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坚持分享: 打开更丰富的自己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录:每天留下一张照片
  2009年的元旦,fond去雍和宫烧香。她走下公交车时突然为之一振,她看到了一个浓墨重彩的北京冬天,煞是好看,当即拍了下来。拍完之后,fond萌发了一个念头,她认为自己是一个记性不好的人,把一切装在脑袋里,难免丢掉了很多值得怀念的东西。于是,她想每天都留下一张照片,写下一段话,把一天之中好玩的、美妙的、伤心的事情全都记下来,让它们在未来还可以找到。她把这个计划称作“365”。
  当天,fond就开始行动了,她把照片和文字都放在豆瓣网的日记上。没几天,就有不少友邻关注到这个名为“365”的个人行动,特别是很多像fond一样的记录控对此兴趣十足,他们 觉得这个形式很酷,而且很有挑战,在fond的游说下,很快有不少人加入其中。大家一起记录生活,在豆瓣日记上写下自己的日子,没有限定的主题,但一定是要记录24小时之内发生的事情,照片一定要自己拍,并且每天只能选择一张作为代表。在照片的底下用文字把重要的事情三言两语地写下来。
  一开始fond会想构图,会想怎么拍得漂亮,努力地取悦他人。后来,心情慢慢沉淀下来,就变得更忠实于自己了。毕竟是记录自己的生活,别人能不能看懂越来越不重要。
  每一天都记录的意义就在于此,它会让人看清一个真实的自己,因为想要伪装起来太难太难。“生活本来就是琐碎并且情绪化的”,fond在做的是把这个过程写下来。把思路理顺,把问题如实写下,焦虑自然就会减轻。同时这又是一个自律的机制,它让你每天必须面对自己,必须有所思考,防止自身的堕落,不会让你在漩涡里无法自拔。
  现在从某种程度上说,fond是一个很富有的人,当她突然心血来潮,想知道哪一天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她就会去翻一下自己的“365日志”。每次一翻就停不住,翻阅之中的那种成就感就足以让人开心起来。fond说:“它制造了一种存在感,让从前变得历历在目,它包含了一个人的情绪,它会让人想起很多事情。”这是来自时间的治愈。
  坚持和选择:两种困难,两种修行
  fond最初的设想特别理想化,她觉得坚持和选择是世界上最难的两件事,既然做,就要把它做全:每天都要拍照,并且每天就只能留下一张。fond想,人生中难以坚持和不能两全的事儿多了,这些算什么。
   fond在第一个100天时写下的日记
  这一年,已经过去100天了。
  是的,我一直在数着。
  话说这个365计划,实在算不得什么新鲜的玩意儿,三年前刚上flickr,就发现一堆堆的外国人每天或搔首、或弄姿的以day/365@year的标题传递着自己的生活,其中不乏创意水平俱佳的高手。他们坚持得有声有色,我看得有滋有味,直到某一天幡然醒悟,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实践一下。
  这是一件艰苦的事儿。首先,必须得随身携带相机,我家小黑主宰我的生活已经快三年了,基本达到了它去哪儿我去哪儿、它不出门我就在家待着的境界;其次,必须每天都按快门,十天半个月还好说,等到把身边所有能见人的细节都披露了一遍之后,就会无法避免的陷入到茫然绝望的情绪中。我在第47天的时候到达了第一个瓶颈,抄着相机满屋子溜达,丧心病狂地还真打算去寻摸个“瓶颈”来拍;还有,每天只能选一张,无主题可拍的时候愁,有主题照片太多的时候更愁,“舍”从来都是一种比“得”更高级的情绪。
  不过,这件事儿我做上瘾了,欲罢不能。它让我不得不更加留心生活,时时刻刻透过欣赏的目光打量身边的世界。仔细看,平凡枯燥的生活中总有些俏皮的鲜活,掏出相机的那一刹那,再纠结的情绪都会跟随审视的姿态轻轻放下。我开始下意识的想要把每个日子都过出主题来,在这种没事找事的心态驱动下,生活的轨迹也悄然变化起来,内心里,蕴藏着期待的暗涌。
  慧子形容这件事是“微不足道又别有用心”,深得我心。但愿我能够真如她所说的做到“气宇轩昂又气势磅礴”。也有人嗤之以鼻,这事麻烦、亢奋、充满形式感,我理解他们所有的不理解。可是自己的生活,总不劳烦别人来评价值不值得,拍下了第79天的绿叶和第83天的花开,我就觉得自己没有错过这个春天。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我的人生很失败,有时候我也觉着自己挺奇怪挺烦人挺没出息的……对不起亲爱的,我总是没有办法绝望太久。
  91天的时候我创建了365Day的豆瓣小组,忽悠大家一起来分享自己的生活。转眼间小组就要迎来第365位勇士了,有用DC的有用手机的;有在悉尼的有在华盛顿的;有传picasa有传flickr的,场面混乱且壮观。我不知道这其中有几人能够坚持下来,但我相信这些盯着彼此一天天长大的,一定会成为很好的朋友。看着TT同学第4天的那张“你好,阳光”,挺高兴的,我喜欢看到人们热爱生活的样子,这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这一年,已经过去100天了,我很豪迈地把一张100元的人民币按在宝马车头前留了张百岁照。我始终觉得,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它就一定会有出现在你镜头里的那一天。如果你愿意,可以从今天开始,和我们一起记录下梦想实现的过程……
  分享和组织:这不是一种“网络关系”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动中,大家通过翻看一个人的“365”,去了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人们用这样的方式分享彼此,寻找气味相投的朋友。慢慢的,这些坚持记录自己的人们竟然自发地形成了一个组织,他们把日子过成了自己的作品,把分享当作了在一起的方式。
  一位“365”的成员到法国去留学,他自己开了一个“365”,他的妈妈和爸爸随后也分别开了一个“365”。他们在彼此的“365”上相互问候,传递信息,了解对方的状态;还有一位成员喜欢上了“365”组织中的一个姑娘,他靠“记录、坚持、分享”的形式来表达爱意和追求,并且取得了成功,他们共同在“365”上经营恋情。结婚之前,“365”上的一群朋友帮他求婚,寄明信片,结婚之后,又反复敦促其请客;另一位成员的亲人去世了,人们浏览他的日记时看到了这个消息,“365”的朋友们集体送去了一个大花圈;还有的成员生活遇到了问题,大家一起帮他找工作,找住处……
  这些都远远超出了“网友”的概念,他们之中,有的是亲人的联结,有的是知己的鼓励,有的是恋人的陪伴,有的是朋友的问候。只要你在诚实地描述自己的生活,别人就会看到,与你相投的人就会赶来。总是有人会说出相同频道的话,总是有人会送来温暖。这就是这个机制神奇的地方,它营造出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细水长流的感情。他们之间的交流不需要铺垫,就像你有一个多年好友,一年没见面,一打电话却不需要寒暄,可以直接说事情。相处起来让人舒服,心也不会孤独。
  《职场》:是不是生活里的一切都能展示给别人看?
  fond:当然不是。在社会化媒体中,大家把日记写在网上,肯定有些小情绪不想让人知道,是藏起来的,但文字这东西很奇妙,你隐藏起来,别人可能看不懂,但自己翻开就一定明白,就像密码一样。比如一些晦涩的句子,本质不是想要给谁看,只是记下来。只是这种比较open的方式结识自己想认识的人,形成一种合力,来互相拜访。
  《职场》:为什么分享这么重要,它和你个人的坚持有何关系?
  fond:“365”是一个以前没有人做过的东西,属于比较小众的生活方式,如果没有获得肯定的话,很难坚持。所以当发现不仅是“我”一个人在做的时候,就更容易坚持下去。比如有人在网上喜欢一个人,发现那个人也在做这件事的话,就更愿意坚持下去。当形成一种合力,就会觉得这件事情是值得肯定的。相互鼓励、相互陪伴,这和几个朋友在物理上的陪伴有时候是一样的。
  


  现在“365”已经颇具规模,新浪轻博客上有十几万人在关注着他们。这个组织中有人专门负责值周生的排班,每一次基本上是两个老人带一个新人,他们做完把周报发送给fond,fond看一下就直接放到网上。除此之外,还有人专门负责黑板报来传授摄影知识。组织架构相当完备,很像一个社会型企业。
  至今fond仍然记得“365”核心成员第一次开会时的景况。那时,他们刚刚收到邀请,可以在豆瓣上开设一个“365”主题的小站,结果转天就有十来个人自发地集结在鼓楼的某处,拿着笔记本,还有人主持着会议,共商小站的发展。
  会议的效率极高,很快,内容怎么产生、如何发布、谁来负责,都有了说法,并且还有很详尽的纪要。小站一个星期就搭建完毕,完全超出fond的预期,没有人可以从中得到现实的利益,大家自发地来承担一切工作。“他们可能从中获得了一些认同,而这种认同超过了我的想象。我的本意只是想把大家聚集在一起,一起玩,但是每个人都在这之中得到不同的收获,我经常看到有人在日记里说感谢365这种形式,而且特别持续,一感谢就好几年。”
  一个创业的朋友在了解了“365”组织成立的经历之后,对fond说:“你相当于完成了一次创业的过程。从发起到组织到落实,除了没谈钱的事情,就是一个小公司在做的事。你没有钱,却有这么多人自发的在做这件事,你一定是做对了什么。”
  fond这样形容“365”中的同学,她说这些人都在各自小心翼翼地向上生长。 fond说,这里边的男孩女孩都特别好,好到让人很“奇怪”,女孩个个都贤惠,拍照片、做蛋糕、写文章,什么都会,并且很善良。若要分析这其中的原因,大概是由于“365”的形式本身就包含一种叫人督促自己变优秀的功能。
  首先,一个人愿意静下心来去审视自己的生活,一定是对自己很诚实的人。Ta又愿意分享,就说明了乐观开朗的一面。 同时又有些偏执,如果没有一点偏执,也做不来这件事,这种偏执可以用来对抗外界环境的浮躁。因此这个事物的属性决定了吸引的一定是这样的一群人。
  一想到这群由陌生变成挚友的人,fond就充满感慨:“没有这群人,生活会更不容易。在北京,这么大的城市里,去找同学,找同事,都不是这样一种关系和感情。大家在城市里,在这个年纪,需要这样一种感情和形式。和他们在一起,是一种很奇妙的缘分。”
其他文献
本文报道了无流动载体的甲苯乳状液膜体系的制备及迁移金属离子的行为,试验了当内相试剂分别为EDTA,Na。P_2O_7,Na_2S_2O_3 ,HNO_3等时,改变外相介质条件,迁移铅、锌、镉、汞
本实验用E_(15)胎脑皮质作供体植入到中年Wistar大鼠大脑皮质3、1、2区内,移植后7天的移植物中成熟的神经元数量少,未成熟神经元占大多数,15天的移植物成熟神经元占多数,未成
1.前 言 斯特林冷冻机的正确称呼应是“逆向斯特林循环的冷冻机”。这本是原动机循环,1816年由斯特朗德地区牧师斯特林(Reverend Robert Stirling)所发明。 所谓原动机或冷
新闻事件: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3月13日通报,国家卫计委组织专家确诊一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患者为男性,32岁,浙江省人,常年在安哥拉首都罗安达(近期发生黄热病疫情)做生意。患者于3月8日(北京时间)在罗安达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3℃,伴畏寒等症状,最终确诊该病例为我国首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目前,患者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病情较重,正在积极救治中。  应 对:  黄热病是经蚊媒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假旋旋毛虫与该属的其他种有明显不同:虫体小,幼虫在肌肉内不形成包囊及能够在鸟类寄生。此外,宿主对其感染的免疫和炎症反应也有差异。本试验对旋毛虫和假旋旋毛虫肠期感染
为研究有荚膜(ECS)和无荚膜(ACS)新生隐球菌菌株对人中性多形核白细胞(PMN)的 不同结合作用,作者使用两株由艾滋病(AIDS)患者尿中新分离的菌株,均已经显微镜下测量荚膜宽度,
摘要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使其重点不再是语言符号本身,而是文本之外的文化因素,如意识形态、诗学规范、政治权力等等。互文视角下,多种意识形态通过互文对话来实现对译者的操控。这些操控表现在:对译者的限制、对其译本选择的影响、译者翻译策略的确定及译者互文取向的影响。  关键词:意识形态 互文性 译者 操纵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意识形态一般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系统的思想观念
摘要:由于历史发展轨迹、地理自然环境、人文社会等多方面的不同,使得中英两国文学在描述的内容以及表达的思想内涵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本文论述了中英两国文学不同的发展进程以及风格特色,对于中英两国文学表达上存在的差别进行了分析,对于研究中英两国文学以及促进中国文学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中国文学 英语文学 表达 差异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不管是中
平时修炼主要以提高潜能为主,补短板。而竞争的时候,一定是降低干扰为主,拼长板。进入4月份,那个该死的美丽的年初计划,开始慢慢显出其“狰狞”的一面。春节归来,小新给自己
本文由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医学院医学中心神经外科LI-MEI LIN教授团队执笔,详细总结并分析了近年来脑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重要进展。脑动脉瘤是发生在颅内动脉血管壁的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