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關键词】 学习主体;隐私权;沟通方
式;方法;习惯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
17—0057—01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最基本的单元,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也是孩子从童年到成年的第一所“学校”。良好的家庭教育观,犹如一片沃土,滋养着孩子的未来和发展。
一、对隐私权认识不足,影响亲子关系和谐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作为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首先应当站在法律的视角重新审视与未成年人的关系,首先要把子女看作是与自己平等的个体,而不是依附品和从属品。尊重子女自己的想法和需要。其次,要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也要尊重子女的权利,并且主动维护子女的权利免受侵害。未成年人作为一个能动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因此,家长应当正确认识子女的隐私问题,家长要允许子女有隐私,并且还要尊重子女的隐私。
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正处在性格、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培育和养成期。他们是活生生的人,天性爱动,生性活泼,怎么能够长时间像机器一样固定在书桌前,自始至终看书学习而一动不动呢。孩子需要管教,也需要自由;孩子需要学习,也需要休息和锻炼。孩子的学习,尤其是生活,有些是具有私密性的,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隐私权得到尊重。
二、沟通方式欠妥,容易造成孩子性格扭曲
沟通方式欠妥是家长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权的重要原因。大多数父母因忙于工作与孩子沟通比较少,即使沟通,沟通内容也很狭窄,除了谈学习成绩就是谈学习成绩,对孩子学习生活的真实状态缺少了解。就孩子学习兴趣的缺乏、学习情绪低迷、做作业时间长、作业中出错率高、考试成绩出现瓶颈、考试成绩与平时学习时长矛盾等等现象,不能同孩子认真地进行沟通,而是只问成绩。将学习成绩的高低简单地归因为学习时间的长短,这种对成绩的过分关注,容易引起孩子的焦虑情绪。更甚者,借助视频监控的方式,对待孩子学习的简单粗暴的方式,往往因孩子学习状态出现问题而责骂或者体罚,容易造成孩子的惧怕心理或者逆反心理,或者装出努力学习的样子的同时,越来越不愿意敞开心扉,最终导致父母和子女距离越来越疏远,父母不能及时引导教育孩子,孩子也不能健康全面地发展。因此,父母首先要言传身教,做好自己,用自己对待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去积极影响孩子。
学习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孩子自我学习的主动性非常重要。通过监控只能看到孩子是否学习的外在表现形式,如是否在书桌前、写了几科作业、写了多长时间、看书的时间是多久,等等。对影响孩子学习的关键因素,并不能起到调查和分析作用。
三、让学生“学会学习”需从以下方面着手
1.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解决“爱”学习的问题。作为家长,尤其要重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兴趣在孩子的学习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兴趣是培养孩子非智力因素和形成信念的重要起点。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学习的对象上,使知觉活跃,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记忆持久而准确,思维敏锐而丰富,从而学习效率高、效果好。如,孩子某一学科的学习不太好,家长不应时时刻刻提他学得不好,要查找原因给予帮助外,还要及时发现孩子在该门学科上有进步时及时鼓励表扬,增强孩子的自信。同时引导孩子搞好与该门学科老师之间的关系,让他喜欢该老师,也就喜欢该门学科了。
2.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是解决“知”学习的问题。一个人的学生时代,是养成习惯(为人处事的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陶冶气质、修养品德、锻炼意志的最有利、最重要的时期。要说学习习惯就是指学生能够自然地、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道学习。习惯要从小抓起,耐心引导,循序渐进,千万不要错过孩子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习惯实际是一种规则和计划,比如,按时上学,放学按时回家,回家后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时间,先做作业,晚饭后稍事休息就学习,不随意更改。周末、节假日让学生多读课本,把该记该背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记背下来,再去做作业。还要避免孩子开夜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晚上休息时间最迟不超过十点半,连续学习时间不超过一小时,中间活动和休息一刻钟左右。学习的时候不做其他事情。习惯实际也是一种规矩,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当孩子不配合或效果不理想时,就要带点强制性,表明这是底线。再则家长要有好的习惯,身教永远胜于言教。
3.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方法是解决“会”学习的问题。家庭教育在孩子学习上关注的重点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方法的培养。方法好才能效率高、效果好。指导子女学会安排学习时间,劳逸结合,也是家长的要务。比如:语文、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应该怎样学习、复习,怎样安排学习时间、怎样文理兼融等。什么时候该阅读,什么时候该记背,什么时候做作业。该背的一定要背会,不重复做作业。一般方法可概括为:抓住课本,理解知识;应背尽背,完成作业;注重复习,善于总结;文理搭配,劳逸结合;增加阅读,保证睡眠。
编辑:蔡扬宗
式;方法;习惯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
17—0057—01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最基本的单元,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也是孩子从童年到成年的第一所“学校”。良好的家庭教育观,犹如一片沃土,滋养着孩子的未来和发展。
一、对隐私权认识不足,影响亲子关系和谐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作为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首先应当站在法律的视角重新审视与未成年人的关系,首先要把子女看作是与自己平等的个体,而不是依附品和从属品。尊重子女自己的想法和需要。其次,要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也要尊重子女的权利,并且主动维护子女的权利免受侵害。未成年人作为一个能动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因此,家长应当正确认识子女的隐私问题,家长要允许子女有隐私,并且还要尊重子女的隐私。
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正处在性格、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培育和养成期。他们是活生生的人,天性爱动,生性活泼,怎么能够长时间像机器一样固定在书桌前,自始至终看书学习而一动不动呢。孩子需要管教,也需要自由;孩子需要学习,也需要休息和锻炼。孩子的学习,尤其是生活,有些是具有私密性的,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隐私权得到尊重。
二、沟通方式欠妥,容易造成孩子性格扭曲
沟通方式欠妥是家长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权的重要原因。大多数父母因忙于工作与孩子沟通比较少,即使沟通,沟通内容也很狭窄,除了谈学习成绩就是谈学习成绩,对孩子学习生活的真实状态缺少了解。就孩子学习兴趣的缺乏、学习情绪低迷、做作业时间长、作业中出错率高、考试成绩出现瓶颈、考试成绩与平时学习时长矛盾等等现象,不能同孩子认真地进行沟通,而是只问成绩。将学习成绩的高低简单地归因为学习时间的长短,这种对成绩的过分关注,容易引起孩子的焦虑情绪。更甚者,借助视频监控的方式,对待孩子学习的简单粗暴的方式,往往因孩子学习状态出现问题而责骂或者体罚,容易造成孩子的惧怕心理或者逆反心理,或者装出努力学习的样子的同时,越来越不愿意敞开心扉,最终导致父母和子女距离越来越疏远,父母不能及时引导教育孩子,孩子也不能健康全面地发展。因此,父母首先要言传身教,做好自己,用自己对待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去积极影响孩子。
学习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孩子自我学习的主动性非常重要。通过监控只能看到孩子是否学习的外在表现形式,如是否在书桌前、写了几科作业、写了多长时间、看书的时间是多久,等等。对影响孩子学习的关键因素,并不能起到调查和分析作用。
三、让学生“学会学习”需从以下方面着手
1.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解决“爱”学习的问题。作为家长,尤其要重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兴趣在孩子的学习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兴趣是培养孩子非智力因素和形成信念的重要起点。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学习的对象上,使知觉活跃,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记忆持久而准确,思维敏锐而丰富,从而学习效率高、效果好。如,孩子某一学科的学习不太好,家长不应时时刻刻提他学得不好,要查找原因给予帮助外,还要及时发现孩子在该门学科上有进步时及时鼓励表扬,增强孩子的自信。同时引导孩子搞好与该门学科老师之间的关系,让他喜欢该老师,也就喜欢该门学科了。
2.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是解决“知”学习的问题。一个人的学生时代,是养成习惯(为人处事的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陶冶气质、修养品德、锻炼意志的最有利、最重要的时期。要说学习习惯就是指学生能够自然地、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道学习。习惯要从小抓起,耐心引导,循序渐进,千万不要错过孩子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习惯实际是一种规则和计划,比如,按时上学,放学按时回家,回家后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时间,先做作业,晚饭后稍事休息就学习,不随意更改。周末、节假日让学生多读课本,把该记该背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记背下来,再去做作业。还要避免孩子开夜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晚上休息时间最迟不超过十点半,连续学习时间不超过一小时,中间活动和休息一刻钟左右。学习的时候不做其他事情。习惯实际也是一种规矩,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当孩子不配合或效果不理想时,就要带点强制性,表明这是底线。再则家长要有好的习惯,身教永远胜于言教。
3.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方法是解决“会”学习的问题。家庭教育在孩子学习上关注的重点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方法的培养。方法好才能效率高、效果好。指导子女学会安排学习时间,劳逸结合,也是家长的要务。比如:语文、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应该怎样学习、复习,怎样安排学习时间、怎样文理兼融等。什么时候该阅读,什么时候该记背,什么时候做作业。该背的一定要背会,不重复做作业。一般方法可概括为:抓住课本,理解知识;应背尽背,完成作业;注重复习,善于总结;文理搭配,劳逸结合;增加阅读,保证睡眠。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