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试卷评析是有效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其讲评的有效度关乎学生能否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能否更好的灵活应用知识,起到真正提高学生的成绩和能力的作用。“退居二线法”[1]就是在紧扣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前提下提出的一种新的试卷评析的方法。那如何更好的将“退居二线法”贯穿到试卷评析中?本文主要是通过一石二鸟、画龙点睛、锦上添花这三种策略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获得学习化学的方法,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退居二线法;一石二鸟;画龙点睛;锦上添花
一、 试卷讲评课中常见问题的分析
(一) 常见问题一:面面俱到,没有重点
一套试题中各道题的难度是不一致的,学生出错的数量和程度也肯定是不一致的,不可用平均力法,而是应在如何更好的提高有效时间的有效课堂教学上下功夫。有人讲评试卷,没有重点,面面俱到,从第一题按部就班地讲到最后一题,这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另一种在讲评试卷存在的问题是单讲独评,指只是孤立地说这个题如何,那个题如何,好象它们跟别的试题和知识毫无联系似的。试题总是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来设计的,与课本知识有着密切的系统的联系,单讲独评往往不利于学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因此批阅试卷时就应主要发现学生能否正确运用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答题;讲评试卷时,应把每个试题都归纳入知识体系中,紧扣课本分析讲解。要让学生根据课本的知识和原理,对号入座,同时,找出自己考卷中的错误,并当堂纠正。这样的讲评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促使他们系统牢固地掌握和灵活地应用课本知识。
(二) 常见问题二:重答案,轻方法
有人讲评试卷,偏重于给学生提供正确答案,而不重视对解题思路、方法、步骤和技巧的讲解,这样是不利于今后教学的深化和扩展的。试题类型不同,答题方法也各有差异。倘若仅仅校正答案,虽然学生知道了此题应该答什么,但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答,对出错的原因和以后应该怎样避免也不甚了了。
(三) 常见问题三:析题单一,缺少迁移应用
目前,我们很多老师在讲评试卷时,都习惯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方式,因为这种方式上手快、速度快、教学任务完成快。但是,却不太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突出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正好与之相反,实际授课效果也不太好。另一种传统授课形式老师们都很熟悉,把典型的(错误集中的)和非典型的(尽管是个别的,但涉及要点的)错误拿出来一一讲解,再把出现错误的学生进行点名或不点名的批评,但是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
1.成绩好的学生不感兴趣。因为这些知识他都已经掌握良好了,你老师还在那里叽里咕噜地说,听起来有点烦。于是乖巧一点的,还给你老师面子,捧捧场;个性张扬一点的则在那里我行我素。轻则影响老师讲课的情绪,重则导致课堂效果低下。
2.成绩较差的孩子更可怜。毕竟老师讲解的东西是内化在老师脑中的知识,只听不用他还是无法吸收;同时讲解的速度也无法照顾到所有接受能力较差的孩子,因此慢慢地老师会发现该听的(答错题的学生)没听,或听不明白,那么讲评的意义也就值得怀疑了。
3.讲评试卷的形势比较单一。因为时间有限,往往教师采用下列方法,如一个挨一个轮流法、抽上黑板板书法、师问生答法等等,但是总不能照顾到更多层面的学生的需要。
二、试卷讲评课中试卷讲评的策略
在本学期开学之时,拿起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我便思考:怎样给学生分析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呢?因此,针对上述情况,我在进行试卷讲评时,采用了“退居二线法”,即请学生提问,学生回答,答不上、答不全的老师才提供帮助。具体主要通过以下三种策略来实现:
(一)一石二鸟的策略
一般在试题讲评课中采用“一石二鸟法”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策略。“一石二鸟法”指的是老师引领学生先分析一道比较典型的题目,再让学生订正类同知识点的题目,起到真正理解、巩固的作用,既更好的节约时间又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
采用“一石二鸟法”教学策略提高有效教学的关键点在于教师首先能对整套试卷进行综合性、分类性的分析。通常教师可以对理论性比较强、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的相关题目一般可根据以下二种方式归类分析:
(1)类同知识点题型归纳讲评
如调测卷中第19题与第27题都是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在典型题错误率数据分析中发现,学生得分率比较低,所以教师可采用类同知识点题型归纳讲评“典型病”,查缺补漏,做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分析典型、加强思路分析,讲究对症下药。
附:
19.实验室制氯气的反应为:MnO\-2+ 4HCl(浓)==MnCl\-2+ 2H\-2O+ Cl\-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还原剂是HCl,氧化剂是MnO\-2
B.每生成1molCl\-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C.每消耗1molMnO\-2,起还原剂作用的HCl消耗4mol
D.生成的Cl\-2中,除含有一些水蒸气外,还含有HCl杂质
27.氮化铝(AlN)具有耐高温、抗冲击、导热性好等优良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陶瓷工业等领域。在一定条件下,氮化铝可通过如下反应合成:
Al\-2O\-3 + N\-2 + 3C 高温 2AlN + 3CO
① 用双线桥法在化学方程式上标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② 该反应中,还原剂是,还原产物是。
(2)类同解题思维方法题型归纳讲评
化学问题的解决与思维方法的正确运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分析有关化学问题,可以明辨概念,升华基本理论,在解题中能独辟蹊径,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进而达到准确、快速解答之目的。在化学测试中经常会设计一些用差量法、守恒法、平均值法等去解答的选择题或计算题,又如调测卷中第20题与第25题都是一类图像题,这类图像题的一般解题思路是:(1)读题目,搜信息。(2)看图谱,析原因。(3)展过程,出结论。那教师在分析试卷时就可将这类题放在一起讲,这不仅能节约时间更能强化学生的解题思维和能力。
(二)画龙点睛的策略
结合对新课标的理解,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作用应该是引导、启发,课堂应该主要是学生的课堂,课堂上应该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有效地发散和聚合,让学生的思维得到真正的锻炼,也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我尝试地使用了“画龙点睛法”的方式来分析试卷。
在“画龙点睛法”教学策略中教师起“主持人”的作用,学生既起“演员”又起“观众”的作用,它的一般模式是学生呈现疑问(报错误的答案,陈述当时思考的思路和角度)——展开讨论(学生互评,同学之间答疑,彼此分析、找出问题之所在)——总结解法(同学之间通过心灵的碰撞,归纳出正确简便的解法)。
如分析第20题时,教师就要起好“主持人”的作用,此题可“抛砖引玉”,让学生交流讨论“40﹪的学生选择C”的错误原因。部分学生马上就当了回“演员”,他们经再次看图分析其中一个特殊的起点——反应一开始未出现沉淀而是当加入NaOH溶液20 mL时才逐渐增加,学生讨论得出错选C的原因在于忽略了反应一开始时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时的量。此时我再次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解此题去反思:若以后碰到此类题,一般可以用怎样的套路解题?学生很快积极的发言:“看图找信息”、“看点找数据”等等,学生的表现欲极强。我就用激励性、欣赏性的眼光、语言鼓励他们能用书面语总结归纳出解此类图像题的一般步骤。我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就形成了一套解题步骤:(1)读题目,搜信息。搜信息要全面,题目中给了哪些信息,还能搜出这些信息背后又隐含着哪些信息等等。(2)看图谱,析原因。一看面:横坐标和纵坐标;二看点:起点、拐点、终点;三看值:各特殊点所对应的数值和物质。(3)展过程,出结论。这种解题方法很实用,它不仅适用于图像题还尤其适用于复杂的信息题、推断题、综合题,按照以上步骤去解题,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当然,上述方法,需要坚持训练,当训练到一定程度后就能形成技能,解题就能自动化,解题速度及正确率自然能大大提高。
采用“画龙点睛法”教学策略提高有效教学的关键点在于教师能预见性的选择一些跨度大、综合性强、学生完成普遍感到困难但很有价值的考题,可以先让学生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由教师综合、点评,形成一个参考答案,这样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敏捷性,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锦上添花的策略
(1)分析变化,迁移训练
虽然化学试卷所考查的知识点较稳定,但命题的角度和题意却经常变化,因此学生可能会因平时训练的思维定势造成失分,此时改造旧思维善于分析和应变最为重要。所以教师在讲评试卷时就要注意这一点,把原来的试题讲完后,在总结、归纳、提炼学生共性的基础上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拓”、“一题多解”对他们进行再体验、再刺激,引导学生去思考,然后同学生一起进行解题小结的反思,对某个知识点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进行合理的发散迁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自身能力价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化一为万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平时评讲试卷时就要在这方面多迁移训练。
如分析第20题时,在共性解法——根据沉淀物质的质量求解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基础上,教师可通过“一题多解”去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更简便的方法—Cl-物质的量守恒法。课堂教学中,有位学生还未等其他同学讲完根据沉淀物质的质量求解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方法,他就在座位上叫“还有根据Cl-物质的量守恒来求……”。我快速抓住这个课堂亮点,用欣赏的眼光邀请他讲解解题过程。他说:“盐酸中的Cl-都生成NaCl了。”虽然他表达的意思不是十分准确,学生也听的有点模糊,我就提示引导他把这意思表达清楚:先找出反应关系式,HCl~NaOH~NaCl、Mg~2HCl~MgCl\-2~2NaOH~2NaCl、Al~3HCl~AlCl\-3~3NaOH~3NaCl;再分析关系式得出盐酸中的氯离子都转移到氯化钠中;最后根据n(Cl\+-)= n(Na\++)= n(NaOH)。
(2)重视小结,巩固反馈
常见许多老师评析完试卷后,总是匆匆忙忙下课,忽视课堂小结,这是课堂一忌,回顾小结,概括本节课主要内容,并强调注意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同时,一堂评析课的结束,并不是试卷评析的终结,教师应利用学生的思维,“乘热打铁”扩大“战果”,有针对性布置一定量的作业,作业的来源:可对某些试题进行多角度的改造,使旧题变新题。评析课课外作业的布置,有利于学生巩固,提高,有利于反馈教学信息。
如第30题课堂教学实录:
师:现在老师有一个疑问,需要同学们能帮助老师来解决一下:为何检验产物的次序为:H\-2O、SO\-2、CO\-2?请同学们以4人一组交流讨论如果将装置中①、②、③三部分仪器的链接顺序变为①、③、②,则可检出的是什么物质,不能检出的是什么物质?
师:思考:从SO\-2、CO\-2性质的共性、异性上着手讨论。
生:(4人一组互相交流讨论)SO\-2、CO\-2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都是酸性氧化物……(共性)SO\-2能使品红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褪色;CO\-2能灭火;SO\-2有刺激性气味……(异性)(学生经一系列讨论后各自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又彼此之间互相交流了答案。)
师:(当学生自己解答出答案时,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悦。——教师锦上添花!)请同学们从各个角度思考如何鉴别SO\-2、CO\-2。
生:① 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是SO\-2;
【点评:回答的非常好,此方法简便明了。】
② 看哪种气体能否灭火;
【点评:A同学提出此种方案很有创意,不过SO\-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曾有报道泄露SO\-2着火消防队是如何灭火的。请问还能用此方法吗?】
③ 将两种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褪色的是SO\-2;
【点评:很好,能利用SO\-2的漂白性鉴别SO\-2和CO\-2,这是一种最好的方法,鉴别度比较高。】
(当老师提到利用SO\-2的漂白性鉴别SO\-2和CO\-2时,有学生马上大声说:
④ 将草帽用SO\-2和CO\-2这两种气体熏一下,再晒一下,看草帽颜色的变化,先变白后变恢复原来颜色的是SO\-2。)
【点评:此生能结合生活实际对知识活灵活用,知识的迁移力非常强】
⑤ 将两种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溴水中,能褪色的是SO\-2;
【点评:利用此方法鉴别是利用的SO\-2的哪一个性质呢?——(生)还原性】
⑥ 通入饱和NaHCO\-3溶液中,有沉淀析出的是SO\-2;
【点评:SO\-2 + NaHCO\-3 = NaHSO\-3 + CO\-2,饱和NaHCO\-3溶液中有沉淀析出,反应后依旧有沉淀存在,现象明显吗?】
(此时,又有学生提出在该反应中有CO\-2气体产生,所以可以看有无气泡产生鉴别;另一位学生呢也提出了反驳:SO\-2气体通进来来时也有气泡,所以无法鉴别)……
在这堂试卷讲评课中我有意思地对试卷进行了分类分析并巧妙的穿插了一些讲评的技巧,一堂课下来总体的感觉是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极度活跃,但又活而不乱,这种教学形式适应了学生探究真知的心理需求;学生态度相当端正,他们以一个个独立的学习主体融入浓厚的学习氛围中,追求真知的心理抓住了他们的思想,没有了“走神”和“开小差”的闲心。我对课堂进度的感觉:觉得时间过得非常快,感觉时间不够用,很快就下课了,但学生仍然有许多要说的,下课时仍然意犹未尽。可见此种“退居二线”的试卷讲评方式真正起到了老师上课轻松,学生上课充实的效果。
总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要想上好一堂高质量的试卷评析课,切实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就必须要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注意学生学法指导,精选范例,突出重点;注意形式多样化,调动兴趣,使评析课真正起到矫正错误,巩固知识,拓宽思路,培养能力的目的,绝不能随随便便去“忽悠”学生。唐人有诗云:“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我想一线的老师也要更新观念多动脑筋,切莫再“奏前朝曲”把试卷评析课上成了答案订正课。
[参考文献]
[1]教学随笔—浅谈试卷分析,黄静文,2008-5-14.
(作者单位:临安中学,浙江 临安 311300)
关键词:退居二线法;一石二鸟;画龙点睛;锦上添花
一、 试卷讲评课中常见问题的分析
(一) 常见问题一:面面俱到,没有重点
一套试题中各道题的难度是不一致的,学生出错的数量和程度也肯定是不一致的,不可用平均力法,而是应在如何更好的提高有效时间的有效课堂教学上下功夫。有人讲评试卷,没有重点,面面俱到,从第一题按部就班地讲到最后一题,这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另一种在讲评试卷存在的问题是单讲独评,指只是孤立地说这个题如何,那个题如何,好象它们跟别的试题和知识毫无联系似的。试题总是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来设计的,与课本知识有着密切的系统的联系,单讲独评往往不利于学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因此批阅试卷时就应主要发现学生能否正确运用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答题;讲评试卷时,应把每个试题都归纳入知识体系中,紧扣课本分析讲解。要让学生根据课本的知识和原理,对号入座,同时,找出自己考卷中的错误,并当堂纠正。这样的讲评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促使他们系统牢固地掌握和灵活地应用课本知识。
(二) 常见问题二:重答案,轻方法
有人讲评试卷,偏重于给学生提供正确答案,而不重视对解题思路、方法、步骤和技巧的讲解,这样是不利于今后教学的深化和扩展的。试题类型不同,答题方法也各有差异。倘若仅仅校正答案,虽然学生知道了此题应该答什么,但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答,对出错的原因和以后应该怎样避免也不甚了了。
(三) 常见问题三:析题单一,缺少迁移应用
目前,我们很多老师在讲评试卷时,都习惯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方式,因为这种方式上手快、速度快、教学任务完成快。但是,却不太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突出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正好与之相反,实际授课效果也不太好。另一种传统授课形式老师们都很熟悉,把典型的(错误集中的)和非典型的(尽管是个别的,但涉及要点的)错误拿出来一一讲解,再把出现错误的学生进行点名或不点名的批评,但是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
1.成绩好的学生不感兴趣。因为这些知识他都已经掌握良好了,你老师还在那里叽里咕噜地说,听起来有点烦。于是乖巧一点的,还给你老师面子,捧捧场;个性张扬一点的则在那里我行我素。轻则影响老师讲课的情绪,重则导致课堂效果低下。
2.成绩较差的孩子更可怜。毕竟老师讲解的东西是内化在老师脑中的知识,只听不用他还是无法吸收;同时讲解的速度也无法照顾到所有接受能力较差的孩子,因此慢慢地老师会发现该听的(答错题的学生)没听,或听不明白,那么讲评的意义也就值得怀疑了。
3.讲评试卷的形势比较单一。因为时间有限,往往教师采用下列方法,如一个挨一个轮流法、抽上黑板板书法、师问生答法等等,但是总不能照顾到更多层面的学生的需要。
二、试卷讲评课中试卷讲评的策略
在本学期开学之时,拿起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我便思考:怎样给学生分析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呢?因此,针对上述情况,我在进行试卷讲评时,采用了“退居二线法”,即请学生提问,学生回答,答不上、答不全的老师才提供帮助。具体主要通过以下三种策略来实现:
(一)一石二鸟的策略
一般在试题讲评课中采用“一石二鸟法”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策略。“一石二鸟法”指的是老师引领学生先分析一道比较典型的题目,再让学生订正类同知识点的题目,起到真正理解、巩固的作用,既更好的节约时间又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
采用“一石二鸟法”教学策略提高有效教学的关键点在于教师首先能对整套试卷进行综合性、分类性的分析。通常教师可以对理论性比较强、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的相关题目一般可根据以下二种方式归类分析:
(1)类同知识点题型归纳讲评
如调测卷中第19题与第27题都是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在典型题错误率数据分析中发现,学生得分率比较低,所以教师可采用类同知识点题型归纳讲评“典型病”,查缺补漏,做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分析典型、加强思路分析,讲究对症下药。
附:
19.实验室制氯气的反应为:MnO\-2+ 4HCl(浓)==MnCl\-2+ 2H\-2O+ Cl\-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还原剂是HCl,氧化剂是MnO\-2
B.每生成1molCl\-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C.每消耗1molMnO\-2,起还原剂作用的HCl消耗4mol
D.生成的Cl\-2中,除含有一些水蒸气外,还含有HCl杂质
27.氮化铝(AlN)具有耐高温、抗冲击、导热性好等优良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陶瓷工业等领域。在一定条件下,氮化铝可通过如下反应合成:
Al\-2O\-3 + N\-2 + 3C 高温 2AlN + 3CO
① 用双线桥法在化学方程式上标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② 该反应中,还原剂是,还原产物是。
(2)类同解题思维方法题型归纳讲评
化学问题的解决与思维方法的正确运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分析有关化学问题,可以明辨概念,升华基本理论,在解题中能独辟蹊径,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进而达到准确、快速解答之目的。在化学测试中经常会设计一些用差量法、守恒法、平均值法等去解答的选择题或计算题,又如调测卷中第20题与第25题都是一类图像题,这类图像题的一般解题思路是:(1)读题目,搜信息。(2)看图谱,析原因。(3)展过程,出结论。那教师在分析试卷时就可将这类题放在一起讲,这不仅能节约时间更能强化学生的解题思维和能力。
(二)画龙点睛的策略
结合对新课标的理解,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作用应该是引导、启发,课堂应该主要是学生的课堂,课堂上应该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有效地发散和聚合,让学生的思维得到真正的锻炼,也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我尝试地使用了“画龙点睛法”的方式来分析试卷。
在“画龙点睛法”教学策略中教师起“主持人”的作用,学生既起“演员”又起“观众”的作用,它的一般模式是学生呈现疑问(报错误的答案,陈述当时思考的思路和角度)——展开讨论(学生互评,同学之间答疑,彼此分析、找出问题之所在)——总结解法(同学之间通过心灵的碰撞,归纳出正确简便的解法)。
如分析第20题时,教师就要起好“主持人”的作用,此题可“抛砖引玉”,让学生交流讨论“40﹪的学生选择C”的错误原因。部分学生马上就当了回“演员”,他们经再次看图分析其中一个特殊的起点——反应一开始未出现沉淀而是当加入NaOH溶液20 mL时才逐渐增加,学生讨论得出错选C的原因在于忽略了反应一开始时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时的量。此时我再次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解此题去反思:若以后碰到此类题,一般可以用怎样的套路解题?学生很快积极的发言:“看图找信息”、“看点找数据”等等,学生的表现欲极强。我就用激励性、欣赏性的眼光、语言鼓励他们能用书面语总结归纳出解此类图像题的一般步骤。我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就形成了一套解题步骤:(1)读题目,搜信息。搜信息要全面,题目中给了哪些信息,还能搜出这些信息背后又隐含着哪些信息等等。(2)看图谱,析原因。一看面:横坐标和纵坐标;二看点:起点、拐点、终点;三看值:各特殊点所对应的数值和物质。(3)展过程,出结论。这种解题方法很实用,它不仅适用于图像题还尤其适用于复杂的信息题、推断题、综合题,按照以上步骤去解题,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当然,上述方法,需要坚持训练,当训练到一定程度后就能形成技能,解题就能自动化,解题速度及正确率自然能大大提高。
采用“画龙点睛法”教学策略提高有效教学的关键点在于教师能预见性的选择一些跨度大、综合性强、学生完成普遍感到困难但很有价值的考题,可以先让学生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由教师综合、点评,形成一个参考答案,这样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敏捷性,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锦上添花的策略
(1)分析变化,迁移训练
虽然化学试卷所考查的知识点较稳定,但命题的角度和题意却经常变化,因此学生可能会因平时训练的思维定势造成失分,此时改造旧思维善于分析和应变最为重要。所以教师在讲评试卷时就要注意这一点,把原来的试题讲完后,在总结、归纳、提炼学生共性的基础上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拓”、“一题多解”对他们进行再体验、再刺激,引导学生去思考,然后同学生一起进行解题小结的反思,对某个知识点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进行合理的发散迁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自身能力价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化一为万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平时评讲试卷时就要在这方面多迁移训练。
如分析第20题时,在共性解法——根据沉淀物质的质量求解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基础上,教师可通过“一题多解”去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更简便的方法—Cl-物质的量守恒法。课堂教学中,有位学生还未等其他同学讲完根据沉淀物质的质量求解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方法,他就在座位上叫“还有根据Cl-物质的量守恒来求……”。我快速抓住这个课堂亮点,用欣赏的眼光邀请他讲解解题过程。他说:“盐酸中的Cl-都生成NaCl了。”虽然他表达的意思不是十分准确,学生也听的有点模糊,我就提示引导他把这意思表达清楚:先找出反应关系式,HCl~NaOH~NaCl、Mg~2HCl~MgCl\-2~2NaOH~2NaCl、Al~3HCl~AlCl\-3~3NaOH~3NaCl;再分析关系式得出盐酸中的氯离子都转移到氯化钠中;最后根据n(Cl\+-)= n(Na\++)= n(NaOH)。
(2)重视小结,巩固反馈
常见许多老师评析完试卷后,总是匆匆忙忙下课,忽视课堂小结,这是课堂一忌,回顾小结,概括本节课主要内容,并强调注意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同时,一堂评析课的结束,并不是试卷评析的终结,教师应利用学生的思维,“乘热打铁”扩大“战果”,有针对性布置一定量的作业,作业的来源:可对某些试题进行多角度的改造,使旧题变新题。评析课课外作业的布置,有利于学生巩固,提高,有利于反馈教学信息。
如第30题课堂教学实录:
师:现在老师有一个疑问,需要同学们能帮助老师来解决一下:为何检验产物的次序为:H\-2O、SO\-2、CO\-2?请同学们以4人一组交流讨论如果将装置中①、②、③三部分仪器的链接顺序变为①、③、②,则可检出的是什么物质,不能检出的是什么物质?
师:思考:从SO\-2、CO\-2性质的共性、异性上着手讨论。
生:(4人一组互相交流讨论)SO\-2、CO\-2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都是酸性氧化物……(共性)SO\-2能使品红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褪色;CO\-2能灭火;SO\-2有刺激性气味……(异性)(学生经一系列讨论后各自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又彼此之间互相交流了答案。)
师:(当学生自己解答出答案时,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悦。——教师锦上添花!)请同学们从各个角度思考如何鉴别SO\-2、CO\-2。
生:① 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是SO\-2;
【点评:回答的非常好,此方法简便明了。】
② 看哪种气体能否灭火;
【点评:A同学提出此种方案很有创意,不过SO\-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曾有报道泄露SO\-2着火消防队是如何灭火的。请问还能用此方法吗?】
③ 将两种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褪色的是SO\-2;
【点评:很好,能利用SO\-2的漂白性鉴别SO\-2和CO\-2,这是一种最好的方法,鉴别度比较高。】
(当老师提到利用SO\-2的漂白性鉴别SO\-2和CO\-2时,有学生马上大声说:
④ 将草帽用SO\-2和CO\-2这两种气体熏一下,再晒一下,看草帽颜色的变化,先变白后变恢复原来颜色的是SO\-2。)
【点评:此生能结合生活实际对知识活灵活用,知识的迁移力非常强】
⑤ 将两种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溴水中,能褪色的是SO\-2;
【点评:利用此方法鉴别是利用的SO\-2的哪一个性质呢?——(生)还原性】
⑥ 通入饱和NaHCO\-3溶液中,有沉淀析出的是SO\-2;
【点评:SO\-2 + NaHCO\-3 = NaHSO\-3 + CO\-2,饱和NaHCO\-3溶液中有沉淀析出,反应后依旧有沉淀存在,现象明显吗?】
(此时,又有学生提出在该反应中有CO\-2气体产生,所以可以看有无气泡产生鉴别;另一位学生呢也提出了反驳:SO\-2气体通进来来时也有气泡,所以无法鉴别)……
在这堂试卷讲评课中我有意思地对试卷进行了分类分析并巧妙的穿插了一些讲评的技巧,一堂课下来总体的感觉是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极度活跃,但又活而不乱,这种教学形式适应了学生探究真知的心理需求;学生态度相当端正,他们以一个个独立的学习主体融入浓厚的学习氛围中,追求真知的心理抓住了他们的思想,没有了“走神”和“开小差”的闲心。我对课堂进度的感觉:觉得时间过得非常快,感觉时间不够用,很快就下课了,但学生仍然有许多要说的,下课时仍然意犹未尽。可见此种“退居二线”的试卷讲评方式真正起到了老师上课轻松,学生上课充实的效果。
总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要想上好一堂高质量的试卷评析课,切实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就必须要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注意学生学法指导,精选范例,突出重点;注意形式多样化,调动兴趣,使评析课真正起到矫正错误,巩固知识,拓宽思路,培养能力的目的,绝不能随随便便去“忽悠”学生。唐人有诗云:“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我想一线的老师也要更新观念多动脑筋,切莫再“奏前朝曲”把试卷评析课上成了答案订正课。
[参考文献]
[1]教学随笔—浅谈试卷分析,黄静文,2008-5-14.
(作者单位:临安中学,浙江 临安 31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