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儿童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在探究中会使儿童的学习天性得以自由释放,进入一种“乐知”、“好知”的学习生态。
一、课外感知,自主探究
我们学校像很多城市学校一样,班额人数80多人,给课堂教学的组织带来巨大的困难,尤其是探索性、开放性的课堂更难以控制。根据学生好动,对新事物感兴趣的特点,我把科学课延伸到课外,全班学生每6—8人一小组,选派一个能力较强的学生为小组长,课堂后5分钟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教师指出下一节课所需的器材,课后由组长分工或学生们自发凑齐器材,根据他们预习的教材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利用课后时间开展探究,集思广益,组与组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学生在课外探究时,不仅要动手动脑,还要有探究的计划、实验方案的设计、信息整理的记录和信息数据的分析。教学五年级下册《给小车装上动力》一课,由于学生平时就很爱车,我积极引导学生将课堂进行拓展,使探究活动在课外基本完成,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同时让科学探究取代低级无趣的游戏,让科学精神成为学生思想的主体。
二、课内指导,反复试验
在学生课外探究和体验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展示,教师只作适当的指导和评价,重点对数据分析和推理作出指导,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思想,在汇报、交流、展示及再实验的过程中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主动求知,虽然不如传统课堂守纪,但学生人人参与,轻松有趣。在教学《像火箭那样启动小车》时,让学生课外探究后汇报,每个小组都成功给小车装上气球,有的小组可以使小车行驶较长路程,有的小组可以较好地稳定小车行驶的方向,有的小组可以指出小车存在的问题或思考的问题。百闻不如一见,更何况是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实践呢?
三、开展有趣的竞赛活动
科学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很多内容来自身边的生活,在学习完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运动和力”后,布置一次自制赛车比赛。在学习完五年级下册“时间”这一单元时,布置学生设计一个计时钟大赛,可以用原有小车或钟表上的零件组装,学生热情很高。在五年级下册开始学习了生物与环境(二)前开展养蚕活动让学生了解该生物的生长特征和生活需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对生命的尊重,探究活动很多地方闪烁出智慧的光芒。通过竞赛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科学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的探究技能及思维水平的发展。
四、探究性实验的整合教学
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鸟笼式的学校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教学中要注意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学校延伸到家庭,乃至于社会。科学教学中的实验,有的要在课内进行,也有课内外结合进行的,还有的主要是课后进行的,教师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要组织、鼓励学生开展科学课外实验研究,使课内、课外相结合,集体教学和因材施教相结合。通过学生开展的各种科学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从多方面获得信息,汲取知识,增长才能,培养他们爱好科学的兴趣,研究科学的习惯,使学生的潜在智能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发展,兴趣爱好得到增强。很多课可以采用实验室与大自然整合、学校与家庭整合。
1、实验室与大自然的整合
科学教学要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就要破除“课堂教学就是教室里上课”的观念,突破课堂空间、时间的封闭性,树立课堂开放教学观。翻开科学教材,许多课的教学都离不开自然环境,如科学三上的第一单元《植物》、第二单元动物》的十余课需要在自然环境中教学。如教学《蜗牛》,我们要先让学生带捕捞工具到野外捕捉蜗牛,再回实验室研究。如教学《制作我们的小乐器》一课,我们可以让学生去野外找些竹子,再到实验室进行制作。如《我看到了什么》《、我的大树》《、寻访小动物》等课的教学,将学生的学习置于广阔的大自然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丰富他们对大自然的了解,使他们更加热爱大自然,增加学生科学探究的热情和兴趣。
2、学校与家庭的整合
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所有的准备工作与探究活动全部在课堂上完成,这就需要我们采用灵活的方式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得到延续。科学教材中许多内容都需要准备各种各样的材料,这些材料不可能全由教师帮助准备。我们可以发动家长与学生一起准备材料,为学生的观察提供实物。很多实验还可以让家长与学生一起做,让家长成为学生的指导老师和助手,这样实验既容易成功又安全。有些实验在学校无法完成,课堂上的研究也是不完整的,要想全面观察、了解某一事物,还需课后的继续研究。如《分离盐和水的方法》一课,在实验室里分离受时间的限制,效果不理想。回家放在锅里分离速度快效果好。
在小学科学课中,通过运用探究性教学模式所形成的认识是丰富的、鲜活的,知识不是被儿童消极掌握的,而是靠积极的努力获取的,只有儿童“生产”出来的浸润着自己血脉的知识才具有生命力。并且,探究过程与探究结果相比,前者更为重要,在儿童亲身探究过程中存在未曾预料的、潜在的、生成性的课程内容,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另外,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儿童在知、情、意、行等方面也会得到相应的发展,对完整人格的塑造也大有裨益。任何知识都既是探究的产物,同时也内在地蕴涵着探究的过程与方法,还是未来探究过程的原材料。小学教师要树立探究性教学理念,根据儿童的个性特点和科学课的具体内容,进行积极的实践探索。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分水中心小学重庆414045]
一、课外感知,自主探究
我们学校像很多城市学校一样,班额人数80多人,给课堂教学的组织带来巨大的困难,尤其是探索性、开放性的课堂更难以控制。根据学生好动,对新事物感兴趣的特点,我把科学课延伸到课外,全班学生每6—8人一小组,选派一个能力较强的学生为小组长,课堂后5分钟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教师指出下一节课所需的器材,课后由组长分工或学生们自发凑齐器材,根据他们预习的教材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利用课后时间开展探究,集思广益,组与组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学生在课外探究时,不仅要动手动脑,还要有探究的计划、实验方案的设计、信息整理的记录和信息数据的分析。教学五年级下册《给小车装上动力》一课,由于学生平时就很爱车,我积极引导学生将课堂进行拓展,使探究活动在课外基本完成,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同时让科学探究取代低级无趣的游戏,让科学精神成为学生思想的主体。
二、课内指导,反复试验
在学生课外探究和体验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展示,教师只作适当的指导和评价,重点对数据分析和推理作出指导,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思想,在汇报、交流、展示及再实验的过程中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主动求知,虽然不如传统课堂守纪,但学生人人参与,轻松有趣。在教学《像火箭那样启动小车》时,让学生课外探究后汇报,每个小组都成功给小车装上气球,有的小组可以使小车行驶较长路程,有的小组可以较好地稳定小车行驶的方向,有的小组可以指出小车存在的问题或思考的问题。百闻不如一见,更何况是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实践呢?
三、开展有趣的竞赛活动
科学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很多内容来自身边的生活,在学习完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运动和力”后,布置一次自制赛车比赛。在学习完五年级下册“时间”这一单元时,布置学生设计一个计时钟大赛,可以用原有小车或钟表上的零件组装,学生热情很高。在五年级下册开始学习了生物与环境(二)前开展养蚕活动让学生了解该生物的生长特征和生活需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对生命的尊重,探究活动很多地方闪烁出智慧的光芒。通过竞赛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科学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的探究技能及思维水平的发展。
四、探究性实验的整合教学
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鸟笼式的学校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教学中要注意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学校延伸到家庭,乃至于社会。科学教学中的实验,有的要在课内进行,也有课内外结合进行的,还有的主要是课后进行的,教师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要组织、鼓励学生开展科学课外实验研究,使课内、课外相结合,集体教学和因材施教相结合。通过学生开展的各种科学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从多方面获得信息,汲取知识,增长才能,培养他们爱好科学的兴趣,研究科学的习惯,使学生的潜在智能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发展,兴趣爱好得到增强。很多课可以采用实验室与大自然整合、学校与家庭整合。
1、实验室与大自然的整合
科学教学要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就要破除“课堂教学就是教室里上课”的观念,突破课堂空间、时间的封闭性,树立课堂开放教学观。翻开科学教材,许多课的教学都离不开自然环境,如科学三上的第一单元《植物》、第二单元动物》的十余课需要在自然环境中教学。如教学《蜗牛》,我们要先让学生带捕捞工具到野外捕捉蜗牛,再回实验室研究。如教学《制作我们的小乐器》一课,我们可以让学生去野外找些竹子,再到实验室进行制作。如《我看到了什么》《、我的大树》《、寻访小动物》等课的教学,将学生的学习置于广阔的大自然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丰富他们对大自然的了解,使他们更加热爱大自然,增加学生科学探究的热情和兴趣。
2、学校与家庭的整合
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所有的准备工作与探究活动全部在课堂上完成,这就需要我们采用灵活的方式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得到延续。科学教材中许多内容都需要准备各种各样的材料,这些材料不可能全由教师帮助准备。我们可以发动家长与学生一起准备材料,为学生的观察提供实物。很多实验还可以让家长与学生一起做,让家长成为学生的指导老师和助手,这样实验既容易成功又安全。有些实验在学校无法完成,课堂上的研究也是不完整的,要想全面观察、了解某一事物,还需课后的继续研究。如《分离盐和水的方法》一课,在实验室里分离受时间的限制,效果不理想。回家放在锅里分离速度快效果好。
在小学科学课中,通过运用探究性教学模式所形成的认识是丰富的、鲜活的,知识不是被儿童消极掌握的,而是靠积极的努力获取的,只有儿童“生产”出来的浸润着自己血脉的知识才具有生命力。并且,探究过程与探究结果相比,前者更为重要,在儿童亲身探究过程中存在未曾预料的、潜在的、生成性的课程内容,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另外,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儿童在知、情、意、行等方面也会得到相应的发展,对完整人格的塑造也大有裨益。任何知识都既是探究的产物,同时也内在地蕴涵着探究的过程与方法,还是未来探究过程的原材料。小学教师要树立探究性教学理念,根据儿童的个性特点和科学课的具体内容,进行积极的实践探索。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分水中心小学重庆41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