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招生考试制度的渐进改革以及高考压力的有增无减,自主招生考试越来越受到考生、家长甚至于社会的关注。与高考制度一样,自主招生考试自2003年开始实施就受到了不同方面的评价,因为一方面它给一部分考生提供了一个双保险的机会,甚至于提供了一个低分上名校的机会,但是另一方面,对于相当一部分的考生来说,自主招生考试还是他们所望尘莫及的。那么,在自主招生考试实施的十年里,到底现在它的运行是怎样一个状况,它又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这对于自主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更对于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都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自主招生;高考制度;教育公平
作者简介:周峥艳(1986-),女,湖南娄底人,湖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张云英(1964-),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湖南长沙410128)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7-0005-02
2010年对于自主招生考试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2010年11月,北京大学等七所高校组成了“北约”,而在之前以清华大学为首的另一阵营的七所高校则在南京大学正式签约,预示着“华约”的出现。与此同时,以同济大学为首的九校联盟则形成了“同盟会”。这也向我们呈现出现今高校自主招生三足鼎立的情形,很多专家甚至惊呼“高考战国时代已经来临”。
自主招生制度始于2003年,教育部《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为了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扩大高等学校招生自主权,培养教育创新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003年在部分高等学校中开展自主选拔录取的试点。”自主招生被首次提出,并在22所大学进行试点。2009年,北大“中学校长推荐制”使自主招生被空前关注。①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对特长显著、符合学校培养要求的,依据面试或者测试结果自主录取。同年,各高校自主招生之战越演越烈,先后出现“北约”、“华约”、“卓越”联盟。
一、概念的界定
自主招生考试是指高校依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在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下,高校结合自身制定的招生政策,使用一定的招生计划进行择优选拔录取,接受社会监督的招生制度。②它包括招生和考试两大环节,“自主”是前提,“招生”是目的,“考试”是手段。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目标、教学条件和市场的人才需求,在有关管理机构(如教育部、教育厅)的监督下,自主确定招生计划、招生区域、招考条件并自行组织考试、自定录取标准、自主录取考生。
二、自主招生的现状
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迈入了大众化的阶段,高校要求招生自主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自主招生从2003年开始,当时教育部规定22所重点大学施行部分招生计划的5%自主招生,此后,参与自主招生的高校逐年增加,到2011年拥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已达80所。根据有关方面数据,每年以自主招生形式录取的考生大约1.5万人左右,从2003年开始到今年就已经有12万左右的考生通过自主招生进入大学。③一方面,自主招生考试给考生提供了一个不同于高考的新的平台,另一方面,由于各方面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自主招生考试只是受到了城市学校、家长和考生的追捧,而对于大部分农村及不发达地区而言,自主招生考试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许多专家、媒体指出现今的自主招生考试已经开始偏离了它本身的出发点和目的,出现了很多方面的问题。
三、自主招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政策不成熟
自主招考政策是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再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操作,但是任何一项政策的制定都必然会出现漏洞,需要不断地通过实践的检验发现问题再不断进行修改。在实施自主招生的过程中,国家针对的是特殊人才,但是真正实践操作起来,由于经济和本身教育的局限,很多偏远地区或者农村地区的考生不能真正享受到国家的政策,而且所谓的特殊人才国家也没有对其进行一个鉴定,没有可供操作化的指标,因而各个学校都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招收符合自己学校利益的学生,而往往那些所谓的偏才、怪才被大学拒之门外。④
2.新的教育不公平
一直以来中国的教育伴随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差异,出现了严重的两级分化的局面,在城市里可以接受更好的基础教育,而且绝大多数的名校也建立在大城市。据统计中国大学的50强,北京一个城市就占到了三成。在知识改变命运的今天,高校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教育机会的获得过程是一个利益配置和能力角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成为教育机会配置的一种重要手段。但这个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农村地区和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的权利,造成了新的教育不公。
据湖南师大的数据统计,2010年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农村学生不足10%,参加2010年清华五校联考和北大三校联考的,绝大多数是城市学生。针对农村地区考生难以搭上自主招生考试列车的状况,2011年,清华大学推出了自主招生“B计划”,特别要求申请人必须长期在欠发达地区学习、生活。但是尽管如此,五花八门的考试内容也是农村考生通过的“绊脚石”。2010年高校自主招生中,“偷菜”、“网瘾”等年度热门话题进入了试题,这对于很少有机会接触网络的农村考生是很有挑战性的。⑤
3.诚信机制不健全
(1)学校方面。在实行校长推荐制后,很多中学实行的都是推良不推优的做法,因为在整个升学率的压力下,中学要保证它更多的学生能够上名校,本来就成绩优秀的学生即使不通过推荐也依然能够凭借自己的实力考上名牌大学,而本身成绩良好的学生凭借校长推荐或许也能够跨入名校的大门。⑥有的中学甚至会通过弄虚作假的手段,通过一些假的竞赛获奖证明或者假证书,将学生推荐给高校,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自主招生原来的目的。
(2)考生方面。这几年,自主招生考试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考生加入到自主招生考试这个阵营,但实际上很多学生并不只是希望借助于自主招生考试来考上一所大学,而是希望通过这场考试给考上高校加一分保险。⑦
4.社会认可度不高
自主招生制度从开始实施起就遭受着来自社会各方面的非议。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就曾发表文章《关于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几点认识》,矛头直指目前自主招生考试存在的诸多弊端,认为当前自主招生的实际效果与期望之间有不少偏差,自主招生考试与99.9%以上的考生没直接关系,较大规模自主招生联盟的出现使得自主招生笔试更像另一次高考。
四、问题出现的原因
1.国家政策制定的滞后性
自主招生政策是为在高考竞争中没有办法顺利通过但是本身又具有十分显著特长的考生以及综合素质特别高的考生而设定的,政策的出台本意是很好的,是为了满足更多的人能够顺利通过高考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什么叫做特长显著,综合素质高又怎么来判断,我们并不能找到清晰的客观标准来进行操作,从而产生了很多的不确定因素。
2.教育体制的问题
公平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权利与义务的对等,而在教育领域权利在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教育资源的配置。教育本身作为一种公共产品,本应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但是在现实的情况下,很多城市从中小学开始就存在着将学生划分为三六九等的情况,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名校就能够获得更多的资金注入,更好的师资水平,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同阶段的其他学生在某些方面是存在着差距的。在自主招生过程中,以湖南省为例,从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自主招生考试资格名单中我们就可以发现,大部分具有自主招生考试资格的考生都是出自湖南省示范学校或者各个市的重点学校。⑧
3.经济因素
现今我们都生活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我国从开始就存在着严重的经济结构不平衡。以地形梯度为依据,我国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东部地区因为靠近沿海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因而经济发展程度最高,而西部地区因为历史、地形等方面的原因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以城乡为依据,我国存在着城乡二元制结构,城市依靠着企业和吸引外来资金,经济发展速度遥遥领先于农村,而在农村主要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落后的生产方式,以及农村主要劳动力进城务工导致了经济发展速度的缓慢。参与自主招生考试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而农村地区的家庭往往是没有这样的经济能力的,这样就决定了自主招生考试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考生来说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
4.社会环境的因素
中国具有悠久的“诚信”历史。在几千年的历史上,儒家主张“仁义礼智信”,曾促使中国社会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优良传统。然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诚信”却在国民心目中逐渐泯灭了。社会上偷工减料、掺杂使假、以次充好、高抬物价、骗人广告、假药劣医、变相集资等比比皆是,而在校园中,考试作弊的行为也是屡禁不止。中国诚信缺失状况已经十分严重。
5.不同教育层次之间出现脱轨现象
一般而言,自主招生考题基本处于“保密”状态,中学很难获得全真版本,大学与中学的校长教师们,也很少有机会面对面探讨自主招生出题思路以及出题范围等。大学也极少对通过自主招生进来的学生进行跟踪和分析比较,出具详细调查报告,从而为中学教育改革提供依据。中学和大学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导致了在人才培养方面出现了偏差。中学所培养的是依据高考所确定的学习型人才,都是统一按照高考的考试大纲进行学习和复习,而自主招生考试更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他们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本,还需要更多的参与生活实践,关注国家和社会的热点。
五、解决问题的策略
1.不断完善政策的制定,使政策更加科学
政策的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完善自主招生考试制度的过程中,我们既需要国家和政府来进行宏观调控,同时也需要社会特别是媒体的监督,通过媒体的报道,我们可以在全社会引起一个广泛的讨论。同时自主招生政策的完善也需要学者、教授和专家们的积极献策。
2.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
教育的投入是影响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家财政对于教育的投入明显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是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自身的经济状况已经不容乐观,很多地区的教育投入就占据了整个地区财政投入的60%~70%。而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一方面能够通过国家财政投入给予支持,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地区财政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条件,比如引进优秀的教师资源,改善学校的校园环境等。这样就可以看出处在两个不同环境下的学生在基础教育这一块就已开始产生差距,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就注定了欠发达地区的学生的整体竞争力低于发达地区,因此就更加需要国家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以满足欠发达地区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
3.加大诚信教育的力度
我国现在的诚信教育还是以学校上课方式为主,从小学开始的思想品德到初高中的思想政治课一直延续到大学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我们都是通过课本开展诚信教育,未曾发自内心地重视诚信教育。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仿照西方一些国家的做法,建立诚信档案,对学生从进入学校开始到踏进社会的诚信表现进行详细的记录,如考试舞弊、银行卡恶意透支等,从而直接影响到个人的事业和前途的发展。⑨
4.实现不同层次之间的接轨,达到双赢
自主招生要真正成为我国高校招生录取改革的“助推器”,需要走出名校间的“勾心斗角”,更多地与考生、与中学教育和社会需求“接轨”。这就要求名校的教育工作者平日深入中学、了解现今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对已经通过自主招生进来的考生进行追踪了解,制定出更加符合自主招生要求的招生章程。⑩
六、结语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尤其是在中国优质教育稀缺的年代,教育也必将作为一种稀缺的资源成为考生和家长们争先抢夺的对象,自主招生考试作为一种向上的渠道就必然会成为一个战场。近几年这种状况出现了越来越激烈的趋势,越来越多的考生加入到了这场战斗中,但是我们在看到自主招生给我们提供机会的同时,更应该理性地看待自己的客观条件和真正的动机,不要盲目去跟随大众参与到其中。当然要更好地规范自主招生考试,处理好在自主招生考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让考生都能够公平地享有这个机会,更加需要政府的管理和规范,社会的引导和监督。
注释:
①李敏亮.对我国高校自主招生的几点认识[J].高教论坛,2010,(8):
125-126.
②汪菁.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政策评析[D].杭州:浙江大学,2007.
③孙玉霞.高校自主招生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④肖娟群.我国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历史考察与现状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8.
⑤王石川.名校自主招生农村学生门窄弱势子弟何以改变命运[EB/OL].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1-01/14/c_12980203.htm
⑥郑刚.高等学校自主招生若干问题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2006.
⑦吕小芳.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7.
⑧郑蔚.高校自主招生政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2009,
(12):55-56.
⑨任桐.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0,(6):143.
⑩李涵.高考改革中的自主招生政策分析——以ⅹ大学为个案[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参考文献:
[1]郑若玲.自主招生改革何去何从[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
[2]王淦生.自主招生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J].教学与管理,2010,(4).
[3]蒋光祥.魏敏.高校自主招生若干误区及其引发的思考[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
[4]周剑清.高校自主招生的误区、禁区与盲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6).
[5]刘艾芳,周勤,邓攀.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发展趋势分析[J].教研探索,2009,(12).
[6]汪庆华.自主招生制度设计的价值目标与问题透视[J].河南社会科学,2010,(7).
(责任编辑:麻剑飞)
关键词:自主招生;高考制度;教育公平
作者简介:周峥艳(1986-),女,湖南娄底人,湖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张云英(1964-),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湖南长沙410128)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7-0005-02
2010年对于自主招生考试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2010年11月,北京大学等七所高校组成了“北约”,而在之前以清华大学为首的另一阵营的七所高校则在南京大学正式签约,预示着“华约”的出现。与此同时,以同济大学为首的九校联盟则形成了“同盟会”。这也向我们呈现出现今高校自主招生三足鼎立的情形,很多专家甚至惊呼“高考战国时代已经来临”。
自主招生制度始于2003年,教育部《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为了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扩大高等学校招生自主权,培养教育创新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003年在部分高等学校中开展自主选拔录取的试点。”自主招生被首次提出,并在22所大学进行试点。2009年,北大“中学校长推荐制”使自主招生被空前关注。①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对特长显著、符合学校培养要求的,依据面试或者测试结果自主录取。同年,各高校自主招生之战越演越烈,先后出现“北约”、“华约”、“卓越”联盟。
一、概念的界定
自主招生考试是指高校依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在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下,高校结合自身制定的招生政策,使用一定的招生计划进行择优选拔录取,接受社会监督的招生制度。②它包括招生和考试两大环节,“自主”是前提,“招生”是目的,“考试”是手段。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目标、教学条件和市场的人才需求,在有关管理机构(如教育部、教育厅)的监督下,自主确定招生计划、招生区域、招考条件并自行组织考试、自定录取标准、自主录取考生。
二、自主招生的现状
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迈入了大众化的阶段,高校要求招生自主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自主招生从2003年开始,当时教育部规定22所重点大学施行部分招生计划的5%自主招生,此后,参与自主招生的高校逐年增加,到2011年拥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已达80所。根据有关方面数据,每年以自主招生形式录取的考生大约1.5万人左右,从2003年开始到今年就已经有12万左右的考生通过自主招生进入大学。③一方面,自主招生考试给考生提供了一个不同于高考的新的平台,另一方面,由于各方面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自主招生考试只是受到了城市学校、家长和考生的追捧,而对于大部分农村及不发达地区而言,自主招生考试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许多专家、媒体指出现今的自主招生考试已经开始偏离了它本身的出发点和目的,出现了很多方面的问题。
三、自主招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政策不成熟
自主招考政策是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再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操作,但是任何一项政策的制定都必然会出现漏洞,需要不断地通过实践的检验发现问题再不断进行修改。在实施自主招生的过程中,国家针对的是特殊人才,但是真正实践操作起来,由于经济和本身教育的局限,很多偏远地区或者农村地区的考生不能真正享受到国家的政策,而且所谓的特殊人才国家也没有对其进行一个鉴定,没有可供操作化的指标,因而各个学校都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招收符合自己学校利益的学生,而往往那些所谓的偏才、怪才被大学拒之门外。④
2.新的教育不公平
一直以来中国的教育伴随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差异,出现了严重的两级分化的局面,在城市里可以接受更好的基础教育,而且绝大多数的名校也建立在大城市。据统计中国大学的50强,北京一个城市就占到了三成。在知识改变命运的今天,高校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教育机会的获得过程是一个利益配置和能力角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成为教育机会配置的一种重要手段。但这个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农村地区和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的权利,造成了新的教育不公。
据湖南师大的数据统计,2010年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农村学生不足10%,参加2010年清华五校联考和北大三校联考的,绝大多数是城市学生。针对农村地区考生难以搭上自主招生考试列车的状况,2011年,清华大学推出了自主招生“B计划”,特别要求申请人必须长期在欠发达地区学习、生活。但是尽管如此,五花八门的考试内容也是农村考生通过的“绊脚石”。2010年高校自主招生中,“偷菜”、“网瘾”等年度热门话题进入了试题,这对于很少有机会接触网络的农村考生是很有挑战性的。⑤
3.诚信机制不健全
(1)学校方面。在实行校长推荐制后,很多中学实行的都是推良不推优的做法,因为在整个升学率的压力下,中学要保证它更多的学生能够上名校,本来就成绩优秀的学生即使不通过推荐也依然能够凭借自己的实力考上名牌大学,而本身成绩良好的学生凭借校长推荐或许也能够跨入名校的大门。⑥有的中学甚至会通过弄虚作假的手段,通过一些假的竞赛获奖证明或者假证书,将学生推荐给高校,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自主招生原来的目的。
(2)考生方面。这几年,自主招生考试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考生加入到自主招生考试这个阵营,但实际上很多学生并不只是希望借助于自主招生考试来考上一所大学,而是希望通过这场考试给考上高校加一分保险。⑦
4.社会认可度不高
自主招生制度从开始实施起就遭受着来自社会各方面的非议。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就曾发表文章《关于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几点认识》,矛头直指目前自主招生考试存在的诸多弊端,认为当前自主招生的实际效果与期望之间有不少偏差,自主招生考试与99.9%以上的考生没直接关系,较大规模自主招生联盟的出现使得自主招生笔试更像另一次高考。
四、问题出现的原因
1.国家政策制定的滞后性
自主招生政策是为在高考竞争中没有办法顺利通过但是本身又具有十分显著特长的考生以及综合素质特别高的考生而设定的,政策的出台本意是很好的,是为了满足更多的人能够顺利通过高考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什么叫做特长显著,综合素质高又怎么来判断,我们并不能找到清晰的客观标准来进行操作,从而产生了很多的不确定因素。
2.教育体制的问题
公平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权利与义务的对等,而在教育领域权利在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教育资源的配置。教育本身作为一种公共产品,本应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但是在现实的情况下,很多城市从中小学开始就存在着将学生划分为三六九等的情况,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名校就能够获得更多的资金注入,更好的师资水平,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同阶段的其他学生在某些方面是存在着差距的。在自主招生过程中,以湖南省为例,从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自主招生考试资格名单中我们就可以发现,大部分具有自主招生考试资格的考生都是出自湖南省示范学校或者各个市的重点学校。⑧
3.经济因素
现今我们都生活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我国从开始就存在着严重的经济结构不平衡。以地形梯度为依据,我国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东部地区因为靠近沿海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因而经济发展程度最高,而西部地区因为历史、地形等方面的原因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以城乡为依据,我国存在着城乡二元制结构,城市依靠着企业和吸引外来资金,经济发展速度遥遥领先于农村,而在农村主要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落后的生产方式,以及农村主要劳动力进城务工导致了经济发展速度的缓慢。参与自主招生考试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而农村地区的家庭往往是没有这样的经济能力的,这样就决定了自主招生考试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考生来说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
4.社会环境的因素
中国具有悠久的“诚信”历史。在几千年的历史上,儒家主张“仁义礼智信”,曾促使中国社会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优良传统。然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诚信”却在国民心目中逐渐泯灭了。社会上偷工减料、掺杂使假、以次充好、高抬物价、骗人广告、假药劣医、变相集资等比比皆是,而在校园中,考试作弊的行为也是屡禁不止。中国诚信缺失状况已经十分严重。
5.不同教育层次之间出现脱轨现象
一般而言,自主招生考题基本处于“保密”状态,中学很难获得全真版本,大学与中学的校长教师们,也很少有机会面对面探讨自主招生出题思路以及出题范围等。大学也极少对通过自主招生进来的学生进行跟踪和分析比较,出具详细调查报告,从而为中学教育改革提供依据。中学和大学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导致了在人才培养方面出现了偏差。中学所培养的是依据高考所确定的学习型人才,都是统一按照高考的考试大纲进行学习和复习,而自主招生考试更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他们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本,还需要更多的参与生活实践,关注国家和社会的热点。
五、解决问题的策略
1.不断完善政策的制定,使政策更加科学
政策的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完善自主招生考试制度的过程中,我们既需要国家和政府来进行宏观调控,同时也需要社会特别是媒体的监督,通过媒体的报道,我们可以在全社会引起一个广泛的讨论。同时自主招生政策的完善也需要学者、教授和专家们的积极献策。
2.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
教育的投入是影响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家财政对于教育的投入明显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是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自身的经济状况已经不容乐观,很多地区的教育投入就占据了整个地区财政投入的60%~70%。而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一方面能够通过国家财政投入给予支持,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地区财政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条件,比如引进优秀的教师资源,改善学校的校园环境等。这样就可以看出处在两个不同环境下的学生在基础教育这一块就已开始产生差距,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就注定了欠发达地区的学生的整体竞争力低于发达地区,因此就更加需要国家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以满足欠发达地区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
3.加大诚信教育的力度
我国现在的诚信教育还是以学校上课方式为主,从小学开始的思想品德到初高中的思想政治课一直延续到大学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我们都是通过课本开展诚信教育,未曾发自内心地重视诚信教育。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仿照西方一些国家的做法,建立诚信档案,对学生从进入学校开始到踏进社会的诚信表现进行详细的记录,如考试舞弊、银行卡恶意透支等,从而直接影响到个人的事业和前途的发展。⑨
4.实现不同层次之间的接轨,达到双赢
自主招生要真正成为我国高校招生录取改革的“助推器”,需要走出名校间的“勾心斗角”,更多地与考生、与中学教育和社会需求“接轨”。这就要求名校的教育工作者平日深入中学、了解现今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对已经通过自主招生进来的考生进行追踪了解,制定出更加符合自主招生要求的招生章程。⑩
六、结语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尤其是在中国优质教育稀缺的年代,教育也必将作为一种稀缺的资源成为考生和家长们争先抢夺的对象,自主招生考试作为一种向上的渠道就必然会成为一个战场。近几年这种状况出现了越来越激烈的趋势,越来越多的考生加入到了这场战斗中,但是我们在看到自主招生给我们提供机会的同时,更应该理性地看待自己的客观条件和真正的动机,不要盲目去跟随大众参与到其中。当然要更好地规范自主招生考试,处理好在自主招生考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让考生都能够公平地享有这个机会,更加需要政府的管理和规范,社会的引导和监督。
注释:
①李敏亮.对我国高校自主招生的几点认识[J].高教论坛,2010,(8):
125-126.
②汪菁.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政策评析[D].杭州:浙江大学,2007.
③孙玉霞.高校自主招生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④肖娟群.我国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历史考察与现状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8.
⑤王石川.名校自主招生农村学生门窄弱势子弟何以改变命运[EB/OL].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1-01/14/c_12980203.htm
⑥郑刚.高等学校自主招生若干问题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2006.
⑦吕小芳.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7.
⑧郑蔚.高校自主招生政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2009,
(12):55-56.
⑨任桐.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0,(6):143.
⑩李涵.高考改革中的自主招生政策分析——以ⅹ大学为个案[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参考文献:
[1]郑若玲.自主招生改革何去何从[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
[2]王淦生.自主招生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J].教学与管理,2010,(4).
[3]蒋光祥.魏敏.高校自主招生若干误区及其引发的思考[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
[4]周剑清.高校自主招生的误区、禁区与盲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6).
[5]刘艾芳,周勤,邓攀.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发展趋势分析[J].教研探索,2009,(12).
[6]汪庆华.自主招生制度设计的价值目标与问题透视[J].河南社会科学,2010,(7).
(责任编辑:麻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