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问是开启思路,答是问的延伸,是思维成果的展示,只有问得妙,才能答得好。因而,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必须开启答问的思路,巧设答问,做个有“问题”的老师,让多彩的音乐课锦上添花,让学生爱上音乐课。
【关键词】巧设问题;有效提问;开启思路;爱上音乐课
在课堂教学法中,问是开启思路,答是问的延伸,是思维成果的展示,课堂上只有问得妙,才能答得好,这才是课堂教学中高质量的训练,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活跃课堂。因而,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答问,巧设答问,做个有“问题”的老师,才能让多彩的音乐课锦上添花。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已粗浅的看法。
一、要善于巧设问题
(一)设计的问题要让学生对音乐有独特体验
有问才有答,问题能不能答,好不好答,答成什么样子,提问大有讲究。教师课前必须充分设计好问题,教师的提问最忌过于直白,因为提问过于直白,学生容易回答,久而久之,会扼杀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惰性。反之,提问过于深奥,弄得学生一头雾水,摸不着,导致课堂教学法计划难以完成,还会使学生答问产生畏惧心理,因此在设计问题时对“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之类简单提问,我们要尽量避免,这些也就是成无效问答了。当然,我们也反对含混笼统,故弄玄虚的提问,例如在教授《阳光三叠》这课时,笔者没有问学生,作者当时的心情是不是很不宁静或是忧愁之类的话语,而是问学生:“这个作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或情境?他当时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情?”这样学生就会迫不及待的听老师讲述,并在作品的感受中找寻答案了,再例如引导学生跟伴奏模唱:
师:我觉得同学们唱得还不够热情,你们认为是什么原因让你们的歌声显得不够热情呢?(引导学生从音乐的速度与力度对情绪的影响来感受。)
(二)问题设计应由浅入深
如果同学们就用刚才的速度和力度来唱的话,还有什么办法能使它更热烈呢?(引导学生用其它的方式来烘托情绪。)
师:我关注到同学们听得可投入啦,主题出现时,也能准确的感受判断出来,乐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与气氛呢?(欢快、喜悦)
你为什么会觉得气氛是热烈的呢?什么乐器在里面起到了烘托作用呢?(锣鼓等打击乐器)
(三)问题的设计应有相应的价值,也就是有效的提问
要答出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问必须切合学生的实际,击中学生模糊认识,注意提问的有序性、整体性、灵活性原则,使问题既能答,又必须经过思考才能回答出来,也就是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的设计才能提高问的质量,而不是因要问而问,就答问而言,即可以是记忆性的答问、理解性的答问,也可以是应用性答问、创造性的答问,这就要看教师教学的需要了,例如:
在欣赏武警文工团男声合唱团演唱的歌曲《歌唱祖国》中,通过完整与分段欣赏,每次提出不同的问题,环环相扣、层层引入,让学生体会到歌曲的演唱形式、音乐结构、速度、力度、节奏等与歌曲音乐风格和情绪之间的关系。
第一遍欣赏全曲时,先让学生关注:(1)歌曲的演唱形式。(2)它的音乐结构。(3)歌曲的力度与速度。(设计意图:先利用最简单、容易回答的问题,让学生很轻松的初步感受歌曲的基本特点)
再分段欣赏,先欣赏B乐段,请学生关注:(1)附点节奏是偶尔出现还是经常出现。(2)这类的节奏会让音乐具有怎样的风格与特点。(设计意图:先易后难,相比较第一个问题较易回答,第二个问题就要好好思考感受了)当学生跳一跳还摘不到“果子”沮丧、想放弃时,老师可再设法助学生一臂之力,老师可将其中的一句用有和无附点节奏进行对比演唱,让学生感受哪一句显得更坚定、有力、有节奏感。通过对比感受,学生基本能感受到无附点节奏的旋律较平淡,显得不够坚定有力,有附点节奏的旋律则显得更坚定、有力、有节奏感和冲击力。
继而欣赏A乐段,请学生关注:(1)前两乐句先感受歌曲强拍唱在什么位置。(2)之后的乐句请在强拍上击掌并跟唱。(设计意图:在聆听、强拍击掌跟唱中感受、认识弱起节奏,它让音乐更富有推动力,也更能突出后面强拍上的音。而一些学生可能较难在听觉上感受强拍,但在强拍上击掌这一身体律动倒很容易,因为这首歌大家都很熟,本能的都能在强拍上击掌跟唱,通过这样的律动让学生感受到该曲是弱拍起唱还是强拍起唱,继而认识弱起节奏和它的作用)
当师生互动探讨这些问题后,学生们初步明白正是由于这些音乐要素决定了歌曲的音乐风格和情绪。
接下来欣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杨沛仪演唱、林妙可表演的《歌唱祖国》,欣赏的同时请学生关注:(1)演唱形式。(2)音乐风格。当学生回答后,继续深入引导:“同一首歌曲,音乐风格为什么不同,请结合音乐要素对比分析这两个版本的音乐风格。”(设计意图:抓住音乐,再次重温音乐要素与音乐风格、情绪等的关系)
之后提出探讨的问题:“当这熟悉又陌生的歌声响起时,会削弱我们对祖国的爱吗?”“请结合音乐风格及歌词上的变化,探讨两个版本的演唱各适合在什么场合演唱,为什么?”
二、开启答问的思路
在许多人的眼中,音乐课堂有什么问题可问、可答之,不就是听、唱、说、跳罢了。其实不然,音乐课要上得好,真离不开答问,好的答问开始点击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知道音乐课堂也有这么多的学识。于是问题提出后,对学生,我们多数关注的是活跃的,答案正确的,我们会给予评价,然而对于手足无措的学生,我们绝不能视而不见、无动于衷。否则,久而久之,他必然失去兴趣,这要求我们换个方法,正如波利亚所说:“教师应当周到的,不显眼的帮助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答问了。
如何启发学生的答问思路,这可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但必须遵循切合学生实际的原则。
例如欣赏华夏古韵这类课是很多老师非常头痛的一节课,真是想说爱“你”并不容易,大多抱着尽量回避的心态跳过这个单元,或草草敷衍了事,孰不知这样导致学生更不爱上这类课,更排斥我国的古代音乐,学生连听都不想听,就更别谈让他们产生聆听我国传统音乐、探究他们的音乐风格等愿望,增强民族自豪感了。面对着如此悠久灿烂有着极高的艺术、科学价值,甚至改写的世界音乐史的我国古代音乐文化,如何让现在非常时尚喜欢流行音乐的中学生能接受他、走进他、了解他、甚至喜欢他呢。
仍然是运用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至于如果调动他们的兴趣并让他们参与探究等活动呢?这就要求老师善于发现学生们对什么有兴趣,如何利用他们有兴趣的来导入,一步步把他们吸引到我们的教学内容来。
对于《楚商》这一课,我利用曾经收视率十分高学生们大多爱看的电视剧《甄环传》入手,在第13集中,温宜公主的周年宴会中有段乐舞表演,此音乐正是《楚商》,初中生们这个时期的喜好是爱屋及屋,喜欢看《甄环传》因而也不排斥里面的其他内容,包括音乐,一放该剧视频他们都很喜欢都很能耐下心来观看,此时老师就要利用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将问题提出:“你能听出有哪些乐器在演奏,他们的音色如何?其中有一件乐器是非常珍贵的重量级的乐器,他非常神奇,甚至改写了世界音乐史,他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请注意聆听。”运用该乐器的神奇与神秘吸引学生认真聆听音乐,听辨音色,进而引出编钟。再通过播放曾候乙编钟的出土与介绍的视频,与学生互动探讨:它的形态、主要特点、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在什么场合演奏、有何地位等。通过这些也解开了学生的疑问:为什么在《甄环传》中会选用这类音乐用于宫廷宴会中,而且在该剧中的其他宫廷宴会中还经常出现由编钟演奏的乐曲。
当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产生再次聆听如此神奇的编钟音乐愿望后,可及时提问:“你们知道刚才听到的乐曲的曲名是什么吗?”再推出由湖北博物馆乐队表演的编钟曲《楚商》,学生们就一点也不排斥拒绝了,能结合“该曲的音乐风格,什么音经常出现,古人的审美格调”等问题认真聆听并感受。当学生对古人的审美格调这一问题回答较模糊时,可提醒学生:“请同学们回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中,我们向世界表达我国自古以来崇尚的是什么?什么字最早出现?”学生马上就能结合音乐感受到是——以和为美,大乐与天地同和的感觉。
总之,课堂中教师的答问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好的答问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动其心,娱乐其耳,开其智,让学生爱上“有‘问题’的老师”、爱上音乐课。
【关键词】巧设问题;有效提问;开启思路;爱上音乐课
在课堂教学法中,问是开启思路,答是问的延伸,是思维成果的展示,课堂上只有问得妙,才能答得好,这才是课堂教学中高质量的训练,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活跃课堂。因而,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答问,巧设答问,做个有“问题”的老师,才能让多彩的音乐课锦上添花。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已粗浅的看法。
一、要善于巧设问题
(一)设计的问题要让学生对音乐有独特体验
有问才有答,问题能不能答,好不好答,答成什么样子,提问大有讲究。教师课前必须充分设计好问题,教师的提问最忌过于直白,因为提问过于直白,学生容易回答,久而久之,会扼杀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惰性。反之,提问过于深奥,弄得学生一头雾水,摸不着,导致课堂教学法计划难以完成,还会使学生答问产生畏惧心理,因此在设计问题时对“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之类简单提问,我们要尽量避免,这些也就是成无效问答了。当然,我们也反对含混笼统,故弄玄虚的提问,例如在教授《阳光三叠》这课时,笔者没有问学生,作者当时的心情是不是很不宁静或是忧愁之类的话语,而是问学生:“这个作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或情境?他当时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情?”这样学生就会迫不及待的听老师讲述,并在作品的感受中找寻答案了,再例如引导学生跟伴奏模唱:
师:我觉得同学们唱得还不够热情,你们认为是什么原因让你们的歌声显得不够热情呢?(引导学生从音乐的速度与力度对情绪的影响来感受。)
(二)问题设计应由浅入深
如果同学们就用刚才的速度和力度来唱的话,还有什么办法能使它更热烈呢?(引导学生用其它的方式来烘托情绪。)
师:我关注到同学们听得可投入啦,主题出现时,也能准确的感受判断出来,乐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与气氛呢?(欢快、喜悦)
你为什么会觉得气氛是热烈的呢?什么乐器在里面起到了烘托作用呢?(锣鼓等打击乐器)
(三)问题的设计应有相应的价值,也就是有效的提问
要答出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问必须切合学生的实际,击中学生模糊认识,注意提问的有序性、整体性、灵活性原则,使问题既能答,又必须经过思考才能回答出来,也就是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的设计才能提高问的质量,而不是因要问而问,就答问而言,即可以是记忆性的答问、理解性的答问,也可以是应用性答问、创造性的答问,这就要看教师教学的需要了,例如:
在欣赏武警文工团男声合唱团演唱的歌曲《歌唱祖国》中,通过完整与分段欣赏,每次提出不同的问题,环环相扣、层层引入,让学生体会到歌曲的演唱形式、音乐结构、速度、力度、节奏等与歌曲音乐风格和情绪之间的关系。
第一遍欣赏全曲时,先让学生关注:(1)歌曲的演唱形式。(2)它的音乐结构。(3)歌曲的力度与速度。(设计意图:先利用最简单、容易回答的问题,让学生很轻松的初步感受歌曲的基本特点)
再分段欣赏,先欣赏B乐段,请学生关注:(1)附点节奏是偶尔出现还是经常出现。(2)这类的节奏会让音乐具有怎样的风格与特点。(设计意图:先易后难,相比较第一个问题较易回答,第二个问题就要好好思考感受了)当学生跳一跳还摘不到“果子”沮丧、想放弃时,老师可再设法助学生一臂之力,老师可将其中的一句用有和无附点节奏进行对比演唱,让学生感受哪一句显得更坚定、有力、有节奏感。通过对比感受,学生基本能感受到无附点节奏的旋律较平淡,显得不够坚定有力,有附点节奏的旋律则显得更坚定、有力、有节奏感和冲击力。
继而欣赏A乐段,请学生关注:(1)前两乐句先感受歌曲强拍唱在什么位置。(2)之后的乐句请在强拍上击掌并跟唱。(设计意图:在聆听、强拍击掌跟唱中感受、认识弱起节奏,它让音乐更富有推动力,也更能突出后面强拍上的音。而一些学生可能较难在听觉上感受强拍,但在强拍上击掌这一身体律动倒很容易,因为这首歌大家都很熟,本能的都能在强拍上击掌跟唱,通过这样的律动让学生感受到该曲是弱拍起唱还是强拍起唱,继而认识弱起节奏和它的作用)
当师生互动探讨这些问题后,学生们初步明白正是由于这些音乐要素决定了歌曲的音乐风格和情绪。
接下来欣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杨沛仪演唱、林妙可表演的《歌唱祖国》,欣赏的同时请学生关注:(1)演唱形式。(2)音乐风格。当学生回答后,继续深入引导:“同一首歌曲,音乐风格为什么不同,请结合音乐要素对比分析这两个版本的音乐风格。”(设计意图:抓住音乐,再次重温音乐要素与音乐风格、情绪等的关系)
之后提出探讨的问题:“当这熟悉又陌生的歌声响起时,会削弱我们对祖国的爱吗?”“请结合音乐风格及歌词上的变化,探讨两个版本的演唱各适合在什么场合演唱,为什么?”
二、开启答问的思路
在许多人的眼中,音乐课堂有什么问题可问、可答之,不就是听、唱、说、跳罢了。其实不然,音乐课要上得好,真离不开答问,好的答问开始点击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知道音乐课堂也有这么多的学识。于是问题提出后,对学生,我们多数关注的是活跃的,答案正确的,我们会给予评价,然而对于手足无措的学生,我们绝不能视而不见、无动于衷。否则,久而久之,他必然失去兴趣,这要求我们换个方法,正如波利亚所说:“教师应当周到的,不显眼的帮助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答问了。
如何启发学生的答问思路,这可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但必须遵循切合学生实际的原则。
例如欣赏华夏古韵这类课是很多老师非常头痛的一节课,真是想说爱“你”并不容易,大多抱着尽量回避的心态跳过这个单元,或草草敷衍了事,孰不知这样导致学生更不爱上这类课,更排斥我国的古代音乐,学生连听都不想听,就更别谈让他们产生聆听我国传统音乐、探究他们的音乐风格等愿望,增强民族自豪感了。面对着如此悠久灿烂有着极高的艺术、科学价值,甚至改写的世界音乐史的我国古代音乐文化,如何让现在非常时尚喜欢流行音乐的中学生能接受他、走进他、了解他、甚至喜欢他呢。
仍然是运用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至于如果调动他们的兴趣并让他们参与探究等活动呢?这就要求老师善于发现学生们对什么有兴趣,如何利用他们有兴趣的来导入,一步步把他们吸引到我们的教学内容来。
对于《楚商》这一课,我利用曾经收视率十分高学生们大多爱看的电视剧《甄环传》入手,在第13集中,温宜公主的周年宴会中有段乐舞表演,此音乐正是《楚商》,初中生们这个时期的喜好是爱屋及屋,喜欢看《甄环传》因而也不排斥里面的其他内容,包括音乐,一放该剧视频他们都很喜欢都很能耐下心来观看,此时老师就要利用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将问题提出:“你能听出有哪些乐器在演奏,他们的音色如何?其中有一件乐器是非常珍贵的重量级的乐器,他非常神奇,甚至改写了世界音乐史,他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请注意聆听。”运用该乐器的神奇与神秘吸引学生认真聆听音乐,听辨音色,进而引出编钟。再通过播放曾候乙编钟的出土与介绍的视频,与学生互动探讨:它的形态、主要特点、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在什么场合演奏、有何地位等。通过这些也解开了学生的疑问:为什么在《甄环传》中会选用这类音乐用于宫廷宴会中,而且在该剧中的其他宫廷宴会中还经常出现由编钟演奏的乐曲。
当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产生再次聆听如此神奇的编钟音乐愿望后,可及时提问:“你们知道刚才听到的乐曲的曲名是什么吗?”再推出由湖北博物馆乐队表演的编钟曲《楚商》,学生们就一点也不排斥拒绝了,能结合“该曲的音乐风格,什么音经常出现,古人的审美格调”等问题认真聆听并感受。当学生对古人的审美格调这一问题回答较模糊时,可提醒学生:“请同学们回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中,我们向世界表达我国自古以来崇尚的是什么?什么字最早出现?”学生马上就能结合音乐感受到是——以和为美,大乐与天地同和的感觉。
总之,课堂中教师的答问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好的答问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动其心,娱乐其耳,开其智,让学生爱上“有‘问题’的老师”、爱上音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