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角抵在中国的演变与发展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j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1-000-02
  摘 要 角抵是我国古代体育活动项目之一,“角抵”一称始于秦代,之后朝代更替,名称亦随朝代更替而变化,先后出现了角力、相搏、相扑、争交、布库、摔跤等诸多称谓,直至今时的中国式摔跤。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对角抵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演变与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为角抵的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角抵 演变 发展
  一、角抵的起源
  研究角抵的起源是研究角抵演变与发展的基础,只有找到角抵的根,才能更好地梳理其历史发展脉络。南朝人任昉在《述异记》载:“秦汉间说,蚩尤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三三两两,头带牛角,以相抵。汉造角抵戏,盖其遗制也。”司马迁在《史记·皇帝本纪》中记载:“蚩尤氏头有角,与皇帝斗,以角抵人,今翼州为角抵戏。”这种“以角抵人”的作战方式是角抵最早的活动形式。
  二、角抵的演变与发展
  (一)先秦时期的角抵
  商周时期,角力和搏斗是军事训练的主要内容。《礼记》中记载:“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凡执技论力,适四方,裸股肱,决射御”。[1]这说明,周代挑选士兵武士时,要考查勇力与武艺。战国时期,战争频繁,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各国士兵都加强训练,尤其是角力的训练。角力是掌握其他兵器的基础,通过相搏的比赛形式衡量水平的高低。相搏时,拳打脚踢,连摔带拿,用巧斗力制服对方就算胜。
  (二)秦汉三国时期的角抵
  秦统一六国后,“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2]“罢讲武之礼为角抵戏”,使两两相搏、技击性强的角抵向娱乐表演方向发展。秦时民间和宫廷都开展角抵活动,以较力为主,只限于摔法,主要用于娱乐与表演。秦二世喜爱角抵,喜爱至荒废政事。因此,角抵在禁武的秦代,不仅未禁止,反而广泛流传。
  汉初,刘邦提倡简朴,为恢复民力,也是为了不重蹈秦二世“作俳优之戏”而灭亡的覆辙,而禁止角抵之戏。至汉武帝时期,汉武帝酷爱角抵戏,在元封三年春和元封六年夏举办了大规模的角抵表演活动。元帝时,因自然灾害,为节省开支而“罢角抵”。东汉时又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歌舞、音乐、武术、杂技、幻术等娱乐形式,从而形成了诸艺荟萃的“百戏”。在“百戏”中角抵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故“百戏”又被称为“角抵戏”。
  三国时,角抵衍生除出新的活动形式,出现了女子摔角,用“相扑”命名。
  (三)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角抵
  两晋南北朝时期正式将武术表演列为宫廷娱乐项目。北魏初年,有“五兵角抵”,这里的“角抵”有两个意思,一义为“角抵戏”,即“百戏”,包括多种武艺、杂技项目;另一义为“角力”或称为“相搏”、“相扑”,指二人徒手相较;或二人相抱,摔倒对方者为胜;或徒手搏斗,拳打脚踢,擒拿摔跌。在这一时期,无论南北、民间都流行相扑活动。
  (四)隋唐五代时期的角抵
  隋唐时期,角抵亦称相扑,民间和宫廷都开展的很普遍,大多是在节日中的一项喜庆观赏活动。隋文帝时期,大臣柳彧上书称:”见近代以来,都邑百姓每至正月十五日,作角抵之戏,递相夸竞,至于靡费财力,上奏请禁绝之。”[4]文帝同意了柳彧的奏请,禁止杂技百戏活动。隋文帝禁角抵,一因角抵戏铺张奢华;二因颁布的禁武令。隋炀帝时期,因个人喜好,角抵重新盛行。
  唐代的大多数统治者对角抵浓厚的兴趣。唐玄宗、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等在宴请群臣、宫廷娱乐时常观角抵之戏,甚者,每隔三天就要观看一次角抵。五代十国时也有诸多统治者喜爱角抵,吴越武肃王钱镠不仅喜爱相扑,还喜爱相扑人才。南唐李升、李璟、李煜“皆好此戏”。后唐庄宗李存勖更是沉迷于角抵。《册府元龟·帝王部·晏享》载,同光二年,李存勖曾与右武卫上将军李存贤手搏,“存贤不尽其技。帝曰:‘汝能胜我,当授藩镇。’存贤乃奉诏,仅仆帝而止”。十天之后,李存贤果然被被授予节度使。李存勖还说:“手搏之约,吾不食言矣。”这虽荒唐,但由之可以看出当时统治者对角抵的喜好程度。[5]
  (五)两宋时期的角抵
  宋朝的角抵也称为“相扑”、“争交”,《梦梁录》载:“角者,相扑之异名也,又谓之‘争交’。且朝廷大朝会、圣节、御宴第九盏,例用左右军相扑,非市井之徒,名曰‘内等子’。” [6]说明,宫廷中表演相扑的武士应该是从左右军中挑选出来的“虎贲朗将”,具体称谓为“内等子”。宋代角抵活动兴盛,不仅是宋廷宴会上的表演节目,也是城市瓦舍中极受百姓欢迎的项目。宋代相扑除男子相扑外,还有女子相扑、小儿相扑、乔相扑。小儿相扑是儿童模仿成年相扑手的相扑动作,是一种娱乐表演。乔相扑是指一个人扮成两个人的相扑表演。宋代相扑的服饰沿袭汉唐旧制。比赛双方赤裸上身,下身着短裤,光腿赤足,有时脚穿靴式鞋,梳髻不戴冠。女子相扑亦是赤膊上身,女相扑手身穿无领、短袖的比赛服装,进行相扑表演。这使得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奏请皇帝禁止“使妇人裸戏于前”的女子相扑。但女子相扑并未绝迹,仍流行于瓦舍之中,瓦舍相扑表演者先由女子相扑手进行表演,以招揽观众。宋代相扑活动有两类,一类是用于宫廷娱乐表演或者在“瓦肆”等平民游艺场所市井卖艺,突出其娱乐性。一类是作为正式比赛,有“打擂决胜”性质。参加比赛的相扑手,不分重量等级以巧智、勇力决胜负,注重方法和技巧。比赛有正式的规则,叫“社条”,“社条”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保证双方公平地竞争,执行“社条”的裁判叫“部署”。可见,宋代相扑活动已经形成较完备的比赛体系,这种以打擂台出现的比武形式,已经形成。
  (六)辽、金、西夏及元代角抵
  宋代袭汉唐遗风,将角抵百戏列为宴乐庆典时的重要娱乐项目,辽、金效仿宋朝礼仪,也将角抵列为宫廷礼乐项目。契丹族和女真族是马背上的民族,角力摔跤是民间宫廷最受欢迎的活动项目。角抵是蒙古族的传统项目,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后,效仿唐宋时期宫廷制度。据《元史·仁宗本纪》载:“延右六年六月戊申,置勇校署,以角抵者隶之。”[7]设立“勇校署”统一管理职业摔跤手“角抵者”。金、元时期,为了加强民族统治,曾禁止汉人习武,包括角抵。但作为军体武艺的角抵,金、元统治者十分喜爱并鼓励提倡其内部习练,金国贵族子弟自幼习武,角抵是必练项目。《元史·英宗本纪》载有:“赐角抵勇士百二十人,钞各千贯。”[8]一次奖赏一百二十名角抵勇士,可见当时角抵活动的盛行及活动规模巨大。   (七)明代的角抵
  明代的摔跤活动虽然不如宋、元时期兴盛。但在民间、宫廷、军队中仍有相当程度的开展。明武宗朱厚照喜爱武戏,宦官刘瑾便“日进鹰犬、歌舞、角抵之戏,导帝微行”。于是“帝大欢乐之,渐信用瑾”。[9]角抵是明代的练兵手段之一,据《明史纪事本末·江彬奸佞》记载,南兵、北兵中都有相扑好手,北兵以力见长,而南兵则以灵巧取胜。张岱的《陶庵梦忆》中记载:扬州每逢清明节时,民间有郊游的习俗,郊游时,则开展诸如放鹰、走马、浪子相扑等活动。
  (八)清代的角抵
  清代时,角抵多称“布库”。满人入关后,将满族的摔跤活动与中原历史悠久的角抵相融合。在康熙八年,康熙用“布库”之术在南书房擒杀权臣鳌拜后,清政府设立“善扑营”统一管理“布库”,用官方摔跤手称为“布库”,并付薪酬。由此,将摔跤竞技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民间摔跤活动称为“私跤”,目的是游艺、娱乐。
  (九)民国的角抵
  辛亥革命以后,“善扑营”解体。1918年,由马良等创编《中华新武术》问世,《中华新武术》分率角(摔跤)、拳脚、棍术、剑术四科。其中的“率角”就指民国前的角抵。然而,马良发起创编和推广《中华新武术》时,正是“五四运动”前后,新、旧两种思潮斗争激烈,《中华新武术》逐渐被新旧之争的浪潮淹没,以致最终的夭折。
  三、结语
  从角抵的名称变化折射其历史发展,《中国武术史》、《中国摔跤史》等书梳理了由先秦时期的“蚩尤戏”到秦朝“角抵”,从汉朝“角抵”“角抵戏”“百戏”到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角力”“相搏”“相扑”,从宋朝“相扑”“争交”到元朝“角抵”“摔跤”,从明朝“相扑”到清朝“布库”,中国古老的体育活动项目——角抵,历经风雨,终于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式摔跤。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撰.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2]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M].北京:中华书局.1999.
  [3] 魏征等.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4] 邱丕相.中国武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 吴自牧.梦梁录·角抵[M].文渊阁四库全书.
  [6] 宋濂等.元史·仁宗本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6.
  [7] 宋濂等.元史·英宗本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6.
  [8] 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0.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1-000-01  摘 要 乒乓球作为我国体育运动项目中的优势项目,50多年来,乒乓球运动在世界三大赛比赛中共夺得150多个冠军,技术创新27项,在我国96个体育运动项目中无疑是其中最抢眼,最可圈可点的一个景观[1]。加之多年来我国乒乓选手在国际比赛上的出色表现,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的开展,每年全国高校乒乓球竞赛的举办,高校
现今,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让孩子从幼儿阶段开始学习钢琴,其目的在于培养其乐感及早期的音乐审美能力.但目前的钢琴教学课堂上普遍缺乏对幼儿节奏意识的培养,致使钢琴学习并未
中图分类号:G88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1-000-01  摘 要 随着中国空手道协会和大学生空手道协会的相继成立,表明国家正积极将空手道引入高等院校,而高等院校将是其发展的重要平台。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进行论述,空手道运动能不能成为大学体育课程的一部分,使空手道运动顺应大学生健身需求,帮助大学生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1-000-01  摘 要 啦啦操是当代非常流行的体育运动项目,对成人形体塑造以及青少年体质促进都有很好的作用,在各大中学校已是相当普及,也有过不少相关的论述,但在小学生中的推广和普及还较少。我校作为一所城市化进程中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力求通过特色体育项目的引进和发展,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和综合素质,几年来,啦啦操项目已经在小
中图分类号:G852.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1-000-02  摘 要 太极拳在中国的文化深度非常广,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还是从为人处世的方向去探究,太极拳的文化内涵非常值得寻味。以现有的文化发展来看,太极拳的文化内涵、太极拳运动观,都在影响着很多人的生活、工作例如,公园清晨的锻炼群众当中,有很多人都在练习太极拳,无论是老年人还是青年人,都在学习太极拳,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1-000-04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公共服务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借鉴发达国家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经验,构建和完善新时期西部少数民族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公共体育服务虽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体育公共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1-000-02  摘 要 传统武术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璀璨艺术瑰宝,几千年来,深深扎根于各族人民的生活中。武术拥有着雄厚的群众基础,极高的养生价值以及观赏价值,又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教育意义。当代学校体育教育将武术列为课程,传授学生武术相关知识和技能,应该说武术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开展已经具备了传统习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