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了信息素质的内涵及培养目标,并针对中职生的信息素质现状,着重分析了培养中职生信息素质的策略,包括构建培养目标;结合专业特点,合理开设信息技术课程;通过有效地整合课程,把信息素质培养纳入各门课程的教育目标与评价体系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将学生信息素质评价纳入学生学业评价体系中。
关键词:中职生;信息素质;培养策略;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10-0041-02
2000年10月,我国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第一次提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生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信息素质是信息时代的公民必备的素质。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为一大宗旨,使学生在学习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逐渐养成良好的信息素质。
信息素质的内涵及培养目标
信息素质(Information Literacy)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的。他在给美国图书馆与信息科学委员会(NCLIS)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信息素质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能。”
信息素质的内涵包括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学生需要有迅速有效地发现并把握对自己学习有价值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整合到自己知识结构中来的意识;能够对使用的信息进行加工、合成,以生成有益于社会、他人和自己的信息;能够对信息进行选择、判断和评价。1998年,全美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在其出版物《信息能力创建学习的伙伴》中,指定了信息素质的培养目标,进一步丰富了信息素质在技能、态度、品德等方面的要求。这些目标包括:
技能目标能够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能够熟练地、批判地评价信息;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态度目标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能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容;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最好。
品德目标能认识信息对民主化社会的重要性;能实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道德的行为;能积极参加小组的活动来探求和创建信息。
由此可见,信息素质不仅包括获取、检索、表达、交流等信息技能,还包括将信息技能用于信息问题的解决并进行创新性思维的综合信息能力。而对学生进行信息素质培养,则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职生的信息素质现况
随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以及计算机在家庭中的普及,当代中职生普遍掌握了基本的信息技能,大部分学生会文字录入、基本文字处理,一部分学生会上网,利用网络交友、聊天、玩网络游戏等。但是,中职生普遍缺乏自主学习意识,独立学习能力较差,中职教师对培养学生信息素质重视不足,中职学校缺乏有效的信息理论课,专业课也缺乏足够的信息教育渗透。种种原因导致目前中职生的信息素质普遍较低,主要表现在:(1)信息技能水平有待提高;(2)缺乏自主的和积极的信息意识;(3)信息道德需要加强;(4)信息的筛选、检索、评价与创新使用能力有待提高。
中职生信息素质培养的策略
我们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无时无刻不在信息的包围之中。在人们高效获取和使用信息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经济、法律、社会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中职生信息素质的培养已势在必行。为了更好地培养中职生的信息素质,笔者有如下具体建议:
构建我国的中职生信息素质培养目标目前,我国的中职学校还普遍缺乏学生信息素质标准。笔者认为,教育部应组织一批专家,根据我国国情和中等职业教育特点,制定出我国中职生信息素质的培养目标。
结合专业特点,合理开设中职信息技术课程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中、初级的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因此,对中职生信息素质的培养,主要表现为信息化产品的适应能力和应用能力、职业技能与信息化的结合能力、专业技能的信息化表达能力以及获取专业信息的能力。中职学校的不同专业对学生信息素质的要求是有所区别的。因此,中职课程设置也应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引导学生向符合专业特点的信息素质领域发展。
1.重新定位中职的《计算机基础》公共课。目前,中职学校几乎都开设了《计算机基础》公共课。但是,该课讲授的主要是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仅仅停留在对学生基本信息技能的培养上,对中职生综合信息素质的培养而言有很大欠缺。笔者认为,应当重新认识这门课的地位、作用,以及教学目标、评价体系等一系列问题,应参照信息素质的培养目标,重新安排这门课的教学内容,使其教学目标提升到对学生信息素质的综合培养上来,从以往的重“技能”教育升华为人文素质教育。在此,笔者对中职《计算机基础》公共课的内容选择提出两点建议:(1)应加强中职生的信息道德教育。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对中职生进行信息道德教育成为了中职生信息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要教育学生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同时,要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指导学生选择健康网站,查找有用信息,树立健康向上的信息道德。(2)应加强中职生的信息检索和分析能力,使学生了解信息检索对于学习的意义和作用,掌握利用计算机检索文献的方法及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会多媒体信息的采集、编辑、制作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为其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结合专业特点设置中职信息技术课程。对不同专业,所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应有所不同。如幼教专业开设多媒体制作和应用;文秘专业开设办公自动化管理和应用;动漫专业开设计算机设计应用软件CorelDraw、Photoshop、Flash、3ds Max、Maya等课程;机械专业开设Autocad课程;财务会计专业开设电子财务软件等课程。应使课程设置与专业的特点结合起来,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
通过有效地整合课程,把信息素质培养纳入到各门课程的教育目标与评价体系中信息素质教育是一种综合性教育,仅靠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必须相互渗透、相互整合,使学生信息素质培养贯穿于其他课程之中。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其他课程的教学,例如使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为其他课程的开展提供帮助;另一方面,通过在其他课程中广泛地应用信息技术,使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都得到加强,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信息素质的目的。
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教师的信息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能将现代教育技术,如网络资源、课件、多媒体技术等广泛应用于教学过程,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信息素质学习环境和氛围。另外,学生自主进行的研究性学习是提高自身信息素质的最佳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地收集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评价,从而获取知识,从学习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质。
将对学生信息素质的评价纳入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对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有力地促进了我们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的转变,我们也应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评价体系,将信息素质评价作为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的一项重要指标,从信息素质方面对学生展开定量或定性评价。只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我们对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才能更完善、更成熟、更规范。
培养中职生的信息素质是当今信息社会的要求。对中职生信息素质的培养策略还有待广大中职教师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何高大.“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02,(3).
[2]王吉庆.信息素养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钟志贤.信息素养:培养你八大能力[N].中国教育报,2001-03-01.
[4]桑新民.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验研究阶段性总结报告[J].中国远程教育,2000,(11).
[5]赵士林,等.网络传播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6]王吉庆.王吉庆教授谈信息素养[J].网络科技时代,2000,(6).
[7]段宝霞.培养和提高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06,(12).
[8]于雏.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的理性思考[J].现代情报,2006,(10).
[9]张晖.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现代情报,2006,(10).
[10]张健.论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改革[J].职教通讯,2006,(3).
[11]周安国.从信息素养教育看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J].计算机时代,2006,(12).
[12]李伯黍,岑国桢,等.道德发展与德育模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3]谢泽明.网络社会学[M].大连: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14]沈国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15]梁建章.网络社会的崛起[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16]罗国杰.中外学者纵论传统文化与青少年品德培养[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敖健美(1973—),女,广州市天河职业高级中学教师,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职信息技术课教学。
关键词:中职生;信息素质;培养策略;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10-0041-02
2000年10月,我国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第一次提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生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信息素质是信息时代的公民必备的素质。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为一大宗旨,使学生在学习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逐渐养成良好的信息素质。
信息素质的内涵及培养目标
信息素质(Information Literacy)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的。他在给美国图书馆与信息科学委员会(NCLIS)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信息素质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能。”
信息素质的内涵包括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学生需要有迅速有效地发现并把握对自己学习有价值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整合到自己知识结构中来的意识;能够对使用的信息进行加工、合成,以生成有益于社会、他人和自己的信息;能够对信息进行选择、判断和评价。1998年,全美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在其出版物《信息能力创建学习的伙伴》中,指定了信息素质的培养目标,进一步丰富了信息素质在技能、态度、品德等方面的要求。这些目标包括:
技能目标能够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能够熟练地、批判地评价信息;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态度目标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能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容;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最好。
品德目标能认识信息对民主化社会的重要性;能实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道德的行为;能积极参加小组的活动来探求和创建信息。
由此可见,信息素质不仅包括获取、检索、表达、交流等信息技能,还包括将信息技能用于信息问题的解决并进行创新性思维的综合信息能力。而对学生进行信息素质培养,则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职生的信息素质现况
随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以及计算机在家庭中的普及,当代中职生普遍掌握了基本的信息技能,大部分学生会文字录入、基本文字处理,一部分学生会上网,利用网络交友、聊天、玩网络游戏等。但是,中职生普遍缺乏自主学习意识,独立学习能力较差,中职教师对培养学生信息素质重视不足,中职学校缺乏有效的信息理论课,专业课也缺乏足够的信息教育渗透。种种原因导致目前中职生的信息素质普遍较低,主要表现在:(1)信息技能水平有待提高;(2)缺乏自主的和积极的信息意识;(3)信息道德需要加强;(4)信息的筛选、检索、评价与创新使用能力有待提高。
中职生信息素质培养的策略
我们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无时无刻不在信息的包围之中。在人们高效获取和使用信息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经济、法律、社会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中职生信息素质的培养已势在必行。为了更好地培养中职生的信息素质,笔者有如下具体建议:
构建我国的中职生信息素质培养目标目前,我国的中职学校还普遍缺乏学生信息素质标准。笔者认为,教育部应组织一批专家,根据我国国情和中等职业教育特点,制定出我国中职生信息素质的培养目标。
结合专业特点,合理开设中职信息技术课程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中、初级的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因此,对中职生信息素质的培养,主要表现为信息化产品的适应能力和应用能力、职业技能与信息化的结合能力、专业技能的信息化表达能力以及获取专业信息的能力。中职学校的不同专业对学生信息素质的要求是有所区别的。因此,中职课程设置也应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引导学生向符合专业特点的信息素质领域发展。
1.重新定位中职的《计算机基础》公共课。目前,中职学校几乎都开设了《计算机基础》公共课。但是,该课讲授的主要是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仅仅停留在对学生基本信息技能的培养上,对中职生综合信息素质的培养而言有很大欠缺。笔者认为,应当重新认识这门课的地位、作用,以及教学目标、评价体系等一系列问题,应参照信息素质的培养目标,重新安排这门课的教学内容,使其教学目标提升到对学生信息素质的综合培养上来,从以往的重“技能”教育升华为人文素质教育。在此,笔者对中职《计算机基础》公共课的内容选择提出两点建议:(1)应加强中职生的信息道德教育。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对中职生进行信息道德教育成为了中职生信息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要教育学生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同时,要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指导学生选择健康网站,查找有用信息,树立健康向上的信息道德。(2)应加强中职生的信息检索和分析能力,使学生了解信息检索对于学习的意义和作用,掌握利用计算机检索文献的方法及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会多媒体信息的采集、编辑、制作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为其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结合专业特点设置中职信息技术课程。对不同专业,所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应有所不同。如幼教专业开设多媒体制作和应用;文秘专业开设办公自动化管理和应用;动漫专业开设计算机设计应用软件CorelDraw、Photoshop、Flash、3ds Max、Maya等课程;机械专业开设Autocad课程;财务会计专业开设电子财务软件等课程。应使课程设置与专业的特点结合起来,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
通过有效地整合课程,把信息素质培养纳入到各门课程的教育目标与评价体系中信息素质教育是一种综合性教育,仅靠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必须相互渗透、相互整合,使学生信息素质培养贯穿于其他课程之中。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其他课程的教学,例如使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为其他课程的开展提供帮助;另一方面,通过在其他课程中广泛地应用信息技术,使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都得到加强,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信息素质的目的。
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教师的信息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能将现代教育技术,如网络资源、课件、多媒体技术等广泛应用于教学过程,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信息素质学习环境和氛围。另外,学生自主进行的研究性学习是提高自身信息素质的最佳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地收集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评价,从而获取知识,从学习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质。
将对学生信息素质的评价纳入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对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有力地促进了我们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的转变,我们也应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评价体系,将信息素质评价作为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的一项重要指标,从信息素质方面对学生展开定量或定性评价。只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我们对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才能更完善、更成熟、更规范。
培养中职生的信息素质是当今信息社会的要求。对中职生信息素质的培养策略还有待广大中职教师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何高大.“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02,(3).
[2]王吉庆.信息素养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钟志贤.信息素养:培养你八大能力[N].中国教育报,2001-03-01.
[4]桑新民.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验研究阶段性总结报告[J].中国远程教育,2000,(11).
[5]赵士林,等.网络传播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6]王吉庆.王吉庆教授谈信息素养[J].网络科技时代,2000,(6).
[7]段宝霞.培养和提高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06,(12).
[8]于雏.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的理性思考[J].现代情报,2006,(10).
[9]张晖.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现代情报,2006,(10).
[10]张健.论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改革[J].职教通讯,2006,(3).
[11]周安国.从信息素养教育看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J].计算机时代,2006,(12).
[12]李伯黍,岑国桢,等.道德发展与德育模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3]谢泽明.网络社会学[M].大连: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14]沈国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15]梁建章.网络社会的崛起[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16]罗国杰.中外学者纵论传统文化与青少年品德培养[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敖健美(1973—),女,广州市天河职业高级中学教师,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职信息技术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