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年龄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也正因如此,他们的学习、游戏皆来源于生活。《幼儿园教育指导指南(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这正是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生活即教育”理念。学习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我更加意识到,应该在幼儿的生活中寻找教育,让教育生活化。为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提高幼儿学习能力,我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融入幼儿园教育中,让小生活绽放大智慧。
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
幼儿一日生活的主要环节有入园、晨/午/晚检、进餐、睡眠、盥洗、如厕、教学活动和户外活动等。有的教师错误地认为只有集体教学活动才是幼儿的学习活动,其他时间都是随心教育。假设幼儿8:00入园,除去晨检、户外游戏、进餐、午睡、盥洗等环节,所剩的学习时间寥寥无几。由此可见,幼儿园教育绝不仅仅只包含集体教学。正如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一日生活皆课程”。教师不能只将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当作幼儿的学习活动,应该在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发现教育契机,渗透教育知识,真正做到“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
如何真正做到“一日生活皆课程”,在一日生活中渗透教育知识呢?这就需要教师细心观察和不断思考了。
比如,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入园环节,教师都会使用一些幼儿入园登记卡,但是普通的登记卡只是记录幼儿今天来了没有,幼儿将卡片插到相对应的位置即可,这样的登记卡教育意义不足。如果幼儿已经上大班,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两个“钟表”,一个是电子表,另一个则是时钟。《幼儿园教育指导指南(试行)》指出:“大班幼儿应该具有了解和感受数用在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的能力。为幼儿提供两种钟表,幼儿在入园记录入园的时间时,不仅巩固了对“钟表”的认识,也进一步了解了时间。另外,幼儿还可以根据每日的入园登记计算一周的入园天数,进一步锻炼幼儿的数学能力。当然,还可以让幼儿们画上“今日心情”,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情绪。
其实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环节还有很多,结合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教师一定会寻找到更多的教育契机,做到真正的“一日生活皆课程”。
幼儿园教育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也就是说,教育要结合生活才有效果,生活就是教育很好的素材。
从生活中寻找教育素材。生活是丰富多彩、相互渗透的,幼儿能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幼儿园课程可以来源于生活,凡是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都可以发展为课程。
比如,在我任教的昆山开发区夏驾幼儿园,某一周午餐时幼儿喝的汤里都有不同的菌菇,幼儿看到每天吃不同的菌菇都很好奇,总是问:“老师,这是什么菌菇?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菌菇呢?”看到幼儿这么感兴趣,我们借此开展了关于菌菇的一系列活动,课程内容包含艺术、科学、语言、健康、社会五个领域。幼儿在微课程中积极参与,通过科学活动“认识各种各样的菌菇”认识菌菇种类,了解毒菌菇;通过健康活动“我爱吃菌菇”了解菌菇的营养价值;通过美术活动“蘑菇小伞”画菌菇,认识菌菇的结构;通过数学活动“小兔采蘑菇”认识数字;等等。此外,还设置了区域游戏、角色游戏,让幼儿真正地在玩中学、学中玩。教育来源于生活,生活给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寻找生活化的教育素材。只有幼儿感兴趣,才能促使幼儿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为了让幼儿感兴趣,要从幼儿的生活中寻找、选择贴近幼儿生活以及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教育素材。
比如,在数学活动“认识‘1’和‘许多’”中,如果教师仅仅是让幼儿通过文字了解“1”和“许多”的数学知识,会较无聊,幼儿也会兴趣缺失。因此,我将这一数学知识融入“小鸭找家”的游戏中,先将玩具小鸭都放在一个鸭窝中,让幼儿每人在鸭窝中找一只小鸭做朋友,并且和它们玩一玩,在游戏中感知“1”的含义。接着,再请幼儿送小鸭回家,当小鸭回到鸭窩时,一只一只小鸭就变成了许多小鸭,让幼儿认知了“许多”的含义。活动中的小鸭是幼儿生活中接触过的事物,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幼儿能更好地理解“1”和“许多”。同时,“小鸭找家”的游戏类似于幼儿平时生活中常玩的“找朋友”的游戏,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能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融入生活化的元素于活动中,幼儿会对活动更感兴趣,学习效率也能自然而然有所提高。
“生活即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的重要理论,他指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生活教育的观点看来,它们是一个现象的两个名称。”幼儿园教育正在不断改革,“教育生活化”是幼儿园教育的一种趋势,教师应该让幼儿的教育回归生活,把生活还给幼儿,让幼儿在小生活中发现大智慧。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昆山开发区夏驾幼儿园)
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
幼儿一日生活的主要环节有入园、晨/午/晚检、进餐、睡眠、盥洗、如厕、教学活动和户外活动等。有的教师错误地认为只有集体教学活动才是幼儿的学习活动,其他时间都是随心教育。假设幼儿8:00入园,除去晨检、户外游戏、进餐、午睡、盥洗等环节,所剩的学习时间寥寥无几。由此可见,幼儿园教育绝不仅仅只包含集体教学。正如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一日生活皆课程”。教师不能只将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当作幼儿的学习活动,应该在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发现教育契机,渗透教育知识,真正做到“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
如何真正做到“一日生活皆课程”,在一日生活中渗透教育知识呢?这就需要教师细心观察和不断思考了。
比如,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入园环节,教师都会使用一些幼儿入园登记卡,但是普通的登记卡只是记录幼儿今天来了没有,幼儿将卡片插到相对应的位置即可,这样的登记卡教育意义不足。如果幼儿已经上大班,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两个“钟表”,一个是电子表,另一个则是时钟。《幼儿园教育指导指南(试行)》指出:“大班幼儿应该具有了解和感受数用在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的能力。为幼儿提供两种钟表,幼儿在入园记录入园的时间时,不仅巩固了对“钟表”的认识,也进一步了解了时间。另外,幼儿还可以根据每日的入园登记计算一周的入园天数,进一步锻炼幼儿的数学能力。当然,还可以让幼儿们画上“今日心情”,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情绪。
其实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环节还有很多,结合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教师一定会寻找到更多的教育契机,做到真正的“一日生活皆课程”。
幼儿园教育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也就是说,教育要结合生活才有效果,生活就是教育很好的素材。
从生活中寻找教育素材。生活是丰富多彩、相互渗透的,幼儿能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幼儿园课程可以来源于生活,凡是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都可以发展为课程。
比如,在我任教的昆山开发区夏驾幼儿园,某一周午餐时幼儿喝的汤里都有不同的菌菇,幼儿看到每天吃不同的菌菇都很好奇,总是问:“老师,这是什么菌菇?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菌菇呢?”看到幼儿这么感兴趣,我们借此开展了关于菌菇的一系列活动,课程内容包含艺术、科学、语言、健康、社会五个领域。幼儿在微课程中积极参与,通过科学活动“认识各种各样的菌菇”认识菌菇种类,了解毒菌菇;通过健康活动“我爱吃菌菇”了解菌菇的营养价值;通过美术活动“蘑菇小伞”画菌菇,认识菌菇的结构;通过数学活动“小兔采蘑菇”认识数字;等等。此外,还设置了区域游戏、角色游戏,让幼儿真正地在玩中学、学中玩。教育来源于生活,生活给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寻找生活化的教育素材。只有幼儿感兴趣,才能促使幼儿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为了让幼儿感兴趣,要从幼儿的生活中寻找、选择贴近幼儿生活以及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教育素材。
比如,在数学活动“认识‘1’和‘许多’”中,如果教师仅仅是让幼儿通过文字了解“1”和“许多”的数学知识,会较无聊,幼儿也会兴趣缺失。因此,我将这一数学知识融入“小鸭找家”的游戏中,先将玩具小鸭都放在一个鸭窝中,让幼儿每人在鸭窝中找一只小鸭做朋友,并且和它们玩一玩,在游戏中感知“1”的含义。接着,再请幼儿送小鸭回家,当小鸭回到鸭窩时,一只一只小鸭就变成了许多小鸭,让幼儿认知了“许多”的含义。活动中的小鸭是幼儿生活中接触过的事物,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幼儿能更好地理解“1”和“许多”。同时,“小鸭找家”的游戏类似于幼儿平时生活中常玩的“找朋友”的游戏,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能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融入生活化的元素于活动中,幼儿会对活动更感兴趣,学习效率也能自然而然有所提高。
“生活即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的重要理论,他指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生活教育的观点看来,它们是一个现象的两个名称。”幼儿园教育正在不断改革,“教育生活化”是幼儿园教育的一种趋势,教师应该让幼儿的教育回归生活,把生活还给幼儿,让幼儿在小生活中发现大智慧。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昆山开发区夏驾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