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27日,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我国纺织产业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晋良、俞建勇、周翔、蒋士成,中国工程院二局副巡视员王元晶,国家工信部消费品司副司长曹学军以及来自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中国印染行业协会和相关高校、研究院所的有关领导、专家和企业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动。
智能制造是大势所趋
十八大以来,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纲领性文件出臺,有力推动了传统产业加快“两化融合”改造提升,促进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对我国纺织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形成新动能,指明了方向。
纺织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作用巨大。2017年,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89万亿,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5.9%,纺织制造总规模占全球50%以上。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迭代演进,改变生产要素结构的新趋势下,我国纺织产业亟需加快向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转型升级,进一步创造国际竞争新优势,迈向全球同类产业价值链中高端。
“中国工程院十分重视我国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为推进我国纺织产业对接‘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互联网’等,提质增效,加快走向生态、绿色、低碳、高端,实现大而强,中国工程院发挥高端智库作用,于2016年设立并启动实施‘我国纺织产业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研究’咨询研究项目,对未来5-10年我国纺织产业发展智能制造进行战略布局谋划。通过两年多的工作,目前该咨询研究项目已完成研究工作,形成了重要的研究成果。”中国工程院二局副巡视员王元晶表示,成果发布旨在交流咨询研究成果,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取得实效,为未来5-10年我国纺织产业对接互联网、大数据、新一代人工智能等,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推进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发展模式、营商环境等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支撑。
院士领衔顶层设计
会上,孙晋良院士就“我国纺织产业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研究”项目进行了项目背景及有关工作情况介绍。孙晋良表示,该重点咨询研究项目课题组由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0名院士领衔咨询研究工作。项目依托东华大学具体实施,由东华大学相关领域教授担任纺织智能制造共性技术及标准、智能纺织装备、化纤智能制造、纺织加工智能化、染整加工智能化、服装设计与加工智能化、纺织服务制造及网络协同制造、智能纺织材料等8个专题组负责人;同时项目还汇聚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以及天津工业大学、江南大学、中国昆仑工程公司等高校、研究院所43位专家、教授等参与咨询研究。总体上构成本领域和跨领域工程院院士领衔,教授骨干具体组织实施,行业联合会、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专家、教授参加的咨询研究组织结构。
两年多来,课题组查阅了300多篇文献资料;并由课题组院士带领,深入山东、福建、浙江、新疆等纺织智能制造先行企业,就智能制造发展情况、智能制造发展目的与重点、智能制造发展瓶颈与障碍、智能制造发展目标和举措等进行现场调研和座谈咨询。在大量资料研究、企业调研、高端研讨的基础上,形成最终的项目研究报告。最终的项目研究报告共9章,详细全面阐述了我国纺织产业智能制造发展战略,将对我国纺织产业的精益制造高、效制造、柔性制造、服务制造、绿色制造起到支撑作用。
八大方向探寻智能制造新路径
俞建勇院士从纺织产业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发展需求、发展目标定位、重点任务和路径、发展效应、重点专项建议、政策措施建议等八个方面全面汇报了项目研究成果。即全面梳理了我国纺织产业的优势及新挑战和新机遇,比较了国内外纺织产业智能制造发展状况;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纺织产业的影响分析的基础上,论证了智能制造对纺织产业新发展的重要性;在对我国纺织产业智能制造实践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纺织产业智能制造基本范式;提出了纺织产业智能制造技术整体协同发展思路;以需求分析为依据,提出了我国纺织产业智能制造发展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提出了纺织产业智能制造重点任务和发展路径;凝练各方向重点任务提出了重点专项建议;提出了保障战略目标实现的政策措施建议。
今后要加快纺织产业领域自动化补缺和数字化升级;要跨行业发展智能传感、物联标识、信息网络安全等纺织产业智能制造标准和共性技术,以及纺织智能装备、纺织工业物联网、纺织大数据平台和纺织制造云平台等基础支撑技术;要围绕纺织产业链,加强生产系统集成,装备、网络和平台互联互通与信息融合,制造执行和运营分析等关键技术研究,重点突破纺织智能车间(工厂)技术、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技术、网络协同纺织制造技术、纺织装备远程运维技术等,加快形成纺织产业智能制造新模式;要加强发展智能纺织材料技术。
未来5~10年,以纺织智能制造新模式、纺织智能装备和纺织智能制造标准及共性技术、智能纺织材料等为重点,构建纺织产业智能制造体系,整体提升我国纺织产业领域智能制造技术水平,达到同期国际先进。以智能制造引领我国纺织产业由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由制造向创造、速度向质量、产品向品牌转变,在国内传统产业中率先走向高端。总体上我国纺织产业智能制造技术水平在2020年追赶国际先进的基础上,2025年达到国际先进。
此外,项目组还针对纺织智能制造新模式、智能纺织装备及共性技术和标准、智能纺织材料三大领域,纺织智能制造共性技术及标准、智能纺织装备、化纤智能制造、纺织加工智能化、染整加工智能化、服装设计与加工智能化、纺织服务制造及网络协同制造、智能纺织材料8个方向提出了纺织智能制造综合标准体系结构、纺织智能装备(各门类)集成与互联互通标准、纺织智能制造工厂通用技术标准与参考模型、纺织大数据服务与工业互联网架构共性标准、化纤生产智能化装备与系统集成、智能化纺纱车间(工厂)、纺织品印染加工工艺数字化虚拟模型、服装产品流行趋势智能化预测等30多项重点发展任务,以及相关的2020年、2025年总体发展路径和各方向发展路径。
随后,国家工信部消费品司副司长曹学军,以及来自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中国印染行业协会和相关高校、研究院所的有关领导、专家和企业代表分别结合各自领域对智能制造的看法、应用和推广等情况进行了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