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尽管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但计算能力是自主学习和创新的基础。教师应该意识到目前学生计算能力普遍偏低的现实,分析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找到相应的对策。首先,教师应该从思想上认识到计算能力的重要性,同时也要使学生明白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要求学生也从思想上给予高度的总是。计算与习惯紧密相关,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必备因素,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计算能力;计算习惯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因为任何知识点都离不开计算,可以说,计算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缺乏计算能力,就如同万丈高楼缺少坚固的地基。然而,从目前调查的结果看,不少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偏低,甚至一些最简单的口算题,都会出现低级的失误。不少教师迷惑,为何有的学生思维敏捷,回答问题头头是道,然而一到考试结果出来,教师却往往大跌眼镜。其实,这部分学生很多是因为计算能力不行,导致到处丢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切忌手高眼低,一味着重于知识点的讲解,而忽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找到学生计算能力低下的原因,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一、造成学生计算能力低下的原因
(1)对计算不重视,报有侥幸心理。很多学生对题目只求“会”,不实际求“解”,甚 至 认为计算是浪费时间。前辈考试的“血泪史”告诉我们,考试中题目一看就会,但就是算不出正确答案。所以“不求甚解”、认为考试时我一定能算对的侥幸心理绝不能有。
(2)学生习惯动口不动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让学生进行计算训练,很多同学都是眼睛盯住算式,口中念念有词,像计算机程序计算一般开始计算,而后报出自认为“正确”的答案。很多学生都认为“动口”比“动手”节约时间,但我们计算不只是追求速度,而是在保证正确率的情况下追求速度。
(3)“节约时间”,借助计算器。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计算时借用计算器和手机等工具提高“工作效率”,但考试时是不准带计算器的,那时只能用自己未经训练、已经生锈的脑袋了,正确率可想而之。
二、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要养成好的习惯。要重视计算甚至是简单的计算,每一道题目我都要计算得出正确的答案。因为考试 80%的题目需要我们计算得出正确答案的,所以一个人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考试成绩的好坏;我们要多动手、少动口,养成演算的好习惯,在考试中不但可以提高计算准确率,如果利用得当的话,更能节约我们的检查时间。
(2)要学会“计算程序”和注意过程中的简算,很多同学看到计算题目,上来就死算,直到“算死”为止。实际上,面对一个算式就像面对一个壮汉一样,想击倒对手,算出正确的结果,就需要找到壮汉的弱点——即找到算式的特点,然后根据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采取正确的方法之后,在运算过程中要注意适时运用简算方法——尤其是基本的简算方法,例如乘法的分配律、结合律、等号两边约分和分子分母约分等等,这样就可使我们少走弯路。
(3)注意计算策略。一般我们把计算分为口算、手算和估算。对于简单的题目,例如两个数间的简单运算,我们直接可以采取口算;对于稍微复杂的算式,我们要进行手算;对于以下要求精度不高的计算,我们可以运用估算,直到得出题目要求的结果为止,可以“不求甚解”。
(4)“短平快”的方法——恶补计算。时间证明通过短时间内做大量的计算题的方法可以使学生计算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三、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和保证。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1)教师要教育学生作业认真、仔细、书写整洁,对计算的结果自觉检查。必须注意,课堂计算时,教师绝对不要提“看谁算得快”的要求,否则,学生往往是只图快、不求对,久而久之,容易养成不良的习惯。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
(2)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表率。平时板书、批改作业时,字迹一定要规范整洁;解题时,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发动家长做好配合。如在家庭作业中,发现孩子有错题,可让家长帮助孩子找到错误的原因,再订正到纠错本上。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只要我们善于做计算教学的有心人,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插上腾飞的翅膀。
总之,只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计算程序,注意计算策略再加上我们脑中多记的运算规律和算式,相信在考场上,我们定能够神勇无比,得到应该取得的好成绩。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计算能力;计算习惯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因为任何知识点都离不开计算,可以说,计算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缺乏计算能力,就如同万丈高楼缺少坚固的地基。然而,从目前调查的结果看,不少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偏低,甚至一些最简单的口算题,都会出现低级的失误。不少教师迷惑,为何有的学生思维敏捷,回答问题头头是道,然而一到考试结果出来,教师却往往大跌眼镜。其实,这部分学生很多是因为计算能力不行,导致到处丢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切忌手高眼低,一味着重于知识点的讲解,而忽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找到学生计算能力低下的原因,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一、造成学生计算能力低下的原因
(1)对计算不重视,报有侥幸心理。很多学生对题目只求“会”,不实际求“解”,甚 至 认为计算是浪费时间。前辈考试的“血泪史”告诉我们,考试中题目一看就会,但就是算不出正确答案。所以“不求甚解”、认为考试时我一定能算对的侥幸心理绝不能有。
(2)学生习惯动口不动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让学生进行计算训练,很多同学都是眼睛盯住算式,口中念念有词,像计算机程序计算一般开始计算,而后报出自认为“正确”的答案。很多学生都认为“动口”比“动手”节约时间,但我们计算不只是追求速度,而是在保证正确率的情况下追求速度。
(3)“节约时间”,借助计算器。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计算时借用计算器和手机等工具提高“工作效率”,但考试时是不准带计算器的,那时只能用自己未经训练、已经生锈的脑袋了,正确率可想而之。
二、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要养成好的习惯。要重视计算甚至是简单的计算,每一道题目我都要计算得出正确的答案。因为考试 80%的题目需要我们计算得出正确答案的,所以一个人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考试成绩的好坏;我们要多动手、少动口,养成演算的好习惯,在考试中不但可以提高计算准确率,如果利用得当的话,更能节约我们的检查时间。
(2)要学会“计算程序”和注意过程中的简算,很多同学看到计算题目,上来就死算,直到“算死”为止。实际上,面对一个算式就像面对一个壮汉一样,想击倒对手,算出正确的结果,就需要找到壮汉的弱点——即找到算式的特点,然后根据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采取正确的方法之后,在运算过程中要注意适时运用简算方法——尤其是基本的简算方法,例如乘法的分配律、结合律、等号两边约分和分子分母约分等等,这样就可使我们少走弯路。
(3)注意计算策略。一般我们把计算分为口算、手算和估算。对于简单的题目,例如两个数间的简单运算,我们直接可以采取口算;对于稍微复杂的算式,我们要进行手算;对于以下要求精度不高的计算,我们可以运用估算,直到得出题目要求的结果为止,可以“不求甚解”。
(4)“短平快”的方法——恶补计算。时间证明通过短时间内做大量的计算题的方法可以使学生计算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三、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和保证。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1)教师要教育学生作业认真、仔细、书写整洁,对计算的结果自觉检查。必须注意,课堂计算时,教师绝对不要提“看谁算得快”的要求,否则,学生往往是只图快、不求对,久而久之,容易养成不良的习惯。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
(2)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表率。平时板书、批改作业时,字迹一定要规范整洁;解题时,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发动家长做好配合。如在家庭作业中,发现孩子有错题,可让家长帮助孩子找到错误的原因,再订正到纠错本上。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只要我们善于做计算教学的有心人,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插上腾飞的翅膀。
总之,只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计算程序,注意计算策略再加上我们脑中多记的运算规律和算式,相信在考场上,我们定能够神勇无比,得到应该取得的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