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ve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物理实验教学中反思能力的内涵
  (一)反思能力
  杜威曾指出:反思不是心中的闪念,也不是大脑中的任意想象,更不是无法言说的神秘境界,而是具有教育意义的最好的教育方式,是对某一问题进行反复的、持续不断的深思,是经历“假设-检验”经检验后再“假设-检验”的过程。
  (二)实验教学中反思能力的培养
  实验教学是开展物理教学的有效途径与主阵地,“在物理教学无论如何强调实验教学都不为过”“物理实验以其丰富的内涵在通过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素质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实验教学中反思能力的培养就是通过实验教学这一重要载体指导学生在实验学习中通过一系列的心智操作与体验,培养物理学习操作的意识与能力,加强学生反思指导,实现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与创新,寻求培养反思能力的有效途径与策略,建构反思型的实验课堂教学模式。
  二、物理实验教学对反思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建构反思型的实验课堂,培养实验教学中教与学反思的意识与能力,对于实验教学 的创新起着指导性和深远影响作用;
  第二,有效地反思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心智水平,培养学生在实验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及学习中质疑能力,提高学生实验探究中问题意识与问题的能力;
  第三,通过反思才能诱发物理实验的创新,产生很多的实验创新点,产生创造性思维,从而产生有创新含量的实验方案,培养创新型和反思型人才;
  第四,焕发实验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形成师生、生生互动的机制,改善师生的传统的关系,改善实验教学课堂气氛,建立和谐的实验课堂教学模式。
  三、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式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影响
  当前在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不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因素,乡镇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没有专职的实验员或实验教师,使本来就十分繁重的教学任务让教师们无暇顾及实验课。因此,相当一部分学校与老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还存在着“讲实验”代替“做实验”的现象,老师把实验讲的滚瓜烂熟,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实验器材、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并未让学生真正到实验室里实际操作,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投影实验”代替“演示实验”的现象,教师多媒体采用虚拟实验来替代真实实验,因为虚拟实验的功能全、成本低;实验速度快、效率高;可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重实验结论轻过程指导;重模仿轻建构探究;重操作轻指导等;学生在实验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的不够,组织讨论的不多,犯错纠错的机会不多,体验过程的不够,创新改进能力不强,所有这些都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所以,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就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面临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基于以上原因,笔者提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的策略。
  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革新实验教学方式,积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善于反思
  教师要在实验教学“各个阶段(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提出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或根据需要提出学生不易回答的问题”,同时积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让学生学会在实验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获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善于反思的能力。
  (二)发挥实验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反思能力
  实验教学是自然的研究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模拟或重现,它有助于学生学习物理学家在科学探索中的研究方法和工作习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获得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培养,在实验中教师要通过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反思,以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三)利用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1.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要素,科学探究过程是围绕所提出的问题展开的。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为了提出问题,教师必定会指导学生把新发现的事实与原有认知之间的矛盾揭示出来,这就可以培养学生根据事实进行反思的意识。
  2.猜想与假设
  猜想与假设是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对问题的可能答案做出假定、尝试进行解释的过程,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反思能力。
  3.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学生要进行实验与搜集证 据,除了理解实验原理、了解实验步骤外,还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而这正是大胆反思所必需的。
  4.分析与论证
  分析与论证是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 纳科学规律的过程,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类、比较和简单的因果推理中得到发展,这为学生发现 问题、提出反思提供机会。
  5.评估
  评估是对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反思,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在分析实验结果与实验设计差异性的过程中涉及对实验方案中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进行反思。
  (四)实验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策略
  1.反思器材准备和实验后的器材整理
  每次实验教学完成之后,都应对此进行反思,看实验器材准备是否合理,实验结束后器材的整理是否得当。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以及培养学生的实验规范性能力。
  2.反思实验原理
  在实验结束后,围绕实验原理进行反思,可变通实验原理公式,使实验方案更为简洁,实验结果更为准确,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果学生对实验原理进行了总结,就会加深对实验过程的理解,明白实验中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机械的学习了实验操作。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会得到迅速提高,实验的兴趣也会增强。
  3.反思实验方法及过程
  教材中的实验方法固然很好,但是仍有一些方法和过程在具体的实验中会有一定问题或不足。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反思能够帮助我们改进实验、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同时也能让学生对实验结论更加信服。
  4.反思实验现象
  学生更应对实验现象进行反思。特别是实验现象与事先预想的或与学生想象的不不相符时,找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利于改进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能力。当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还应该有更多的反思,这只是我的一些想法,更是我的努力方向。
其他文献
一、积极创设适宜、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环境  (一)户外大环境布局  户外活动环境的多样化是诱发幼儿户外活动兴趣的基本条件。我们在户外活动环境创设中设计了沙地、砖地、水池、塑胶地等活动场地;地理环境富于变化:有高有低、有凸有凹、有平面平地、有斜面、有阶梯形、有丰富的绿化带。并充分挖掘利用幼儿园现有的户外活动场地和锻炼器械的最大功效,巧妙地利用与开发环境,按一定方式进行区域划分,将全园的场地、器械按
期刊
一、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中,首先融入情感因素  (一)能够减少学生的学习焦虑感  数学学习中的焦虑主要是指学生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或解题时遇到难题、自己不熟悉的题时,一种想做但又束手无策,寻找不到解决的方法时就会产生恐惧或不安的心理,久而久之就怕学数学了。虽然焦虑与学生的个别特征有关,但不同的学习活动形式或教学方法导致的焦虑程度不同。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相比,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焦虑感大大降低了。这是
期刊
一、转变实验教学的思想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坚持做到“六个环节”:方案让学生想、实验让学生做,疑难让学生议,错误让学生析,效果让学生评,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实验教学中,我们遵循这一指导思想,尽量多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当“主角”、教师当“配角”,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引导学生以开放性的视角,开放性的思维去做好每一个实验,教学生学会动手,学
期刊
一、创设情境的必要性  (一)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大多数学生在一节课刚刚开始时,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课间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让学生们完全沉浸于其中。而刚刚上课的这几分钟甚至十分钟之内,很多学生都还在想刚刚的聊天或者游戏会是怎样的一个结局,下节课该怎样继续等。这个时候就应该创设有趣的课堂情境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创设问题情境能有效地衔接新知和旧知,让
期刊
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和教学实践模式。无论教学如何改革,“有效的课堂”应该是教育者永恒的追求。有效性是指学习投入时间、精力与收获之间的关系,并有长效与短效之分。如何取得长效,即“后劲”?就是要有机会让学生真正经历数学化;在过程中积淀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提供学生喜欢的数学,持续拉动他们学习数学的思想;有助于数学课程目标的实现。那么,在小学数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提高课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期刊
思想品德课理论性强、比较抽象且有些枯燥,这就要求思想品德学科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与技能,从而能更好地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品德学科教师语言功底要非常扎实,而且要掌握运用语言的技巧。语言是教师和学生交流沟通的工具,教师语言技巧运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效果。我认为作为思想品德学科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语言技巧。  一、激情感染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真正的教育者是一种情感丰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
期刊
一、巧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但对于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却愿意并且能够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的去探索。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不但在导入阶段要为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与将要纳入的新的知识铺路架桥,还要注意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激活学生的思维,把学生带到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期刊
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是智力发展的翅膀,积极情感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内驱力,消极情感是人的认识活动的阻碍力。只有培养学生丰富的积极情感并自觉克服消极心理,才能使学生充满热情地不辞劳苦,不畏困难地去攀登数学知识的高峰。  《数学课程标准》对情感与态度目标作了如下阐述:“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
期刊
一、SSI教学要素框架  SSI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中以社会性科学议题为背景,采用特定的教学模式开展的教学活动。Presley等人根据SSI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总结出高效进行SSI教学的要素框架,框架呈现了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的几个关键要素,为教师实施SSI教学提供了灵活的指导。SSI教学框架由设计要素、学习者经历、教师特质三个核心方面组成,三个核心方面位于SSI教学框架的中央,是框架的基础。图中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