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预设”和“生成”这对相互对立的概念已不断的融入到我们的教学实践。本文通过对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阐述,引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预设与生成的策略。
关键词: 阅读教学;教学目标;预设;生成
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立足于当下基础上的,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为依托,指向于未来时空的一种结果。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人们对教学目标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注重教学目标的生成性,努力把握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使教学目标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新的发展。在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进行有准备的教学预设,才能有效地组织教学,促进学生的动态生成,才能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把握好语文阅读教学中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问题。
一、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
(一)教学目标的预设
语文教师在预设课堂教学目标的时候,应站在语文课程标准的高度,从语文课程总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的要求来考虑。设计的教学目标既要适合大部分学生使用,又要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制订出一套富有弹性的教学目标体系,使学生都能充分地发展。若没有这种预设的目标,任凭学生自由发展,那么,教学也就难以继续。因此,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预设教学目标。由此可见,教学目标的预设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兴趣、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预设教育活动。
(二)教学目标的生成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最高宗旨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这个生成过程关注的是学习活动。新课标指出语文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它强调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固定不变、按部就班、机械僵化的教学模式,主张课堂教学必须构建生成性的、探究性的活动过程。在总的教学目标基本不变的前提下,灵活地处理分阶段的课堂学习目标,尊重学生的体验,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道路走到理想的彼岸。由此可见,教学目标的生成是教师依据学生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进行有效的动态性调整,以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新知识的探究活动。
二、预设与生成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既要有好的预设也要有好的生成,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预设是生成的前提和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补充和超越;预设要有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则体现了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是互补的。教学预设和生成性教学的焦点在课堂教学。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过程,因而教学是预设的结果。但教学又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因此,生成性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特点。没有预设的教学不是好的教学,那么过度预设,缺乏生成的教学更是失败的教学。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
三、阅读教学中教学目标预设和生成的策略
(一)阅读教学中教学目标预设的策略
1、预设知识与能力目标
对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目标,语文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教学目标都有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是教师无法预设的。教师能够发挥的就是在具体的阅读文本中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确定学生通过阅读应该掌握文本的什么知识点,训练什么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挖掘教材,提炼教材中具有价值的知识点并加以能力的训练。文本都有值得探究的地方,教师要做的就是选择哪些该探究,哪些该重点探究,这个过程体现了教师挖掘教材的能力。教师在预设知识和能力目标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研究、选择使用阅读文本,让目标设计达到最优化。
2、预设过程与方法目标
新课程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语文教学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而是多方面技能的培养。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并运用合作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情感教学法等来点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发挥主动能动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团体合作精神。
3、预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侧重于学生阅读文本后的感受以及文本对学生内在品质的熏陶,这种感受可以是情感上的,也可以是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预设主要表现在教师既要尊重文本的多样解读,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阅读体验。学生对文本的感受是多样的、丰富的,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也要尊重文本的解读,这就要求教师深入挖掘材料的人文价值,陶冶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品味,丰富学生的思想,提高人文修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阅读教学中教学目标生成的策略
1、教师为学生“留白”,点化生成
语文课文中的作品都是文质兼美,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或丰富的艺术感染力,每篇课文都为学生留下了空白之处,供学生去想象创造。在教学中,教师应提供充裕的时间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不能一味地以教师的想法替代学生的想法,教师要学会“留白”,巧妙地点化,让学生来补白、润色,诱发生成,继而对生成的问题共同探究。所以,在不断即时生成的课堂中,只有教师充满睿智的调控、引导学生用他们全部的理智、经验和情感去感受、领悟、欣赏文本的内涵,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智慧,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师生互动合作,促进生成
对话教学是师生之间相互交往、互动和合作的教学。在阅读教学中,这种教学方式体现出了无穷的魅力,每一处都充满着生成的可能性。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己去思考、去体验、去探究,让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共鸣,达到心灵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营造开放的质疑氛围并引导学生自由质疑,对学生的情感反应做出恰当的回应,引导他们进行更多的体验,还要珍视学生的与众不同,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3、教师创设情境,催化生成
语文课堂是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教学对象也是有情感、有差异的学生,课堂上除了传授知识外,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生命意义的生成。因此,课堂上是一幅流动的、变化的、起伏的、曲折的、美丽的生成图。阅读教学必须尽量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与课文语言产生联系,激活学生的情思,使学生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产生自己的体验。课堂教学具有极强的情境性、即时性。面对富有价值的学生提问,教师不应拘泥于预设的教学规程,要创设情感情境,用激情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入境体验,达到融情入理。
参考文献
[1] 裴娣娜.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2] 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6.
[3]陈福英.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1
[4]潘海娟.中学语文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5]龙安邦.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J].现代教育科学,2008.6
作者简介:
肖生莉,女,籍贯: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单位:广西师范大学,院系年级:教育科学学院2012级课程与教学论。
关键词: 阅读教学;教学目标;预设;生成
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立足于当下基础上的,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为依托,指向于未来时空的一种结果。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人们对教学目标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注重教学目标的生成性,努力把握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使教学目标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新的发展。在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进行有准备的教学预设,才能有效地组织教学,促进学生的动态生成,才能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把握好语文阅读教学中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问题。
一、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
(一)教学目标的预设
语文教师在预设课堂教学目标的时候,应站在语文课程标准的高度,从语文课程总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的要求来考虑。设计的教学目标既要适合大部分学生使用,又要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制订出一套富有弹性的教学目标体系,使学生都能充分地发展。若没有这种预设的目标,任凭学生自由发展,那么,教学也就难以继续。因此,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预设教学目标。由此可见,教学目标的预设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兴趣、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预设教育活动。
(二)教学目标的生成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最高宗旨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这个生成过程关注的是学习活动。新课标指出语文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它强调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固定不变、按部就班、机械僵化的教学模式,主张课堂教学必须构建生成性的、探究性的活动过程。在总的教学目标基本不变的前提下,灵活地处理分阶段的课堂学习目标,尊重学生的体验,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道路走到理想的彼岸。由此可见,教学目标的生成是教师依据学生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进行有效的动态性调整,以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新知识的探究活动。
二、预设与生成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既要有好的预设也要有好的生成,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预设是生成的前提和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补充和超越;预设要有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则体现了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是互补的。教学预设和生成性教学的焦点在课堂教学。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过程,因而教学是预设的结果。但教学又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因此,生成性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特点。没有预设的教学不是好的教学,那么过度预设,缺乏生成的教学更是失败的教学。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
三、阅读教学中教学目标预设和生成的策略
(一)阅读教学中教学目标预设的策略
1、预设知识与能力目标
对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目标,语文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教学目标都有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是教师无法预设的。教师能够发挥的就是在具体的阅读文本中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确定学生通过阅读应该掌握文本的什么知识点,训练什么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挖掘教材,提炼教材中具有价值的知识点并加以能力的训练。文本都有值得探究的地方,教师要做的就是选择哪些该探究,哪些该重点探究,这个过程体现了教师挖掘教材的能力。教师在预设知识和能力目标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研究、选择使用阅读文本,让目标设计达到最优化。
2、预设过程与方法目标
新课程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语文教学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而是多方面技能的培养。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并运用合作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情感教学法等来点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发挥主动能动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团体合作精神。
3、预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侧重于学生阅读文本后的感受以及文本对学生内在品质的熏陶,这种感受可以是情感上的,也可以是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预设主要表现在教师既要尊重文本的多样解读,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阅读体验。学生对文本的感受是多样的、丰富的,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也要尊重文本的解读,这就要求教师深入挖掘材料的人文价值,陶冶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品味,丰富学生的思想,提高人文修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阅读教学中教学目标生成的策略
1、教师为学生“留白”,点化生成
语文课文中的作品都是文质兼美,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或丰富的艺术感染力,每篇课文都为学生留下了空白之处,供学生去想象创造。在教学中,教师应提供充裕的时间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不能一味地以教师的想法替代学生的想法,教师要学会“留白”,巧妙地点化,让学生来补白、润色,诱发生成,继而对生成的问题共同探究。所以,在不断即时生成的课堂中,只有教师充满睿智的调控、引导学生用他们全部的理智、经验和情感去感受、领悟、欣赏文本的内涵,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智慧,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师生互动合作,促进生成
对话教学是师生之间相互交往、互动和合作的教学。在阅读教学中,这种教学方式体现出了无穷的魅力,每一处都充满着生成的可能性。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己去思考、去体验、去探究,让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共鸣,达到心灵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营造开放的质疑氛围并引导学生自由质疑,对学生的情感反应做出恰当的回应,引导他们进行更多的体验,还要珍视学生的与众不同,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3、教师创设情境,催化生成
语文课堂是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教学对象也是有情感、有差异的学生,课堂上除了传授知识外,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生命意义的生成。因此,课堂上是一幅流动的、变化的、起伏的、曲折的、美丽的生成图。阅读教学必须尽量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与课文语言产生联系,激活学生的情思,使学生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产生自己的体验。课堂教学具有极强的情境性、即时性。面对富有价值的学生提问,教师不应拘泥于预设的教学规程,要创设情感情境,用激情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入境体验,达到融情入理。
参考文献
[1] 裴娣娜.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2] 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6.
[3]陈福英.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1
[4]潘海娟.中学语文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5]龙安邦.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J].现代教育科学,2008.6
作者简介:
肖生莉,女,籍贯: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单位:广西师范大学,院系年级:教育科学学院2012级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