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提问教学

来源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lwxl35540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生活中最普遍的交际工具,掌握好这个工具对利用课堂传播知识、教育学生的教师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教师通过兴趣盎然的表述,鞭辟入里的分析,简明扼要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开启其心智,陶冶其情操,使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
  一、课堂提问的严谨性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的延伸是依靠提问来支撑的。然而,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大量的“问”,且提问方式过大或者过小,过大,则会造成学生答非所问,摸不着头脑,而问题太小,则缺乏提问的价值和意义。以我在进行《我的四季》教学时设计的问题为例。提问:作者生命四季有什么特点?若只给学生这一个问题,我们会发现学生答题漫无边际,出现许多难以预料的答案,如:“春天消耗体力,夏天准备上路,秋天收获干瘪,冬天无事可做。”但当我换一个提问方式:“请同学们在文章中找出春夏秋冬中表现我行为的句子?”此时,学生很顺利的找到了。例如春天,学生会找到“我怀着希望播种,那希望决不比任何一个智者的希望更谦卑”,“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春天作者生命的特点“播种劳作”。
  大阅读题,我和学生强调四个字:“文本意识”。所谓“文本意识”,即要求学生答题要有依据,通过阅读,从文章中找线索,找答题点,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我们发现,从“我木然地站着,下意识地将两片秋叶搁在一处。顿时那片枯叶在红枫的映照下越发显露出它的可憎可怜!我迷惘起来,我并不懂自己,何故竟会发生了要将这片枯死的形体冷了人心的叶儿珍藏起来的雅兴?”这一部分是开始把两片叶子进行对比,可是在回答时发现把范围框死框小了,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第一片叶子,在对比后显现出的作用:以枯树形体冷了心。然而第二片叶子的特点(也就是两片叶子的不同)则是下一段加以阐述:“它却是挤尽了热,将自身烧得通红,用自己最后的生命,给寒冷的世界装点上一片红于二月花的色彩……”可见,教师提问要注重提问范围大小的确定,若能对学生正确引导,可使学生轻松地找到问题解决的切入口,让学生能由此到彼,由因到果,由表及里,由个别到一般,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二、课堂提问的互动性
  课堂提问在大多数情况下特指教师向学生发问,其实课堂提问也包括学生向教师及全班同学发问。这也是提高诗歌教学效率不容忽略的一种方法。由于每个学生的阅读积累、阅读体验互不相同,他们的语言感悟能力自然也有差距,所以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有些学生会快速抓住诗歌主旨,而还有一些学生会存有疑虑。而学生间的这种差距是可以通过同伴互助的形式弥补缩小的。
  例如:在教授《沁园春·长沙》时,我遇到了难题,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由于三年学习形成的定式,他们认为语文学习只是一个简单的记录过程,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因此提问时发现,最简单的问题学生回答都存在疑惑。于是,我采取了同伴互动的方式,在教学环节上,我用简洁的语言将第一诗句解读、示范之后,让学生自己来解读下面的诗句。每人一句,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先提问那些主动举手的学生,让他们给大家作个榜样,慢慢地,随着课堂环节的深入再提问那些不太敢举手、想参与进来的学生,让他们模仿着说,活跃起课堂气氛,进而带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于是,渐渐地,兴趣浓的、成绩高的学生越来越在语文课堂上展示自己的风采,而一些语文成绩不太高、很希望在高中阶段有些突破的学生也在第一节语文学习中给自己增强点信心。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就自己不解的、感兴趣的问题随意发问,师生共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教师也能通过这些问题摸清每个学生的“底数”,便于今后的因材施教。
  三、课堂提问的目的性
  课堂提问的目的性包括两个方面:
  (一)就内容而言:围绕教材重难点。课堂提问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紧紧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将问题多设在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上,以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若将学生的思维启向枝节问题,就失去了提问的提问意义。也就是说,让学生摘到的“桃子”,味美而有营养的,才能收到我们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散文教学,更要我们把重点难点放在学法的指导,达到“教为了不教”的目的。《普通高中语文课堂标准》指出:“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着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学生寻找“证据”的过程,就是自己研读文本、品味文本、深化理解的过程,其中,学生的认识可能会有所变动,表明他对文本的研读真正落实了实处。而引导学生自己研读文本,寻找思想感情正是散文教学的重难点。
  (二)就对象而言:区别性对待学生。一个班级,学生的知识建构,学生水平都有高低之分,这就要求老师在问题设计、提问回答对象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别。仍以《江南的冬景》为例,我设计的第一个问题是:“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能体现江南冬景特点的词语。”该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删减信息的能力。在通读课文后,学生很快从文章中找出相关信息,回答该问题。因此我让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回答,这样一方面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培养他们阅读时删减信息的能力。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设计目标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时更加注重课堂的实际效果。我们不应该偏离自己设定的目标,单纯为了追求课堂效果而提一些华而不实的问题,而应该具有渐进性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学生实现对授课内容的最优掌握。
  在新课程深入开展的今天,课堂提问拥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而作为一个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则更重视课堂提问艺术,使学生在启迪中感悟,使自己在教学中提高。
其他文献
浙江省政府日前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将提升发展健康服务业作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重要手段来加快推进。健康服务业主要由医疗、
摘 要 间接正犯作为正犯的一种形式已在司法实践中得到了具体地运用。但是,对于间接正犯因何被认定为正犯这一问题,即间接正犯的正犯性问题,法学界仍未形成统一的定论。基于此,本文浅要地介绍和分析了关于间接正犯之正犯性的多种理论学说,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间接正犯的正犯性。  关键词 间接正犯 特征 正犯性  一、间接正犯  所谓间接正犯, 就是指将他人作为工具利用, 从而实现犯罪的情况, 是一个与直接正犯对
[摘要]邓小平同志从科学的发展的角度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前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之一就是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力度在不断加大。为了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才,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让他们认识、接受信息技术这一新事物。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反之,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若想培养学生认识、接受信息技术这一新事物,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兴趣。
本文介绍了工程概预算编制的主要内容,对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完善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的有效措施,以供参考.
聪明人的失误总是那样滑稽可笑rn企业家和政府官员下马形成了“前仆后继”的竞赛,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的CEO已经进入了“严冬”时代,CEO的“造神运动”已经过去.
配电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可靠性将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它由于长期处于露天运行,又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结线方式复杂多变等特点,因此在运行中
煤炭行业的暴利有多大?rn让我们来听听煤炭之乡的娄烦县一位前任乡长的回忆:rn这位乡长说,2000年,他一直想把乡里的一座煤窑包出去,开价每年2万元,都没人要.
期刊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德清县牢牢把握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满意导向,以工作亮相、考核亮牌、问责亮剑“三亮”行动为载体,立说立行立改,喊停机关“慢动作”,促转干部作风,全
摘 要 对采集的鱼体进行观察、测量和记录,是鉴定标本名称时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制作剥制标本时的参考依据。在采集到鱼类的标本后,应趁鱼尚未死去或鱼体新鲜时迅速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及时作好记录。  关键词 鱼类 标本 制作  一、引言  对采集的鱼类标本,用清水洗涤,将体表的污物和粘液刷洗掉。在洗涤过程中,如发现有寄生虫,要小心取下放进瓶内,注入 70% 酒精保存,并贴上号牌、写明采集编号。  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