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体育课程改革方兴未艾,教育观念日新月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值得探讨的问题很多。有些青年教师急切参与其中,却又不知怎样起步,从何处着手,倘若直接要求写教学总结、反思、论文等,对部分人来说可能有一定难度。以笔者写作体育教研文章的实践经验来看,写好教研随笔,便能开启教研之门。随笔就在于一个“随”字,低要求,高效率,重实践,特别适合中小学一线教师。教研随笔何时写?何处写?写何事?又有何窍门?
一.何时?——随时!
不要局限于专门的备课、教研活动的时间,而要随时写,灵感稍纵即逝。不管课间、训练课上,还是周末、假期,才思涌动之际,直觉闪现之时,想写就写心随我动。往往正是见缝插针地随时写,就会显得格外及时。《我市基本功比赛的得与失》就是本人在比赛现场观摩中,趁热打铁草就而成,虽然并不成熟与全面,但由于时效性强而得到参赛选手和裁判们的认可。还有一次优质课比赛,在阅读教案中发现连续几位老师的教案上都用到了“自然”、“放松”等字眼,我顿觉不妥,随手记下,事后仔细揣摩而成《体育教学中应慎提“自然放松”》,结果被《体育师友》录用。
二.何处?——随地!
不要局限于办公室,可以在学校,在阅览室,也可以在家里,电视机旁、床头都行。只要有感而发,就随手写在纸上、本子上,然后再整理到随笔本上。体育教师会有带口哨带记时表的习惯,却鲜见带纸、笔者,这一块是写教学随笔的薄弱环节。就连观看体育赛事的电视转播时,也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只要用心慧眼独具,就能汲取营养,得到一些体育教学方面的启发与需要。有一回在同事家看足球电视转播,兴奋的进球方队员童心未泯,跪撑在地,手脚相接,成一路纵队爬行欢庆,非常有趣。我当即记在同事茶几的日历上,后来设计成体操垫上的游戏,学生们特别喜欢玩。
三.何事?——随缘!
中小学体育工作千头万绪,水过无痕留于心,只要有缘有心,皆可入体育教师的“法眼”。
一要围绕体育内容。毕竟写的教研随笔,形式内容皆可随便,但形散而神不散。教研随笔可类似于提纲,又像草稿纸,也有点资料卡片的味道,自己看得清看得懂就行。字数不限制,洋洋洒洒几千字,不嫌多;点点滴滴几十字,不算少;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不必像日记那样的记流水账,不必像论文那样的严谨规范,一个器材的新用途,一个战术的破解之法,一个难点的新化解等等都行。
二要跟随个人兴趣。兴趣是长期坚守的动力,是培养个性习惯的基础。以教师个人认知和兴趣所在,对有关内容的记录、疑问、体会、创新后的总结归纳。不必苛求深思熟虑,完全可以牵强附会。不管得与失,大与小,有用无用,有效无效,有价值无价值,也不管是否曾遇到,是否将遇到。共鸣之处,启发之点,疑虑之间,反思之中,只要是你喜欢的,有见解的,这些引玉之砖都不要再错过了。
可以是记录,回忆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阅读、培训、听课和观摩时作好笔记。《双杠臂屈伸技巧》和《俯卧撑的多种练习方式》就是笔者依听课记录或提炼或整理而成,后稍作加工分别发表在《中国医药报(健身专栏)》和《音体美报》上。
可以是疑问,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教学中碰到的问题,自己的困惑等,尽量完整记下。初练者为何力量长得快、练健美为何容易入迷,这是健身课上学生的提问,当时担心回答得不够完善,我把问题记在备课本上。后来查阅有关资料并以此为题撰文,刊登在《健与美》上。
可以是体会,写出自己与别人在思想、方法上的跟进、借鉴、共鸣,或反思、商榷,总结成功经验,探寻教学漏洞,深刻剖析成败原因。在《中国体育报》上看到《推铅球中的多学科渗透》一文后颇有感触,便直接就在报纸边上圈点勾划,写就补充之文也发表了。
可能是创新,自己在实践中的所思所想所试,再想再思再试。我发表在《体育教学》上的《竞技教材增趣十法》和《篮球比赛“让球”十四法》,就是积累多年教学经验,反复实验并记录下来而成。
四.何窍?——随手!
教研随笔最好是用笔写在专门的笔记本上,而不要写在电脑上,以便平时随手就可多翻阅,可以反复咀嚼、回味、享受、酝酿……扉页上可写下目录,便于查找和分门别类。笔者一直关注青少年的力量训练,将近十本随笔上都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多次归纳凝结而成《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力量训练的“先”与“后”》,有幸被《田径》杂志赏识。
当然,教研随笔不是为写而写,而是基于教师的个性经验,记录、反思自身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而在实践中解决问题。一本本教研随笔都是教师个人的体验,亲身的感受,丰厚的积淀,辛勤的见证,宝贵的财富。它可以成为教学漏洞的有效补丁,可以成为教学创新的燎原星火,可以成为教学经验的及时小结,可以成为教学论文的原始素材。一篇篇随笔如一块块未经雕琢的璞玉,似一颗颗蒙蔽灰尘的珍珠。假以时日,琢玉成器,抚去尘埃,珍珠成串,定会绽放出智慧的光芒。
(湖北省荆州市实验中学434020)
一.何时?——随时!
不要局限于专门的备课、教研活动的时间,而要随时写,灵感稍纵即逝。不管课间、训练课上,还是周末、假期,才思涌动之际,直觉闪现之时,想写就写心随我动。往往正是见缝插针地随时写,就会显得格外及时。《我市基本功比赛的得与失》就是本人在比赛现场观摩中,趁热打铁草就而成,虽然并不成熟与全面,但由于时效性强而得到参赛选手和裁判们的认可。还有一次优质课比赛,在阅读教案中发现连续几位老师的教案上都用到了“自然”、“放松”等字眼,我顿觉不妥,随手记下,事后仔细揣摩而成《体育教学中应慎提“自然放松”》,结果被《体育师友》录用。
二.何处?——随地!
不要局限于办公室,可以在学校,在阅览室,也可以在家里,电视机旁、床头都行。只要有感而发,就随手写在纸上、本子上,然后再整理到随笔本上。体育教师会有带口哨带记时表的习惯,却鲜见带纸、笔者,这一块是写教学随笔的薄弱环节。就连观看体育赛事的电视转播时,也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只要用心慧眼独具,就能汲取营养,得到一些体育教学方面的启发与需要。有一回在同事家看足球电视转播,兴奋的进球方队员童心未泯,跪撑在地,手脚相接,成一路纵队爬行欢庆,非常有趣。我当即记在同事茶几的日历上,后来设计成体操垫上的游戏,学生们特别喜欢玩。
三.何事?——随缘!
中小学体育工作千头万绪,水过无痕留于心,只要有缘有心,皆可入体育教师的“法眼”。
一要围绕体育内容。毕竟写的教研随笔,形式内容皆可随便,但形散而神不散。教研随笔可类似于提纲,又像草稿纸,也有点资料卡片的味道,自己看得清看得懂就行。字数不限制,洋洋洒洒几千字,不嫌多;点点滴滴几十字,不算少;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不必像日记那样的记流水账,不必像论文那样的严谨规范,一个器材的新用途,一个战术的破解之法,一个难点的新化解等等都行。
二要跟随个人兴趣。兴趣是长期坚守的动力,是培养个性习惯的基础。以教师个人认知和兴趣所在,对有关内容的记录、疑问、体会、创新后的总结归纳。不必苛求深思熟虑,完全可以牵强附会。不管得与失,大与小,有用无用,有效无效,有价值无价值,也不管是否曾遇到,是否将遇到。共鸣之处,启发之点,疑虑之间,反思之中,只要是你喜欢的,有见解的,这些引玉之砖都不要再错过了。
可以是记录,回忆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阅读、培训、听课和观摩时作好笔记。《双杠臂屈伸技巧》和《俯卧撑的多种练习方式》就是笔者依听课记录或提炼或整理而成,后稍作加工分别发表在《中国医药报(健身专栏)》和《音体美报》上。
可以是疑问,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教学中碰到的问题,自己的困惑等,尽量完整记下。初练者为何力量长得快、练健美为何容易入迷,这是健身课上学生的提问,当时担心回答得不够完善,我把问题记在备课本上。后来查阅有关资料并以此为题撰文,刊登在《健与美》上。
可以是体会,写出自己与别人在思想、方法上的跟进、借鉴、共鸣,或反思、商榷,总结成功经验,探寻教学漏洞,深刻剖析成败原因。在《中国体育报》上看到《推铅球中的多学科渗透》一文后颇有感触,便直接就在报纸边上圈点勾划,写就补充之文也发表了。
可能是创新,自己在实践中的所思所想所试,再想再思再试。我发表在《体育教学》上的《竞技教材增趣十法》和《篮球比赛“让球”十四法》,就是积累多年教学经验,反复实验并记录下来而成。
四.何窍?——随手!
教研随笔最好是用笔写在专门的笔记本上,而不要写在电脑上,以便平时随手就可多翻阅,可以反复咀嚼、回味、享受、酝酿……扉页上可写下目录,便于查找和分门别类。笔者一直关注青少年的力量训练,将近十本随笔上都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多次归纳凝结而成《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力量训练的“先”与“后”》,有幸被《田径》杂志赏识。
当然,教研随笔不是为写而写,而是基于教师的个性经验,记录、反思自身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而在实践中解决问题。一本本教研随笔都是教师个人的体验,亲身的感受,丰厚的积淀,辛勤的见证,宝贵的财富。它可以成为教学漏洞的有效补丁,可以成为教学创新的燎原星火,可以成为教学经验的及时小结,可以成为教学论文的原始素材。一篇篇随笔如一块块未经雕琢的璞玉,似一颗颗蒙蔽灰尘的珍珠。假以时日,琢玉成器,抚去尘埃,珍珠成串,定会绽放出智慧的光芒。
(湖北省荆州市实验中学434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