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非甲基化胰岛素DNA检测方法的建立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k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血清非甲基化胰岛素DNA的检测方法,并初步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文献报道的Akirav法和Husseiny法反应体系进行验证和改良。同时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门诊或病房诊断为1型糖尿病(T1DM)且病程1年以内的患者6例,以及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8例,采用改良Akirav法检测其血清中非甲基化胰岛素DNA水平,初步评价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方案经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12)伦理审第(S12)号]。

结果

Akirav法的甲基化非依赖性PCR(MIP)反应特异性较差,无法获得目标产物;Husseiny法的甲基化特异性定量PCR(qMSP)引物扩增效率为(76.98±2.88)%,低于推荐的80%,结果可信度差。利用Akirav法的主要思路,结合Husseiny法中提供的引物,建立的改良Akirav法灵敏度较高,检测T1DM患者血清中的非甲基化胰岛素DNA水平高于正常对照[非甲基化指数(DI)分别为0.039(0.028~0.083)和0.016(0.003~0.029),P=0.005]。

结论

改良Akirav法能有效检测血清非甲基化胰岛素DNA水平,T1DM患者血清中非甲基化胰岛素DNA水平高于健康人。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观察并分析白细胞介素7(IL-7)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CD8+ T细胞抗肿瘤活性的影响。方法入组2017年1—7月在郑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27例NSCLC患者(肺癌组)和1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分离肺癌组血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和肿瘤部位和非肿瘤部位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对照组血清和PBMCs,检测IL-7水平和IL-7受体CD127 mRNA相对表达量。使
期刊
目的在前期体外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ESC)向肝系细胞分化基础上,从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角度研究ESC分化为肝脏组织结构的可行性。方法选用Balb/c小鼠ESC,首先利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等体外诱导ESC向肝系细胞方向分化,然后在分化中期(13 d)、成熟期(17 d)两个时间点动态抑制细胞Wnt/β-catenin信号以降低其EMT水平。最后在分化系统中观
期刊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糖尿病肾病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安徽省立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300例1型糖尿病患者,女148例,男152例,年龄(30.46±13.57)岁,按照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将患者分为两组:非糖尿病肾病组(193例)和糖尿病肾病组(10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体质指数、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等,采用多因素logis
期刊
目的探讨脂肪因子趋化素(chemerin)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并糖尿病前期的早期预警作用及西格列汀对该模型鼠中chemerin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并糖尿病前期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干预组,高脂饮食喂养8周后给予西格列汀干预8周。给药结束后,检测血糖、胰岛素、chemerin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网膜及附睾脂肪组织细胞学变化,免疫组化观察组织中chemerin的分布;实
目的评估颈动脉超声造影对易损斑块识别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临床队列研究。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25例颈动脉狭窄并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的患者。术前常规行颈动脉超声造影以及斑块高分辨核磁成像判断斑块性质是否稳定。所有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完整剥除斑块组织,并行连续病理切片,通过HE染色及CD31、CD34、SMA免疫组化,分析斑块性质,包括纤维帽厚度
目的分析8例血小板无力症患者的基因测序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收集2007至2018年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通过血小板聚集试验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表面CD41和CD61表达诊断为血小板无力症的8例患者及其中4个家系,通过下一代测序法检测整合素αⅡb、β3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以及血小板型出血性疾病相关基因,突变位点采用一代测序验证,经检索HGMD、PubMed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