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带入、沉入”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tw8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材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既有诗情也有画意,既有生活常识也有人生哲理。这就赋予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多彩性,也赋予了教师多彩的教学手段。那么怎样在课堂上唤醒和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的教学实践是: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引领学生沉入其中。
  “带入”就是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情境导入,把学生带到不同情境的课文之中,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例如,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枣核》这篇课文讲了一位侨居海外的中国老人,托朋友从家乡给他带几颗枣核来,接到枣核后如获至宝。表达了他浓浓的爱国之心。在讲这篇课文时我用轻柔而略带惆怅的语调导入:“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了,每当此时此刻,那些侨居海外的亲人都会吟诵这样两句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现在,就让我们伴着这悠悠的思乡曲,轻轻的,缓缓的走近著名的作家萧乾先生,看看是什么原因使萧乾先生对枣核这么情有独钟呢?学完了课文,你又会有什么新的感受呢?”于是伴着老师刚才那淡淡的忧伤的语调,让那种飘逸的思绪从一个个学生的脑海里袅袅升起,绵绵的思念之情弥漫了整个教室。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就由旁观者的角色转变为身在其中的人物,学生就会带着强烈的学习兴趣读课文,为深度理解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思想感情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又如,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穷人》这篇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课文篇幅较长,主要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在讲这篇课文时,我首先在课堂一开始给学生出了一道数学题:5+2=?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完之后,我趁势引导:5+2在数学里的答案是很简单的,也是唯一的,5+2就等于7,可在这节语文课里的答案或许是多种多样的。那么5+2除了指的是课文中桑娜原来有五个孩子,后来又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意思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走进课文。这样,学生便带着强烈的学习欲望来学习课文了。
  课文的内容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教师可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设计不同的带入形式。可以用诗歌的形式带入,也可以用猜谜的形式带入,还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带入……无论哪一种形式的带入,都要注意创设一种宽松自然的氛围(要根据课文的内容而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带着强烈的学习欲望走进课文。《课标》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带着强烈的兴趣学习课文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说“带入”是一种对学生的唤醒和感染,那么“沉入”就是一种深度思维了。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情景中只是一种浅层次的开始,要想完成教学目标,就必须要让学生“沉”到课文的情景中去。在“沉入”中体会课文写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在“沉入”中体会文本的人文性,最终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还以《枣核》这篇课文为例,在教学课文4~9段时,作者描写了“我”来到朋友的家里,他领我踏访他布置的精致匀称的后花园,边参观边畅谈,使“我”感受到浓浓的游子思家乡,恋故土之情。那么如何让学生在文字的诵读中透过文字感受到海外游子思乡的真情,恋土的意切,并且看到海外游子那颗火热的爱国心呢?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沉入”到课文的情景中。为此,我设计了排比句式理解法:华侨老人亲手栽下垂杨柳、睡莲,是为了什么?(思故土,恋家乡)
  华侨老人亲手挑选石头堆假山,是为了什么?(思故土,恋家乡)
  华侨老人泥制小凉亭、小红庙,是为了什么?(思故土,恋家乡)
  华侨老人在异国建造“北海”,是为了什么?(思故土,恋家乡)
  华侨老人要枣核的用意是为了什么?(思故土,恋家乡)
  随着学生的回答,华侨老人浓浓的思乡之情悄然升起,就像早晨的旭日,冉冉升在学生的心中,升在学生的脸上。
  这样,学生在排比的层层递进中、在越来越强烈的情感表达中走进华侨老人的内心世界。
  教室里弥漫着浓浓的思念情绪,这时候,我用动情的语气说“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爱家乡就是爱祖国。此时你们再看那些垂杨柳、睡莲、假山、枣核,它们在你们眼里还只是垂杨柳、睡莲、假山、枣核吗?那他们是什么呢?(是华侨老人那浓浓的思乡情,爱国心呀!)至此,学生的感受得到了完美的升华。此时学生还需要什么呢?那就是表达!于是进入更深层次的“沉入”。何以表达?惟有一读。于是教室里响起了声情并茂的读书声。在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中,华侨老人的爱国心跃然纸上,学生的心里也油然涌起了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一切感受都融入到了读中。
  教材的内容丰富多彩,表达的情感也不尽相同。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课文,教师都要抓住教材中的情感主线,引领学生通过仔细阅读,沉入其中,体会文本中重点词、句、段表情达意的作用,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再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展示出来,最终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带入、沉入”,使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实现了完美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享受到了语文的乐趣,也使我有了更多的思考……
其他文献
教育学(心理学)上有一个理论叫“破窗户理论”,它是指当窗户开始有一个小洞时,人们就会不断的扩大洞,直至把整个窗子毁坏。据心理学家称当人们看到窗户上有一个小洞后,总会认为这扇窗户已经坏了,我再弄还一点也无所谓,久而久之,大家习以为常,最终导致正扇窗户的毁灭。但与此相对的还有一个“好窗户理论”。它是指当人们看到或接触到一扇好的窗户时,一般都会产生维护、爱惜、保护的心态,舍不得去损害它,就像人们穿上一件
期刊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优化良好的师生关系,改革传统而机械化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断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途径。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农村学生数学基础较差,突出表现在学习习惯差,行为习惯差,灵活运用差。教学中要从学习风气和学习习惯抓起: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对教学有极大的益
期刊
笛卡尔说:“把我所考察的每一个难题,都尽可能地化为细小的部分,直化到可以圆满解决的程度为止。”  解答数学题时,由于许多题目不仅涉及的知识范围上带有较强的综合性,而且就问题本身来说也是受到多种条件的交叉制约,形成错综复杂的局面,有时很难在整体上加以解决,这时就从分割入手,把整体划分为若干个局部,转而去解决局部问题,最后达到整体上的解决。分类讨论是一种逻辑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同时也是一种重要
期刊
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概念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到底教授形式化的概念定义,还是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的本质?显然,我遵循后者。概念教学不单单是说出,甚至说背出定义而已,关键是要把握住概念的核心本质,能够在具体情境中举出相应的例子,并能够运用概念解决问题。因此,我认为在概念教学中,教师更应利用学生的直观感悟,帮助其建构概念本质,使其在真正理解的意义上进行应用。  一、数学概念在数学教学
期刊
我国教育家夏丐尊认为:“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这成功的教育经验深深地启发了我,要做好学生的转化工作,必须让爱温暖学生的心灵。  一、倾注爱心,积极引导  二十多年来在教育工作探索中,使我领悟到:一个合格的教师要富有热情的爱心。即要满腔热情地亲近、关心学生,和学生加强情感交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是可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探究式学习逐渐成为占主流地位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对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学会反思和归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确有重要意义。接受性学习是以传授式教学为基础,是人们获得知识和经验的最基本的形式,一直以来成为学习的主要功能方式,通过讲解、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让学习者接受。有了学习行为
期刊
学习和思维是从疑问开始,提出问题理所当然也应成为教学的起点。同样的问题,不同的问法,往往教学效果截然不同。提高小学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指教师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创新地把握课堂提问艺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学习在原有基础上的收获和进步的程度发挥到最大化。对于小学课堂,教师的提问的有效性,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分量。  一、小学课堂提问现
期刊
高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提高复习效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此,各个教师的相互配合,协调工作就尤为重要。在高三复习中,备课组更要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备课组应如何开展工作呢?这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问题,在这里,我提出一点粗浅的认识,和同仁们商榷。从备课组的工作目的来看,它是要以提高每个教师的教学效果,提高整个年级的教学质量为目的,因此我认为备课组有以下工作要做。  一、组织备课组教师研究高考
期刊
我校正在大力开展示范校建设,系部也在积极进行专业建设,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的办学模式,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实践证明校企合作共同进行技能人才的培养是校企的双赢之举。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极大的增强了学校的办学活力和实力,提高了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解决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为企业提供了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为社会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一条最基本的经验就是
期刊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得到蓬勃发展,至2012年高职院校的数量达到一千二百多所,占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60%;招生数已达三百二十多万人,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总数的48%,高职教育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高职教学方法要与之相适应,我国的高职教学方法,是在本科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了国外高职教育的成功经验逐步发展起来的。到目前,已经涌现出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但由于中国国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