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新课程实施以来,传统小学语文教学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弊病。为了改变机械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目前的小学教育教学中,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等都有了改变,把学生培养成有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日益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努力的目标。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一些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因为教师教学素养和本人素质的原因,一些教师在课堂上过于放任学生的学习活动,没有对所教内容进行重点区域划分,缺乏对方法策略和相关规律的归纳和提升;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表面形式,而忽视了教材内容,甚至严重脱离了文本,导致教学本末倒置;一些语文教师过于注重语文课本知识的解说和教学,却忽视了能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的文学艺术的教学,使教学存在严重的应试教育的痕迹。这种模式下的教学,带来的普遍现象就是:学生的应试技巧确实有所提高,但学生综合的语文素养和能力却还在原地踏步,甚至还有所下降。
2.教学方法太过陈旧和单调
学生的小学阶段是学习语文的启蒙阶段,这个阶段对于学生以后学习语文乃至整体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是相当重要的。所以,教学中,教师应该创新教法,让学生乐于接受学习,并有所收获。但中国传统教育在长期的发展中已经根深蒂固,对现代教学方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仍然秉承着“学习字词——划分段落——归纳中心”的“三部曲”式的流程。很多教师以为,一篇课文只需按照这三个步骤来进行教学就能很好地完成任务了。但却没有意识到,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只能让基础知识掌握和基本技能训练背道而驰,这就违背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学习积极性不够,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就比较缓慢。学生在小学阶段,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认知新事物的能力也在逐渐增强,教师应该采用灵活的方法,寓教于乐,注重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3.使用教材墨守成规
新教材给教师留下了很大的发挥空间,灵活性大,但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很好地发挥这个灵活性,而是仍然延续以前的模式,对新教材的使用缺乏新意,缺乏创造性,对于教材中提到的灵活教学内容发挥不当。如教学阅读拓展题的解答方法,就是在课文理解的基础上加上几句设置好的套话;话题作文的写作,就是编一个与话题相关的故事等,只是给古板的教学加上了新的形式和教条而已。这些都是与新课程的理念和教学的三维目标大相径庭的。
二、新课程实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对策
1.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社会适应性人才
要想做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就必须抓好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这一重要因素。只有教师专业素质高了,才能适应教学的不断发展中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才能提高教学工作质量,为祖国培养出有用的人才。
当前,信息知识处在瞬息万变的阶段,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知识经济。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掌握较多的文化理论知识和教育技能,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地提升自己,以适应社会对教师的新要求。教师要能将多门学科知识进行有效地迁移和综合,做到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融会贯通,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而培养出社会适应型的创新人才。
2.优化教法,激发创新思维
教学中,可以使用多样性和灵活性并存的教学方法。上课时,教师可以将多种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思想融会贯通,相互穿插(如将情境教学、探究教学、目标教学、互动教学、合作研讨教学等相组合),在一种主要方法指导下,多种方法并用辅助来进行教学。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出学生内心对学习的强烈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并且使学生有持久的动力进行自主学习。上课时,教师可以搭建一个开放型的,对学生有吸引力的学习平台,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能很好地释放思想感情。例如,在上《晏子使楚》一课时,在让学生针对“晏子觉得齐人在楚国变盗贼,是因两国的水土不同”这个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时,有的学生就发表了不同意见,觉得这个齐人会成为盗贼,主要是因为本性不好,和两国的水土毫无关系。这就掀起了课堂教学的高潮。教师可以抓住这个生成点,让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最终引导学生掌握课文中晏子是使用辩论法,陈述内容与事实并非相符,齐人犯罪主要应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所以“齐国人只因到了楚国才犯罪”的说法是不全面的这个文章的中心,让学生加深了对晏子这个人物形象的认识。因此,课堂中,教师千万不要因害怕学生“节外生枝”,打乱教学思路,而不敢有所创新,教师只要将学生吸引到学习中去,就能使他们对课程产生兴趣,让学生展现出真我的个性,萌发出创新意识。
3.教师要适时变换教学模式
教师在符合教学规定的前提下,若能尝试运用新方法和新模式,语文课堂中避免采用“朗读课文—作者简介—背景分析—归纳大意—写作特色”的陈旧模式,就能让学生更有兴趣学习,更加喜爱语文。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第一,使教学充满多样性。在确定一堂课的内容后,课上教师要注意变换教法,将不同方法交错使用,在新鲜感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能真正参与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中来。第二,使教学内容此起彼伏,增加教学知识的曲折性。教学中,教师努力研究教材,让教学内容此起彼伏,不落窠臼,能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无限动力。第三,使用艺术性语言,讲究语言的抑扬顿挫。不论教师是在进行范读还是讲析,或者释疑,都要把握好语调平仄及快慢的变化,让学生有符合情理的感受。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避免矫揉造作和故弄玄虚,应恰到好处地设置悬念和造势,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更好地满足创新素质教育的要求。
例如,需要写以做菜为话题的作文,教师可以就“野炊烧菜比赛”为由,激励学生暗中学习做菜,让学生亲身体会做菜的乐趣。这样一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写作前体验做菜,更好地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到了写作的时候,教师可以先通过引导性谈话让学生回忆做菜的过程。这样,在写的时候,学生就有了素材,就能做到“手到擒来”了。因为每个学生都想取得第一名,所以在写作指导上教师可以只字未提“作文”,却字字蕴涵“作文”,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写作。
4.运用多媒体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运用信息技术来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可以再现课文中的场景,可以展示事件的经过,可以创设逼真的学习情境,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在语文教学中,借助电脑动画等教学手段,以语文内容为本,再配上音乐为辅助,创设出模拟情境,给学生以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就能激起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趣。如教学《鸟的天堂》时,开始我播放一些图片,让朗读与图像展示同步进行,使学生有一个感性的印象;然后我再放自制的图像,让学生仔细欣赏榕树的近景、远景,体会榕树枝、干、根、叶的美态及卧在水上的整体景象;之后再播放录音,让学生品味语言文字,体会其中的意境。在想象体会中,学生自然地陶醉于课文的语言文字中,体会到了鸟的天堂的迷人景色,受到了美的教育与熏陶,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再如,在讲解小说的线索结构时,教师可以用图表或框架结构把线索清晰地展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在有必要对文字或画面进行解释或限制时,教师还可以采用声音媒体辅助教学。声音可以增加课件的真实感,扩大课件的表达能力,有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对语文教育教学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只有以教材为本,与时俱进,创新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责编 刘宇帆)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一些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因为教师教学素养和本人素质的原因,一些教师在课堂上过于放任学生的学习活动,没有对所教内容进行重点区域划分,缺乏对方法策略和相关规律的归纳和提升;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表面形式,而忽视了教材内容,甚至严重脱离了文本,导致教学本末倒置;一些语文教师过于注重语文课本知识的解说和教学,却忽视了能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的文学艺术的教学,使教学存在严重的应试教育的痕迹。这种模式下的教学,带来的普遍现象就是:学生的应试技巧确实有所提高,但学生综合的语文素养和能力却还在原地踏步,甚至还有所下降。
2.教学方法太过陈旧和单调
学生的小学阶段是学习语文的启蒙阶段,这个阶段对于学生以后学习语文乃至整体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是相当重要的。所以,教学中,教师应该创新教法,让学生乐于接受学习,并有所收获。但中国传统教育在长期的发展中已经根深蒂固,对现代教学方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仍然秉承着“学习字词——划分段落——归纳中心”的“三部曲”式的流程。很多教师以为,一篇课文只需按照这三个步骤来进行教学就能很好地完成任务了。但却没有意识到,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只能让基础知识掌握和基本技能训练背道而驰,这就违背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学习积极性不够,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就比较缓慢。学生在小学阶段,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认知新事物的能力也在逐渐增强,教师应该采用灵活的方法,寓教于乐,注重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3.使用教材墨守成规
新教材给教师留下了很大的发挥空间,灵活性大,但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很好地发挥这个灵活性,而是仍然延续以前的模式,对新教材的使用缺乏新意,缺乏创造性,对于教材中提到的灵活教学内容发挥不当。如教学阅读拓展题的解答方法,就是在课文理解的基础上加上几句设置好的套话;话题作文的写作,就是编一个与话题相关的故事等,只是给古板的教学加上了新的形式和教条而已。这些都是与新课程的理念和教学的三维目标大相径庭的。
二、新课程实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对策
1.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社会适应性人才
要想做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就必须抓好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这一重要因素。只有教师专业素质高了,才能适应教学的不断发展中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才能提高教学工作质量,为祖国培养出有用的人才。
当前,信息知识处在瞬息万变的阶段,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知识经济。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掌握较多的文化理论知识和教育技能,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地提升自己,以适应社会对教师的新要求。教师要能将多门学科知识进行有效地迁移和综合,做到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融会贯通,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而培养出社会适应型的创新人才。
2.优化教法,激发创新思维
教学中,可以使用多样性和灵活性并存的教学方法。上课时,教师可以将多种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思想融会贯通,相互穿插(如将情境教学、探究教学、目标教学、互动教学、合作研讨教学等相组合),在一种主要方法指导下,多种方法并用辅助来进行教学。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出学生内心对学习的强烈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并且使学生有持久的动力进行自主学习。上课时,教师可以搭建一个开放型的,对学生有吸引力的学习平台,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能很好地释放思想感情。例如,在上《晏子使楚》一课时,在让学生针对“晏子觉得齐人在楚国变盗贼,是因两国的水土不同”这个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时,有的学生就发表了不同意见,觉得这个齐人会成为盗贼,主要是因为本性不好,和两国的水土毫无关系。这就掀起了课堂教学的高潮。教师可以抓住这个生成点,让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最终引导学生掌握课文中晏子是使用辩论法,陈述内容与事实并非相符,齐人犯罪主要应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所以“齐国人只因到了楚国才犯罪”的说法是不全面的这个文章的中心,让学生加深了对晏子这个人物形象的认识。因此,课堂中,教师千万不要因害怕学生“节外生枝”,打乱教学思路,而不敢有所创新,教师只要将学生吸引到学习中去,就能使他们对课程产生兴趣,让学生展现出真我的个性,萌发出创新意识。
3.教师要适时变换教学模式
教师在符合教学规定的前提下,若能尝试运用新方法和新模式,语文课堂中避免采用“朗读课文—作者简介—背景分析—归纳大意—写作特色”的陈旧模式,就能让学生更有兴趣学习,更加喜爱语文。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第一,使教学充满多样性。在确定一堂课的内容后,课上教师要注意变换教法,将不同方法交错使用,在新鲜感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能真正参与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中来。第二,使教学内容此起彼伏,增加教学知识的曲折性。教学中,教师努力研究教材,让教学内容此起彼伏,不落窠臼,能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无限动力。第三,使用艺术性语言,讲究语言的抑扬顿挫。不论教师是在进行范读还是讲析,或者释疑,都要把握好语调平仄及快慢的变化,让学生有符合情理的感受。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避免矫揉造作和故弄玄虚,应恰到好处地设置悬念和造势,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更好地满足创新素质教育的要求。
例如,需要写以做菜为话题的作文,教师可以就“野炊烧菜比赛”为由,激励学生暗中学习做菜,让学生亲身体会做菜的乐趣。这样一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写作前体验做菜,更好地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到了写作的时候,教师可以先通过引导性谈话让学生回忆做菜的过程。这样,在写的时候,学生就有了素材,就能做到“手到擒来”了。因为每个学生都想取得第一名,所以在写作指导上教师可以只字未提“作文”,却字字蕴涵“作文”,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写作。
4.运用多媒体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运用信息技术来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可以再现课文中的场景,可以展示事件的经过,可以创设逼真的学习情境,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在语文教学中,借助电脑动画等教学手段,以语文内容为本,再配上音乐为辅助,创设出模拟情境,给学生以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就能激起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趣。如教学《鸟的天堂》时,开始我播放一些图片,让朗读与图像展示同步进行,使学生有一个感性的印象;然后我再放自制的图像,让学生仔细欣赏榕树的近景、远景,体会榕树枝、干、根、叶的美态及卧在水上的整体景象;之后再播放录音,让学生品味语言文字,体会其中的意境。在想象体会中,学生自然地陶醉于课文的语言文字中,体会到了鸟的天堂的迷人景色,受到了美的教育与熏陶,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再如,在讲解小说的线索结构时,教师可以用图表或框架结构把线索清晰地展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在有必要对文字或画面进行解释或限制时,教师还可以采用声音媒体辅助教学。声音可以增加课件的真实感,扩大课件的表达能力,有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对语文教育教学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只有以教材为本,与时俱进,创新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