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在不断的教学设计中得到的具体体现,当今时代,对于学生学习化学学科来说,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贯彻理解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化学学习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本文,作者将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通过“创新作业方式、网络平台拓展教学资源以及设置不同层次的作业”这几个方面,讨论如何基于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条件下来进行课后作业的设计。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后作业;设计研究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與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为了让学生对于化学学科有更好的而提升,教师必须将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进行有机融合,特别是在进行课后作业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该把这一理念融入其中,在题目中渗透核心素养理念,使学生在课堂之后能够通过作业进行巩固,潜移默化的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一、改变作业形式,提升学习兴趣
兴趣可以说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大的原动力,无论是在进行课堂教学还是课后作业的布置中,教师都应该利用好这一特性,使学生从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转换为主动、认真的完成作业,提升自己。所以教师可以在原有的传统作业模式上,不断创新作业方式,帮助学生的思维多元化进行发展。
例如,在进行“铝的知识”的教学的材料设计环节中,有这样一个问题,“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制饮料罐?”教师可让学生在大课间中通过角度扮演,来完成一次别具一格的“辩论”作业。教师将班级的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代表“消费者”,另一组则代表“企业”来进行自由辩论,以此展开思考,通过不同的角度帮助学生提升其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另外在学习“化学反应原理”中有关于化学电源的内容里,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或者周围人的表述,调查市场上常见的化学电源的种类,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并回答在平时的生活中,家人对于废弃的电池会怎样进行处理?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请同学们进行发言,通过讨论和交流的方式将生活和化学知识进行串联,使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距离拉近,将化学知识贴近生活也能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魅力,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利用网络资源,优化课后作业
在现今这个信息化时代,网络平台上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相较于传统的课堂和习题本,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这种布置作业的方式有利于为学生提供更加有趣和生动的学习体验,因此,化学教师应该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熟练运用各种网络技术资源,多角度、多元化的开发课后作业。
现阶段大部分学生都有智能手机,然而学生不应该仅仅沉迷于电子游戏或者视频软件之中,许多优良的学习类软件也十分有助于学生进行学习。比如说高考化学宝典中,包含了很多的易错知识点、化学实验概括还有一些特殊题目的解题技巧等,如果学生能够对这些软件加以利用,其必然能够成为学习上的一把利剑。在老师进行布置作业时,还可以通过一些软件的平台,进行实时测验或者交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另外一些学习软件中还具有专题复习的功能,即学生可以利用其更加深入的补充缺漏的专题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予了学生很大的便利。但教师仍要注意的是,有些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所以教师应该设定作业的完成时间,在开始和结束的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这样也不至于让学生对软件产生依赖性,软件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做到对作业的高效辅助。
三、设置“阶梯”作业,发展学生个性
到学习的后期,很多学生的学习层次已经拉开了差距,学生的思考方式、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都大有不同。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作业的布置,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引导其进行拔高的作业,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也不能够放弃,一定要勤能补拙,多进行练习,教师需要加以鼓励。
在进行作业布置的时候,教师可以将作业难度设置成“基础型”和“变换型”,“基础型”作业是每位学生都需要完成的作业,通过基础的解题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基本的解题思维模式,帮助学生巩固今天的知识。而“变换型”则是在原有题目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和转换,使优秀的学生能够进行多方位的思考。当然,在完成基础作业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向“变换型”作业发起挑战,希望普通的学生也能够通过基础题型进行模仿,尽可能的进行尝试也是不断突破自我的方式。这样也能够调动学生的化学思维,如果每个学生都能够尝试自我,不断地突破自我,才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探究精神。
总而言之,教师在进行作业的布置时,应该从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出发,通过创新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热情;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因为作业是教学活动中很重要的一环,所以教师应该明白作业不能只是课堂的依附,而应该成为学生平等互动的载体,通过学生的作业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让化学贴近生活,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蒋丽萍,优化化学作业设计,提高化学教学质量[J].考试周刊,2013.
[2]刘金奎.关于有效设计高中化学作业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4(7):243.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后作业;设计研究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與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为了让学生对于化学学科有更好的而提升,教师必须将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进行有机融合,特别是在进行课后作业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该把这一理念融入其中,在题目中渗透核心素养理念,使学生在课堂之后能够通过作业进行巩固,潜移默化的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一、改变作业形式,提升学习兴趣
兴趣可以说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大的原动力,无论是在进行课堂教学还是课后作业的布置中,教师都应该利用好这一特性,使学生从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转换为主动、认真的完成作业,提升自己。所以教师可以在原有的传统作业模式上,不断创新作业方式,帮助学生的思维多元化进行发展。
例如,在进行“铝的知识”的教学的材料设计环节中,有这样一个问题,“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制饮料罐?”教师可让学生在大课间中通过角度扮演,来完成一次别具一格的“辩论”作业。教师将班级的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代表“消费者”,另一组则代表“企业”来进行自由辩论,以此展开思考,通过不同的角度帮助学生提升其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另外在学习“化学反应原理”中有关于化学电源的内容里,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或者周围人的表述,调查市场上常见的化学电源的种类,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并回答在平时的生活中,家人对于废弃的电池会怎样进行处理?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请同学们进行发言,通过讨论和交流的方式将生活和化学知识进行串联,使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距离拉近,将化学知识贴近生活也能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魅力,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利用网络资源,优化课后作业
在现今这个信息化时代,网络平台上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相较于传统的课堂和习题本,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这种布置作业的方式有利于为学生提供更加有趣和生动的学习体验,因此,化学教师应该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熟练运用各种网络技术资源,多角度、多元化的开发课后作业。
现阶段大部分学生都有智能手机,然而学生不应该仅仅沉迷于电子游戏或者视频软件之中,许多优良的学习类软件也十分有助于学生进行学习。比如说高考化学宝典中,包含了很多的易错知识点、化学实验概括还有一些特殊题目的解题技巧等,如果学生能够对这些软件加以利用,其必然能够成为学习上的一把利剑。在老师进行布置作业时,还可以通过一些软件的平台,进行实时测验或者交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另外一些学习软件中还具有专题复习的功能,即学生可以利用其更加深入的补充缺漏的专题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予了学生很大的便利。但教师仍要注意的是,有些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所以教师应该设定作业的完成时间,在开始和结束的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这样也不至于让学生对软件产生依赖性,软件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做到对作业的高效辅助。
三、设置“阶梯”作业,发展学生个性
到学习的后期,很多学生的学习层次已经拉开了差距,学生的思考方式、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都大有不同。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作业的布置,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引导其进行拔高的作业,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也不能够放弃,一定要勤能补拙,多进行练习,教师需要加以鼓励。
在进行作业布置的时候,教师可以将作业难度设置成“基础型”和“变换型”,“基础型”作业是每位学生都需要完成的作业,通过基础的解题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基本的解题思维模式,帮助学生巩固今天的知识。而“变换型”则是在原有题目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和转换,使优秀的学生能够进行多方位的思考。当然,在完成基础作业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向“变换型”作业发起挑战,希望普通的学生也能够通过基础题型进行模仿,尽可能的进行尝试也是不断突破自我的方式。这样也能够调动学生的化学思维,如果每个学生都能够尝试自我,不断地突破自我,才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探究精神。
总而言之,教师在进行作业的布置时,应该从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出发,通过创新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热情;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因为作业是教学活动中很重要的一环,所以教师应该明白作业不能只是课堂的依附,而应该成为学生平等互动的载体,通过学生的作业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让化学贴近生活,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蒋丽萍,优化化学作业设计,提高化学教学质量[J].考试周刊,2013.
[2]刘金奎.关于有效设计高中化学作业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4(7):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