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文化交流是各国人文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学作品作为文化精髓的重要载体,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从跨文化的视域而论,不同地域间文化的比较、交融是当前世界文化发展的主要路径。基于跨文化的研究视角,对中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这既是构建我国比较文学研究的新路径,也是促进中外文化交融的新方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交流是各国人文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学作品作为文化精髓的重要载体,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从跨文化的视域而论,不同地域间文化的比较、交融是当前世界文化发展的主要路径。基于跨文化的研究视角,对中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这既是构建我国比较文学研究的新路径,也是促进中外文化交融的新方向。
其他文献
我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文学思想与西方文学存在较大差异,在跨文化交流背景下,文学的比较研究是对本土文学和外来文学进行深度解析,并探究其背后文化的一个重要思路。由贺一舟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跨文化视域下中外文学比较研究》一书,是基于比较文学研究一般理论编写的文学研究论著。本书介绍并比较了世界各大文化圈的神话、英雄史诗、抒情诗、戏剧、小说和文学理论等内容。书中不仅有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的比较,也有全世界各大文化圈文学的全方位比较,既包括常见的中西比较,又包括中印、中日、中阿等不同文化圈文学的比较。
近年的“国学热”将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关注推至一个新高度,国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也逐渐被唤醒,并深刻地意识到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繁荣昌盛的重要支撑,也是国人不卑不亢、自强不息的力量源泉。虽然这方面的著作层出不穷,但关于“国学”的内涵与外延,专家学者众说纷纭。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撰写的《国学与人生》一书,堪称是一部严谨、精深的著作。
【读书教材的组织】一篇最好的文章不一定就是一篇最好的读书教材。许多篇最好的读书教材汇订成册后,不一定就成为一册最好的国语教科书。这是什么理由呢?原来除了教材本身的价值外,还有一个极重要的问题,那便是教材的组织问题。假使整部教科书内的教材组织不适当,就不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假使一篇课文的组织不适当,就不是一篇好的教材。
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必然离不开语言这个载体,而方言更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方言背后承载着与特定地域相关的性格精神和风土人情,也是我们认知历史、理解文化的一把关键的钥匙。然而,城镇化带来的变化,使得方言日渐式微。因此,唤起人们对于方言独特、不可再生性,以及传承紧迫性的重视,并引导大众发现方言的美好和生命力,便成为关乎传统文化传承的不容忽视的课题。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阅读、写作和沟通能力的提升,在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方面也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水平的问题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也陆续出现了一系列关于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研究的成果。由夏家发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一书便是作者基于自身十余年的新课改的教学成果。
俗解汉字的传统在我国源远流长,在小学识字中尤为多见,但对此研究者褒贬不一。教学实践证明,俗解汉字能有效强化学生对汉字形与义特别是形的识记,能够提高识字效率,是非常实用的识字教学方法之一,但必须秉持适切学生的语境、精准设置靶向、坚守正向价值三个原则。
目前,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由于教师错误地理解“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这一要求,误将“自主”学习当成“自由”学习,“教学去教师化”,学生为了活动而活动,学习效益低下。基于此,教师要精心创设活动情境,明确单元核心任务;要适时进行学习方法与策略指导,引导学生由“学会”走向“会学”;要适当提供与学习任务群高度关联的学习资源,支持学生的深度学习;要有效开展学习评价,带动学生深度参与整个学习活动。
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认识、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从中汲取营养,提升语文素养。由何世剑著、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国学教育与青少年培养》一书着眼于青少年综合素养的培育和提升,构建了新国学教育理论,并提出了基本策略,旨在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思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又是现代文化建设的根基。青少年是中华民族的未来,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和主力军,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能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也能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文素养和民族精神,也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由王卫平主编、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书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分析归纳等研究方法,全面而系统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整合,对其基本精神、主要特点和积极作用进行解读与归纳,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