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新一 轮物理课程改革正处于积极实施之中,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课堂,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它既是教学的时间单位,又是教学的空间场所。这要求教师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它的主体作用。教师主导的艺术在于充分调动学生作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利用导入激活学生主动学习的心态,心态会影响很多东西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心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一个好的导入会促进学生渴求知识、主动学习的心理效果。反之,导入不好会抑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甚至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和乏味感,因此,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导入方法。
1.利用兴趣进行导入
兴趣是学生重要的心理成分,是求知的动力,往往对教学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只有浓厚的兴趣,学习起来才会产生一种愉悦的心理,而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精神上的苦役。因此,抓住学生心理,有效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成为课堂导入的首要任务。2.利用生活进行导入
物理和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我在讲牛顿第三定律时,先让一嗓音好的学生唱首歌,接着大家便给予他热烈的掌声,掌声过后,我问:鼓掌时左右两手有何感觉?有意识地让同学们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感受,此时,同学们的思维已活跃起来,大家纷纷发言,有的说感觉有点痛。我接着问:“左右两手有点痛意味着什么?”同学们发表各自的见解,我要他们推选一位同学作总结,那位同学作出如下总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左手对右手有作用力,应同时右手对左手也一定有作用力。这样导入,除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物理学习要学生自己去体会,那是教师不能代劳的,物理和日常生活联系异常紧密,教师要让学生将物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3.利用悬念进行导入
有时候,一堂课就如同一座知识迷宫,要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去主动揭示一个个谜底,就得在课堂导入时设置悬念,来吊他们的胃口,让他们产生急于获取新知识的期盼心理。例如,在共振一节教学时,我是如此导入的;1906年的某一天,一支俄国军队迈着整齐的步伐,通过彼得堡某条河上的一座桥,桥身突然断裂造成桥毁人亡的惨剧,事后调查发现桥本身非常坚固,军队的总质量不至于把桥压跨,那么谁是罪魁祸首呢?
这种悬念式导入方法,使学生一上课就处于高昂状态,将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化为积极主动的探究状态,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动思考的愿望和激情。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
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问题是思维的起点,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可能性,新的问题,从新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想象力。”学生的思维活动是由分析问题开始的,学习过程其实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上的提问包括教师提问和学生提问,教师所提问题应该具有目的性,启发性和示范性,学生所提问题是在教师所提问题的启发和引导下,或经过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所发现的新问题,这是非常有意义的问题。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鼓励多提出这样的问题。例如,在探究导电阻的相关因素的教学中,我先通过实验创设情境,将学生每2人为1组,给每一组1节电池、1只小灯泡、不同粗细、长短,材料的导线,让学生连接电路,使小灯泡发亮。学生在实验中发现,用不同的导线连接时,小灯泡的亮度并不相同,由此,学生自主发现的提出一个现实问题,为什么用不同的导线连接电路时,灯泡的亮度会有不同?這时我因势利导,引入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不同的问题(即电阻不同),学生自然又提出这样的问题,导体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然后我进一步提出三个子问题:①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长度有什么关系?长导体的电阻大,还是短导体的电阻大?②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有什么关系?是导体横截面积大电阻大,还是导体的横截面积小电阻大?③导体的电阻跟材料有什么关系?例如,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是铜的电阻大,还是镍铬合金的电阻大?这些问题提出后,我让他们通过实验自己解决这 些问题,经小组讨论后,他们很快达成共识,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电阻率ρ成正比,与导体的长度L成正比,与导体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写成公式为 R=ρ 。这种积极参与交流的过程就是对知识点生动而深刻的体悟课程,是发展智力的过程,也是优化思维品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启发提问,引导发问,学生不但学会了知识掌握了学习方法,培养了思维能力。还能把学习的体验和感受迁移到人生的态度上,激发他们积极向上。
三、创造主动学习的条件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想法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学习,从而获得学习过程的亲身经历和体验。
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进行主动学习。例如,我在楞次定律一节的教学中,从实验的角度提出了以下问题:
(1)把条形磁铁的N极插入螺线管中时,磁通量变还是不变?若变是增加还是减少?
(2)什么时候产生感应电动势?
(3)什么时候产生感应电流?
(4)如何产生感应电流的磁场?
(5)感应电流的磁场如何阻碍原磁场的变化?
(6)怎样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提出这一系列问题,不但切实解决了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而且也使学生自我探索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提高,比较牢固地掌握了知识。也促使了学生顺利的自主思考,帮助学生体验到发现知识领悟科学方法以及亲身实践的兴趣,激发了主动学习的热情。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下的物理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应该从主体的角度出发,从导入的设计问题的提出、条件的创造入手,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
付新华(1976-06-06),男,学历:大学本科籍贯。江西高安 职称:中级教师。单位:江西省高安市第三中学。研究方向:物理教学。
课堂,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它既是教学的时间单位,又是教学的空间场所。这要求教师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它的主体作用。教师主导的艺术在于充分调动学生作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利用导入激活学生主动学习的心态,心态会影响很多东西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心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一个好的导入会促进学生渴求知识、主动学习的心理效果。反之,导入不好会抑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甚至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和乏味感,因此,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导入方法。
1.利用兴趣进行导入
兴趣是学生重要的心理成分,是求知的动力,往往对教学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只有浓厚的兴趣,学习起来才会产生一种愉悦的心理,而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精神上的苦役。因此,抓住学生心理,有效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成为课堂导入的首要任务。2.利用生活进行导入
物理和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我在讲牛顿第三定律时,先让一嗓音好的学生唱首歌,接着大家便给予他热烈的掌声,掌声过后,我问:鼓掌时左右两手有何感觉?有意识地让同学们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感受,此时,同学们的思维已活跃起来,大家纷纷发言,有的说感觉有点痛。我接着问:“左右两手有点痛意味着什么?”同学们发表各自的见解,我要他们推选一位同学作总结,那位同学作出如下总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左手对右手有作用力,应同时右手对左手也一定有作用力。这样导入,除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物理学习要学生自己去体会,那是教师不能代劳的,物理和日常生活联系异常紧密,教师要让学生将物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3.利用悬念进行导入
有时候,一堂课就如同一座知识迷宫,要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去主动揭示一个个谜底,就得在课堂导入时设置悬念,来吊他们的胃口,让他们产生急于获取新知识的期盼心理。例如,在共振一节教学时,我是如此导入的;1906年的某一天,一支俄国军队迈着整齐的步伐,通过彼得堡某条河上的一座桥,桥身突然断裂造成桥毁人亡的惨剧,事后调查发现桥本身非常坚固,军队的总质量不至于把桥压跨,那么谁是罪魁祸首呢?
这种悬念式导入方法,使学生一上课就处于高昂状态,将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化为积极主动的探究状态,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动思考的愿望和激情。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
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问题是思维的起点,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可能性,新的问题,从新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想象力。”学生的思维活动是由分析问题开始的,学习过程其实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上的提问包括教师提问和学生提问,教师所提问题应该具有目的性,启发性和示范性,学生所提问题是在教师所提问题的启发和引导下,或经过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所发现的新问题,这是非常有意义的问题。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鼓励多提出这样的问题。例如,在探究导电阻的相关因素的教学中,我先通过实验创设情境,将学生每2人为1组,给每一组1节电池、1只小灯泡、不同粗细、长短,材料的导线,让学生连接电路,使小灯泡发亮。学生在实验中发现,用不同的导线连接时,小灯泡的亮度并不相同,由此,学生自主发现的提出一个现实问题,为什么用不同的导线连接电路时,灯泡的亮度会有不同?這时我因势利导,引入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不同的问题(即电阻不同),学生自然又提出这样的问题,导体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然后我进一步提出三个子问题:①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长度有什么关系?长导体的电阻大,还是短导体的电阻大?②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有什么关系?是导体横截面积大电阻大,还是导体的横截面积小电阻大?③导体的电阻跟材料有什么关系?例如,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是铜的电阻大,还是镍铬合金的电阻大?这些问题提出后,我让他们通过实验自己解决这 些问题,经小组讨论后,他们很快达成共识,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电阻率ρ成正比,与导体的长度L成正比,与导体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写成公式为 R=ρ 。这种积极参与交流的过程就是对知识点生动而深刻的体悟课程,是发展智力的过程,也是优化思维品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启发提问,引导发问,学生不但学会了知识掌握了学习方法,培养了思维能力。还能把学习的体验和感受迁移到人生的态度上,激发他们积极向上。
三、创造主动学习的条件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想法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学习,从而获得学习过程的亲身经历和体验。
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进行主动学习。例如,我在楞次定律一节的教学中,从实验的角度提出了以下问题:
(1)把条形磁铁的N极插入螺线管中时,磁通量变还是不变?若变是增加还是减少?
(2)什么时候产生感应电动势?
(3)什么时候产生感应电流?
(4)如何产生感应电流的磁场?
(5)感应电流的磁场如何阻碍原磁场的变化?
(6)怎样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提出这一系列问题,不但切实解决了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而且也使学生自我探索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提高,比较牢固地掌握了知识。也促使了学生顺利的自主思考,帮助学生体验到发现知识领悟科学方法以及亲身实践的兴趣,激发了主动学习的热情。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下的物理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应该从主体的角度出发,从导入的设计问题的提出、条件的创造入手,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
付新华(1976-06-06),男,学历:大学本科籍贯。江西高安 职称:中级教师。单位:江西省高安市第三中学。研究方向:物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