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可塑性极大,是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学校把一年级学生的常规教育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下面就粗浅地谈一谈如何组织有效的课堂常规教学。
1.培养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习惯。课堂教学是主要的教学形式,如果上课不专心听讲,也不积极思考,那就不能正确地掌握新知识。刚入学的孩子没受过良好的学前教育,自由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严重影响学习效果。教师要刻意培养学生上课时认真倾听的习惯。比如在课堂中用商量的语气对学生说:“我们大家来听听某某同学是怎么说的,好吗?”“某某同学说什么,你知道吗?”对一些特别好动的学生要多让他们回答问题,当发现他不留心听的时候,可突然提问,以吸引他的注意力。另外,教师也要注意讲课的生动性,枯燥乏味的说教只会让人感觉疲劳,学生是不愿听的。
当然,一个不动脑子的学生,其他方面再好也是学不好知识的。只有让学生脑子动起来,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才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因此,我们还必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教师要设计好课堂提问,使学生的注意力能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如果老是让学生回答一些不须思考的问题,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习惯的。所以,学校要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既有利于吸引注意力,又能激发其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还要创设时机,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感受。比如朗读课文和回答问题时都让学生听后评一评、议一议,以此促进学生养成边听边思考的良好习惯。
2.培养良好的发言习惯。课堂上,我们常常会发现,当教师或同学提出一个问题后,有的学生性子很急,马上举起手来,并用肘部发出敲桌子的响声,嘴里还不时兴奋地喊出声来。这样容易影响他人。教师必须告诉他们轻轻地举手,督促他们养成先举手再发言的习惯。还有的学生羞于表现,发言也是轻声细语的。教师要让他们明白,说话有好多种方式,两人交谈可轻轻的,以免影响他人学习;课堂上同桌讨论、小组讨论也可轻轻的;但在班级站起来回答问题必须声音响亮,让大家都听明白你说话的意思。这样教师在每节课认真训练和引导,学生就能养成良好的发言习惯。
特别应引起重视的是,学生发言时,教师要提倡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及时表扬他们爱动脑、勤思考,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3.培养与人合作的习惯。与探究性学习一样,合作学习也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而一年级儿童年龄小,好以自我为中心,自我调节能力薄弱。为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师就应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教师可创设多种时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比如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介绍“我是谁,今年几岁”等,还可开展一些小游戏小竞赛,以此促进每个小组成员认识到个人责任和相互信赖的重要性,形成团队意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加强指导,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首先,教师要让能力较强的同学发挥作用,让他们先全面负责,安排组里的合作学习,由他们决定发言的先后顺序,监督小组中的每位成员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汇报时,可让小组中的成员轮流进行,也可由大家推选发言代表。比如识字教学时分小组识记生字,由组长负责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同学读,读得不准的由组长或其他成员负责教会。久而久之,让学生体验到助人的自豪快乐和受助的温暖,使他们逐步地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与人合作。其次,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甚至是共同学习的平等伙伴,把职能由“教”转变为“导”。教师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到小组讨论中去,了解讨论的进程。教师要特别关注自我调节能力差的学生,重视“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在教师有目的、分阶段的培养下,会使学生愿意合作,自主探究,逐渐养成良好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4.培养读书、写字的良好姿势。由于幼儿教育越来越普及,个体幼儿园为了抢生源,以幼儿园毕业能识多少字,能计算几位数加减法等作宣传,因此,不少幼儿园教师只注重教识字和计算,而忽略读写姿势及执笔方法的训练。有的新生入学时,已养成了不正确的习惯,一时难以改变,这使得一年级教师任务更重。所以,教师对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的训练更要严格要求。
教师要讲清读写的正确姿势,使学生心中有目标,行为有准绳。还要亲自示范带头,用自己的行动为学生树立楷模,使学生学有榜样,学得其法。训练时,教师坚持表扬、鼓励为主,巧妙批评、监督。课堂上,教师轻轻的一句话:“某某同学的写字姿势真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其他同学马上就能改正自己不良的姿势,但为时不久。因此,教师还应严格训练,持之以恒。对写字姿势中的3个“一”(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胸离课桌一拳)不但要求人人会说,还必须人人做到位。在学生写字时,教师应巡回检查,对姿势及执笔方法不正确的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使学生慢慢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培养,严格要求,科学训练。只要我们思想上重视,行动上坚持,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就一定能养成。
1.培养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习惯。课堂教学是主要的教学形式,如果上课不专心听讲,也不积极思考,那就不能正确地掌握新知识。刚入学的孩子没受过良好的学前教育,自由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严重影响学习效果。教师要刻意培养学生上课时认真倾听的习惯。比如在课堂中用商量的语气对学生说:“我们大家来听听某某同学是怎么说的,好吗?”“某某同学说什么,你知道吗?”对一些特别好动的学生要多让他们回答问题,当发现他不留心听的时候,可突然提问,以吸引他的注意力。另外,教师也要注意讲课的生动性,枯燥乏味的说教只会让人感觉疲劳,学生是不愿听的。
当然,一个不动脑子的学生,其他方面再好也是学不好知识的。只有让学生脑子动起来,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才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因此,我们还必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教师要设计好课堂提问,使学生的注意力能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如果老是让学生回答一些不须思考的问题,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习惯的。所以,学校要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既有利于吸引注意力,又能激发其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还要创设时机,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感受。比如朗读课文和回答问题时都让学生听后评一评、议一议,以此促进学生养成边听边思考的良好习惯。
2.培养良好的发言习惯。课堂上,我们常常会发现,当教师或同学提出一个问题后,有的学生性子很急,马上举起手来,并用肘部发出敲桌子的响声,嘴里还不时兴奋地喊出声来。这样容易影响他人。教师必须告诉他们轻轻地举手,督促他们养成先举手再发言的习惯。还有的学生羞于表现,发言也是轻声细语的。教师要让他们明白,说话有好多种方式,两人交谈可轻轻的,以免影响他人学习;课堂上同桌讨论、小组讨论也可轻轻的;但在班级站起来回答问题必须声音响亮,让大家都听明白你说话的意思。这样教师在每节课认真训练和引导,学生就能养成良好的发言习惯。
特别应引起重视的是,学生发言时,教师要提倡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及时表扬他们爱动脑、勤思考,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3.培养与人合作的习惯。与探究性学习一样,合作学习也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而一年级儿童年龄小,好以自我为中心,自我调节能力薄弱。为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师就应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教师可创设多种时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比如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介绍“我是谁,今年几岁”等,还可开展一些小游戏小竞赛,以此促进每个小组成员认识到个人责任和相互信赖的重要性,形成团队意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加强指导,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首先,教师要让能力较强的同学发挥作用,让他们先全面负责,安排组里的合作学习,由他们决定发言的先后顺序,监督小组中的每位成员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汇报时,可让小组中的成员轮流进行,也可由大家推选发言代表。比如识字教学时分小组识记生字,由组长负责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同学读,读得不准的由组长或其他成员负责教会。久而久之,让学生体验到助人的自豪快乐和受助的温暖,使他们逐步地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与人合作。其次,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甚至是共同学习的平等伙伴,把职能由“教”转变为“导”。教师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到小组讨论中去,了解讨论的进程。教师要特别关注自我调节能力差的学生,重视“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在教师有目的、分阶段的培养下,会使学生愿意合作,自主探究,逐渐养成良好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4.培养读书、写字的良好姿势。由于幼儿教育越来越普及,个体幼儿园为了抢生源,以幼儿园毕业能识多少字,能计算几位数加减法等作宣传,因此,不少幼儿园教师只注重教识字和计算,而忽略读写姿势及执笔方法的训练。有的新生入学时,已养成了不正确的习惯,一时难以改变,这使得一年级教师任务更重。所以,教师对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的训练更要严格要求。
教师要讲清读写的正确姿势,使学生心中有目标,行为有准绳。还要亲自示范带头,用自己的行动为学生树立楷模,使学生学有榜样,学得其法。训练时,教师坚持表扬、鼓励为主,巧妙批评、监督。课堂上,教师轻轻的一句话:“某某同学的写字姿势真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其他同学马上就能改正自己不良的姿势,但为时不久。因此,教师还应严格训练,持之以恒。对写字姿势中的3个“一”(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胸离课桌一拳)不但要求人人会说,还必须人人做到位。在学生写字时,教师应巡回检查,对姿势及执笔方法不正确的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使学生慢慢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培养,严格要求,科学训练。只要我们思想上重视,行动上坚持,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就一定能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