谚“世界如同一个干草垛,人人在上面为所欲为”來作为主题。
博斯的艺术,是处于尖锐的社会矛盾与强烈冲突变本加厉的情况下产生的。外号叫做博斯的哲罗姆斯·凡·阿肯,出生于尼德兰主要的艺术中心地区之外的盖托根包西(1516年在盖托根包西逝世),博斯出生于繪画世家,他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但由于他的奇特与众不同而一度被认为是异教徒。
博斯的早期作品带有某些粗糙倾向,但是在这些作品上,对于大自然的生命力紧张热烈,忐忑不安的感受,已经和人物形象上的阴沉怪诞想入非非地相结合。在博斯的美术作品里,出现了讽刺的,或者不如说是尖酸刻薄的人类形象,正如博斯的《智慧的外科手术》(藏马德里普拉多美术馆)即是这样的作品。在博斯的作品里,冷嘲热讽的倾向与日俱增,他把人们描绘成为愚人之舟上的乘客——《愚人船》(藏卢浮宫)。博斯运用了民间幽默,但是,出于博斯笔下的幽默却蒙上了阴沉痛苦的色彩。博斯经常描绘在人群之间的基督,他用在基督周围的气焰嚣张的得意洋洋的各种面目表情来密密层层地填满空间。博斯赋予生活以阴沉的非理性的降贵纡尊的性格。博斯不仅表达了自己的宇宙观,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他对生活进行了道德和伦理的评价。
《干草垛》是博斯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在这一座祭坛上,淋漓尽致为真实的感受和寓喻的因素合而为一。干草垛是影射弗兰德斯的古老谚语:“世界是一个干草垛,人们在上面为所欲为”,画中的人物动态,是在天使与某种魔鬼的杰作之间互相接吻,演奏乐器。幻想的生物在拖曳马车,兴高采烈地服服帖帖地跟在马车后面的是教皇、国王、普通人;有一些人跑在前面,在车轮之间东奔西窜,压在车轮下面的人被碾死了;远方的风景不是幻想的,也不是神话似的,而在众人之上的云端里,则出现了举起双手的小小基督。但是认为博斯倾心于运用比拟的手法,这是不真确的,恰恰相反,博斯所追求的是,使他的构思用艺术处理最本质的因素体现出来,使他的构思在观众面前出现时不是译成密码的谚语或寓言,而是生活中必然会有的概括的形象。博斯以在中世纪从未有过的处理幻想的精雕细琢,用各种各样动物的外貌与非动物界的事物稀奇古怪地结合起来的创造物,来布满他的画幅,博斯使这些创造处于分明是难以置信的相互关系之中。
苍穹染成红色,鸟群迅速地从空中掠过,怪物在地面上匍匐而行,长着马脚的鱼张开大嘴,和长着马脚的鱼比邻而居的,是背上掮着复活水中树木的大老鼠,人们从这些水中树木里破壳而出,马的后部变成了硕大无比的高水罐,在一丝不挂的细小的腿上某一个地方安排了有尾巴的头部。一切都在匍匐而行;一切都有触目纹身的外表;一切都精力充沛;渺小的生物、虚构的生物、倔强的生物,每一个生物都处于气势汹汹的匆匆忙忙的行动之中。博斯使这些光怪陆离的场面具有登峰造极的说服力。他没有描绘在前景上展布开来的时间,而是把这事件扩大为整个世界,并赋予它所描绘的多人物的戏剧性的海市蜃楼以带出弥漫的惊心动魄的气氛。有时博斯把用谚语编排出来的情节放进画面,但是从画面上感觉不到幽默。例如在里斯本美术馆所藏的在中央屏风上描绘了《圣安东尼的诱惑》的祭坛就是这样的,同时,也是这一座祭坛上,博斯表现了空间强烈的淋漓尽致的真实感受。
《干草垛》画面布局看似混乱,实际上主次分明,人物组合有序、有聚有散、疏密相间。疏出空无一物,密处人群重叠。画面以黄色为主色调,产生既热烈有恐怖的气氛,间以大块蓝天对比,使画面鲜明而响亮。
在波斯成熟期的作品里,境界无限寥廓,但是这一个境界具有另一种空间的布局,大气显得更加明净更加潮湿。
在博斯的晚期作品里,現实因素的作用逐渐加强,再一次出现尼德兰美术里原本就有的对于一望无垠的远方景色的兴趣,这不是出于偶然的,在十五世纪末叶尼德兰美术里原本就有人的重要意义的丧失,却并没有改变圣秩制度的价值,并没有改变人们与大自然的相互关系:对于宇宙的感受的庸俗浅薄相一致的,在博斯的艺术里,对于人与宇宙的相互关系这一个问题采取了原则上是另一种的处理方式,礼拜的参与者们缩小了形体,他们彼此靠近,事件在其中进行的蕃栏歪歪斜斜的缩成一团,处于七零八落的坍塌状态,滑稽泥的墙上是一个一个的窟窿;从门上,并非故意开辟出来的墙洞上出现的人们,他们瞧着这一个场面,悄悄地窥探着,没有打扰这一个场面,也没离开这一个场面。牧人们爬上了屋顶,在背后观望,大自然气魄宏伟,一片沉寂。
从凡·艾克兄弟开始的传统在这幅画上宣告结束。在尼德兰绘画经过七十年的进展以后,博斯重新表现了早已销声匿迹的对于世界对于宇宙的感受:博斯体现这样的感受和凡·艾克兄弟的手法不仅不同,而且完全相反,波斯对人的看法固然和以前背道而驰,博斯洞察生活的目光的锐力对于十五世纪说来也是史无前例的。这是因为,在他的创作活动行将结束时,以博斯在和具体的人类社会相适应的情况下来阐释他以前的关于人的生活的概念。
在博斯的晚期的作品上,出人意料地把他以前作品上的幻想的因素与真实因素结合起来,同时在这晚期作品上贯串着抑郁的消极的情绪。在他晚期的作品里,风景和人物是相互联系的,于是在博斯的创作里出现了人在宇宙之间独处的主题。博斯的艺术时间构成十五世纪美术的尾声,他的创作结束输了这一个清醒地理解,然后是紧张探索与悲观失望的阶段。
博斯不仅在十五至十六世纪的北欧掀起了一股独属于他的独有的绘画浪潮,而且从某种意义上井,他甚至可以算是超现实主义绘画的鼻祖。无论是在超现实主义绘画运动中最积极,最有影响力的西班牙画家达利,还是著名的超现实主义代表人物马格利特,在他们的绘画作品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五百年前那位风格独特的绘画大师的影响,也许博斯不会想到他绘画风格在二十世纪的超现实主义绘画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结语
博斯独特的直探人心深处的怪异画风,以及令人不可思议的想象力被视为是先于文字的弗洛伊德主义,也成为五百年后的达利,恩斯特等超现实主义画家顶礼膜拜的的教主。博斯以他卓越的观察力、想象力与幽默感画出人们内心世界的真实样貌,使人类的卑劣与愚钝完全无处遁形。充满虚幻神秘的画面,为他带来了两极化的批评声浪,但博斯却没有被吓倒,他依然坚持着自己内心的想法,并且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奇幻非凡的世界。
参考文献:
[1] 严摩罕 姚岳山 文艺复兴欧洲艺术「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85.
[2] 梁存收 外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苏小晶(1991—),女,回族,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人,现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6级艺术学理论专业,主要研究方向:美术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