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简述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lanyi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更高要求,传统的仅仅掌握理论知识的单一性人才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人才价值体现的重要方式,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在此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日渐成为很多学生、家长的首选。学前教育专业作为高校专业的重要分支,更加需要在应用型高校办学宗旨下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更好模式,实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体系化培养,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关    键   词]  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8-0116-02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需求也在逐步提升,引发了人们对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尤其是面对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更需要相关人员针对性地进行解决,推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高,为社会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及实践能力的适合人才,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长足发展。
   一、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一)输送专业人才
   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其教育的本质是为各学前教育机构培养和输送适合的专业性人才。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各应用型高校也在不断地调整和改进教学模式,使其能够更为符合国家政策、社会需求,真正起到输出专业人才的作用。尤其面对学前教育整个行业的扩大,诸多学前教育机构对专业人才都非常渴望,更加需要相关院校注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做好人才输出工作。
   (二)符合时代需求
   新时期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观念推动大众对学前教育教师的资质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也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努力为实现学前教育的改进打下坚实的基础。尤其是面对未来的竞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可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是符合时代需求的正确做法,为我国成为新时代的大国打下基础。
   (三)推动教育进步
   自古以来,教育的重要程度都受到了官方及大众的认可,教育进步标志着人类的进步,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对教育整体的进步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教育体系的健康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教育的进步离不开各方的努力,而师资力量的储备和培养是其中必不可少的软实力,可以使教育资源不断优化,促进教育进步。
   二、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培养更需清晰
   许多高校都会直接或间接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定为其培养目标,然而“高素质”是一个模糊、笼统的概念,具体内容的不清晰会导致课程设置、培养过程的具体指导作用变得模糊不清,最终会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也有部分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时,将培养目标定位为“复合型应用人才”,但在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上,重点仍在关注幼儿园管理者、教师或科研人员上,并未划分更多的职业发展方向和进行其他发展方向的人才培养,具体培养目标的内容也缺乏相关表述,培养目标不够清晰。另外,许多应用型高校创办学前教育专业的时间较短,文化积淀不够深厚,人才培养目标仍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往往会生搬硬套研究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导致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准确,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不足,人才培养质量较低,因此与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不够契合。
   (二)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在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中普遍存在着该专业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是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设置比例不合理,实践型课程占总学分比例远远低于20%,其中还包含一些艺术实践学分,学前教育专业技能活动学分少之又少,造成该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实践效果不好。二是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设置不合理,必修课占课程的绝大部分,选修课占比极低,而且选修科目单一,没有涵盖复合型科目。选修课由学校设置,学生无法选择自己感兴趣和有需要的课程,选修课成了摆设、自主性缺失。总之,当前一些高校的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无法培养出真正满足社会需求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此外,部分高校对教育部明确规定的培养目标的认识不明确,对于部分学前教育专业没有做到整合,出现了重复设置应用型专业的现象,造成学生理论学习效果差,严重制约了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
   (三)培养过程实践薄弱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践过程,实践是人才获得技能的有效途径。当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着明显的实践薄弱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由于部分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能力不足,在运用新型教育方法教学中引导启发学生效果不好、讨论效果不明顯。实习是学生获得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但是学校为学生安排的实习基地多样性不足,多是到幼儿园去实习锻炼,而且时间多集中在学生将要毕业的大三或大四时期,学生忙于自身找工作或考研,造成实习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出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效果。培养过程实践薄弱也是制约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效果的主要原因。
   (四)评价功能不够全面
   评价对于人才培养活动来说十分重要,评价功能能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进行质量与效益的判断。但某些高校评价功能不够全面,在评价上,将学生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并且直接将单一的评价结果与学校培优评优项目结合。这种通过考试结果评价学生的方式是十分片面的。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而言,优秀的实践能力比单一的考试结果更具有说服力。但在不少高校当中,实践项目变成了可有可无的评价工具,很多教师根本不注重学生课程中的“平时成绩”,为了提交成绩单,只注重期末考试成绩。评价功能不够全面阻碍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多元化的发展,不利于多元化培养评价体系的建立。    三、應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优化策略
   (一)明确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指在有限条件下,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预估教育活动产生的效果,然后规定了学生未来的发展状态。培养目标需要明确并且科学。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清晰的定位,例如“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种定位就比较抽象,不够具体,这样的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起不到真正的指导作用,人才培养活动的质量也不能提高。另外,有些高校设定目标是“复合型应用人才”,人才发展类型仍然是幼师或科研等相关岗位,许多高校设立学前教育专业时间短,还在起步摸索中,没有专业技能和职业培养这方面的经验,并没有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去提供更多未来的职业培养及发展可能性给学生,这些内容在培养目标里也相当欠缺,从而使人才培养活动效果不佳。因此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来科学、准确地设置培养目标,才能有的放矢,达到好的效果。
   (二)合理课程设置
   通过课程学习来进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也关系到最后人才培养的成效。社会在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专业复合型人才更能够满足需求,知识和技能层面的要求也变得更高。在课程安排上,很多学校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过分重视理论教学,实践课非常少,学生没有足够的机会在实践中得到真正的锻炼,实践能力不足;其次,选修课与必修课课程设置不合理,选修课很少,且课程种类单一,对复合型人才的知识需求也没有开设课程去学习,甚至有些高校,院系安排学生上选修课,让学生没有办法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人对未来的发展规划去进行选修,自主性不够;再次,地方高校并未根据地方和自己学校的特色去制定课程,套用其他高校的课程安排,缺乏创新精神,最终影响教学质量。因此,课程设置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才可以将教学作用发挥到更佳,也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三)实践夯实培养
   实践活动也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方面,实践方面的欠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部分应用型高校教师多为硕博学术研究型人才,缺乏丰富的相关课程的实践经验,往往导致课程讨论没法用实践经验去验证总结,得不到预设的课程教学效果;二是高校中的实践多是课外社团活动,体育、音乐及其他通识或兴趣课,专业知识方面的实践课较为缺乏;三是课程实践的安排不合理,学生能通过实践来有效掌握课程专业技能,部分高校即使安排了一些实践课,但是却把时间安排在了大学的最后一年,这时候学生或忙着毕业设计和论文答辩,或面试,或其他毕业发展安排,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放到实践实习中。高校可以按学期或年度,根据课程内容安排相关实习,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课程的技能。通过实践,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能够运用到实践中,来提高专业技能,并让自己成为复合型人才。
   (四)全面评价提升
   评价可以检验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成效如何。目前,从课程考核的评价来看,形式单一,很多高校仍然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考核标准,不能全面地体现出人才培养是否成功。评价机制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提升:首先,课程学习中的考核评价形式应多元化,在课程学习方面,考试成绩占评价的一部分,另外,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出勤率也可以进行考核;其次,实践实习也应列入考核之内,辅导老师对实习成效的评价、实践学校或单位的评价、自我评价等,在实习学校或单位的评价中,比如去幼儿园实习,幼儿园里面的老师、校长等可以给予评价和建议,这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改正不足和融入社会之中;最后,还可以设置一些关于自主性的评价,比如在课程学习之外,自学考取了普通话、英语等级证书,职业教师资格证、育婴师等,这些可以用来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和自我提升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学前教育的功能和内涵不断拓展深化,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从事学前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要求提高。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意用开放性的眼光来看待人才培养,从明确培养目标、合理课程设置、实践夯实培养以及全面评价提升四个方面展开,促进教育的整体进步。
   参考文献:
   [1]曾英,李艳,李玟真,等.应用型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思考:以西华大学为例[J].农家参谋,2019,621(11):296.
   [2]苏可可.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与实践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6):34-36.
   [3]莫文敬.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满意度调查研究[J].大科技,2019,7(12):36-37.
   [4]高芳芳.应用型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教育观察,2020,9(4):122-123.
  ◎编辑 马花萍
其他文献
质量是高职院校赖以生存的基础,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学校内部自我保证体系的建立健全以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实践
[摘 要]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成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传授学生基础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加强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说明文阅读为例,针对提高中职生语言描写能力的有效策略进行阐述,旨在为中职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多有效参考。  [关 键 词] 说明文阅读;中职生;语言描写能力;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
[摘 要] 闽菜文化融入烹饪专业教学可提高中职学校烹饪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是烹饪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并能形成专业特色。针对目前闽菜文化向专业教学融合粗犷和专业教师对闽菜文化融入教学接纳度低的困境,提出了将闽菜文化融入专业教学的策略:营造闽菜文化学习的氛围;开发课程资源并应用到教学中;与课外教学相结合;把闽菜文化融入专业文化建设中。  [关 键 词] 文旅融合;闽菜文化;烹饪专业教学 
[摘 要] 通过门的图纸识读及其数量统计,从目标、资源、活动、评价、数据及问题等几个方面运用“六面体”教学法,进行了教学实践的应用思考。  [关 键 词] 目标;资源;活动;评价;数据;问题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7-0180-02   一、“六面体”教学法   什么是“六面体”教学法呢
我wǒ喜xǐ欢huɑn在zài西xī湖hú上shɑnɡ当dānɡ小xiǎo舵duò手shǒu开kāi船chuán。刚ɡānɡ开kāi始shǐ驾jià驶shǐ船chuán的de时shí候hou,我wǒ看kàn到dào迎yínɡ面miàn有yǒu船chuán驶shǐ过ɡuo来lɑi,就jiù吓xià得de尖jiān叫jiào,慌huānɡ张zhānɡ得de忘wànɡ了le手shǒu中zhōnɡ的de方
期刊
农nónɡ历lì五wǔ月yuè初chū五wǔ,是shì中zhōnɡ国ɡuó传chuán统tǒnɡ节jié日rì——端duān午wǔ节jié。端duān午wǔ节jié有yǒu很hěn多duō民mín间jiān习xí俗sú,比bǐ如rú食shí粽zònɡ子zi、喝hē雄xiónɡ黄huánɡ酒jiǔ、放fànɡ纸zhǐ鸢yuān、拴shuān五wǔ色sè丝sī线xiàn、赛sài龙lónɡ舟zhōu等
期刊
[摘 要]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对实现国家实践创新发展有重要意义,是高校生存的根本和发展动力。从实践创新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实践创新发展与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及挑战性,并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优化的主线路径进行了重点归纳和阐述,以期为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和创业的成功率探寻最优动态路径。  [关 键 词] 实践创新发展;高校;创业教育;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
[摘 要] 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制度是其在推行职业教育过程中通过参考和模仿商业银行的运行原理、功能和特点,以学分为计量单位,对各种类型的学习成果进行量化后,进以进行认证、存储、累积和转换的教育管理模式和学习成果计量体系。当前我军军事职业教育实施学分银行制度面临系统建设、学分互认转换机制、管理保障队伍和制度建设等各方面问题。国家开放大学的“学分银行”制度在框架设计、技术路线、认证方法和服
[摘 要] 中学数学是从具象性的定理转向抽象性的逻辑关系的重要阶段,因此对于学生有着更大难度,需要学生了解相对复杂的数学规律,并掌握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在传统教学形式当中教师往往以自身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将很多基础性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忽略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同时也没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现代教育更加强调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因此教师应对自身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探索启发式教学模式,提升中学数
[摘 要] 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薄弱的问题,同时专职教师参加实践技能活动经验不足、动力不够等仍然是目前摆在职业教育面前的主要问题,影响着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就现状来看,职业教师师资队伍业务能力的提高还有一定的制约因素,民办高职院校这种现象尤为明显,受办学历史较短、师资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处于艰难起步探索阶段,重点对探讨民办高职院校在“双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