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对比了人为差错的新旧两种观点,分析了各自的利弊,认为应该将人为差错的新观点和旧观点结合起来,既要关注出差错的人本身,又要寻找导致人出错的组织因素,进而找到问题的根源并消除。还分析了人为因素管理的影响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 人为差错 人为因素 对比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生产工具和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不断提高。近年来,由于设备故障导致的不安全事件或事故比率正在不断减少;相反,人为差错导致的不安全事件或事故比率却总体处于上升趋势。因此,控制人为差错与人为因素成为预防事故的重中之重。
一、人为差错新旧观点对比
(一)旧观点。人为差错的旧观点认为,人为差错是万事之因,因此要对人进行监控,尤其要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1]。由于态度决定行为,因此,采取一系列措施端正人的态度,希望以此影响人的行为,减少差错。同时,对一些事故的责任人进行处罚。这种观点认识到了造成人为差错的人本身的主观因素,相信只要将人管住了、管好了,就一定能减少人为差错,认为人为差错的出现与其他因素无关。然而,如果导致问题出现的人为差错并不是由于人本身的因素促成的,那么,采取措施的时候就不能“对症下药”,而人为差错也就不能“药到病除”。这种观点单纯的将人为差错视为导致问题的原因,并将其作为调查结论,没有意识到还有其他能够促成人为差错的因素,因而就不会进一步探究是什么导致了人为差错。其结果是采取的措施仅仅是对责任人进行处罚以及人应该怎样做才不会产生那样的后果,而由于最根本的原因没有找到并消除,就算此类问题不再出现,其他的人为差错也必然会出现,甚至导致更加严重的事故。
(二)新观点。人为差错的新观点与旧观点完全相反。新观点认为,人为差错是万事之果,是由组织机构深层的原因所导致的[2][3]。它假设人之工作是向好而非從恶,因此一旦出现问题,就要找到隐藏在人背后的因素,即人所处的工作环境,这种工作环境是由组织机构和领导共同创造的。新观点关注的不再是出差错的人本身,而是聚焦于导致人出错的其他因素,也就是由组织提供的工作环境这样的客观因素,认为人为差错是与人的工具、任务和运行环境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这样的话,对于那些由组织的客观因素所促成的人为差错,就会从组织上寻找原因,找到问题的根源,采取措施将其彻底消除。
(三)对比分析。虽然人为差错的新观点认识到了组织的客观因素会导致人为差错,但是它忽略了人本身的因素。它认为人为差错是万事之果,并假设人之工作是向好而非从恶,可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的工作都是向好,导致人为差错的原因也不都是组织提供的工作环境,因而忽略了人本身可能导致的问题。这样会使管理层在制定决策时不会考虑对员工加以限制或提出强制要求,导致一部分本身很容易出现差错的员工犯错的几率增大,进而导致严重的事故。
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将人为差错的新观点和旧观点结合起来,既要关注出差错的人本身,又要寻找导致人出错的组织因素,进而找到问题的根源并消除。当出现的问题是由人为差错导致的时,首先应该确定促成人为差错的是人本身的因素还是组织提供的工作环境因素。然后才能进一步确定导致问题的最根本原因,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最终控制或减少人为差错。
二、人为因素分析
人为因素研究的就是由人造成的可能导致事故的因素。我们知道,所有的事故都是人造成的,因此,研究人为因素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管人,只有将人管住了、管好了,才能避免人出错,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但是,人在系统中是最不稳定的因素,管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一)管理者对目标的设定也会影响管理的效果。比如,在某些城市的某些路段,为了防止行人横穿马路,道路中间会设置隔离栏,但是栏杆的高度很低,大多数人依然能跨过栏杆,根本达不到防止行人横穿马路的效果。而在高速公路上设置的隔离防护带,几乎没有人能翻过去。究其原因,无非是造成事故的概率和后果严重性,以及所需资金的多少。在需要行人过马路的地方建设天桥,能非常有效的防止行人横穿马路,保障行人生命安全和车流秩序,但缓慢的车速几乎不会造成事故以及很严重的后果,相对于建设天桥所花费的资金来说,这是可以接受的。而高速路上车速很快,一旦出事,后果会相当严重,所以无论花多少钱,都要保障行车安全。因此,把人管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管理者设定的目标以及所分配的资金。
(二)此外,环境会影响人为因素,如果领导不断催促你快速地完成某项工作,这也就意味着错误的开始。值得注意的是,团队合作以及团队行为也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在一个团队中,如果大家都按照正确的安全的方式完成工作,那么人为失误的概率就会降低,并且团队中沟通、交流的不足同样会导致非常严重的事故。
(三)研究方法。研究人为因素的方法之一就是做实验,虽然人为因素的研究属于管理层面,但管理学中很多经典的结论都是从实验中获得的。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得出最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同时还可以通过实验选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因此,研究人为因素时,做大量的实验才能分析出人的共性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最佳措施,从而减少人为失误的产生。
三、总结
事故每时每刻都在,只是没被启动,下一起事故正在酝酿当中,最后触发事故的那个人就像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某一低级别人员的人为差错反映的是高级别人员管理方面的缺陷。因此,为了预防不安全事件或事故的发生,一定要管理控制好人为差错和人为因素。
【参考文献】
[1] 田丰.人为差错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电力安全技术,2003(02):24-26.
[2] 孙瑞山,赵青.航空人为差错事故/事件分析(ECAR)模型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22(02):17-22.
[3] 李政仪,花迎春,孙志强,宫二玲.基于差错分类框架辨识人为差错[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22(02):94-99.
作者简介:赵雪(1993—),女,汉族,山东省滨州市人,硕士,学生,单位: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方向:民航安全管理。
【关键词】 人为差错 人为因素 对比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生产工具和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不断提高。近年来,由于设备故障导致的不安全事件或事故比率正在不断减少;相反,人为差错导致的不安全事件或事故比率却总体处于上升趋势。因此,控制人为差错与人为因素成为预防事故的重中之重。
一、人为差错新旧观点对比
(一)旧观点。人为差错的旧观点认为,人为差错是万事之因,因此要对人进行监控,尤其要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1]。由于态度决定行为,因此,采取一系列措施端正人的态度,希望以此影响人的行为,减少差错。同时,对一些事故的责任人进行处罚。这种观点认识到了造成人为差错的人本身的主观因素,相信只要将人管住了、管好了,就一定能减少人为差错,认为人为差错的出现与其他因素无关。然而,如果导致问题出现的人为差错并不是由于人本身的因素促成的,那么,采取措施的时候就不能“对症下药”,而人为差错也就不能“药到病除”。这种观点单纯的将人为差错视为导致问题的原因,并将其作为调查结论,没有意识到还有其他能够促成人为差错的因素,因而就不会进一步探究是什么导致了人为差错。其结果是采取的措施仅仅是对责任人进行处罚以及人应该怎样做才不会产生那样的后果,而由于最根本的原因没有找到并消除,就算此类问题不再出现,其他的人为差错也必然会出现,甚至导致更加严重的事故。
(二)新观点。人为差错的新观点与旧观点完全相反。新观点认为,人为差错是万事之果,是由组织机构深层的原因所导致的[2][3]。它假设人之工作是向好而非從恶,因此一旦出现问题,就要找到隐藏在人背后的因素,即人所处的工作环境,这种工作环境是由组织机构和领导共同创造的。新观点关注的不再是出差错的人本身,而是聚焦于导致人出错的其他因素,也就是由组织提供的工作环境这样的客观因素,认为人为差错是与人的工具、任务和运行环境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这样的话,对于那些由组织的客观因素所促成的人为差错,就会从组织上寻找原因,找到问题的根源,采取措施将其彻底消除。
(三)对比分析。虽然人为差错的新观点认识到了组织的客观因素会导致人为差错,但是它忽略了人本身的因素。它认为人为差错是万事之果,并假设人之工作是向好而非从恶,可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的工作都是向好,导致人为差错的原因也不都是组织提供的工作环境,因而忽略了人本身可能导致的问题。这样会使管理层在制定决策时不会考虑对员工加以限制或提出强制要求,导致一部分本身很容易出现差错的员工犯错的几率增大,进而导致严重的事故。
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将人为差错的新观点和旧观点结合起来,既要关注出差错的人本身,又要寻找导致人出错的组织因素,进而找到问题的根源并消除。当出现的问题是由人为差错导致的时,首先应该确定促成人为差错的是人本身的因素还是组织提供的工作环境因素。然后才能进一步确定导致问题的最根本原因,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最终控制或减少人为差错。
二、人为因素分析
人为因素研究的就是由人造成的可能导致事故的因素。我们知道,所有的事故都是人造成的,因此,研究人为因素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管人,只有将人管住了、管好了,才能避免人出错,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但是,人在系统中是最不稳定的因素,管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一)管理者对目标的设定也会影响管理的效果。比如,在某些城市的某些路段,为了防止行人横穿马路,道路中间会设置隔离栏,但是栏杆的高度很低,大多数人依然能跨过栏杆,根本达不到防止行人横穿马路的效果。而在高速公路上设置的隔离防护带,几乎没有人能翻过去。究其原因,无非是造成事故的概率和后果严重性,以及所需资金的多少。在需要行人过马路的地方建设天桥,能非常有效的防止行人横穿马路,保障行人生命安全和车流秩序,但缓慢的车速几乎不会造成事故以及很严重的后果,相对于建设天桥所花费的资金来说,这是可以接受的。而高速路上车速很快,一旦出事,后果会相当严重,所以无论花多少钱,都要保障行车安全。因此,把人管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管理者设定的目标以及所分配的资金。
(二)此外,环境会影响人为因素,如果领导不断催促你快速地完成某项工作,这也就意味着错误的开始。值得注意的是,团队合作以及团队行为也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在一个团队中,如果大家都按照正确的安全的方式完成工作,那么人为失误的概率就会降低,并且团队中沟通、交流的不足同样会导致非常严重的事故。
(三)研究方法。研究人为因素的方法之一就是做实验,虽然人为因素的研究属于管理层面,但管理学中很多经典的结论都是从实验中获得的。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得出最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同时还可以通过实验选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因此,研究人为因素时,做大量的实验才能分析出人的共性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最佳措施,从而减少人为失误的产生。
三、总结
事故每时每刻都在,只是没被启动,下一起事故正在酝酿当中,最后触发事故的那个人就像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某一低级别人员的人为差错反映的是高级别人员管理方面的缺陷。因此,为了预防不安全事件或事故的发生,一定要管理控制好人为差错和人为因素。
【参考文献】
[1] 田丰.人为差错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电力安全技术,2003(02):24-26.
[2] 孙瑞山,赵青.航空人为差错事故/事件分析(ECAR)模型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22(02):17-22.
[3] 李政仪,花迎春,孙志强,宫二玲.基于差错分类框架辨识人为差错[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22(02):94-99.
作者简介:赵雪(1993—),女,汉族,山东省滨州市人,硕士,学生,单位: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方向:民航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