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诸多关于王冬梅的介绍,似乎用荣誉表达更有说服力:“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第三届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人物、甘肃省第四届“巾帼十杰”……她用30多年的无怨无悔,给一个多灾多难的家庭带去了坚强的焰火,迸发出一种超越血缘关系的深情。这缕凌寒开放的暗香,像她的名字一样,释放着淡淡的、充满温暖的力量,给这个在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怀抱下的村落——太阳村洒下了一抹感动人心的光芒。
小小的身躯扛起一个家
命运就像海面上行驶的一艘小船,谁也无法预知何时将迎来突如其来的风暴。对于小冬梅来说,两岁时的她便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转折,那年,她被养父母带回了家,成为王家的养女。“一开始我并不知情,以为是亲生的,后来才从周围人的口中得知,原来自己是抱养的。”她说。尽管是抱养的孩子,养父母一家却都对小冬梅非常好,当时冬梅的爷爷、奶奶还都健在,家中虽说并不富裕,但在养父母的辛勤劳作下,一家5口的生活过得简单而又知足。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由于常年辛苦的劳动,养父母的身体每况愈下,逐渐不能操持重体力活,家庭失去了劳动力。那时小冬梅要面对的,不仅是需要照顾4位长辈,更是一个家庭的所有重担。那一年,她才10岁,连小学都还没有毕业。“我小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其他小伙伴一样,背着书包去上学。”王冬梅说。但面对家中的实际情况,她还是选择了辍学。于是,小冬梅天不亮就起床,烧火做饭、料理家务、喂猪拾柴,和大人们一起下地务农,每年麦收、秋种,她小小的身躯不知脱落了多少皮,留下了多少汗水,尤其看到小伙伴有说有笑地去上学时,她都会悄悄地哭泣,但很快就能振作起精神,勇敢地走下去。就这样,在这几间房屋、几亩薄田的陪伴下,她早早地担起了一个家的责任,变得既坚强又懂事。
慢慢地,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王冬梅对结婚对象提出了“娶她必须入赘”的条件,希望找到一个能和自己一起照顾这个家的人。于是,丈夫邓九龙就这样出现在她的生活中。她与丈夫起早贪黑,忙里忙外,共同支撑起这个艰难的家。“他以前身体不错,人也有力气,干活十分利索,在外打工挣钱,我们的日子过得还不错。”回想起当时的生活,王冬梅的脸上总能浮现出淡淡地微笑。但是好景不长,几位老人的病情日益加重,医药费已使这个家负债累累。“家里有钱就直接拿钱,没钱就向亲戚朋友借。”简单的话语,难掩王冬梅为给老人看好病的决心和信念。
比亲生女儿都孝顺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王冬梅任劳任怨地伺候着家中的老人,但老人的病情却一天天加重了,继16岁那年爷爷去世后,奶奶也卧床不起,吃喝要人喂,衣服要人穿,大小便要人帮,老人还难免会乱发脾气,心情不悦。记得一年夏天,王冬梅一大早下地帮丈夫收割小麦,奶奶身边没人陪护,等她回到家里时,一股臭气迎面而来,奶奶正满脸怒气,茶杯、药瓶也撒满一地,看到这一切,她赶紧蹲下身去,默默地将地上的东西一一拾起,又急忙给奶奶换衣服、换床单、擦身子,清理脏物……起初,王冬梅觉得很委屈,心想自己一天劳累下来腰酸背疼,为什么还要面对老人的指责?但每当她把做好的饭菜端到老人眼前,看见他们的面容被岁月的沧桑布满皱纹时,她就又心软了。她总说:“莫嫌老人老,没老哪有小。”于是,在后来的日子里,王冬梅总是顺着老人的心意,想方设法逗老人开心,用无微不至的关怀换来了一家人的和睦。
除了照顾奶奶,因干活而从高台阶摔下去、致使半身瘫痪的养父,同样需要王冬梅的伺候。和对待奶奶一样,她每天也会为养父翻身、按摩、换洗衣物。在王冬梅的家里,至今还放着两把椅子,表面被磨得光光的,它们是当年养父坐着晒太阳时用过的。王冬梅经常把养父背到院子里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让他保持愉快的心情。由于太阳光线会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所以为了让老人的身上一直暖和,她便经常背着老人“赶太阳”。虽然王冬梅整天围着家里团团转,但只要看见老人们的脸上充满了笑容,她就觉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因为她认为,孝就是顺,就是让老人开心,不和老人顶嘴,不和老人生气。
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王冬梅从没和老人们吵过一次架,在她的精心照料下,老人卧病在床时,身上没有一点褥疮和腐烂,屋里也闻不到一点异味。2006年,奶奶以97岁的高龄安详离世,而养父也活到了78岁。“奶奶活了97,多亏了王冬梅!”这句话,不仅在太阳村,而且在邻近的村社也家喻户晓。乡亲们都夸她:“这孩子是个热心肠,比亲生女儿做得都好。”
不能让自己倒下
虽说平日里辛勤的劳作让王冬梅十分疲惫,但好在有丈夫的帮忙和关心,为她减轻了不少压力和负担。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当王冬梅还沉浸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中时,丈夫邓九龙却因积劳成疾,2007年正月初十突发脑溢血,倒在床上。王冬梅赶紧去百里之外的县城去请医生。返回家的途中,不幸出了车祸,头部、胳膊、腰腹受到重创,又被送往医院救治,当天,面部缝了36针。第2天,丈夫也被送到县医院,两人同时住院治疗。经半个多月的抢救,丈夫虽没有生命危险,却已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还欠下了2万多元的债务。面对飞来横祸,王冬梅仿佛觉得天都塌了,生活的重担又一次压在了她的肩上。
两年多的时间里,她一边照顾卧病在床的丈夫,一边早出晚归侍弄庄稼,还养了6头牛、20多只鸡。同时,她还坚持上山挖药,采摘野菜,拿到集市上卖,一点一点攒钱,缓解家中的困境,供两个孩子读完了初中。没过几年,丈夫因二次脑溢血最终离世,但她说:“生活还要继续,面对一家老小,我不能倒下。”经历了磨难的王冬梅已经变得更加坚强。她总说:“既然已经在这个家里,就要为这个家付起责任,照顾好家人,扶养好孩子,这是我应尽的义务。”
面对未来 充满信心
王冬梅敬老爱老的事迹不仅在当地传为佳话,而且还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面对荣誉,王冬梅坦诚地说:“只要能让亲人们更幸福,我做多少都是应该的,我会努力做到孝顺老人,教育好孩子,回报大家的关怀和温暖。”
从2011年开始,王冬梅就下定决心改变家里的状况,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她用从银行贷款的8万元盖起了羊圈,搞起了养殖。每天天不亮,王冬梅就起床,走20多里的山路,赶着100多头羊去吃草。等羊吃好了,她又匆匆把羊赶回来,回家为养母做饭。下午3点多,她又带羊出去,晚上6点多再回来。每天,都重复着这样漫长的两个来回。
如今,王冬梅的两个儿子也长大了,成了母亲的左膀右臂,而且她还成了两个孙子的奶奶。但王冬梅还是一如既往地操持家庭,和儿子、儿媳们一起,悉心照料78岁高龄的养母,不仅会根据母亲的口味和爱好,变着花样地做饭,而且一有空闲,就和母亲聊天,顺着老人的心思,讲些高兴的事,老人高兴了,她也就开心了。
2013年,王冬梅贷款10万元,加上从亲戚朋友处借的一些钱,又多买了一些羊,建起了更大的羊圈。她希望自己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大家一起富起来。而她的目标也很简单,就是让养母过上好日子,给儿子在城里买房,让孙子孙女进城上学。面对未来,王冬梅始终充满了信心,这个饱经磨难的女人,正继续用她的坚强和勇敢,一步步走向她憧憬的美好的生活。
编后:
王冬梅在太阳村已经生活40多年了,她从一个懂事的孩子成长为一名坚强的女性,而依旧心怀着那份最简单的执著,和世间的嘈杂纷乱相比,这是一份多么难能可贵的守候。她足够的信念和质朴的情怀,就像一盏明灯,照耀着脚下的大地,点亮了人们最柔软的心房。
(责编 悬塔塔)
小小的身躯扛起一个家
命运就像海面上行驶的一艘小船,谁也无法预知何时将迎来突如其来的风暴。对于小冬梅来说,两岁时的她便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转折,那年,她被养父母带回了家,成为王家的养女。“一开始我并不知情,以为是亲生的,后来才从周围人的口中得知,原来自己是抱养的。”她说。尽管是抱养的孩子,养父母一家却都对小冬梅非常好,当时冬梅的爷爷、奶奶还都健在,家中虽说并不富裕,但在养父母的辛勤劳作下,一家5口的生活过得简单而又知足。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由于常年辛苦的劳动,养父母的身体每况愈下,逐渐不能操持重体力活,家庭失去了劳动力。那时小冬梅要面对的,不仅是需要照顾4位长辈,更是一个家庭的所有重担。那一年,她才10岁,连小学都还没有毕业。“我小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其他小伙伴一样,背着书包去上学。”王冬梅说。但面对家中的实际情况,她还是选择了辍学。于是,小冬梅天不亮就起床,烧火做饭、料理家务、喂猪拾柴,和大人们一起下地务农,每年麦收、秋种,她小小的身躯不知脱落了多少皮,留下了多少汗水,尤其看到小伙伴有说有笑地去上学时,她都会悄悄地哭泣,但很快就能振作起精神,勇敢地走下去。就这样,在这几间房屋、几亩薄田的陪伴下,她早早地担起了一个家的责任,变得既坚强又懂事。
慢慢地,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王冬梅对结婚对象提出了“娶她必须入赘”的条件,希望找到一个能和自己一起照顾这个家的人。于是,丈夫邓九龙就这样出现在她的生活中。她与丈夫起早贪黑,忙里忙外,共同支撑起这个艰难的家。“他以前身体不错,人也有力气,干活十分利索,在外打工挣钱,我们的日子过得还不错。”回想起当时的生活,王冬梅的脸上总能浮现出淡淡地微笑。但是好景不长,几位老人的病情日益加重,医药费已使这个家负债累累。“家里有钱就直接拿钱,没钱就向亲戚朋友借。”简单的话语,难掩王冬梅为给老人看好病的决心和信念。
比亲生女儿都孝顺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王冬梅任劳任怨地伺候着家中的老人,但老人的病情却一天天加重了,继16岁那年爷爷去世后,奶奶也卧床不起,吃喝要人喂,衣服要人穿,大小便要人帮,老人还难免会乱发脾气,心情不悦。记得一年夏天,王冬梅一大早下地帮丈夫收割小麦,奶奶身边没人陪护,等她回到家里时,一股臭气迎面而来,奶奶正满脸怒气,茶杯、药瓶也撒满一地,看到这一切,她赶紧蹲下身去,默默地将地上的东西一一拾起,又急忙给奶奶换衣服、换床单、擦身子,清理脏物……起初,王冬梅觉得很委屈,心想自己一天劳累下来腰酸背疼,为什么还要面对老人的指责?但每当她把做好的饭菜端到老人眼前,看见他们的面容被岁月的沧桑布满皱纹时,她就又心软了。她总说:“莫嫌老人老,没老哪有小。”于是,在后来的日子里,王冬梅总是顺着老人的心意,想方设法逗老人开心,用无微不至的关怀换来了一家人的和睦。
除了照顾奶奶,因干活而从高台阶摔下去、致使半身瘫痪的养父,同样需要王冬梅的伺候。和对待奶奶一样,她每天也会为养父翻身、按摩、换洗衣物。在王冬梅的家里,至今还放着两把椅子,表面被磨得光光的,它们是当年养父坐着晒太阳时用过的。王冬梅经常把养父背到院子里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让他保持愉快的心情。由于太阳光线会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所以为了让老人的身上一直暖和,她便经常背着老人“赶太阳”。虽然王冬梅整天围着家里团团转,但只要看见老人们的脸上充满了笑容,她就觉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因为她认为,孝就是顺,就是让老人开心,不和老人顶嘴,不和老人生气。
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王冬梅从没和老人们吵过一次架,在她的精心照料下,老人卧病在床时,身上没有一点褥疮和腐烂,屋里也闻不到一点异味。2006年,奶奶以97岁的高龄安详离世,而养父也活到了78岁。“奶奶活了97,多亏了王冬梅!”这句话,不仅在太阳村,而且在邻近的村社也家喻户晓。乡亲们都夸她:“这孩子是个热心肠,比亲生女儿做得都好。”
不能让自己倒下
虽说平日里辛勤的劳作让王冬梅十分疲惫,但好在有丈夫的帮忙和关心,为她减轻了不少压力和负担。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当王冬梅还沉浸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中时,丈夫邓九龙却因积劳成疾,2007年正月初十突发脑溢血,倒在床上。王冬梅赶紧去百里之外的县城去请医生。返回家的途中,不幸出了车祸,头部、胳膊、腰腹受到重创,又被送往医院救治,当天,面部缝了36针。第2天,丈夫也被送到县医院,两人同时住院治疗。经半个多月的抢救,丈夫虽没有生命危险,却已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还欠下了2万多元的债务。面对飞来横祸,王冬梅仿佛觉得天都塌了,生活的重担又一次压在了她的肩上。
两年多的时间里,她一边照顾卧病在床的丈夫,一边早出晚归侍弄庄稼,还养了6头牛、20多只鸡。同时,她还坚持上山挖药,采摘野菜,拿到集市上卖,一点一点攒钱,缓解家中的困境,供两个孩子读完了初中。没过几年,丈夫因二次脑溢血最终离世,但她说:“生活还要继续,面对一家老小,我不能倒下。”经历了磨难的王冬梅已经变得更加坚强。她总说:“既然已经在这个家里,就要为这个家付起责任,照顾好家人,扶养好孩子,这是我应尽的义务。”
面对未来 充满信心
王冬梅敬老爱老的事迹不仅在当地传为佳话,而且还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面对荣誉,王冬梅坦诚地说:“只要能让亲人们更幸福,我做多少都是应该的,我会努力做到孝顺老人,教育好孩子,回报大家的关怀和温暖。”
从2011年开始,王冬梅就下定决心改变家里的状况,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她用从银行贷款的8万元盖起了羊圈,搞起了养殖。每天天不亮,王冬梅就起床,走20多里的山路,赶着100多头羊去吃草。等羊吃好了,她又匆匆把羊赶回来,回家为养母做饭。下午3点多,她又带羊出去,晚上6点多再回来。每天,都重复着这样漫长的两个来回。
如今,王冬梅的两个儿子也长大了,成了母亲的左膀右臂,而且她还成了两个孙子的奶奶。但王冬梅还是一如既往地操持家庭,和儿子、儿媳们一起,悉心照料78岁高龄的养母,不仅会根据母亲的口味和爱好,变着花样地做饭,而且一有空闲,就和母亲聊天,顺着老人的心思,讲些高兴的事,老人高兴了,她也就开心了。
2013年,王冬梅贷款10万元,加上从亲戚朋友处借的一些钱,又多买了一些羊,建起了更大的羊圈。她希望自己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大家一起富起来。而她的目标也很简单,就是让养母过上好日子,给儿子在城里买房,让孙子孙女进城上学。面对未来,王冬梅始终充满了信心,这个饱经磨难的女人,正继续用她的坚强和勇敢,一步步走向她憧憬的美好的生活。
编后:
王冬梅在太阳村已经生活40多年了,她从一个懂事的孩子成长为一名坚强的女性,而依旧心怀着那份最简单的执著,和世间的嘈杂纷乱相比,这是一份多么难能可贵的守候。她足够的信念和质朴的情怀,就像一盏明灯,照耀着脚下的大地,点亮了人们最柔软的心房。
(责编 悬塔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