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80后”,“90后”,“00后”似乎成为了人们对一代人的共同称呼,并且对这个群体有着各种各样的评价,同时不忘将二者进行对比。既然是对比,就一定有优劣之分,有人认为90后的代名词是孤单,是竞争,是空虚,是嚣张,同样也为90后戴上了这样的“帽子”:自私,轻狂,冷漠,早熟,依赖性强等等。虽然在很多人眼中的90后是这样的,但社会上也不乏对90后的赞扬,比如具有创新性,勇敢,自信。“90后”对这种独特的生活态度的形成自然也有一些原因,本文就主要从社会化的影响源的角度来分析这种生活态度独特性的原因。
关键词:“90后” 生活态度 形成原因
一、社会对90后的评价
继“80后”,“90后”“00后”也相继也成为了人们对一代人的共同称呼,和“80后”一样,人们对这个新的群体有着各种各样的评价。一时间,颓废成了90后的代名词,颓废的字面解释是“一个人在对生活,对人生,或对社会等的一种失望的表现,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活着,存在有着什么样的意义,他们找不到此时他的人生还有什么追求。”颓废是种情绪,是发自内心的失望,乃至绝望,而对于更多的90后来说,颓废仅仅是一种潮流。就跟哈韩,哈日,买衣服,追星一样,只是跟着潮流走,追求一些世人难以接受的东西。
同样,“5·12”四川汶川大地震,“90后”新生代的沉着镇定、坚强勇敢却不得不让抱有成见的人所刮目相看,一个个年幼孩子的英雄故事不由得人们不敬佩不已、感动不已。他们直面灾难、毫不退缩,“90后”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改观了人们以往的评价。不论是怎样的评价,都反映出“90后”的不同的生活态度。
二、90后对生活的态度
1.生活更加理性化
市场经济的法则、竞争机制的强力、机会资源的有限,以及全球化的浪潮变得更加具体和真切,无疑将使“90后”变得不仅更加理性、务实,而且更加开放、坦然。例如,面对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的巨大就业压力,他们的择业观念更加实际、更加灵活,面对异常激烈的职场竞争,他们的心态更加冷峻、更加淡定。在行动层面上更加重视规则,在机会面前更加注重实力。
2.生活更加个性化
中国社会正在从同质社会向异质社会变迁,以僵化的、单一的形式传递文化的同质社会,所塑造的是从众人格;而以弹性的、多样的形式传递文化的异质社会,所塑造的则是自律人格。从众人格的特征是它的共性化,而自律人格的特征则是它的个性化。
3.生活更加人本化
中国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进程,尤其是现代化的成就在逐渐地彰显人的价值。而21世纪之初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把以人为本作为了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成长在这种氛围之下的“90后”,价值观中的人本化取向将是极其鲜明和强烈的。
4.生活更加娱乐化
随着消费时代的来临,似乎一切社会生活领域都被娱乐化机制所渗透,娱乐成为社会运行的拖拉机和润滑剂,而娱乐本身也成了一个产业。娱乐社会的勃兴,不仅表现在娱乐明星产生的周期缩短,而且表现在娱乐成为一种大众共同的消费品。处在这种背景下,娱乐从一开始便成为“90后”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不仅如此,他们还时常引领社会的娱乐潮流。也正是追求娱乐,才会让社会认为90后是贪图享受的一代。
三、“90后”独特的生活态度形成的原因
独特的生活态度一定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
1. 家庭
家庭作为社会化的影响源,具有最初的,最稳定,最长久的特点。 90后的家庭突破了很多传统,父母的生活态度有了很大改变。他们主张独立与开放,追求的是成功的事业与高质量的生活。所以对孩子的教育脱离不了金钱,不能从情感的角度去感化孩子,势必使他们产生叛逆的心理。同时,90后的很多家庭都有过拆散重组的现象,这样无疑带给他们情感上和心理上的创痕,使他们变得冷漠与自私,缺乏应有的温暖感与亲切感。部分家长在对孩子教育的过程中感到了迷茫,他们现在成了孩子的“钱包”;指责孩子自私,只有自我,没有他人。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孩子的自控能力越来越差,学习成绩令人担忧,与孩子的沟通存在很大的问题。而另一方面,孩子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已经丧失了很多本应该拥有的快乐。还被冠以问题少年,觉得十分委屈,以至于矛盾双方很难找到一个平衡点,产生与父母之间的代沟。
2. 学校
学校是儿童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桥梁。由于时代变迁,国家经济转型,“90后”的父母们当他们刚刚成家立业就遇到了与他们从小早已习惯的生活模式大相径庭的体制改革——多年沿袭的“铁饭碗”被打破了。他们需要重新选90后非主流图片择职业,需要靠自己奋斗,许多人被卷入了下海的大潮,巨大的压力使他们绝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工作上。90后的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经历了多次教育改革,虽然体验过“减负”、“素质教育”。这个时代的孩子承受更多的还是学习压力、升学压力。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使得部分90后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厌学。
3.大众传媒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90后的生活。1999年,中国只有四百多万互联网使用者。而到2012年的今天,已经超过了四亿人。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7岁到15岁之间的中国儿童中,超过70%至少上过一次网。由于互联网这一传媒方式的快速发展,“90”后可以更加快捷,便利的吸取各类知识,虽然可以拓宽青少年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可是网上一些有害的信息也时时充斥着青少年单纯的心灵。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过度的早熟一个重要的原因。
“一代人的标志是时尚:但历史的内容不仅是服装和行话。一个时代的人们不是担起属于他们时代的变革的重负,便是在它的压力之下死于荒野。”——哈罗德·罗森堡《荒漠之死》 每个时代的新一代似乎都受到特别的关注,因为他们身上打上了标志这个时代的鲜明烙印。对于新一代,似乎都有人来褒贬一番,或者忧心忡忡,或者赞扬嘉许。不同时代人们给予的定语都不同,我们可以记起的词语有过去的“ 迷惘的一代”、 “愤青”、“垮掉的一代”,到现在的“新新人类”。但不论怎么说,每个人都是历史长链中的一环,只是历史赋予每个时代的使命都不同,90后终将有一天成为中国的主人翁。
参考文献:
[1]金盛华.《社会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关于“90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关键词:“90后” 生活态度 形成原因
一、社会对90后的评价
继“80后”,“90后”“00后”也相继也成为了人们对一代人的共同称呼,和“80后”一样,人们对这个新的群体有着各种各样的评价。一时间,颓废成了90后的代名词,颓废的字面解释是“一个人在对生活,对人生,或对社会等的一种失望的表现,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活着,存在有着什么样的意义,他们找不到此时他的人生还有什么追求。”颓废是种情绪,是发自内心的失望,乃至绝望,而对于更多的90后来说,颓废仅仅是一种潮流。就跟哈韩,哈日,买衣服,追星一样,只是跟着潮流走,追求一些世人难以接受的东西。
同样,“5·12”四川汶川大地震,“90后”新生代的沉着镇定、坚强勇敢却不得不让抱有成见的人所刮目相看,一个个年幼孩子的英雄故事不由得人们不敬佩不已、感动不已。他们直面灾难、毫不退缩,“90后”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改观了人们以往的评价。不论是怎样的评价,都反映出“90后”的不同的生活态度。
二、90后对生活的态度
1.生活更加理性化
市场经济的法则、竞争机制的强力、机会资源的有限,以及全球化的浪潮变得更加具体和真切,无疑将使“90后”变得不仅更加理性、务实,而且更加开放、坦然。例如,面对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的巨大就业压力,他们的择业观念更加实际、更加灵活,面对异常激烈的职场竞争,他们的心态更加冷峻、更加淡定。在行动层面上更加重视规则,在机会面前更加注重实力。
2.生活更加个性化
中国社会正在从同质社会向异质社会变迁,以僵化的、单一的形式传递文化的同质社会,所塑造的是从众人格;而以弹性的、多样的形式传递文化的异质社会,所塑造的则是自律人格。从众人格的特征是它的共性化,而自律人格的特征则是它的个性化。
3.生活更加人本化
中国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进程,尤其是现代化的成就在逐渐地彰显人的价值。而21世纪之初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把以人为本作为了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成长在这种氛围之下的“90后”,价值观中的人本化取向将是极其鲜明和强烈的。
4.生活更加娱乐化
随着消费时代的来临,似乎一切社会生活领域都被娱乐化机制所渗透,娱乐成为社会运行的拖拉机和润滑剂,而娱乐本身也成了一个产业。娱乐社会的勃兴,不仅表现在娱乐明星产生的周期缩短,而且表现在娱乐成为一种大众共同的消费品。处在这种背景下,娱乐从一开始便成为“90后”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不仅如此,他们还时常引领社会的娱乐潮流。也正是追求娱乐,才会让社会认为90后是贪图享受的一代。
三、“90后”独特的生活态度形成的原因
独特的生活态度一定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
1. 家庭
家庭作为社会化的影响源,具有最初的,最稳定,最长久的特点。 90后的家庭突破了很多传统,父母的生活态度有了很大改变。他们主张独立与开放,追求的是成功的事业与高质量的生活。所以对孩子的教育脱离不了金钱,不能从情感的角度去感化孩子,势必使他们产生叛逆的心理。同时,90后的很多家庭都有过拆散重组的现象,这样无疑带给他们情感上和心理上的创痕,使他们变得冷漠与自私,缺乏应有的温暖感与亲切感。部分家长在对孩子教育的过程中感到了迷茫,他们现在成了孩子的“钱包”;指责孩子自私,只有自我,没有他人。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孩子的自控能力越来越差,学习成绩令人担忧,与孩子的沟通存在很大的问题。而另一方面,孩子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已经丧失了很多本应该拥有的快乐。还被冠以问题少年,觉得十分委屈,以至于矛盾双方很难找到一个平衡点,产生与父母之间的代沟。
2. 学校
学校是儿童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桥梁。由于时代变迁,国家经济转型,“90后”的父母们当他们刚刚成家立业就遇到了与他们从小早已习惯的生活模式大相径庭的体制改革——多年沿袭的“铁饭碗”被打破了。他们需要重新选90后非主流图片择职业,需要靠自己奋斗,许多人被卷入了下海的大潮,巨大的压力使他们绝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工作上。90后的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经历了多次教育改革,虽然体验过“减负”、“素质教育”。这个时代的孩子承受更多的还是学习压力、升学压力。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使得部分90后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厌学。
3.大众传媒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90后的生活。1999年,中国只有四百多万互联网使用者。而到2012年的今天,已经超过了四亿人。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7岁到15岁之间的中国儿童中,超过70%至少上过一次网。由于互联网这一传媒方式的快速发展,“90”后可以更加快捷,便利的吸取各类知识,虽然可以拓宽青少年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可是网上一些有害的信息也时时充斥着青少年单纯的心灵。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过度的早熟一个重要的原因。
“一代人的标志是时尚:但历史的内容不仅是服装和行话。一个时代的人们不是担起属于他们时代的变革的重负,便是在它的压力之下死于荒野。”——哈罗德·罗森堡《荒漠之死》 每个时代的新一代似乎都受到特别的关注,因为他们身上打上了标志这个时代的鲜明烙印。对于新一代,似乎都有人来褒贬一番,或者忧心忡忡,或者赞扬嘉许。不同时代人们给予的定语都不同,我们可以记起的词语有过去的“ 迷惘的一代”、 “愤青”、“垮掉的一代”,到现在的“新新人类”。但不论怎么说,每个人都是历史长链中的一环,只是历史赋予每个时代的使命都不同,90后终将有一天成为中国的主人翁。
参考文献:
[1]金盛华.《社会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关于“90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