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层教学是一种强调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全面提高素质,促进每个学生得到最佳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笔者结合现行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方面谈谈高中化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课前分层
1.学生分层。第一层: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第二层: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第三层: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性格等进行组合。一般以三至六人为一小组,每小组均含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中至少一人,最多可以安排两人。
2.目标分层。(1)初级目标:针对第三层,面向各层学生,要求能掌握最简单的知识,以及根据教学大纲完成最简单的课堂教学任务;(2)中级目标:针对第二层,兼顾第一、第三层学生,要求能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3)高级目标:针对第一层,兼顾第二层学生,要求学生不仅能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加大学习内容,提高学习能力。
3.备课分层。其一是备好教材,主要是根据教学大纲备好教案,要求写好详细的教案;其二是备好学生,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基础和要求,设计出不同的自学学案,类似导学案。一般设计内容包括(1)自主预习部分、(2)合作探究部分、(3)教师精点、(4)学习反思等环节,要求第三层学生完成(1)环节,第二层学生完成(1)、(2)环节,第一层学生完成(1)、(2)、(4)环节。例如,在“原子结构”一节备课时,(1)自主学习部分:什么是原子,原子由哪些微粒构成,各微粒电性如何,质量及半径大小如何;(2)合作探究部分:了解原子核的组成结构,初步掌握原子组成方法,微粒的质量如何确定等;(4)学习反思:什么是微粒的质量数,核素、同位素有什么不同,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以及原子序数、核电荷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应进行归纳和总结等。
二、课内分层
1.讲授分层。一是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第一层学生采取“点拨→讨论→自学归纳”的办法,对第二层学生采取“点拨→讨论→讲解”的办法,对第三层学生采取“点拨→讨论→讲解反馈”的办法,前两步为同步教学,后一步为异步教学;二是由浅入深,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目标。可先讲授三个层次学生都需要掌握的新知识,然后针对新知识列举思考讨论题,在讨论过程中,发挥第一层学生的先导作用,对第三层学生加以点拨,由第二层学生归纳小结;三是交流反馈,让同组中不同层次的学生或同层中不同组的学生开展竞争,教师鼓励各层学生向更高一层发展。
2.提问分层。提问由浅入深,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相应难度的问题。例如,在讲解Cl2与H2O的反应时,提出以下不同层次的问题,对第三组学生设问:Cl2是什么颜色?新制的氯水与久置的氯水有无区别,其主要成分各是什么?对第二组学生则问:将数滴紫色石蕊试液滴入新制氯水中会产生什么现象?氯水为什么不宜久置?对第一组学生进一步设问:Cl2和SO2均具有漂白性,向氯水中通入SO2后,氯水的漂白能力是否变强,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这样,第三层学生可做到知其然,第二层学生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对第一层学生则进一步启发他们多思考。
3.训练分层。一是配套练习的层次性。二是训练中加强分层指导,如对第三层学生可进行个别辅导,主要讲授或辅导基础知识;对第二层学生可引导他们相互讨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能力;对第一层学生,则让他们尽可能独立思考,必要时个别点拨。
三、课后分层
1.作业分层。对第一层学生,应完成“中级目标”和“高级目标”方面的练习题,侧重于培养探究精神。对第二层学生要求完成“中级目标题”,尽量完成“高级目标”题。对第三层学生布置的作业以起点低、多层次、够得着为原则,多训练基础题。
2.辅导分层。(1)组织形式多样化,采取集中辅导、小组辅导、个别辅导相结合。(2)采取不同辅导方法,对第三层学生主要是增强信心,巩固知识,教会学习方法;对第二层学生主要是启发思维活动,培养自学能力;对第一层学生主要是点拨、归纳、小结,使知识系统化。(3)利用学生互助小组进行分层辅导,先由教师对第一层学生进行辅导,再由第一层学生辅导第二层或第三层学生,由第二层学生辅导第三层学生,亦即由上一层学生辅导下一层学生。
3.测试分层。一是每次出3份难度层次不同的试卷,由学生自行选择,可以选同一层面的试卷,也可选择高一个层次的试卷。二是只出一份试卷,题目分为必答题、选答题等,有一定的交叉和层次性,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选择作答。
总之,分层教学是一种相对新颖的教学模式,其目的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学生实际学习程度实施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基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但以促进包括后进生在内所有学生发展为目标的一种教学举措。但分层教学的优势还没有很好的体现在教学效果上,其实施策略的研究还有待完善和进一步研究。
(责任编辑 罗 艳)
分层教学是一种强调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全面提高素质,促进每个学生得到最佳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笔者结合现行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方面谈谈高中化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课前分层
1.学生分层。第一层: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第二层: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第三层: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性格等进行组合。一般以三至六人为一小组,每小组均含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中至少一人,最多可以安排两人。
2.目标分层。(1)初级目标:针对第三层,面向各层学生,要求能掌握最简单的知识,以及根据教学大纲完成最简单的课堂教学任务;(2)中级目标:针对第二层,兼顾第一、第三层学生,要求能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3)高级目标:针对第一层,兼顾第二层学生,要求学生不仅能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加大学习内容,提高学习能力。
3.备课分层。其一是备好教材,主要是根据教学大纲备好教案,要求写好详细的教案;其二是备好学生,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基础和要求,设计出不同的自学学案,类似导学案。一般设计内容包括(1)自主预习部分、(2)合作探究部分、(3)教师精点、(4)学习反思等环节,要求第三层学生完成(1)环节,第二层学生完成(1)、(2)环节,第一层学生完成(1)、(2)、(4)环节。例如,在“原子结构”一节备课时,(1)自主学习部分:什么是原子,原子由哪些微粒构成,各微粒电性如何,质量及半径大小如何;(2)合作探究部分:了解原子核的组成结构,初步掌握原子组成方法,微粒的质量如何确定等;(4)学习反思:什么是微粒的质量数,核素、同位素有什么不同,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以及原子序数、核电荷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应进行归纳和总结等。
二、课内分层
1.讲授分层。一是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第一层学生采取“点拨→讨论→自学归纳”的办法,对第二层学生采取“点拨→讨论→讲解”的办法,对第三层学生采取“点拨→讨论→讲解反馈”的办法,前两步为同步教学,后一步为异步教学;二是由浅入深,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目标。可先讲授三个层次学生都需要掌握的新知识,然后针对新知识列举思考讨论题,在讨论过程中,发挥第一层学生的先导作用,对第三层学生加以点拨,由第二层学生归纳小结;三是交流反馈,让同组中不同层次的学生或同层中不同组的学生开展竞争,教师鼓励各层学生向更高一层发展。
2.提问分层。提问由浅入深,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相应难度的问题。例如,在讲解Cl2与H2O的反应时,提出以下不同层次的问题,对第三组学生设问:Cl2是什么颜色?新制的氯水与久置的氯水有无区别,其主要成分各是什么?对第二组学生则问:将数滴紫色石蕊试液滴入新制氯水中会产生什么现象?氯水为什么不宜久置?对第一组学生进一步设问:Cl2和SO2均具有漂白性,向氯水中通入SO2后,氯水的漂白能力是否变强,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这样,第三层学生可做到知其然,第二层学生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对第一层学生则进一步启发他们多思考。
3.训练分层。一是配套练习的层次性。二是训练中加强分层指导,如对第三层学生可进行个别辅导,主要讲授或辅导基础知识;对第二层学生可引导他们相互讨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能力;对第一层学生,则让他们尽可能独立思考,必要时个别点拨。
三、课后分层
1.作业分层。对第一层学生,应完成“中级目标”和“高级目标”方面的练习题,侧重于培养探究精神。对第二层学生要求完成“中级目标题”,尽量完成“高级目标”题。对第三层学生布置的作业以起点低、多层次、够得着为原则,多训练基础题。
2.辅导分层。(1)组织形式多样化,采取集中辅导、小组辅导、个别辅导相结合。(2)采取不同辅导方法,对第三层学生主要是增强信心,巩固知识,教会学习方法;对第二层学生主要是启发思维活动,培养自学能力;对第一层学生主要是点拨、归纳、小结,使知识系统化。(3)利用学生互助小组进行分层辅导,先由教师对第一层学生进行辅导,再由第一层学生辅导第二层或第三层学生,由第二层学生辅导第三层学生,亦即由上一层学生辅导下一层学生。
3.测试分层。一是每次出3份难度层次不同的试卷,由学生自行选择,可以选同一层面的试卷,也可选择高一个层次的试卷。二是只出一份试卷,题目分为必答题、选答题等,有一定的交叉和层次性,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选择作答。
总之,分层教学是一种相对新颖的教学模式,其目的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学生实际学习程度实施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基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但以促进包括后进生在内所有学生发展为目标的一种教学举措。但分层教学的优势还没有很好的体现在教学效果上,其实施策略的研究还有待完善和进一步研究。
(责任编辑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