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常态课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主阵地,正确辨析常态课与非常态课之间的关系,实现常态课优质化和优质课常态化的课改目标;拓展课程资源,尊重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根除非体育化教学内容;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突出技术技能教学这一核心,强化常规教育及安全意识,坚持教学评价,彰显体育课活动本质,促进技能教学与体能锻炼的同步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所谓“常态”:从词义上可以理解为平常的,正常的较为固定的状态。常态体育课教学:就是在现有通常的、平常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下,日常较为固定的、常规性的、自然状态下平平常常的体育课教学。它是相对于那些评比课、展示课、公开课、观摩课等平常的、通常状态下的“非常态”体育课而言的。因此它除具有基本的程序化、规范化的特征外,还具有及时性、自主性、原生性、普通性、朴实型的特征。
1 恪守课堂常规,树立“健康第一”,终生体育的思想意识
良好的体育教学常规,既是我国体育文化的积淀,也是体育课堂取得良好教学实效的保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多年来恪守课堂教学常规是我们一贯的做法,各环节都有系列特定的要求,如:(1)课前集合站队快、静、齐;出勤人数堂堂清,杜绝迟到旷课,有事提前请假;师生相互鞠躬致意大声问好;教学内容、目标、要求清晰明了;服装符合安全要求;见习生随堂活动。(2)课上听讲认真,举手发问,练习积极大胆,勇于克服困难,看清示范,乐于教师的点拨指导,创意、展示踊跃,安全意识强烈,保护、帮助到位,场地、器材卫生合格,偶发事件处理及时。(3)课后科学放松,评价正确到位,值日积极,器材取放合理,师生鼓掌道别后下课。条目清晰,严格操作,常抓不懈,安全事故减少了,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素质体能上去了,体育活动促进了智力进步和发展。
2 坚持以技术技能教学为核心,学生兴趣爱好得以满足
体育改革和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完善,体育中考、《国标》测试、阳光体育运动的普及开展,使得体育项目的设置更加趋于全面合理,由原来单一的身体素质测试向混合的、多样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和技术技巧的全面考核发展。而这些全面知识和能力的取得,只靠精心设计花里胡哨的几节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是绝对达不到的。
倡导上好常态课,并不是完全排斥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完美的公开课、展示课、观摩课。坚持推行每月上一节公开课,每学期上一节示范课,一学年完成一节观摩课的研讨任务。教师认真选取适合本地区特点的运动项目为教学内容,分阶段层次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和教师都明了教学意图,然后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意图确立合理的教学步骤,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练习方法,从一节课做起,按照一节课技术目标明确——一学期教学目标明确——一学年技术教学目标到位。学生在校打好身体素质的基础,搞好技术技能的储备,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服务于自己,造福于家庭和社会,实现学习体育,终身受益的体育教育新理念。
3 强化“安全第一”思想意识,学生喜欢体育,更喜欢体育课
在体育场地、器材不很充足,师资力量不很强大,学生家长对发展学生体质,力争体育与文化学习同步协调发展的体育理念,还不是很理解的情况下,平时体育课的安全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如:课前要检查体育设施场地、器材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对长期病假或先天性疾病学生的调查要准确,对临时伤病及偶发事件的处理是要到位。课的教学和练习顺序要科学合理,运动负荷的安排要符合体育运动的规律,保护、帮助恰当等等,都务必有“先见知名”,不可马虎。
只有牢牢抓住常态课教学这一主阵地,切实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真实地发挥每节课的教育价值和教育功能,才能切实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学生学有所得,有运动的快乐,有成功的体验,学生才会不但喜欢体育更喜欢体育课。
4 加强“备课”和教研,运动负荷适宜,师生素质双提高
常态体育课要求主要教材的练习时间要充足,课的运动负荷要适宜,重视常态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体育教学固有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在当前基础教育的背景下,学校追求行政指导追求升学率,教师迫于学校的生存,施加于学生的除了作业还是作业,家长只有一个孩子,望子成龙的心情只有看学习成绩,如此教学环境下,要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谈何容易,所以,常态体育课仍然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主要阵地。运动负荷是体育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教师通过简单询问,观察面部表情、行为举止来掌握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学生从个人监测和身体体验,如:心率脉搏的跳动,头部的感觉,上下肢的协调情况来判断运动是否适(下转第243页)(上接第233页)宜,保证运动负荷服务于运动技术技能,以娴熟的技能强化巩固动作的定势,全面实现课的目标任务和要求。
5 坚持教学评价,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育教学成果显著
《课标》中提到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对知识既要有 “输入”过程,也要有“输出”的过程,对知识、技术、方法的讲解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要把“学会”与“会学”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从“不会”到“学会”,再从“学会”到“会学”的行为的转化,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充分挖掘学生自身学习的潜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地学习和技术过程的练习,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课上评价学生改“很好”,为“你做的真棒”,对展示创意的肯定用“你的想法很独特”等各种鼓励性语言,焕发学生的激情和斗志,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不再是帮助教师完成学习任务配角,学生活动是对教学设计的一种回应。新型民主师生关系的确立,既体现了教育本质,也保证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几年来,我校体育教学成绩评估由课改前的全市20多名的排位,逐年提升,现在处于全市体育教学评估的第一梯队,保持在前3名的行列。近三年来,阳光体育运动的测试和上报工作年年进步,幅度不断增大,由2年前的不足70%,去年提高到了近90%的合格率,40%优秀率的指标。
总之,要想切实发挥“常态课”的实效,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一方面要正确对待和处理好常态课与非常态课的关系,常态课与非常态课是相对而言的,它们具有各自的作用和价值,常态课完成的是日常的教学任务和目标,非常态课的价值就在于为常态课服务,支持常态课的发展与需求,保证常态课能上的更好,只有两者相互促进,才有可能实现常态课优质化,优质课常态化的远大目标。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场地器材,适时拓展开发课程资源,体育运动重在实践,场地、器材是实践的保证,利用好现有场地器材是根本,有计划地拓展开发体育资源是教科研的重要课题之一。如废旧篮、排球在投掷练习中的运用,篮球、排球场地线在分组和速度练习中的界定作用,降低要求和难度的活动比赛,自备器材在大课间及教学中的使用,要不断加以研究和开发。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体育与健康教师教学用书(7-9年级全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学校体育工作条例.1990.
[4]国家教委体育中考实施方案.2008.
[5]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6]阳光体育运动方案.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7]中国学校体育.2010(5-7).
[8]學校体育教学.2010(5-7).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所谓“常态”:从词义上可以理解为平常的,正常的较为固定的状态。常态体育课教学:就是在现有通常的、平常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下,日常较为固定的、常规性的、自然状态下平平常常的体育课教学。它是相对于那些评比课、展示课、公开课、观摩课等平常的、通常状态下的“非常态”体育课而言的。因此它除具有基本的程序化、规范化的特征外,还具有及时性、自主性、原生性、普通性、朴实型的特征。
1 恪守课堂常规,树立“健康第一”,终生体育的思想意识
良好的体育教学常规,既是我国体育文化的积淀,也是体育课堂取得良好教学实效的保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多年来恪守课堂教学常规是我们一贯的做法,各环节都有系列特定的要求,如:(1)课前集合站队快、静、齐;出勤人数堂堂清,杜绝迟到旷课,有事提前请假;师生相互鞠躬致意大声问好;教学内容、目标、要求清晰明了;服装符合安全要求;见习生随堂活动。(2)课上听讲认真,举手发问,练习积极大胆,勇于克服困难,看清示范,乐于教师的点拨指导,创意、展示踊跃,安全意识强烈,保护、帮助到位,场地、器材卫生合格,偶发事件处理及时。(3)课后科学放松,评价正确到位,值日积极,器材取放合理,师生鼓掌道别后下课。条目清晰,严格操作,常抓不懈,安全事故减少了,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素质体能上去了,体育活动促进了智力进步和发展。
2 坚持以技术技能教学为核心,学生兴趣爱好得以满足
体育改革和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完善,体育中考、《国标》测试、阳光体育运动的普及开展,使得体育项目的设置更加趋于全面合理,由原来单一的身体素质测试向混合的、多样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和技术技巧的全面考核发展。而这些全面知识和能力的取得,只靠精心设计花里胡哨的几节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是绝对达不到的。
倡导上好常态课,并不是完全排斥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完美的公开课、展示课、观摩课。坚持推行每月上一节公开课,每学期上一节示范课,一学年完成一节观摩课的研讨任务。教师认真选取适合本地区特点的运动项目为教学内容,分阶段层次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和教师都明了教学意图,然后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意图确立合理的教学步骤,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练习方法,从一节课做起,按照一节课技术目标明确——一学期教学目标明确——一学年技术教学目标到位。学生在校打好身体素质的基础,搞好技术技能的储备,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服务于自己,造福于家庭和社会,实现学习体育,终身受益的体育教育新理念。
3 强化“安全第一”思想意识,学生喜欢体育,更喜欢体育课
在体育场地、器材不很充足,师资力量不很强大,学生家长对发展学生体质,力争体育与文化学习同步协调发展的体育理念,还不是很理解的情况下,平时体育课的安全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如:课前要检查体育设施场地、器材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对长期病假或先天性疾病学生的调查要准确,对临时伤病及偶发事件的处理是要到位。课的教学和练习顺序要科学合理,运动负荷的安排要符合体育运动的规律,保护、帮助恰当等等,都务必有“先见知名”,不可马虎。
只有牢牢抓住常态课教学这一主阵地,切实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真实地发挥每节课的教育价值和教育功能,才能切实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学生学有所得,有运动的快乐,有成功的体验,学生才会不但喜欢体育更喜欢体育课。
4 加强“备课”和教研,运动负荷适宜,师生素质双提高
常态体育课要求主要教材的练习时间要充足,课的运动负荷要适宜,重视常态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体育教学固有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在当前基础教育的背景下,学校追求行政指导追求升学率,教师迫于学校的生存,施加于学生的除了作业还是作业,家长只有一个孩子,望子成龙的心情只有看学习成绩,如此教学环境下,要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谈何容易,所以,常态体育课仍然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主要阵地。运动负荷是体育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教师通过简单询问,观察面部表情、行为举止来掌握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学生从个人监测和身体体验,如:心率脉搏的跳动,头部的感觉,上下肢的协调情况来判断运动是否适(下转第243页)(上接第233页)宜,保证运动负荷服务于运动技术技能,以娴熟的技能强化巩固动作的定势,全面实现课的目标任务和要求。
5 坚持教学评价,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育教学成果显著
《课标》中提到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对知识既要有 “输入”过程,也要有“输出”的过程,对知识、技术、方法的讲解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要把“学会”与“会学”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从“不会”到“学会”,再从“学会”到“会学”的行为的转化,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充分挖掘学生自身学习的潜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地学习和技术过程的练习,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课上评价学生改“很好”,为“你做的真棒”,对展示创意的肯定用“你的想法很独特”等各种鼓励性语言,焕发学生的激情和斗志,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不再是帮助教师完成学习任务配角,学生活动是对教学设计的一种回应。新型民主师生关系的确立,既体现了教育本质,也保证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几年来,我校体育教学成绩评估由课改前的全市20多名的排位,逐年提升,现在处于全市体育教学评估的第一梯队,保持在前3名的行列。近三年来,阳光体育运动的测试和上报工作年年进步,幅度不断增大,由2年前的不足70%,去年提高到了近90%的合格率,40%优秀率的指标。
总之,要想切实发挥“常态课”的实效,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一方面要正确对待和处理好常态课与非常态课的关系,常态课与非常态课是相对而言的,它们具有各自的作用和价值,常态课完成的是日常的教学任务和目标,非常态课的价值就在于为常态课服务,支持常态课的发展与需求,保证常态课能上的更好,只有两者相互促进,才有可能实现常态课优质化,优质课常态化的远大目标。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场地器材,适时拓展开发课程资源,体育运动重在实践,场地、器材是实践的保证,利用好现有场地器材是根本,有计划地拓展开发体育资源是教科研的重要课题之一。如废旧篮、排球在投掷练习中的运用,篮球、排球场地线在分组和速度练习中的界定作用,降低要求和难度的活动比赛,自备器材在大课间及教学中的使用,要不断加以研究和开发。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体育与健康教师教学用书(7-9年级全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学校体育工作条例.1990.
[4]国家教委体育中考实施方案.2008.
[5]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6]阳光体育运动方案.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7]中国学校体育.2010(5-7).
[8]學校体育教学.20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