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逐渐取代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成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模式,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氛围,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有效掌握课堂提问的方法和技巧,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课堂提问的行为,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讨论的时间和机会,成为数学教师广泛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下面主要针对初中数学课堂提问调查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一、调查对象与方式
1.调查对象.我们对某市的部分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了调研,主要以本市部分优秀青年教师的任意几节课的教学情况以及学生对于听课过程的反馈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
2.调查方式.重点调研的课程,全程采用录音的形式,并在课后对提问相关的资料进行整理.普通的课程,在某定理(公式、例题)的分析讲解过程中,采用分工记录教师的主问句系列、学生回答情况的方式进行资料整理.某几节课,课后组织了座谈、访谈,对学生进行了学习情况的反馈调查.由此,我们取得了如下调查材料:教师分析讲解某例题(定理)时的主问句系列;对重点问题,学生回答的情况;反映学生学情的反馈资料.
二、调查结果
1.课堂提问中记忆性问题过多.经过调查分析,在教师提出的所有问题中,其中记忆性的问题占到71%,如公式、概念、定理等.教师通常都是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回顾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2.课堂提问缺乏教育性、艺术性,学生的答案没有创造性.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常使用“是不是”“对不对”等词语,学生一般都是笼统的回答.这种分类型的提问所占比例达到58%.这种问题,留给学生思维发挥的空间较少,教师一般纯粹是为了赶进度,根本没有考虑到问题的有效性.
3.課堂提问中问句系列的设置缺乏科学性.在提出问题时,有些教师没有注重问题的启发性,没有逐层递进,由浅及深,在提出较难的问题后,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一般都会选取优等生进行回答,如果没有学生答出来,教师只好自问自答,通常一些可以进行深入探究的问题被简化成记忆性的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拓展和延伸,无法达到课堂提问的效果.
三、原因分析
1.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较深,数学教学的角色定位不明确,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跟随着影视的热潮开展和进行.有些教师认为,采用此种方法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通过调查发现,素质教育根本没有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应试教育的思想仍然占据了整个教育教学,一切教学活动都只是围绕升学考试而开展,不具备教学观、学生观以及质量观.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在课堂上,那些成绩较差、没有升学希望的学生一般不会被提问,通常会被教师忽视.(2)教师为了赶进度,花在提问方面的时间少之又少,学生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思考,经常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受到升学考试的影响,教师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高密度的教学上,导致学生紧跟教师的步子,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有些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强,给提高课堂提问水平与艺术造成阻碍.调查发现,在普通中学里,有些数学教师不具备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在应试教育下,有些教师采用的启发式提问方法逐渐被高密度、快节奏的试题教学取代,激发学生的思维,重在引导,已经逐渐被淡化.此外,在调查中还发现,在提问时,有些教师没有经过精心编排和设计便随口而出,根本发挥不了启发和提问的效果.
3.由于教师的工作时间分配不合理,经常处于备课、讲课的状态,很少有学习的时间,通常是忙忙碌碌,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批改作业上,在课堂上采用题海战术开展教学.调查显示,其中有66%的教师都不能站在知识系统的高度,有针对性的、前后连贯地设置问题,讲解例题时,通常都是一题一解,纯粹是按照课本原形进行,没有任何新意,缺乏创造性.
四、策略
每个定理、例题的分析讲解,教师都要设计好主问句系列;教师要重视提问设计的层次性;教师要掌握各种提问的基本技巧;教师要学会指导学生答问;教师要掌握好教学中的追问艺术;教师要学会聆听学生的回答.
总之,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数学教师应该遵循素质教育的理念和要求,不断优化和调整考试方式与评价机制,更新教学方法,善于采用启发式提问,为学生思考提供大量的空间,拓展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全面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卢龙.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一、调查对象与方式
1.调查对象.我们对某市的部分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了调研,主要以本市部分优秀青年教师的任意几节课的教学情况以及学生对于听课过程的反馈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
2.调查方式.重点调研的课程,全程采用录音的形式,并在课后对提问相关的资料进行整理.普通的课程,在某定理(公式、例题)的分析讲解过程中,采用分工记录教师的主问句系列、学生回答情况的方式进行资料整理.某几节课,课后组织了座谈、访谈,对学生进行了学习情况的反馈调查.由此,我们取得了如下调查材料:教师分析讲解某例题(定理)时的主问句系列;对重点问题,学生回答的情况;反映学生学情的反馈资料.
二、调查结果
1.课堂提问中记忆性问题过多.经过调查分析,在教师提出的所有问题中,其中记忆性的问题占到71%,如公式、概念、定理等.教师通常都是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回顾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2.课堂提问缺乏教育性、艺术性,学生的答案没有创造性.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常使用“是不是”“对不对”等词语,学生一般都是笼统的回答.这种分类型的提问所占比例达到58%.这种问题,留给学生思维发挥的空间较少,教师一般纯粹是为了赶进度,根本没有考虑到问题的有效性.
3.課堂提问中问句系列的设置缺乏科学性.在提出问题时,有些教师没有注重问题的启发性,没有逐层递进,由浅及深,在提出较难的问题后,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一般都会选取优等生进行回答,如果没有学生答出来,教师只好自问自答,通常一些可以进行深入探究的问题被简化成记忆性的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拓展和延伸,无法达到课堂提问的效果.
三、原因分析
1.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较深,数学教学的角色定位不明确,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跟随着影视的热潮开展和进行.有些教师认为,采用此种方法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通过调查发现,素质教育根本没有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应试教育的思想仍然占据了整个教育教学,一切教学活动都只是围绕升学考试而开展,不具备教学观、学生观以及质量观.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在课堂上,那些成绩较差、没有升学希望的学生一般不会被提问,通常会被教师忽视.(2)教师为了赶进度,花在提问方面的时间少之又少,学生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思考,经常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受到升学考试的影响,教师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高密度的教学上,导致学生紧跟教师的步子,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有些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强,给提高课堂提问水平与艺术造成阻碍.调查发现,在普通中学里,有些数学教师不具备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在应试教育下,有些教师采用的启发式提问方法逐渐被高密度、快节奏的试题教学取代,激发学生的思维,重在引导,已经逐渐被淡化.此外,在调查中还发现,在提问时,有些教师没有经过精心编排和设计便随口而出,根本发挥不了启发和提问的效果.
3.由于教师的工作时间分配不合理,经常处于备课、讲课的状态,很少有学习的时间,通常是忙忙碌碌,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批改作业上,在课堂上采用题海战术开展教学.调查显示,其中有66%的教师都不能站在知识系统的高度,有针对性的、前后连贯地设置问题,讲解例题时,通常都是一题一解,纯粹是按照课本原形进行,没有任何新意,缺乏创造性.
四、策略
每个定理、例题的分析讲解,教师都要设计好主问句系列;教师要重视提问设计的层次性;教师要掌握各种提问的基本技巧;教师要学会指导学生答问;教师要掌握好教学中的追问艺术;教师要学会聆听学生的回答.
总之,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数学教师应该遵循素质教育的理念和要求,不断优化和调整考试方式与评价机制,更新教学方法,善于采用启发式提问,为学生思考提供大量的空间,拓展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全面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卢龙.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