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的新探索

来源 :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ei1984li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表明,有效的集体备课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也有利于教师在分析研讨和集体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同伴互助,达到提升个人素质的目的。但长期以来,由于过分看重形式,出现了种种不良倾向,制约了集体备课的效果。我们认为,要想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应该转变观念、关注学生、研讨差异、重视提升。
  
  一、自我构思,形成个案——强调预设
  
  集体备课是在教师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的交流和研讨,因此,在组织集体备课前,教师个人首先要思考并形成较高质量的个案,这样才能保证交流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
  在个人备课过程中,教师除了应该按照常规备课要求做好学生基本情况的分析、理清教材的基本思路和把握教学的基本要求外,重点应该突出预设性。预设是立足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其自主学习预留全方位、全过程的时空,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存教育”和“生命教育”,力求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自我体验、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
  在个人备课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和未来发展,通过对一些优秀课例反复研究,实现个人备课的优化,为后续的集体备课奠定基础,就是把原来“粗糙化、形式化”的备课变得更“精”,即将教学过程设计得精简、精辟、精当。所谓精简即教师在预设时去掉多余的环节,不再仅仅计较学生“讨论时间过长”之类的细节,不再念念不忘下一步“该做什么和怎么做”之类的问题,只需全身心关注课堂、关注学生。所谓精辟就是预设要落到学生的心坎上,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规律;每次预设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科学性和艺术性。所谓精当就是预设的情景、内容、活动、问题等,一定要是教师熟悉,学生能够感知、感受、感悟的,要体现教师的个性,并有利于彰显学生的个性。要找到最恰当的方法,这个方法是最适合本班学生和学习氛围的。
  据此,教师在个人备课时一是要确定主体,写清行为,即在教学设计中重点应该描述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二是要写条件,即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哪些手段、方法、措施,完成教学行为;三是要写标准,即全班每个学生应达到哪些具体的要求,教师应在教学前对学生在教学中能够达到的目标要有一定的预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
  
  二、交流分析,形成预案——研讨差异
  
  在形成个案的基础上需要根据教师的实际和教学要求确定集体备课的时间,采取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分课题或单元轮流主讲,并通过同组教师共同探讨的方式,形成预案。在以往的集体备课中,教师习惯对共性的内容进行研讨,我们认为这些内容是必须讨论的,这对把握教学流程是有帮助的,但如果仅仅对共性内容交流不利于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对此,我们提出了差异备课的要求。
  分析起来,我们不难发现不仅学生存在差异,就是教师本身也存在着教学阅历、教学风格的差异,这就要求在集体备课时要对此进行分析,以利于实现教学的爪.I生化。备课时,要求教师能够敞开心扉,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从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材料的处理、准备、教学组织的形式、教学手段的选择等具体环节谈个人的理解和把握,分析不同学情,研究不同对策,确定同一知识点在不同班级、不同教师风格下的不同学法与教法。为了保证发言和研讨的顺利进行,我们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采取了三种方法:一是提问法,问题是讨论的切入点,没有问题便无从谈起。在集体备课时各位教师必须准备一定数量有启迪性的问题,参与集体备课的骨干教师也应适当地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大家围绕问题进行研讨。二是讲座法。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参与备课的教师可以围绕某一方面作重点发言,以便大家开阔视野、抓住重点、把握关键。三是分合法,既可先分后合,也可先合后分,灵活组织研讨的形式,根据适当场合、话题,选择适当的组织形式,诱发思维,引发灵感,以提高讨论的效率。
  同时,我们还对备课组成员提出了具体的研讨要求,比如在备课组成员发言时,每位教师要仔细听取,做好记录,在自由发言时要提出个人见解,分析讨论每个人的教学思路。这样,在毫无保留的讨论中设计出共同的预案。尔后,教师运用预案组织各自的课堂教学。
  
  三、课堂实践,审视教案——重视反思
  
  集体备课还要抓好教后反思。
  一是基于教师个人观察和反思的实践操作。教师个人在预案的指导下开展课堂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对个人在教学过程中的心态进行反思:是否对教学充满心理期待?有了这种期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会有激情,就能全身心投入,并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否学会控制情绪,避免其他因素影响自己的教学心态。教师难免会遇到一些影响教学情绪的事情,这就要求教师反思自己,在课堂中是否将不良的情绪带进课堂。反思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情况。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面对的是有生命的学生,对此,教师是否能够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有恰当的处理方式,能否合理地利用了这些“意外”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反思课堂教学的落实情况,包括是否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处理;教学中是否有非常精彩的环节;学生是否有独到的见解;教学设计是否符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有什么不足之处等等,然后写出个人的课堂教学反思,不强求形式和字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关键是要写真实感受、写实际分析,不回避问题。 二是基于备课组整体的反思与实践。定期组织备课组所有成员听观摩课,主要方式有随机抽听、随师听课、随年级听课、随科目听课等,然后进行评议,既可以有重点地了解教师教学的情况,又可以通过教学效果检验集体的备课情况,也为后续的二轮研讨做好准备。 实践证明,引导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不断的反思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而“教学预设”与“教后反思”的有机结合,可以将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正如巴里斯在《培养反思力》一书中说:“那些喜欢反思,并且在此基础上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效果的教师,也会成为胜人一筹的教师。”
  
  四、二轮研讨,形成精案——注重提升
  
  集体备课不是为了建立统一的教案,而是通过集体备课达到提升教师素质,完善学校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因此,在教师将集体备课的教案落实于课堂并有了真正的反思后,应该及时组织全组教师进行二轮研讨,进一步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开发等问题。
  二轮研讨时要把重点从过去的备课转向教育科学研究。一是采取一课多上的形式,每一节课后都适当地安排研讨分析,促成一个教师的不断成长;二是多课同上,即所有备课组成员运用预案在各自的班级上观摩课,全组成员进行对比研讨。在二轮研讨时,主要以课例分析的方式进行,通过文字、录像和课堂观摩等选择出有一定代表性的课例,围绕课例进行研讨,重点分析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情况,寻求理论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的差距。在研讨分析的基础上由教师本人补充相关的材料,最终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精案。教师可把平时收集到的有价值的教学信息补充到相应的教案中去,如观摩课的优秀内容的摘录,教学杂志中的典故、习题的引入,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方法和处理教材的心得体会等。同时,还要完善对生活资源的关注、利用等等。
  为了提高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的积极性,对于经过多次反复形成的个人精案应及时汇总,建立学校的教案资料库,作为其他教师以后备课的参考,也可以在教材不改变的情况下作为该教师以后旧案重备的蓝本。如果学校能够建立电子备课室,及时对教师的所有教案、课件和部分优秀课例的声像形成立体资源进行管理,将进一步提高资源共享的程度。二是通过全校教师的参与,评选出最佳预案和个人教案,学校进行适当的表彰。三是对这些教案和个人的反思进行修改、整合,使之整体提升,然后选出质量较高的教学设计和课例分析寄发到刊物发表。这对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
其他文献
美国教学家哈尔莫斯指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但认真审视,不难发现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普遍存在问题思维含量偏低,学生思维空间不足,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缺乏主动性和有效性。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认为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突出“五性”,优化提问,放飞学生思维。  1,突出趣味性,使课堂充满活力  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要
19世纪60年代,哈佛大学校长艾里奥特认为:当学生学习他们喜欢的、或具有一定天赋的课程时,他们的心智才会得到最好的发展。于是,哈佛率先在学生学习上采用“选修课制”,在课程管理
神经阻滞由于相对费用低,术中病人清醒,术后镇痛效果好,在四肢手术中应用较广,而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更为广泛。但由于传统的阻滞方法依赖于病人异感进行定位,缺乏客观
教师从某种角度看,可以说是表演艺术家、演说家和诗人:在每节课中,教师教学中一言一语、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自然流露出的艺术情趣,是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而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信息传输系统,是一个人际信息交流的过程,这个传输系统是以教师的教学语言为媒体来运转的。其中教师的口头语言是主要的,它的中心任务是掌握和抓住学生的注意,传授知识,交流思想感情。为更好达到这一目的,教师的教学除了用“口头语言”、“书面
为了进一步探讨脑卒中事件与血型是否有关,研究探讨脑卒中与ABO血型的关系,了解脑卒中的危险血型人群,相关因素,临床特点和预后。笔者采用自2001年1月~2003年10月我院就诊住院治疗
本学期我上初二的语文课,并做了班主任,让我深深体会成功教育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所谓成功教育,是转变教育观念和方法,通过老师帮助学生成功,学生尝试成功,逐步达到自己争取成功。它是追求学生潜能发现和发展的教育,是追求学生自我教育,是追求全体学生多方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这是上海市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提出的,也是我们平时在教学工作中常常用到的。  我班有一名叫小松的学生,他在校不学习,上课睡觉,经常迟到。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家族性肿癌综合症,占总的结直肠癌(eolorectal cancer,CRC)的5%~10%。由于
我有一种感觉:城里的孩子特别敢说话,而农村的孩子,一碰到人多的时候,就傻傻地笑或低头不语或像猴子那样抓耳挠腮。说得好听点,那是“憨厚”。难道我们农村的孩子就该和这份“憨厚”画上等号吗?我偏不信邪,在教学中,我摸索着,用心寻求着。我忍受了几个不眠之夜,终于想到了利用几分钟的晨间活动锻炼我们的孩子“敢说话、有话说、会说话”的“招数”。  那天,我把这个引以为傲的设想告诉了孩子们,说:“大家如果能敢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