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艺术化结课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chun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课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好的一节课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探究兴趣,还能启发学生思考、训练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艺术化;结课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 2020)01-0079-02
  著名文学家谢榛有一名言:“结句应如撞钟,清音有余。”意思是说,写一篇文章应特别注意文章的结尾,尽可能做到文笔清晰、总结精炼,给人留下余音绕梁之感。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优秀的结课既能帮学生提炼课堂精华,也能让学生感到意犹未尽,也就是说结课应该成为课堂的点睛之笔。从当前的初中历史课堂来看,很多教师在结课环节存在随意化现象,经常以“通过这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这样的形式来结课。这种结课方式学生的参与度很低,也无法起到课堂总结的作用,还可能让学生产生倦怠的情绪,从而对课堂教學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重视结课环节,采用多元化结课模式,给学生“清音有余思”之感。
  一、巧妙拓展——预留探究空间
  教师可以在结课环节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让学生在课后也想要去主动学习和探究。
  1.纵向拓展式结果
  纵向拓展式结课即在结课环节将课堂教学内容放到历史的大背景下,引导学生在课后深挖所学知识。学生会发现课堂所学只是知识的冰山一角,真正的历史是博大精深的,而学生在研究相关知识的同时可以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拓展视野,提升研究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西汉的历史》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这样拓展结课:“中国古代经历了大量的朝代更替,西汉是其中的一个朝代,它虽没有唐宋那么辉煌,但也有很多精彩的故事。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写了一本记录历史的书,名为《史记》,里面也有关于西汉的内容,大家在课后可以自主阅读,相信大家读完后一定会更了解西汉,也会更喜欢西汉。”通过这样的结课,学生探究西汉的兴趣就被很好地激发出来了。
  2.横向拓展式结果
  横向拓展式结课,即教师在结课环节横向拓展一些相近的知识,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日本的明治维新》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结课语:“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摆脱了被殖民被压迫的困境,但中国的戊戌变法却失败了,两次变法仅仅相隔30年,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局?请同学们在课后自主搜集资料完成对这个问题的探究。”
  在这个结课案例中,教师将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放在一起进行横向拓展,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设疑激趣——引发历史思考
  设疑式结课即教师巧妙地通过设疑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从而使他们对历史知识的兴趣更浓。
  1.借助谜语设疑
  有些初中历史内容对于学生而言,并不好理解。此时如果教师通过谜语来结课,往往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抗日战争的胜利》这节课时,一位教师在结课时给学生出了一个灯谜:“抗战胜利的原因——打四个古代历史人物。”这样的结课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引导他们对文本展开了深层次的探究。
  2.模仿评书设疑
  在评书中,往往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来结尾,这充分调动了听众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对接下来发生的故事展开丰富的联想。易中天是著名的说书人,他在《百家讲坛》上的演讲都称得上是经典,他的演讲方式是几乎每期结束前都会留下一个悬念,以充分激发听众的积极性。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采用这种结尾方式,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例如,在教学《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时,一位教师是这样结课的:“在美国,政府摆脱经济危机的方式是实施罗斯福新政。可是,其他国家没有实施新政,又是如何摆脱经济危机的呢?它们采用的方式是否理性?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这种结课方式既对授课内容进行了总结,又对下堂课将要学习的重点、难点进行了暗示,两堂课之间实现了比较巧妙的衔接,而且在课后设置悬念,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让他们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从而提升了思维的主动性。
  3.借助悬念设疑
  悬念式结课能够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在课后主动对下堂课的内容进行预习,从而迅速掌握新知识。当学生提问后,教师不必当堂回答,而是可以把它作为切入点,引入比较丰富的素材,在下堂课上以此为起点进行讲述,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又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进行思考。
  例如,在教学《经济大危机》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这样进行结果:“在本堂课上,我们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有了简单的了解,并知晓了美国是如何应对经济危机、推行罗斯福新政的。那么,其他国家也遭受了经济危机,比如日本、德国等,它们的政府又是如何应对的呢?下堂课,我们将重点讲述这些内容。”
  通过这种设置悬念的方法,将两节课的内容充分融合在一起,可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主动探寻问题的答案,并主动对新课程内容进行预习。
  三、引发共鸣——激发历史情感
  1.引发对历史人物的共鸣
  对于教师而言,初中历史课程的主要任务不光是使学生获得知识,还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培养,使他们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因此,在结课时,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准确、深入的点评,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了解教学重点、难点,又可以使他们采取辩证、科学的态度看待历史。
  例如,在教学《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这节课时,一位教师在结课环节让学生自己来评价秦始皇的功与过。有学生说:“秦始皇的功绩比较突出,他结束了战国时期分裂的局面,并推行一系列强有力的制度,使国家获得了迅速发展。”部分学生则有不同看法:“虽然秦始皇为国家统一做出了卓越贡献,但他的统治较为残暴,赋税过高、刑罚残酷,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久而久之,百姓不堪忍受,纷纷起义。”还有学生认为:“评价秦始皇应该从两个角度来考虑,他虽然促进了国家的统一,但他建立的政权并不合理,需要客观地看待。”
  这种结课方式能促使学生主动探寻历史,对历史人物有更加客观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
  2.引发对历史事件的共鸣
  对历史事件进行横向、纵向的深入对比,有助于学生认识到事件背后的本质,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在设计结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比较式结课法,以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这节课的结课环节,一位教师引领学生寻找历史上相似的事件进行对比,比如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点,并分组进行讨论。这样,既使学生对知识点有了深入了解,也使他们了解到了战争的本质。两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对领土的争夺,学生通过分析可以体会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而提升民族自豪感。
  除了上述提到的几种结课方式,还有很多其他的艺术化结课方式,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学生学情、教学环境适当地选择和开发,让结课成为历史课堂的点睛之笔,让学生因此而爱上历史学习。
  (责任编辑 袁妮)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面临全新的改革要求和严峻的挑战。为了提升物理教学效果,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初中物理教师也在不断加大对新型教学方式的探索力度,很多新型的教学
[摘要]在农村初中由于客观原因,有许多化学实验不便于在实验室进行。为此,我们要立足农村,把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身边常见的物品作为校本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使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生活化,迎合“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关键词]农村初中;化学实验;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0)02-0074-02  传统的
去年,笔者有幸随《中国档案》采访组走进西藏,走近西藏档案工作。虽然是走马观花,但却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综述丘脑背内侧核(MD)分区、神经元类型和轴突类型等细胞构筑特点,MD的内侧区(MDm)、中心区(MDc)、外侧区(MDI)和腹侧区(ventral,MDpl)等分区的纤维联系,MD内乙酰胆碱、L-谷氨酸、γ-氨基
中共中央在'七五'计划建议中明确指出:'我国的税收制度经过前几年的改革,已初步进入新的轨道,今后要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为了更好地完成中央赋予税收
期刊
问题教学法要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就需要提高问题质量。优质问题应该是具有开放性、复杂性的问题,以利于深化学生的思考;应该是能够连接已有知识和现有知识
亲爱的同学们:庚子鼠年,如期而至。然而荆楚大地,不见烟花璀璨,却见瘴气肆虐;不闻爆竹声声,却闻战鼓频催。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今年的春天是白色的,但主角不是瑞雪,而是与
[摘要]红色文化资源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直观生动,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感染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巧妙地开发和运用红色资源,革新教育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书本上历史知识的感知和理解,增强历史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提高教学实效,激发学生的爱国、爱家乡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初中历史;开发;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
体育旅游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产物,蕴含着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体育产业和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体育产业和旅游业的交互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