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让课堂涌动生命活力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omas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通过共同参与、对话、沟通合作等一系列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课堂中,有教师预设的资源产生,也有闪现火花的生成资源产生。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来自于教学课堂中学生精彩纷呈的生成资源,并将这些资源有效利用,从而动态地推进教学进程。但课堂中不是所有的生成都是有效的,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正确判断其价值。那么如何让生成变成课堂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呢?
  一、善刨坑,由表及里挖生成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其价值就在于通过引导学生多读多悟,从而形成独特的语言感悟能力。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应该对文本有深入的解读,真正把握住作者通过文本想要表达什么,怎样表达,如何让学生理解,这样才能随心所欲地驾驭课堂。每一个学生对课文解读的基础与方式都不同,因此表达的答案也大不相同,甚至有很多的见解是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就忽略或不到位的。同时,在课堂上由于教师倾听不到位,面对学生的资源捕捉、反馈不到位,或缺乏机智,没有进一步通过评价、追问等提升,或者受教案牵制急于进入下一个环节,学生该读、该悟、该练、该说的时候往往点到为止,不愿在关键问题或亮点生成上停留时间,从而不能实现课堂的浅层生成。对于这一顽症,教师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修炼内功,课堂上要学会刨坑,舍得花时间牢牢抓住追问、品析、读悟,促成学生由浅表的生成向深层次的生成迁移。
  如教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中,学生对于最后一句“水如天”的美,只会浅层次的体会,体会到水清、有倒影之类的宁静的美,要能体会出开阔也是一种美是很有难度的。然而,作为教师,基于对诗的整体把握,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多角度感受美。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出来的美教师没有予以否定,但也没有戛然而止,而是给足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脑子里想着“水如天”这三个字,想象画面,感受美。学生能看到那水天相接、一望无际的画面,感悟到另外一种、自己平时不太关注的美——开阔、豪放的美!这种体验是新的,这种感受是深刻的,这种认知是有意义的!
  对于浅层生成到深层生成,除了舍得花时间牢牢抓住追问、品析、读悟,作为语文教师,还必须对文本的相关知识有更为深入的研究,要下“诗外的功夫”。对于语文知识,学生可以处在“语感”的层面,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然而教师必须超越这个层面,达到“语识”的层面,将那些学生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借助科学的概念、原理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只有对文本的解读有了足够的深度和广度,在课堂上才可能信手拈来。
  二、滚雪球,由小及大拓生成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每一个学生的回答都有自己的理解方式,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但教师希望的是预设的答案,当听到这一“标准”答案时,就草草地走过场了,比如将个别学生的出色的朗读、精彩的回答、深刻的感悟不自觉地理解为全班学生的理解,课堂成为一部分学生的天地,这些学生得到了发展,但他们的智慧没有变成全班的智慧,大部分的学生失去了训练和展示的机会。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时刻带着放大镜,及时发现学生的生成亮点,并积极通过多元的训练,使其成为全班共享的资源。
  当一个个学生产生一个个精彩的发言时,产生了许多亮点,但是这些亮点都是散点的。这时,老师通过巧妙地引导,让学生把一个个精彩的点通过互相学习,产生滚雪球效应。通过雪球效应,一个个散点的亮点变成全体学生的亮点,而且是整体的亮点,优质的个体转化为全体生成,这样的生成才是有效、高质量的生成。
  在课堂上,要使学生的亮点资源放大成为群体资源,还有一种好的做法,就是要重视优差互补。小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现场学习力,也是优差互补的好方式。让学生通过群体活动,发现别人的优点并为己所用,这种学习能力其实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指方向,由误及正引生成
  “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课堂上并不是缺少资源,而是教师忽略了资源的生成点、促发点。在教师的眼中,特别是遇到赛课等情况,都希望我们的学生不出岔,围绕着老师的中心问题,沿着老师铺设的“康庄大道”前行。其实,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每堂课上教师都会得到错误资源的生成,教师唯有擦亮眼睛,及时捕捉到错误的资源,快速地思考,这样就能不放过任何一个错误资源,并积极地将其转化为课堂推进的动力。
  教学课例:《我和祖父的园子》(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
  师:在这么美丽自由的园子里,每天都有一大一小的两个身影,那是祖父和我。“我”跟着祖父都做了些什么?
  生:我和祖父在园子里栽花、拔草、下种、铲地、浇水……
  生:我和祖父还在园子里享受着劳动的快乐。
  屏幕出示: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下种,我就跟在后面;祖父铲地,我也铲地;祖父浇水,我也抢过来浇……
  师:这些句子很短,你读着读着,觉得像谁说的?
  生:特别像小孩子说的话。
  师:从这样孩子气的话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作者很喜欢和祖父在一起。
  生:我感受到作者很顽皮。
  生:我感受到作者很勤劳,居然会做那么多事。
  师:你感受到作者很勤劳,那你要到课文中找出她的勤劳表现在哪。其他同学也一起去读读课文,仔细读读栽花、拔草、下种等小事,你感觉她是个怎样的孩子?
  萧红的一生充满坎坷,令她最思念的正如她在文中所说的“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这里有她最快乐的童年,最惬意的生活,最疼爱她的祖父。萧红的笔下无不透露着这种无忧无虑的幸福,对于作者的这些知识,学生往往很少了解到,而是依据字面的意思回答说“作者很勤劳”,其实是个错误的生成资源,但教师没有让这个资源从课堂中掠过,而是敏锐地捕捉到了,并把这个疑问抛给了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在学生读完书的讨论中,学生都能品出作者不是勤劳,是顽皮,是自由,这样就把这个错误的资源有效地转化为有益的资源了。
  四、巧合作,现场学习促生成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要促进课堂教学资源的生成,教师首先要给足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只有在充裕的时空中,学生的思维才能真正动起来。其次我们要关注的是学生优差互补,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智慧的火花,有时,这些火花可以达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态势。学生通过这种群体活动,可以发现同伴的优点并为己所用,这种能力就叫现场学习力,这种学习能力其实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充分理解教材、内化文本的基础上,预设了符合自身特点及班级学生的教学流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不应拘泥于原有的流程,要充分关注课堂的生成资源。教师恰当地处理好生成资源,通过多种途径巩固或放大优质资源,或共享学习方式,或扭转错误生成,这样的课堂一定会充满活力。
其他文献
中国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才开始接受西方的环境伦理观念的。中国之所以接受这一观念并日益重视这一观念的研究和宣传,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也遇到了日益严重的环境
摘要:沉默是一种有效的修辞手段, 其表达方式有空白、缺失、留白、停顿等。文本的空白就是沉默,它包括作者叙事信息的缺失、断点、留空和延宕,以及人物言说的沉默。本文旨在通过哈代小说作品中叙事者的沉默和人物话语的空白探讨沉默作为修辞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哈代小说 沉默 修辞 艺术魅力  序言  沉默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美学。朱光潜在《无言之美》中说道:“世间有许多奥妙,人心有许多灵悟,都非言语可以
提出环境影响评价应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以清洁生产为主导,引入战略环境评价,累积影响评价,生命周期评价,环境管理体系等新的管理内容,全面反映开发项目对环境影响,文中就当前环境
针对计算思维"落地"的实际需要,结合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培养目标的要求,提出基于幻影围棋的案例式教学模式,并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阐述案例的设计方法。
对在职业教育中开展系统性、整体性的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对职业教育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应遵循的原则进行了阐述。
以中山市内河生态规划为例,分析了内河生态规划的具体对策,并阐述了可持续发展原则在规划中的重要性。
海洋似乎离我们大多数人太遥远了,她的污染看不见,摸不着。绝大多数人相信海洋的大面积污染一定会影响人类的生活,但究竟到什么时候人类才会受到海洋的惩罚呢?大概当灾难降临时,人
文学艺术中有"诗情画意"之说,而事实上诗歌中的意境全部是由意象建构而成,诗歌中的意象是具体物象在经过人的想象和联想之后,从新衍生出来的第三形象,这个形象被赋予了人的情
对常张高速公路在建工程水调查情况进行了介绍。此次调查目的是考察在建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对工程进行水环境影响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发展当地经济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