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初中阅读教学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路径之一。教师进行阅读教学应着眼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探究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策略,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批判性思维 初中语文
所谓批判性思维,是指通过积极、合理的反方向思维思考问题,提出质疑,进行推理并分析。对于初中生来说,初中学习阶段是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确立的关键时期。培养批判性思维可以开拓学生思想,增强学习的信心,为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实际阅读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往往存在着被忽视的现象:有的教师设计的教学问题过于浅显,难以激起学生的思维活力;有的教师教学理念陈旧,仍然难以转变灌输式教学方法;有的教师课堂功利化倾向严重,为了分数,而忽略了学生的素质培养。诸如此类的课堂阅读教学问题,导致语文教学“耗时多、效益差”,学生思想僵化,高分低能现象严重。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问题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的思维保持活跃。初中时期,学生好奇心重,学习能力较强。由兴趣所引发的灵感犹如刚刚绽放的花骨朵,需要教师倍加呵护和珍惜。课堂上学生随灵感迸发出来的问题或回答,教师要积极给予鼓励,肯定学生思考的闪光点,合理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藤野先生》一文的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堂上把预习中不懂的问题先在小组内部讨论,无法解决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提出来集体讨论。课堂教学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学习。我引导学生从咀嚼语言文字入手,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和作者情感。例如,我对“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一句中“伟大”一词进行发问:藤野先生为“我”添改讲义、修正解剖图等行为,不是一个老师常做的本职工作吗?以“伟大”来形容,是否合适?这样的质疑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再次回归文本,深入了解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和环境,探究作者的心路历程,进而体会藤野先生不仅具有一个优秀教师必备的严谨、认真、敬业的品质,而且是一个正直、善良、没有民族偏见的人。这对于当时的鲁迅来说,是最为重要的,所以用“伟大”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当然,学生还会有别的理解,只要言之有理,我都加以肯定。这是课堂回答中生成的问题。而在课前或交流时,学生产生的问题,只要不出格,教师都应该因势利导,给予鼓励和肯定。教师保护学生想问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有效鼓励和引导学生,增强其信心。在教学活动中,这实际上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二、引发学生思考,提升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学会思考,拓展学生思考角度,提升学生思考的深度等,都是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考虑的问题。学生在思考过程中的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特别是逆向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有助于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阅读教学中,对问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深层次追问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帮助很大。我在教学郑振铎的《猫》这篇文章时,通过层层追问,不断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总结。
师:同学们,如果是第二只猫在时,我家的鸟被吃了,我还会这么妄下断语吗?
生:不会,因为这只猫在我家是若有若无的,大家都不太喜欢它。
师:也就是说,是我们的主观情感导致了妄下断语。那么,又是什么导致了第二只猫的丢失呢?
生:邻居的冷漠和路人的自私。
师:在几只猫的遭遇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自私冷漠和偏见,难道作者写几只猫的遭遇,就是为了让我们去发现人性中的恶?
生:不是的,在第三只猫受着冬寒和饥饿折磨时,我家收留了它,可见我们是善良的,富有同情心的。
师:是啊,文中还有多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人的善良、包容等。所以,虽然作者写的是猫,我们却可以从中读出人性的复杂。
这样的层层追问,不仅有助于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解读文本,也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学生学会在阅读时多问几个“为什么”,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都会得到提升。
三、理性分析文本,进行合理批判
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和鉴赏的思维过程,也是读者与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理解、领悟是批判性思维形成的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加强其对文本内容的合理分析和理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质疑,进而合理地批判。
在《时间的脚印》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利用“火眼金睛”这个环节,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第四段关于“铜壶滴漏”的内容是否可以删去?学生经过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之后,提出了各种观点。有的学生认为,不可以删去,因为我们对“铜壶滴漏”如何计时不了解,作者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这种计时方式。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删去,因为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这部分内容可有可无。还有的学生认为,这段内容可以放在第二段省略号的位置,因为前文“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踪迹,用钟表,用日历……”后面紧跟着对“铜壶滴漏”工作的介绍,就显得非常自然,文意通畅……学生们通过思考和辩论,对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掌握得更加明晰了。学生明确各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不会迷信书本,所有的答案都是思考的结果,分析理解能力得到提高,批判性思维得到培养。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整个初中教学阶段占有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合理的批判性思维,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能提高学习质量,对培养学生优秀素质具有正确的引领与导向作用。因此,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情况,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养成批判性思维的学习习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衡山路学校)
【参考文献】
[1]张来凤.阅读教学更应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J]. 语文教学通讯,2020(12).
[2]汪倩文,刘世玉.为培养多文本阅读能力而教——談初中语文多文本阅读的教学[J].语文建设,2018(30).
初中阅读教学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路径之一。教师进行阅读教学应着眼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探究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策略,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批判性思维 初中语文
所谓批判性思维,是指通过积极、合理的反方向思维思考问题,提出质疑,进行推理并分析。对于初中生来说,初中学习阶段是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确立的关键时期。培养批判性思维可以开拓学生思想,增强学习的信心,为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实际阅读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往往存在着被忽视的现象:有的教师设计的教学问题过于浅显,难以激起学生的思维活力;有的教师教学理念陈旧,仍然难以转变灌输式教学方法;有的教师课堂功利化倾向严重,为了分数,而忽略了学生的素质培养。诸如此类的课堂阅读教学问题,导致语文教学“耗时多、效益差”,学生思想僵化,高分低能现象严重。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问题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的思维保持活跃。初中时期,学生好奇心重,学习能力较强。由兴趣所引发的灵感犹如刚刚绽放的花骨朵,需要教师倍加呵护和珍惜。课堂上学生随灵感迸发出来的问题或回答,教师要积极给予鼓励,肯定学生思考的闪光点,合理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藤野先生》一文的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堂上把预习中不懂的问题先在小组内部讨论,无法解决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提出来集体讨论。课堂教学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学习。我引导学生从咀嚼语言文字入手,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和作者情感。例如,我对“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一句中“伟大”一词进行发问:藤野先生为“我”添改讲义、修正解剖图等行为,不是一个老师常做的本职工作吗?以“伟大”来形容,是否合适?这样的质疑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再次回归文本,深入了解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和环境,探究作者的心路历程,进而体会藤野先生不仅具有一个优秀教师必备的严谨、认真、敬业的品质,而且是一个正直、善良、没有民族偏见的人。这对于当时的鲁迅来说,是最为重要的,所以用“伟大”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当然,学生还会有别的理解,只要言之有理,我都加以肯定。这是课堂回答中生成的问题。而在课前或交流时,学生产生的问题,只要不出格,教师都应该因势利导,给予鼓励和肯定。教师保护学生想问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有效鼓励和引导学生,增强其信心。在教学活动中,这实际上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二、引发学生思考,提升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学会思考,拓展学生思考角度,提升学生思考的深度等,都是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考虑的问题。学生在思考过程中的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特别是逆向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有助于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阅读教学中,对问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深层次追问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帮助很大。我在教学郑振铎的《猫》这篇文章时,通过层层追问,不断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总结。
师:同学们,如果是第二只猫在时,我家的鸟被吃了,我还会这么妄下断语吗?
生:不会,因为这只猫在我家是若有若无的,大家都不太喜欢它。
师:也就是说,是我们的主观情感导致了妄下断语。那么,又是什么导致了第二只猫的丢失呢?
生:邻居的冷漠和路人的自私。
师:在几只猫的遭遇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自私冷漠和偏见,难道作者写几只猫的遭遇,就是为了让我们去发现人性中的恶?
生:不是的,在第三只猫受着冬寒和饥饿折磨时,我家收留了它,可见我们是善良的,富有同情心的。
师:是啊,文中还有多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人的善良、包容等。所以,虽然作者写的是猫,我们却可以从中读出人性的复杂。
这样的层层追问,不仅有助于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解读文本,也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学生学会在阅读时多问几个“为什么”,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都会得到提升。
三、理性分析文本,进行合理批判
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和鉴赏的思维过程,也是读者与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理解、领悟是批判性思维形成的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加强其对文本内容的合理分析和理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质疑,进而合理地批判。
在《时间的脚印》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利用“火眼金睛”这个环节,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第四段关于“铜壶滴漏”的内容是否可以删去?学生经过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之后,提出了各种观点。有的学生认为,不可以删去,因为我们对“铜壶滴漏”如何计时不了解,作者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这种计时方式。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删去,因为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这部分内容可有可无。还有的学生认为,这段内容可以放在第二段省略号的位置,因为前文“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踪迹,用钟表,用日历……”后面紧跟着对“铜壶滴漏”工作的介绍,就显得非常自然,文意通畅……学生们通过思考和辩论,对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掌握得更加明晰了。学生明确各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不会迷信书本,所有的答案都是思考的结果,分析理解能力得到提高,批判性思维得到培养。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整个初中教学阶段占有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合理的批判性思维,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能提高学习质量,对培养学生优秀素质具有正确的引领与导向作用。因此,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情况,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养成批判性思维的学习习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衡山路学校)
【参考文献】
[1]张来凤.阅读教学更应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J]. 语文教学通讯,2020(12).
[2]汪倩文,刘世玉.为培养多文本阅读能力而教——談初中语文多文本阅读的教学[J].语文建设,2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