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因素很多,但首要的条件是能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专业发展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在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中,我们可以尝试通过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教学反思等途径进行探索。
一、校本培训与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素质的提高,有效的培训功不可没,要建设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就必须加强教师培训的力度。如何才能使教师的培训更有效呢?一是加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围绕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改的需要,在培训内容上贴近教师,贴近课堂,贴近实际,突出实践性,强调按需要培训,使教师能够将所学内容尽快应用到教育实践中;二是在培训团队中,聘请有教学实践经验、高水平的教育专家、一线优秀的教师参加;三是在培训形式上采用远程培训、集中培训、对口支援、送教到校的校本培训和全员参与培训,以校本研修的方式推动教师全面培训。通过各类培训,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教师团队,从而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当然,无论哪类培训,都要贴近教师教育实践,如果单是讲理论,被培训教师感到枯燥无味,抽象空洞,培训目的就难以达到。实践证明,采用典型的教育案例研讨剖析的方式培训,更容易为被培训教师所喜爱和接受,操作性很强。有效的培训,可以使教师快速成长,避免走弯路,能轻车熟路地提高教师培养的效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教研是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实施而产生,带有校本特色的研修新模式。它立足于校本资源条件,以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议课为核心内容,以教师集体参与为特征,以个人反思、同行交流、专业引领为基本要素,以追求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效益的提高为目标,强调知行合一,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师亲身实践证明,研究结果直指教育教学实践中具体问题的解决,着力于教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促使校本研修文化的沉淀与累积。
湛江市东海区新民中学是一所薄弱学校,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过程中,以科组为单位,围绕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议课等环节,开展了全体教师参与的互动研究过程。一是个人备课,要求每位教师深入钻研新课标、透彻研读教材、教参,查找相关的教学杂志等资料,形成个人研究心得体会,研究学生的学习能力,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其次是集体备课,在研讨中,针对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教师以个人研究心得为本,人人发言,积极研讨每一个教学环节,认真处理每一个教学细节,落实好每一个教学步骤,形成共识,统一确定下来,记录整理成富有集体智慧的教学设计。在集体备课中,充分发挥了集体智慧,广大教师的观点在讨论中相互碰撞,产生更加亮丽的火花,凝聚了集体的力量,实现了资源共享,促进教师整体水平的提升。三是集体炼课,分别由专业有代表性的好、中、差的三位教师执教,然后集体观摩(配合录像记录),接着集体对三位教师上课进行研讨,让每个人都充分讨论,评议得失,说出这节课尝试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渗透的是什么教学理念,要求每一个人都把讨论与思考记录下来,之后形成教学反思。提出先进的教法,提出整改意见,进行深刻反思。整理出新教案,由上得不太好的一位教师执教,直至大家满意为止。如果未能实现预期目标,就由骨干教师执教示范,进行手把手的扶持,从而达到引领专业发展的高度。按照“个人初备——集体研讨——生成教案——代表执教——集体观摩——集体研讨反思——骨干教师示范执教”循环往复的模式,进行备课、上课的校本培训,我们称之为“集体炼课”。这样一方面打破了传统的教师封闭备课和授课方式,整合教学资源,使教师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在互动中获得新感受;另一方面,促进教师集体对教学问题的反思,整体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极大地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专业欠发展的教师闯过课堂教学关,让他们掌握课堂的艺术与调控课堂的能力,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迅速提高备课、上课的教学能力,也及时地总结了学校的教学经验,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整体性的提高。
三、教育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
1989年,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 反思。从近年来教师教育发展趋势看,教学反思已经成为教师培养的基本模式。教育反思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方式,是教师构建个人教育理论,实践创新的必要环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教学反思强调教师主体的悟性,注重理念学习与实践行动的密切联系。在教学反思中,教师要时刻把新理念与实践操作辩证对比,与专家先进理念的引领结合起来琢磨,使教师在“做中学,在思中悟,在悟中做”。正确对待自我经验的省察和落后教学行为的放弃,对照陈旧的观念与课程理念的差距,尝试着用教育理论去加以分析和阐述,提炼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构建自己的教育理论体系。
教学反思在内容上有教学内容的反思、教学目标的反思、教学过程的反思、教学效果的反思等;在时间上有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在方法上有发散思维的反思、顺向思维的反思和逆向反思,有全程反思和单个环节的反思,有选择性的个案反思。各种类型的反思,能从多角度、全方位查找教学的缺陷,实行及时有效的改进。
“一位老师写一辈子案例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强调教师坚持写教学反思,就是因为教学反思的写作带实验记录性,是使事物由隐性到显性的辨析过程。教师坚持写教学反思笔记,积累教学经验与思想、案例,要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并把一点一滴的反思记录下来,不断提炼自己的教育教学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逐步形成个人的教育思想,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湛江市东海区新民中学)
一、校本培训与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素质的提高,有效的培训功不可没,要建设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就必须加强教师培训的力度。如何才能使教师的培训更有效呢?一是加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围绕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改的需要,在培训内容上贴近教师,贴近课堂,贴近实际,突出实践性,强调按需要培训,使教师能够将所学内容尽快应用到教育实践中;二是在培训团队中,聘请有教学实践经验、高水平的教育专家、一线优秀的教师参加;三是在培训形式上采用远程培训、集中培训、对口支援、送教到校的校本培训和全员参与培训,以校本研修的方式推动教师全面培训。通过各类培训,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教师团队,从而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当然,无论哪类培训,都要贴近教师教育实践,如果单是讲理论,被培训教师感到枯燥无味,抽象空洞,培训目的就难以达到。实践证明,采用典型的教育案例研讨剖析的方式培训,更容易为被培训教师所喜爱和接受,操作性很强。有效的培训,可以使教师快速成长,避免走弯路,能轻车熟路地提高教师培养的效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教研是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实施而产生,带有校本特色的研修新模式。它立足于校本资源条件,以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议课为核心内容,以教师集体参与为特征,以个人反思、同行交流、专业引领为基本要素,以追求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效益的提高为目标,强调知行合一,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师亲身实践证明,研究结果直指教育教学实践中具体问题的解决,着力于教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促使校本研修文化的沉淀与累积。
湛江市东海区新民中学是一所薄弱学校,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过程中,以科组为单位,围绕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议课等环节,开展了全体教师参与的互动研究过程。一是个人备课,要求每位教师深入钻研新课标、透彻研读教材、教参,查找相关的教学杂志等资料,形成个人研究心得体会,研究学生的学习能力,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其次是集体备课,在研讨中,针对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教师以个人研究心得为本,人人发言,积极研讨每一个教学环节,认真处理每一个教学细节,落实好每一个教学步骤,形成共识,统一确定下来,记录整理成富有集体智慧的教学设计。在集体备课中,充分发挥了集体智慧,广大教师的观点在讨论中相互碰撞,产生更加亮丽的火花,凝聚了集体的力量,实现了资源共享,促进教师整体水平的提升。三是集体炼课,分别由专业有代表性的好、中、差的三位教师执教,然后集体观摩(配合录像记录),接着集体对三位教师上课进行研讨,让每个人都充分讨论,评议得失,说出这节课尝试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渗透的是什么教学理念,要求每一个人都把讨论与思考记录下来,之后形成教学反思。提出先进的教法,提出整改意见,进行深刻反思。整理出新教案,由上得不太好的一位教师执教,直至大家满意为止。如果未能实现预期目标,就由骨干教师执教示范,进行手把手的扶持,从而达到引领专业发展的高度。按照“个人初备——集体研讨——生成教案——代表执教——集体观摩——集体研讨反思——骨干教师示范执教”循环往复的模式,进行备课、上课的校本培训,我们称之为“集体炼课”。这样一方面打破了传统的教师封闭备课和授课方式,整合教学资源,使教师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在互动中获得新感受;另一方面,促进教师集体对教学问题的反思,整体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极大地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专业欠发展的教师闯过课堂教学关,让他们掌握课堂的艺术与调控课堂的能力,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迅速提高备课、上课的教学能力,也及时地总结了学校的教学经验,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整体性的提高。
三、教育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
1989年,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 反思。从近年来教师教育发展趋势看,教学反思已经成为教师培养的基本模式。教育反思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方式,是教师构建个人教育理论,实践创新的必要环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教学反思强调教师主体的悟性,注重理念学习与实践行动的密切联系。在教学反思中,教师要时刻把新理念与实践操作辩证对比,与专家先进理念的引领结合起来琢磨,使教师在“做中学,在思中悟,在悟中做”。正确对待自我经验的省察和落后教学行为的放弃,对照陈旧的观念与课程理念的差距,尝试着用教育理论去加以分析和阐述,提炼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构建自己的教育理论体系。
教学反思在内容上有教学内容的反思、教学目标的反思、教学过程的反思、教学效果的反思等;在时间上有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在方法上有发散思维的反思、顺向思维的反思和逆向反思,有全程反思和单个环节的反思,有选择性的个案反思。各种类型的反思,能从多角度、全方位查找教学的缺陷,实行及时有效的改进。
“一位老师写一辈子案例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强调教师坚持写教学反思,就是因为教学反思的写作带实验记录性,是使事物由隐性到显性的辨析过程。教师坚持写教学反思笔记,积累教学经验与思想、案例,要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并把一点一滴的反思记录下来,不断提炼自己的教育教学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逐步形成个人的教育思想,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湛江市东海区新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