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rea8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以学生所学的语文教材为基础,根据所学的文章与之相关的课外文章引入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就是所谓的主题阅读。主题阅读可以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全方位、多角度地阅读大量有关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在“学为中心”教学理念下,教师要善于通过以下四大策略进行主题阅读教学的优化。
  一、引导搜集材料,激发主题阅读兴趣
  主题阅读相比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说,好处在于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让学生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知识。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学生热爱学习的方法不是无休止地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而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不断阅读。这种阅读并不是漫无目的,是要以课文为基础,引领学生通过自主搜集相关课外阅读材料来完成阅读。但是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过小,在信息搜索方面的能力有欠缺,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再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计划。
  例如,在对《小马过河》一文进行教学时,可以先例举出一些平时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到接下来需要搜集的资料是什么样的,然后再请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去找到更多的寓言故事。学生在搜集相关的寓言故事时,会回想起教师所举的例子,从而使得索更具目的性。在课文教学之前,教师先让学生展示自己搜索到的有趣的寓言引入课文,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和主动性将会大大提高。很多小学生在搜集相关寓言故事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对寓言故事的特点进行整体化感知,还能够有效地为他们在课堂上开展主题阅读奠定基础。
  以上案例中,正是因为教师在课前引导学生搜集相关的阅读文本,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文本主题阅读素材,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地激发他们的主题阅读兴趣。如果没有课前对有关阅读信息的搜集,学生们课堂参与感和兴趣便会减弱,学生开展的主题阅读就没有效率。
  二、基于单元主题,突显主题阅读厚度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是以单元主题的方式进行课文汇编的,在同一单元中的课文,一般都具有相同的主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单元主题的方式进行整合教学,以此突显主题阅读的厚度,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中,收录了《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与《梅花魂》《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等文章。虽然这些文章不论是在体裁还是在文章结构上都大相径庭,文章的字里行间和力透纸背的情感宣泄,无不是都在表达对故乡、对亲人的殷殷思念,或浓烈如酒,或怅然若茶。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就应该紧紧抓住这一灵魂主线,将这几篇文章串联起来,旨在让学生充分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在具体课程设计中,可以将单元主题归纳为《幽幽思乡情》,按照整合阅读策略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横向对比,通过熟练掌握每篇文章的文字运用、结构内涵等,强化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可见,在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中,对于阅读指导方法教师要合理选择,大胆运用,为阅读教学工作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教师要逐步完善主题阅读模式,给学生多维度的阅读体验,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在搜索阅读素材的基础上,深挖主题内涵,达到传授学习技巧、丰富交流活动的目的。
  三、紧扣文本情感,推进主题阅读深度
  教师可以通过对小学语文教材深入挖掘和研读发现,课文与课文之间无论是内容还是情感的联系都十分紧密。如果教师可以很好地利用课文之间的联系来开拓教学内容,整合阅读策略,引领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不仅学生学到的内容将变得丰富多彩,而且课堂气氛也会变得更加活跃。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中有两篇咏物抒情的散文,分别是《桂花雨》以及《梅花魂》。如果细细品读就会发现,虽然《梅花魂》表面上是在描写梅花,但是从深层次来说,是歌颂伟人的同时表达作者对祖国的热爱。《桂花雨》也有类似的借物抒怀的情况,表面在回忆童年时跟桂花的事情,实则是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两篇文章皆是通过描写一个物体从而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如果教师在对这两篇课文进行教学时,能够让学生进行整合阅读,那么学生可以通过比较发现借物抒情散文有何特点,并且对于文章内涵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有利于使他们的语言运用与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因此,学生就能够基于《桂花雨》《梅花魂》这两篇课文的特点及内在文本情感进行对比性阅读,在对比性整合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就能够有效地对这两篇课文进行深度对话。
  四、进行阅读技巧指导,提高主题阅读效率
  语文阅读有许多的技巧,其中最常见的包括鉴赏文章句子内容、整理文章整体的思路以及分析文中某些字词的运用。教师引导学生开展主题阅读时,要将主题相同的课文放在一起,不必拘泥于它们的文章语言和结构上的差异。通过这种方法,即使学生对这些阅读技巧并不熟悉,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多篇文章阅读也会有畏难的心理,教师也可以很好解决这些问题。因为在进行主题阅读时,教师能够在传授阅读技巧的同时,剖析每篇课文的特点,设计出具备更强的迁移性问题,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归纳,并提高学生的兴趣,克服其畏难心理。
  例如,在对《邓小平爷爷植树》一文进行教学时,可以搜集《朱德的扁担》《王冕学画》《“这个规矩不能有”》等课外文章,让学生熟悉文章内容,思考文中是如何进行人物形象的刻画,寻找人物刻画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任由学生选择三篇中的一篇作为课外阅读文章,分析该文章在刻画人物上所使用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与课文中的有什么异同。这种训练方法会让学生充满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针对教师的提问能够积极进行对比学习,从而得出两篇文章在刻画人物方法上存在的差异。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引导学生对人物描写有全面的认识,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作为一种常见的阅读方式,设计比较性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通过设计比较性问题,学生可以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结构、写作技巧有整体的把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概况能力等,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总之,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引导学生开展主题性文本阅读来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适时传授学习方法并提供一定的交流平台,帮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更深层次地掌握文章内涵,提升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安徽省临泉县长官镇杨桥口教学点(236413)
其他文献
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采用吟读、品读、研读、读写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地展开文言文学习。在吟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音韵美,在品读中体会作品的内涵,在研读中感受其文化价值,
基于模板比较的文物识别技术可应用于对所追回的被盗文物进行真伪鉴定以及海关文物稽查等领域。针对有细微差异的形似物体的比较提出了用Radon变换来提取能保留足够识别信息的方向投影特征 ,并用小波描述算子对该特征向量进行压缩。此种算法不影响鉴别效果 ,且具有较高的鉴别率。
对干牛角外部的角质蛋白在横切及纵切方向上进行准静态及动态纳米力学测试,揭示了横切及纵切方向上其载荷效应以及牛角角质蛋白的硬度和弹性模量的梯度变化趋势,并讨论横切及
研究了离散时间系统的变结构控制设计问题,分析了离散趋近律产生抖振的原因,提出一种新形式的离散趋近律.理论分析及仿真表明,该方案能有效克服由传统趋近律引起的抖振问题,
语文教育不仅教授给学生语文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分析和转换信息的能力,使用已知条件对未知内容进行文本表达和逻辑描述,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语文的思辨性阅读就是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具有思辨性思维的人可以理性地区分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且不会轻易被表面信息欺骗。因此,思辨教学应该教会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旨在培养学生的辨识能力,使学生能够理性地思考和区分真假信息,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  一
给出由传递性产生初值敏感及混沌的几个充分条件。
个性化阅读必须要有个性化的下锅的“米”。进入高二后,学生手中的阅读材料很丰富,《作文与考试》《第一时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些材料贴近高考,贴近现实,学生能从中感受高考作文的多姿多彩、现实的五彩斑斓,但如果让学生的头脑中多些历史的厚重不更好吗?那一定是锦上添花!于是,我就从《追问大历史》中摘取文章,读完《赵氏孤儿》学生能触摸到古人身上的义薄云天,读完《萧规曹随》学生能思考到一种体制的传承,能思
提问策略是师生互动的体现之一,在应用提问策略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对应的问题。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进行积极的思考,了解具体的知识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按照教师的思路,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和难度,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在具体的应用时,既可以将之应用到课堂导入环节,也可以应用到实际的知识讲解过程中。  一、注重问题的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