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野生种冷驯化能力的蛋白组学分析

来源 :分子植物育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马铃薯冷驯化机理,通过同位素相对标记与绝对定量技术(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fication,iTRAQ)分析了冷驯化过程中(0,4和12 d)马铃薯野生种Solaum acaule (W3,具备冷驯化能力)和S.cardiophyllum (Cph12,无冷驯化能力)的蛋白质组变化.结果 表明,在W3和Cph12中筛选的可信蛋白质数量分别为2126和1044;在冷驯化早期分别筛选到103与56个差异表达蛋白,后期分别筛选到330和155个;富集到与耐寒性或冷驯化直接相关的途径27条,例如膜脂质成分的调节,渗透保护剂的合成,抗氧化代谢,能量代谢和光合作用等.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马铃薯冷驯化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指导,也可为马铃薯抗寒基因挖掘及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感染的最主要传播途径,新生儿期感染后,90%以上会发展为慢性感染[1].我国现有的慢性感染者中,大部分是通过母婴传播感染的[2].乙肝感染年龄越小,乙肝慢性的风险越高[3],给儿童健康造成影响.我国2006年在《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中提出,乙肝控制目标为至2010年全国HBsAg低至7%以内,不满5岁儿童低至1%以内[4].2014年全国血清学调查显示,我国5岁以下儿童HBsAg携带率已降至0.32%[5].为了解儿童乙肝的免疫现状,有效减少儿
为定位白菜型油菜开花时间相关的候选基因,为白菜型油菜抽薹和开花时间遗传改良提供依据,以110份白菜型油菜组成的自然群体为研究材料,对它们进行花期调查和重测序分析.利用重测序获得的高质量的SNP集合对110份材料进行群体进化树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花期观察结果表明,不同地理位置的白菜型油菜在开花时间上存在广泛差异.群体结构分析结果显示,110份材料可分为2个亚群,亚群内部分布较为集中,2个亚群之间的分布与白菜型油菜材料所处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对开花时间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
在非生物胁迫过程中,植物中SR蛋白(serine/arginine-rich proteins,SR)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木薯MeRSZ21a基因结构、理化性质、结构域、保守基序、系统进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分析MeRSZ21a在各组织中的表达,以及胁迫后其剪接模式和表达水平.我们之前的研究表明,木薯MeRSZ21a是SR蛋白家族中RSZ亚家族的成员之一.本研究结果表明MeRSZ21a基因全长为2 263 bp,编码160个氨基酸,蛋白大小为18 kD,属于亲水性碱基蛋白.Me
ABC转运蛋白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生物中的跨膜运输蛋白,参与植物信号转导、次生代谢物运输和非生物胁迫响应等过程.本研究基于八仙花转录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铝胁迫下ABC转运蛋白基因家族成员、理化性质、基因结构、系统发育以及基因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八仙花ABC转运蛋白基因家族包括48个成员,分别属于7个亚家族,其中C亚家族成员最多;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50%的家族成员位于质膜上;理化性质和结构域分析显示绝大多数为疏水性蛋白,不同亚家族均具有特异的保守基序,但是motif 1和motif2
三结构域多铜氧化酶(Three-domain multi-copper oxidase)是多铜氧化酶超基因家族中最大的一个家族,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本研究利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对谷子(Setaria italica)中该家族进行了全基因组学分析,结果显示,谷子三结构域多铜氧化酶基因家族发生了大规模扩张,主要是由谷子物种形成后该基因家族成员的串联重复所导致.谷子三结构域多铜氧化酶基因分为Ⅰ、Ⅱ、Ⅲ三个类群,串联重复基因主要集中在Class Ⅰ-7亚类,对这一亚类基因进行选择压力分析发现7个氨基酸位点受到正选择
白粉病是麦类作物中最具破坏性的病害之一,对谷物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损失.为明确西藏青稞对白粉病的抗病分子机制,本研究对两个青稞品种\'甘农大7号\'(G7∶高抗)和\'藏青13\'(Z13∶高感)进行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sp.hordei,Bgh)接种,研究其基因的差异表达模式.对G7和Z13白粉菌接种前后的差异基因比较发现,钙依赖蛋白激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丝氨酸型内肽酶和MADS-box转录因子的编码基因在G7中表达水平较高,表明它们
[目的]水稻OsFAD2编码脂肪酸脱饱和酶,调节油酸(C18:1)向亚油酸(C18:2)转化,该基因突变后可提高水稻的油酸含量.为了创制高油酸水稻突变体并助力稻米油发展,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OsFAD2进行定点编辑.[方法]以日本晴(粳稻)愈伤组织为材料,利用含有CRISPR/Cas9-FAD2-sgRNA载体的农杆菌介导获得转基因植株,Sanger测序与荧光定量PCR鉴定阳性植株,最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稻米籽粒脂肪酸含量变化.[结果]靶点序列测序检测表明,有3株OsFAD2敲
水稻的香味是一种重要的食味品质性状,是水稻第8号染色体Badh2基因突变导致其功能缺失,引起芳香活性物质2-乙酰-1-吡咯啉(2AP)的积累从而产生香味.Badh2基因至少存在18个等位突变位点,利用等位突变位点辅助培育香稻被证明是一个有效手段.传统Sanger测序法和SSR分子标记PCR电泳分析进行位点检测效率较低.为了开发效率更高的检测方法,本研究利用了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对广西地方常见的水稻突变荧光分子标记.对40份广西地方香稻的Badh2基因进行直接测序,发现这些香稻的Badh2基因主要存在两种
本研究以高糖甜菜品种\'BS02\'为材料,采用同源克隆技术分离其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命名为BvNHX1.该基因包含有1 659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52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61.31 kD,理论等电点为6.31.预测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12个跨膜结构域,同时具有Nhap、Na_H_Exchanger和b_cpa1超家族的保守结构域,而且与盐角草、犁苞滨藜、盐地碱蓬等多种藜科植物NHXs聚为一类,属于液泡膜NHX家族中的Class Ⅰ成员.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400
为探讨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在藜麦基因组中的结构和表达特点,分析CAT在藜麦耐受逆境胁迫机制中的作用,本研究从藜麦基因组中鉴定出4个可分为2个亚组的CAT基因家族成员.系统进化树显示藜麦CqCAT基因家族成员的基本特征在单双子叶植物分离之前就已形成.该家族成员的二级结构主要特点为: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组成;含20种以上氨基酸,存在10种不同的保守基序.基因启动子区域共预测到响应脱落酸、茉莉酸、水杨酸、低温和干旱等11种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RNA-seq分析表明该家族成员具有组织特异性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