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对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怎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本文分别从多媒体辅助手段的使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变换、对教材的灵活处理四个方面具体祥实地阐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观点鲜明,易于掌握。
【关键词】小学数学 兴趣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6-0136-02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进一个人勤奋学习很重要的动力因素。”浓厚的兴趣对学习的推动力是任何强制力量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呢?下面就我个人在这方面所作的探索与同仁们做个简单地交流。
一、让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大显身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情境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境画面以情激趣,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多媒体引入新课的方法很多,运用恰当,可将新课快速推向高潮。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分别以石子打破平静湖面产生圆这一常见现象和唐老鸭与米老鼠推车比赛的动画(前者车轮为方、后者车轮为圆)引入新课,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很快进入主题。又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先播放大型求真电视节目《是真的吗?》片头,引出本节的话题“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是真的吗?”,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广开言路,让学生尽情去说
新课程要求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要求教师应提供给学生自主发言的空间。同一问题,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教师应给学生创设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畅所欲言,尽情享受交流的快乐。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中有这么一道题:把两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当时我把这道题出示出来后并没急于讲,而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我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学生有好几种解决办法,有些方法甚至让我都觉得很奇妙。学生的解法有:甲1×4×2、乙1×4×2-1×2、丙(2+1)×2、丁1×6……我让做法不同的学生把他们的算式写在黑板上,并把自己的想法一一讲给大家听。结果甲刚一说完自己的想法就立刻遭到乙的反驳。乙说当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时少了2条边,并不是原来的8条边,应从两个正方形周长和中减去2条边的长,说得甲心服口服。丙和丁说他俩都画了图,丙说他从画出的图中找到了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按公式进行计算的,丁说他从图中直接数出长方形的周长是由6条正方形的边长围成的,所以就用1×6来计算……多妙的想法啊,我还用说什么呢!虽然甲的计算方法不合理,但不难看出所有学生都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也正是在对与错的争论声中,让知识得到了升华,让学生的激情得到了释放,让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三、变换形式,给课堂增添新鲜感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始终是每个教师的常抓项目,而计算中的口算训练几乎是每天的必修课。但如果天天以同样的模式进行训练,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兴趣,教学效果也将大打折扣。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训练更应该注意这一点。那么如何才能让同样的训练项目在学生心目中保鲜呢?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经常变换训练方式,投其所好。口算能力的训练可以以视算、听算、“打手势”、“悄悄算”、“小组竞赛”、开火车、记积分、抢答、对口令、评选口算大王、数学医院等多种形式进行。
四、活用教材,让数学走进生活
教师要正确认识教材,“它只是教与学的工具,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大胆而创造性处理教材,甚至重组或改编例题,那是教师的业务权力”。我在教学人教版第五册数学中《可能性》这一内容时,并没有按课本编排的内容去教学,而是将课本中摸球游戏变成了学生熟悉的摸奖活动(商场促销时经常搞摸奖活动),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分享中奖的快乐中真正理解“一定”、“可能”、“不可能”的含义,学会准确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实际生活的素材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让数学不再是枯燥的说教,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數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如何在这一过程中把教育者、学习者以及教材紧密的联系起来,使学习过程充满情趣,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是一个永远的课题,我将继续探索更好的做法。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
[2]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商務印书馆,1979年
【关键词】小学数学 兴趣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6-0136-02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进一个人勤奋学习很重要的动力因素。”浓厚的兴趣对学习的推动力是任何强制力量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呢?下面就我个人在这方面所作的探索与同仁们做个简单地交流。
一、让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大显身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情境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境画面以情激趣,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多媒体引入新课的方法很多,运用恰当,可将新课快速推向高潮。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分别以石子打破平静湖面产生圆这一常见现象和唐老鸭与米老鼠推车比赛的动画(前者车轮为方、后者车轮为圆)引入新课,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很快进入主题。又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先播放大型求真电视节目《是真的吗?》片头,引出本节的话题“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是真的吗?”,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广开言路,让学生尽情去说
新课程要求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要求教师应提供给学生自主发言的空间。同一问题,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教师应给学生创设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畅所欲言,尽情享受交流的快乐。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中有这么一道题:把两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当时我把这道题出示出来后并没急于讲,而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我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学生有好几种解决办法,有些方法甚至让我都觉得很奇妙。学生的解法有:甲1×4×2、乙1×4×2-1×2、丙(2+1)×2、丁1×6……我让做法不同的学生把他们的算式写在黑板上,并把自己的想法一一讲给大家听。结果甲刚一说完自己的想法就立刻遭到乙的反驳。乙说当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时少了2条边,并不是原来的8条边,应从两个正方形周长和中减去2条边的长,说得甲心服口服。丙和丁说他俩都画了图,丙说他从画出的图中找到了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按公式进行计算的,丁说他从图中直接数出长方形的周长是由6条正方形的边长围成的,所以就用1×6来计算……多妙的想法啊,我还用说什么呢!虽然甲的计算方法不合理,但不难看出所有学生都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也正是在对与错的争论声中,让知识得到了升华,让学生的激情得到了释放,让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三、变换形式,给课堂增添新鲜感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始终是每个教师的常抓项目,而计算中的口算训练几乎是每天的必修课。但如果天天以同样的模式进行训练,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兴趣,教学效果也将大打折扣。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训练更应该注意这一点。那么如何才能让同样的训练项目在学生心目中保鲜呢?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经常变换训练方式,投其所好。口算能力的训练可以以视算、听算、“打手势”、“悄悄算”、“小组竞赛”、开火车、记积分、抢答、对口令、评选口算大王、数学医院等多种形式进行。
四、活用教材,让数学走进生活
教师要正确认识教材,“它只是教与学的工具,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大胆而创造性处理教材,甚至重组或改编例题,那是教师的业务权力”。我在教学人教版第五册数学中《可能性》这一内容时,并没有按课本编排的内容去教学,而是将课本中摸球游戏变成了学生熟悉的摸奖活动(商场促销时经常搞摸奖活动),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分享中奖的快乐中真正理解“一定”、“可能”、“不可能”的含义,学会准确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实际生活的素材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让数学不再是枯燥的说教,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數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如何在这一过程中把教育者、学习者以及教材紧密的联系起来,使学习过程充满情趣,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是一个永远的课题,我将继续探索更好的做法。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
[2]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商務印书馆,197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