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衡阳师范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摘要】:钢琴伴奏在合唱艺术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并且在合唱艺术中作用及效果也愈加丰富多样。經过三百多年的演化及发展之后,其艺术表现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将钢琴与合唱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发挥乐器演奏技巧和表现的巨大潜力,还可以使合唱找到了更广阔的艺术表现空间。
【关键词】:钢琴伴奏;作用;合唱
钢琴伴奏在合唱中常见的功能与作用大致有三种情况: 和声织体的衬托功能与作用; 复调性对比副旋律的功能与作用; 主题并置对比的功能与作用。
一、和声织体的衬托功能
和声不同的音响效果,具有不同的形象与意义,可以表达复杂多样的意境与情感。和声在音乐创作中常被用来描绘情景、塑造音乐形象等。但是和声是有限的,因此必须通过不同织体写法不断完善与转换补充音乐表现力和丰富作品的张力。衬托功能,显而易见就是辅助功能,如何使和声成为合唱中的辅助功能呢?这其中又该如何写作和声呢?和声织体的写法因根据作品要表达的情绪而不断转换。而且在很多作品中也有这种范例,其存在方式大致有音型化、分解和弦、柱立式和声的和声进行。
1、合唱中常用的伴奏手法就是柱立式和声手段,因为合唱中伴随着此节奏会使得效果更加丰富饱满,使音乐更加丰富饱满,就好似美术中的雕塑,加上合唱和伴奏一起重合进行,就会使音响有一种天然的浑厚,音质更加饱满。柱立式和声伴奏的特点就是节奏能够协调一致,和弦主要集中同一位置,达到一种坚实有力度的效果。例如《义勇军进行曲》它的钢琴伴奏绝大多数都是柱式和弦,使得整个作品积极、充满正义感、庄重、严肃,符合进行曲的特点。
2、在合唱中还有一种是用节奏型与和声结合形成的伴奏手法,既有独立的节奏型,又处于辅助地位进行伴奏,起着烘托和伴随的作用,这就是节奏型和声。乐曲中的特定体裁、中心内容和风格就能通过这种伴奏手法很好的表现出来。但是这种手法的缺点就是使音乐有些单调、枯燥,所以当使用该手法时,应多加变和弦。
3、分解和弦的和声进行。钢琴是演奏快速的音调分解和弦的最好乐器,因为其键盘灵活,且发音比较短促没有回音。在这种情况下,分解和弦的和声进行将原本的纵向和声转化为横向和声,音乐的立体感加强,同时能够受钢琴灵活这一优点影响,并加入一些和弦外音可以增加音乐的流动性,使和声更加有旋律性。例如:日本音乐家成田为三《海滨之歌》充分的运用了分解和弦,并且使用的是左右手的琶音,仿佛海水就在身邊流淌,犹如亲临海边一般的意境。歌词写的是独自一人在海滨彷徨,想起往日的时光,充分显示出作品想表达淡淡的忧愁,抒情性很强,而流动的音符就能恰如其分的表现出这一点。中国合唱作品中也有很多运用这一技巧的,如江苏民歌《茉莉花》(杨鸿年编曲)、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刘烽曲张朝配伴奏)同样运用了分解式的和弦方法进行了和声写作。
4、合唱中另外一种伴奏手法是由特定的音型与和声相结合的音型化的和声进行,这种伴奏手法就要十分注重和声写作的搭配,在合唱中要表现的情绪、速度、强弱来选择合适的音型。在音型化和声进行中和声的特征和节奏的特征是兼备的。而且音乐的内容、风格、形式、体裁也会根据不同的伴奏音型表现出来。所以,这种手法是合唱钢琴伴奏的首选。例如法国作曲家比才的《波西米亚人之舞》。
二、复调性对比副旋律的功能与作用
在合唱、重唱等音乐创作中,尤其是对于在整部作品的某个段落上要求和音乐的主要风格成鲜明对比的时候,一般都会采用复调性对比副旋律的处理手段,这会使音乐本身形成一种复调对比的风格特征。它的主要特征是各个声部轮流处于主旋律地位,这种手法在具体的创作中能够使钢琴的音乐和合唱的人声遥相呼应、此起彼伏、你静我动、以及对比填充的局面。既能够使钢琴的伴奏和合唱中的人声形成一体,也能使音乐的主次明显呈现。在写作技巧上来看,这种手法一般应用在以下两种情况中:一种是和声中加重钢琴伴奏的旋律性音乐,另一种就是注重钢琴的伴奏线条但又反复出现的复调性。
1、和声中加重钢琴伴奏的旋律性主要目的就是着重强调和声各声部的独立。这种手法在总节拍中依旧能够形成和弦的结构,这种伴奏一般用做衬托主旋律的背景声部,因为这种音乐与合唱内容的对比比较小。但是要注意的是副旋律一定是由主旋律派生而来,有与主旋律协和的一面,同时又有一定的独立性和特点,不能干扰主旋律,但可以烘托和美化主旋律。但是副旋律不能与主旋律节奏完全同步,否则就失去副旋律的意义了,因此必须注意对位法则。例如冼星海曲、光未然词的《黄水谣》,其中钢琴伴奏中的旋律性很强,与合唱遥相呼应、一问一答。从该插图中可以看出此曲钢琴伴奏在主旋律结束后,对旋律又一次的变化重现一遍,既加深主题印象,又使得主题由钢琴音色再次陈述,有着别番风味。
2、注重钢琴的伴奏线条但又重复出现的复调性。这种手法,一般是先播出主旋律然后再加入伴奏声部,并且将伴奏声部作为副旋律来衬托。这种强调伴奏线条的独立性,常用在合唱中的部分段落,可以有效地处理伴奏的局部。
三、主题并置对比的功能与作用
这种伴奏手法主要是一个在合唱中演唱的主旋律,同时这种伴奏是在合唱后面陈述音乐主题的,有一种横纵音乐同时进行的感觉,给人一种戏剧性的音乐效果。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钢琴伴奏手法外,其实在合唱中使用钢琴伴奏具有的特有功能仍然有一些特殊的使用手法,在目前已经被很多作曲家使用了。虽然这些手法有些特殊,是他在音乐演奏中也大大的增强了合唱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在这里有两种方法也是值得推广的,就是色彩重叠和声部的带状同时进行。
钢琴的伴奏在大合唱的时候发挥的效果十分好,是关键的不可缺少的部分。这使得合唱的感染力不断增强,更加能够展现出各种各样的歌曲。由此可知,我们要好好的利用钢琴伴奏这一环节,努力寻找和构思方法,写出更多优秀曲谱,让合唱的感染力能够感染更多的人。
参考文献:
[1]孙从音.合唱艺术手册[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孙继南,周柱铨.中国音乐通史简编[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3]匡勇胜,陈姝旋.钢琴即兴伴奏模式化训练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4]周跃峰.合唱与合唱指挥普修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许孔轩(1977—),男,湖南郴州人,衡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合唱与指挥研究。
【摘要】:钢琴伴奏在合唱艺术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并且在合唱艺术中作用及效果也愈加丰富多样。經过三百多年的演化及发展之后,其艺术表现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将钢琴与合唱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发挥乐器演奏技巧和表现的巨大潜力,还可以使合唱找到了更广阔的艺术表现空间。
【关键词】:钢琴伴奏;作用;合唱
钢琴伴奏在合唱中常见的功能与作用大致有三种情况: 和声织体的衬托功能与作用; 复调性对比副旋律的功能与作用; 主题并置对比的功能与作用。
一、和声织体的衬托功能
和声不同的音响效果,具有不同的形象与意义,可以表达复杂多样的意境与情感。和声在音乐创作中常被用来描绘情景、塑造音乐形象等。但是和声是有限的,因此必须通过不同织体写法不断完善与转换补充音乐表现力和丰富作品的张力。衬托功能,显而易见就是辅助功能,如何使和声成为合唱中的辅助功能呢?这其中又该如何写作和声呢?和声织体的写法因根据作品要表达的情绪而不断转换。而且在很多作品中也有这种范例,其存在方式大致有音型化、分解和弦、柱立式和声的和声进行。
1、合唱中常用的伴奏手法就是柱立式和声手段,因为合唱中伴随着此节奏会使得效果更加丰富饱满,使音乐更加丰富饱满,就好似美术中的雕塑,加上合唱和伴奏一起重合进行,就会使音响有一种天然的浑厚,音质更加饱满。柱立式和声伴奏的特点就是节奏能够协调一致,和弦主要集中同一位置,达到一种坚实有力度的效果。例如《义勇军进行曲》它的钢琴伴奏绝大多数都是柱式和弦,使得整个作品积极、充满正义感、庄重、严肃,符合进行曲的特点。
2、在合唱中还有一种是用节奏型与和声结合形成的伴奏手法,既有独立的节奏型,又处于辅助地位进行伴奏,起着烘托和伴随的作用,这就是节奏型和声。乐曲中的特定体裁、中心内容和风格就能通过这种伴奏手法很好的表现出来。但是这种手法的缺点就是使音乐有些单调、枯燥,所以当使用该手法时,应多加变和弦。
3、分解和弦的和声进行。钢琴是演奏快速的音调分解和弦的最好乐器,因为其键盘灵活,且发音比较短促没有回音。在这种情况下,分解和弦的和声进行将原本的纵向和声转化为横向和声,音乐的立体感加强,同时能够受钢琴灵活这一优点影响,并加入一些和弦外音可以增加音乐的流动性,使和声更加有旋律性。例如:日本音乐家成田为三《海滨之歌》充分的运用了分解和弦,并且使用的是左右手的琶音,仿佛海水就在身邊流淌,犹如亲临海边一般的意境。歌词写的是独自一人在海滨彷徨,想起往日的时光,充分显示出作品想表达淡淡的忧愁,抒情性很强,而流动的音符就能恰如其分的表现出这一点。中国合唱作品中也有很多运用这一技巧的,如江苏民歌《茉莉花》(杨鸿年编曲)、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刘烽曲张朝配伴奏)同样运用了分解式的和弦方法进行了和声写作。
4、合唱中另外一种伴奏手法是由特定的音型与和声相结合的音型化的和声进行,这种伴奏手法就要十分注重和声写作的搭配,在合唱中要表现的情绪、速度、强弱来选择合适的音型。在音型化和声进行中和声的特征和节奏的特征是兼备的。而且音乐的内容、风格、形式、体裁也会根据不同的伴奏音型表现出来。所以,这种手法是合唱钢琴伴奏的首选。例如法国作曲家比才的《波西米亚人之舞》。
二、复调性对比副旋律的功能与作用
在合唱、重唱等音乐创作中,尤其是对于在整部作品的某个段落上要求和音乐的主要风格成鲜明对比的时候,一般都会采用复调性对比副旋律的处理手段,这会使音乐本身形成一种复调对比的风格特征。它的主要特征是各个声部轮流处于主旋律地位,这种手法在具体的创作中能够使钢琴的音乐和合唱的人声遥相呼应、此起彼伏、你静我动、以及对比填充的局面。既能够使钢琴的伴奏和合唱中的人声形成一体,也能使音乐的主次明显呈现。在写作技巧上来看,这种手法一般应用在以下两种情况中:一种是和声中加重钢琴伴奏的旋律性音乐,另一种就是注重钢琴的伴奏线条但又反复出现的复调性。
1、和声中加重钢琴伴奏的旋律性主要目的就是着重强调和声各声部的独立。这种手法在总节拍中依旧能够形成和弦的结构,这种伴奏一般用做衬托主旋律的背景声部,因为这种音乐与合唱内容的对比比较小。但是要注意的是副旋律一定是由主旋律派生而来,有与主旋律协和的一面,同时又有一定的独立性和特点,不能干扰主旋律,但可以烘托和美化主旋律。但是副旋律不能与主旋律节奏完全同步,否则就失去副旋律的意义了,因此必须注意对位法则。例如冼星海曲、光未然词的《黄水谣》,其中钢琴伴奏中的旋律性很强,与合唱遥相呼应、一问一答。从该插图中可以看出此曲钢琴伴奏在主旋律结束后,对旋律又一次的变化重现一遍,既加深主题印象,又使得主题由钢琴音色再次陈述,有着别番风味。
2、注重钢琴的伴奏线条但又重复出现的复调性。这种手法,一般是先播出主旋律然后再加入伴奏声部,并且将伴奏声部作为副旋律来衬托。这种强调伴奏线条的独立性,常用在合唱中的部分段落,可以有效地处理伴奏的局部。
三、主题并置对比的功能与作用
这种伴奏手法主要是一个在合唱中演唱的主旋律,同时这种伴奏是在合唱后面陈述音乐主题的,有一种横纵音乐同时进行的感觉,给人一种戏剧性的音乐效果。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钢琴伴奏手法外,其实在合唱中使用钢琴伴奏具有的特有功能仍然有一些特殊的使用手法,在目前已经被很多作曲家使用了。虽然这些手法有些特殊,是他在音乐演奏中也大大的增强了合唱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在这里有两种方法也是值得推广的,就是色彩重叠和声部的带状同时进行。
钢琴的伴奏在大合唱的时候发挥的效果十分好,是关键的不可缺少的部分。这使得合唱的感染力不断增强,更加能够展现出各种各样的歌曲。由此可知,我们要好好的利用钢琴伴奏这一环节,努力寻找和构思方法,写出更多优秀曲谱,让合唱的感染力能够感染更多的人。
参考文献:
[1]孙从音.合唱艺术手册[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孙继南,周柱铨.中国音乐通史简编[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3]匡勇胜,陈姝旋.钢琴即兴伴奏模式化训练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4]周跃峰.合唱与合唱指挥普修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许孔轩(1977—),男,湖南郴州人,衡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合唱与指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