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被称作“农业八字宪法”的“土肥水种密保管工”,我读中学时念得滚瓜烂熟,如今的年轻人,恐怕根本没听说过。根据我在农村生活的经验,这“八字宪法”可分为前后两段,前四字“土肥水种”是关键,后面“密保管工”是凑字叶韵的——即使“密”,农民也有谱,不会让植株长成后还枝叶打架。保管工,更是当行,是个农民,都不会种子丢进土里不管不顾的,春耕夏耘,一点力气都不会省,除非知道干了白干。
土,四千多年前大禹时代,就知道任土作贡,大禹的子孙再不肖,也不至于黄泥地里栽山药河边滩地种山茶,非人定胜天不可;水,生命之源,游牧民族尚要逐水草而居,农业离开水更得免谈,因抢水而村子之间村民之间而龃龉而械斗而死伤的事件,我耳闻的不少,亲见的也有;籽粒饱满的种子,即使饿肚子,农民也必定留足,指望来年的收成,选种育种的事儿,我没有遍历,但冬天围炉剥花生种,却是我最盼望的,瘪粒花生仁,可以随时丢进嘴里而不被责罚嘛。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至于肥,那是谁都能念叨的。所以积肥,分田到户之前,是生产小队集体的大事儿,分田后,是各家各户的大事儿。
那时候,化肥是个稀罕物景,生产队一年也只能买几十包化肥,用得可精贵可俭省。话说回来,生产队即使想奢侈点用化肥,也不可能。英雄末路的时候,秦琼卖马,杨志卖刀,吾家豫南山间盆地,耕种了几百年,以粮为纲几十年之后,地力衰竭几到极点,除了用乌桕、油桐榨油卖做轻工业原料外,出产实在有限,换钱的东西太少了。所以积肥只有两途:绿肥和农家肥。
先说绿肥。绿肥又可分三类。第一类,种出来的。秋收后,将紫云英的籽儿撒在排干水的水田里,开春,紫云英绽放,紫红色的毯子一层层、一条条、一块块,将山寒水瘦的冬余大地,装扮得生机勃勃。不久,农民会赶着牛,将所有的紫云英犁掉,翻压在土里,灌水肥田。第二类,砍出来的。这样的绿肥要到很远的山上,选那些叶大汁多的野草灌木,趁它们的枝桠还鲜嫩的时候砍下来,一担担挑回,踩进容易积水不宜种紫云英的冲田。这两类绿肥,都必须在春天积,都得赤脚下水,那时候,家乡常常春寒料峭。祖父两辈中,不少父老小腿上如蚯蚓般暴起的曲张静脉,跟生产队的绿肥劳作和双季稻尝试早稻平田,极可能有直接关系。再一类,刨出来的。牛羊都啃不了的草皮,也全给刨掉晒干,堆成无顶的金字塔状,枯草在内,面上拍土,朝上风向的一面近地位置留出几个火口。能烧透粪堆不塌火不走烟的,肯定是位好把式,要是未婚,不愁无人做媒的。
农家肥又分人畜两类。牛栏是农家肥的大头,牛的粪便和稻草搅合堆积,发酵霉变,是很好的肥料,能够喂养得起一头成年牛而有独立牛栏的农户,定是殷实之家。各家的厨余——潲水,没有一家会随手泼掉,经过猪这中间一环,就是上佳的肥料。可以说,猪,接起了农村物质循环的关键一环,怪不得“家”的屋顶下,少不了一头猪。而每家的卧室,再穷困的人家,都会在墙旮旯放只木头马桶,吾乡称作桶子或马子的。少年耍横,大人往往会批评“你读书读到桶子旮旯去了”,或许时常遭骂,所以对这话,我印象格外深刻。人的粪便也要送到地里去,只是需积一些时日,卧房里的味道,当然不太好闻,久处不觉罢了。吾乡农民最羡慕的村子,要算陈德祖,不仅因为那个村子离先前的公社后来的乡政府最近,买油盐火柴针头线脑很方便,更有供销社和中学对外开放的公共厕所,那便池等于陈德祖的近水楼台,他们的庄稼长得壮旺,屎尿功不可没。
一直到1980年代末期,上海、苏州这样的大城市,每天清晨,家家户户拎出便桶、痰盂,倒马桶、刷马桶还是弄堂一景。那样的景象当然说不上诗情画意,不过如今城市最头疼的排泄垃圾厨余垃圾,却几乎都给郊区的农户消化掉,来自泥土归于泥土,汇入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大循环中。“道在屎尿”,庄子的这个比方依然有效。遗憾的是,屎尿的城乡循环再生之道,已经堵塞不少。
土,四千多年前大禹时代,就知道任土作贡,大禹的子孙再不肖,也不至于黄泥地里栽山药河边滩地种山茶,非人定胜天不可;水,生命之源,游牧民族尚要逐水草而居,农业离开水更得免谈,因抢水而村子之间村民之间而龃龉而械斗而死伤的事件,我耳闻的不少,亲见的也有;籽粒饱满的种子,即使饿肚子,农民也必定留足,指望来年的收成,选种育种的事儿,我没有遍历,但冬天围炉剥花生种,却是我最盼望的,瘪粒花生仁,可以随时丢进嘴里而不被责罚嘛。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至于肥,那是谁都能念叨的。所以积肥,分田到户之前,是生产小队集体的大事儿,分田后,是各家各户的大事儿。
那时候,化肥是个稀罕物景,生产队一年也只能买几十包化肥,用得可精贵可俭省。话说回来,生产队即使想奢侈点用化肥,也不可能。英雄末路的时候,秦琼卖马,杨志卖刀,吾家豫南山间盆地,耕种了几百年,以粮为纲几十年之后,地力衰竭几到极点,除了用乌桕、油桐榨油卖做轻工业原料外,出产实在有限,换钱的东西太少了。所以积肥只有两途:绿肥和农家肥。
先说绿肥。绿肥又可分三类。第一类,种出来的。秋收后,将紫云英的籽儿撒在排干水的水田里,开春,紫云英绽放,紫红色的毯子一层层、一条条、一块块,将山寒水瘦的冬余大地,装扮得生机勃勃。不久,农民会赶着牛,将所有的紫云英犁掉,翻压在土里,灌水肥田。第二类,砍出来的。这样的绿肥要到很远的山上,选那些叶大汁多的野草灌木,趁它们的枝桠还鲜嫩的时候砍下来,一担担挑回,踩进容易积水不宜种紫云英的冲田。这两类绿肥,都必须在春天积,都得赤脚下水,那时候,家乡常常春寒料峭。祖父两辈中,不少父老小腿上如蚯蚓般暴起的曲张静脉,跟生产队的绿肥劳作和双季稻尝试早稻平田,极可能有直接关系。再一类,刨出来的。牛羊都啃不了的草皮,也全给刨掉晒干,堆成无顶的金字塔状,枯草在内,面上拍土,朝上风向的一面近地位置留出几个火口。能烧透粪堆不塌火不走烟的,肯定是位好把式,要是未婚,不愁无人做媒的。
农家肥又分人畜两类。牛栏是农家肥的大头,牛的粪便和稻草搅合堆积,发酵霉变,是很好的肥料,能够喂养得起一头成年牛而有独立牛栏的农户,定是殷实之家。各家的厨余——潲水,没有一家会随手泼掉,经过猪这中间一环,就是上佳的肥料。可以说,猪,接起了农村物质循环的关键一环,怪不得“家”的屋顶下,少不了一头猪。而每家的卧室,再穷困的人家,都会在墙旮旯放只木头马桶,吾乡称作桶子或马子的。少年耍横,大人往往会批评“你读书读到桶子旮旯去了”,或许时常遭骂,所以对这话,我印象格外深刻。人的粪便也要送到地里去,只是需积一些时日,卧房里的味道,当然不太好闻,久处不觉罢了。吾乡农民最羡慕的村子,要算陈德祖,不仅因为那个村子离先前的公社后来的乡政府最近,买油盐火柴针头线脑很方便,更有供销社和中学对外开放的公共厕所,那便池等于陈德祖的近水楼台,他们的庄稼长得壮旺,屎尿功不可没。
一直到1980年代末期,上海、苏州这样的大城市,每天清晨,家家户户拎出便桶、痰盂,倒马桶、刷马桶还是弄堂一景。那样的景象当然说不上诗情画意,不过如今城市最头疼的排泄垃圾厨余垃圾,却几乎都给郊区的农户消化掉,来自泥土归于泥土,汇入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大循环中。“道在屎尿”,庄子的这个比方依然有效。遗憾的是,屎尿的城乡循环再生之道,已经堵塞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