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为学校管理注入活力的制度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l90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校长,既要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又要赏罚分明。原先我校实行的是课时津贴制度和成果奖励制度,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逐渐感觉到这两项制度更多关注了“量”,弱视了“质”;奖励了少数人,忽略了多数人。于是我动议,能否改革分配制度,为学校管理注入新的活力。
  全校教职工几乎全员参与了制度设计。经过几上几下、几纵几横的论证研讨,作为集体智慧结晶的《江阴高中教职工绩效考核和奖励条例》出台了。《条例》确定了这样五条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采用立体式的考评,尽可能做到有信度,有效度,避免一个人或几个人说了算。导向性原则,要求教师既重教书,又重育人;既重业务,又重德行;既重实践,又重理论;既重个体发展,又重集体利益的维护。公开性原则,考核结果和分数及时通知本人,允许教职工访问考核领导小组查询情况,交流看法。激励性原则,绩效奖励考核。是对教师工作成绩的奖励,考核结果只通知到个人,不全校公布。发展性原则。让教师在考核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寻找今后发展空间,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从“考核和奖励条例”的操作要求来看。分教师和职工两个系列,分别进行考核和奖励。教职工的评价等级分A、B、C三个等级,按2:7:1的比例分配到教研组或处室。考核的内容既关注教职工的工作过程。也关注工作的结果,考核的最终得分由基本分与效果分两大块构成。基本分由教师个人自评、互评、学生评价和领导打分构成:效果分以教学质量和所做贡献为依据而得。《条例》关于考核内容、考核方法、考核程序,每条都罗列得清清楚楚,考核标准简单明了,它使每一位教职工的岗位责任意识进一步得到增强。
  尽管每个教职工对于“条例”的实行。感受都不一样,但有两点是一致的:学校原先的平衡被打破了。教职工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工作绩效了;大家比过去忙了,但是忙得有目标,有头绪,有劲头。教师的变化也越来越明显了,以前不愿从事德育工作,只知道完成自己教学任务的教师也积极投入到德育工作中来,安排德育岗位由原来的“求”。变成了现在的“争”;教师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了,有两位班主任平时工作很认真,但是学生考评时却给出了低分,调查后发现,这两位教师教育理念落后,由此激发了他们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绩效考核降低了基层和中层领导的工作难度。消除了部分教师对这一层面布置工作出现的“扯皮”现象:绩效考核提高了办学质量。越来越多的教师更加注重自身的内涵发展了。
  《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中有这样两句发人深省、揭示主旨的话——“经常闻一闻你的奶酪。你就会知道,它什么时候开始变质。”“越早放弃旧的奶酪,你就会越早发现新的奶酪。”我始终认为:学校制定制度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作为办学的根本保证;现代学校制度要体现教书育人的根本要求,就必须以制度来引导人,塑造人,发展人;学校管理,制度第一,执行第二,校长第三;学校制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其他文献
<正>如果没有亲临现场,也没有亲自听一听徐斌老师的这节课,毋庸置疑,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你一定会说:"当然是动画、故事、游戏……因为只有这些才是激发人尤其是低年级儿童学
一天上午,我想随堂听小吴老师的语文课。第一节课时,我打电话到三年级语文组,经询问得知小吴老师当天上午第二节课执教《拉萨的天空》一课。这是一篇新课文,我并不熟悉。在处理好事务后,我于第一节下课前十分钟赶到三年级办公室,借小吴老师的语文书把课文看了两遍。三年级其他班级的老师听说我要听小吴老师的课,也随同我一起前往听课。  小吴老师课前准备很充分,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步骤环环相扣,教学流程自然流畅,但是我
为了能够实现高效刨片,在送料过程中减少竹筒的倾斜、搭桥,稳定地控制进给量,提高刨片的质量,设计了竹大片刨片机进料系统——油缸推料进给系统。
通过分析我国人造板企业生产、管理中面临的问题,根据基于网络的敏捷制造生产方式特征以及人造板生产企业和关联企业职能,构建了基于网络的一主多从型敏捷制造系统。系统结构
记得那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二年的春天。那天是星期四,是整个辅导区的教学生产会议,我的那位可敬可爱的师傅——学校语文教学的第一号选手、五十多岁的邹老师,要执教一堂语文公开课。作为徒弟,我的心情也显得特别兴奋。  那天,邹老师讲的是老舍先生的经典之作《草原》。台上,邹老师谈吐自如;台下,学生应答如流。灵活自如的引导,声情并茂的吟诵,恰如其分的评价,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得严谨而浑然一体。周围的听课老师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