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对中西高等院校本科教育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課程内容和教材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论述中西高等教育中本科培养模式的差异,以此了解西方高等教育中本科生培养过程,并创造更能适应中国发展需要的高等本科教育模式。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翻转课堂 教学方法 课程内容
一、引言
翻转课堂译自英文“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时间,将教学中心由教师转向学生的教学模式。无论是美国“翻转课堂”取得的经验,还是我国各高等院校在本科教育中进行的探索和实验,都证明翻转课堂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最终实现学习成绩提升。
二、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
中西高等教育中本科生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存在本质区别。国内是“填鸭”式教育方式,而国外是“放羊”式教育方式。国外高校课堂教学除教师讲授外,有一半时间是课堂讨论,即专题讨论课。教师结合课本中的教学内容给出目前学科中一个专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由于课前布置,让学生广泛阅读讲义、参考书籍和科研论文,学生准备充分、各抒己见,课堂教学活跃,对该主题目前国内外发展状况进行了讨论,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因此,通过课程学习,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理论体系,并注重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素质培养。同时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另一方面,国外高校每门专业课程分有习题课、实验课和辅导课。通过习题课讲解,加深对知识和理论体系的认识。如悉尼科技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的“电气工程技术”课程(包含电子学与电路课程内容),总学时78h,其中,课堂讲授26h,实验16h,习题课26h,辅导课10h。而国内高校课程越开越多,但课程学时数越来越少。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总学时64h,其中,课堂讲课56h,自学交流2h,课堂讨论4h,实验辅导2h,课外实验20h。因此,国内高校课程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几乎没有更多时间进行习题讲解和专题讨论。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教学效果较差。
通过近几年课程教学发现,国内教师和学生以考试及格、获得学分为教育目的,而国外则以实用的知识传授(教师)和求知实用(学生)为教育目的。
在课堂教学方面,国内、外高等院校都在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但西方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随时打断老师的讲课与提问,教师必须回答。由于学生对授课内容有充分的了解,甚至有些问题与教师的观点不同。而中国课堂几乎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几乎没有问题可问。因为,他们平时很少看书,只有期末考试前用功一下,如有问题也是寻求考题之类的。
在学习主动性方面,国内学生较差,课程学习是为了得到学分,而不是获取知识。而西方学生一旦进入本科学习,就能制定学习目标,形成自己的学习观点,选择好的学习方法。
三、课程内容和教材
国内专业课程及内容设置较细。如自动化专业分别设置“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而国外高等院校分类较粗,将上述课程设置为“电子学与电路”和“电路分析”两门课程。另外,国内自动化专业基础课“控制理论”分为“自动控制理论1”和“自动控制理论2”,而国外设置为“控制导论”和“高级控制”两门课程。
课程内容上国内外高校也有差异。国内高校基础课程内容多,国外基础课程内容少而浅,但国外可通过选修课加强基础课程内容,如“模拟电子学”和“数字电子学”单独作为选修课,可弥补基础课学习的不足。
其次,国内外高等院校本科生课程教材内容差异较大。国内课程有各种各样的教材,不同院校和不同地区均有各自教材,甚至有些是所谓的“精品课程”,一本教材可以使用多年;国外除基础课“数学”、“物理”和“化学”等有统一教材外,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都是自编讲义。国外高校要求老师每年根据学科发展增加新内容,这样,教师每年工作量较大,要花大量时间备课,但教学效果较好,可结合学科前沿发展授课。总之,国外课程内容自由灵活,注重实践。
四、结语
通过国内外高等教育中本科生培养的对比,两者存在较大差异。造成差异的原因是,一方面,中西方高等教育起步时间不同,中国高等教育受前苏联教育的影响,以及教育投入匮乏等因素,导致高等教育及课程设置趋于专业化,而不是系统科学化。另一方面,由于中西教学理念不同,中国以“灌入式”教育为主,虽然基础较扎实,但缺乏创新意识,而西方更注重实践及实践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因此,中国高等教育除保持基础扎实特点外,应结合中西方教育的优点,遵从高等教育自然规律,积极借鉴西方高等教育模式和方法,创造更能适应中国乃至世界发展需要的高等教育制度和模式,即减少必修课程数量,改进专业化培养模式,实施“工程师”培养模式。同时,采取自主学习、专业灵活选择、注重实践的方式,以通才教育(通识教育)为主,培养应用型人才,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创造的精神。
参考文献:
[1]李祖来,刘瑞瑜,黄国雄,杨盛安.“翻转课堂”在材料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考试周刊,2015(17):173-174.
[2]UTS Handbook[EB/OL].2014.http://www.handlook.uts.edu.au/archives.
[3]江学建等.大学课程设置体现的中西文化差异-国内外大学创新教育比较研究[J].教育与现代化,2006,78(1):26-31.
[4]张文英.中美高等教育比较与启示[J].黑龙江高等教育,2005,131(3):155-157.
[5]龙大为.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中美高校比较引发的思考[J].学术探索,2005(5):138-141.
[6]徐岩.中美高等教育体制比较-访明尼苏达大学有感[J].会议之友,2008(3):585-587.
项目来源:昆明理工大学教育技术研究项目:铸造工艺课程设计翻转课堂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翻转课堂 教学方法 课程内容
一、引言
翻转课堂译自英文“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时间,将教学中心由教师转向学生的教学模式。无论是美国“翻转课堂”取得的经验,还是我国各高等院校在本科教育中进行的探索和实验,都证明翻转课堂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最终实现学习成绩提升。
二、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
中西高等教育中本科生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存在本质区别。国内是“填鸭”式教育方式,而国外是“放羊”式教育方式。国外高校课堂教学除教师讲授外,有一半时间是课堂讨论,即专题讨论课。教师结合课本中的教学内容给出目前学科中一个专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由于课前布置,让学生广泛阅读讲义、参考书籍和科研论文,学生准备充分、各抒己见,课堂教学活跃,对该主题目前国内外发展状况进行了讨论,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因此,通过课程学习,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理论体系,并注重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素质培养。同时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另一方面,国外高校每门专业课程分有习题课、实验课和辅导课。通过习题课讲解,加深对知识和理论体系的认识。如悉尼科技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的“电气工程技术”课程(包含电子学与电路课程内容),总学时78h,其中,课堂讲授26h,实验16h,习题课26h,辅导课10h。而国内高校课程越开越多,但课程学时数越来越少。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总学时64h,其中,课堂讲课56h,自学交流2h,课堂讨论4h,实验辅导2h,课外实验20h。因此,国内高校课程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几乎没有更多时间进行习题讲解和专题讨论。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教学效果较差。
通过近几年课程教学发现,国内教师和学生以考试及格、获得学分为教育目的,而国外则以实用的知识传授(教师)和求知实用(学生)为教育目的。
在课堂教学方面,国内、外高等院校都在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但西方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随时打断老师的讲课与提问,教师必须回答。由于学生对授课内容有充分的了解,甚至有些问题与教师的观点不同。而中国课堂几乎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几乎没有问题可问。因为,他们平时很少看书,只有期末考试前用功一下,如有问题也是寻求考题之类的。
在学习主动性方面,国内学生较差,课程学习是为了得到学分,而不是获取知识。而西方学生一旦进入本科学习,就能制定学习目标,形成自己的学习观点,选择好的学习方法。
三、课程内容和教材
国内专业课程及内容设置较细。如自动化专业分别设置“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而国外高等院校分类较粗,将上述课程设置为“电子学与电路”和“电路分析”两门课程。另外,国内自动化专业基础课“控制理论”分为“自动控制理论1”和“自动控制理论2”,而国外设置为“控制导论”和“高级控制”两门课程。
课程内容上国内外高校也有差异。国内高校基础课程内容多,国外基础课程内容少而浅,但国外可通过选修课加强基础课程内容,如“模拟电子学”和“数字电子学”单独作为选修课,可弥补基础课学习的不足。
其次,国内外高等院校本科生课程教材内容差异较大。国内课程有各种各样的教材,不同院校和不同地区均有各自教材,甚至有些是所谓的“精品课程”,一本教材可以使用多年;国外除基础课“数学”、“物理”和“化学”等有统一教材外,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都是自编讲义。国外高校要求老师每年根据学科发展增加新内容,这样,教师每年工作量较大,要花大量时间备课,但教学效果较好,可结合学科前沿发展授课。总之,国外课程内容自由灵活,注重实践。
四、结语
通过国内外高等教育中本科生培养的对比,两者存在较大差异。造成差异的原因是,一方面,中西方高等教育起步时间不同,中国高等教育受前苏联教育的影响,以及教育投入匮乏等因素,导致高等教育及课程设置趋于专业化,而不是系统科学化。另一方面,由于中西教学理念不同,中国以“灌入式”教育为主,虽然基础较扎实,但缺乏创新意识,而西方更注重实践及实践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因此,中国高等教育除保持基础扎实特点外,应结合中西方教育的优点,遵从高等教育自然规律,积极借鉴西方高等教育模式和方法,创造更能适应中国乃至世界发展需要的高等教育制度和模式,即减少必修课程数量,改进专业化培养模式,实施“工程师”培养模式。同时,采取自主学习、专业灵活选择、注重实践的方式,以通才教育(通识教育)为主,培养应用型人才,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创造的精神。
参考文献:
[1]李祖来,刘瑞瑜,黄国雄,杨盛安.“翻转课堂”在材料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考试周刊,2015(17):173-174.
[2]UTS Handbook[EB/OL].2014.http://www.handlook.uts.edu.au/archives.
[3]江学建等.大学课程设置体现的中西文化差异-国内外大学创新教育比较研究[J].教育与现代化,2006,78(1):26-31.
[4]张文英.中美高等教育比较与启示[J].黑龙江高等教育,2005,131(3):155-157.
[5]龙大为.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中美高校比较引发的思考[J].学术探索,2005(5):138-141.
[6]徐岩.中美高等教育体制比较-访明尼苏达大学有感[J].会议之友,2008(3):585-587.
项目来源:昆明理工大学教育技术研究项目:铸造工艺课程设计翻转课堂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