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实践研究

来源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chr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了现代信息化的不断更新与进步,广播电视节目也有固有的有线传播逐步的转化成无线接收方向发展,在整体的发展中,无线信号传输还在模拟的状态中,未能达到人们的需求,就要对数字化进行完善改造,完全实行数字化转换。因此,本篇文章将针对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的实践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实践
  国家相关部门已对广播电视数字化技术标准推出有关的政策,并且一段时间内的修改与完善,现已正式批准利用地面数字传输形式来进行信息传播,这一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将我国地面的广播电视由模拟化推向数字化过度的趋势。为使地面广播电视能够有效的普及实施,国家广电总局也做出相关的规定,利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广播电视节目数字化覆盖超过电视覆盖的标准。长期以来,广大群众一直重视的都是广播电视的节目质量,所以,为使广播电视节目的整体效果更加完善,增强其传播效率以及存在的影响性,就要完成广播电视无线数字化,务必要实行网络信息化的转换,实施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
  1. 关于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的设计原则
  广播电视台对于播放节目的水平以及质量具有非常高的标准要求,并且基于广播数据传输方式存在一定特殊性。就要具备完善的数据广播发射系统。整体系统要把节目传输系统、无线广播发射系统以及自动信息化控制系统充分的有机整合,达到完整的效果,构建相应的措施,要关注几个方面的原则问题。第一,从整体系统自身而言,具备优越的扩展性是必需的前提,不但可以对相应的问题展开扩充,还能够利用接口与配置预留相应的端口,可以解决系统升级的问题。对于发射以及信号源,即使本身具有自动转换的功能,可是如果碰到意外的状况时,也会出现中断信号、丢失信号源的现象,如若遇到此问题,要即时展开修复,尽可能的使设施设备以及系统正常运转,避免出现停止播放的现象。第二,要依照实际的情况,把传递的资源充分合理的进行配置,不但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还能够提升系统资源的使用范围,降低资源损耗。
  2. 关于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的实践探究
  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操作的具体工程是采用信源编码标准的方式,把最前端的数据信号展开配置处理,为降低信道编码的错误机率,使用密度较低的校验码。
  2.1 地面数字电视的构架
  经过过往的经验能够清晰知道,如若出现干扰的问题,也许发射覆盖的范围就会降低百分之50,可是广大群众的电视还想扩充覆盖的面积,就会利用提高最大的功率,这就会产生一定的恶性循环的现象。要想处理此种问题,就可利用单频网(简称SFN),SFN不但可以确保做到同步信号频率、同步时间、同步调整视频比特率,也可以产生相应分集的成效,把覆盖范围有效叠加,降低干扰的产生,扩充广播电视节目的覆盖面积,还能够有效掌控总体的损耗。从单频网来讲,其对发射区域、时间变换,视频比特率调整都具有很高的要求,所以要确保这三个问题可以实行同步解决,是创建的主要前提基础。在单频网的调配过程中,主要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是辅助的工具,而且与地面区域单频网对比,会出现更为复杂的情况,对于相关技术的要求会更高。首先,产生时间差异,国家在单频网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要把延迟的时间控制在一秒钟以内,可是在传输测试的过程中,卫星链路产生250毫秒的偏差。其次,单频网对于调整视频比特率具有特别的要求,务必要达成同步。而且,在利用适配器时,要填充传送流空包,在将两者实行分离。在调配卫星过程中,如果把信号改动,也是会损坏传送流的透明。因此,要在优质硬件的协作下,把卫星电视调制器的比特率实行适配。通过这样,完成程序代码升级,加强空包的填充,实现功能完整,才能够真确的运用单频网。
  2.2 地面数字广播的架构
  对于数字音频广播,可利用广播电台的前端技术系统实行编码以及复用,完成码率传输状态,之后能够对DRA+编码标准更合理的改进。而且,在信道的帧结构当中,通常来讲,一般会选用CDR的标准来限制调配以及编码。例如,在中央卫星100路广播编码复用的系统接收传送节目码率过程中,可利用传送链路再传送到地面广播站台,最后进入中卫6B通信广播卫星。这样连贯的数据信息传输中,实行备份的信号将传送到亚太6号卫星当中,唯有如此,把地面卫星和空中卫星结合接收机实行配合利用,才能够把实际的信号准确无误的传输到电视台
  2.3 测试覆盖效果
  首先,测试移动接收。对于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而言,重点对固定接收模式进行测试,对于移动接收进行测试,可以体现整体地面的数字电视中单频网的转换方向,可以大概的体现各个电视台的覆盖面积,因此要对移动接收实行测试。主要利用可以进行自动测试的路测仪,根据即时的记录,进行地点、电平、信号与噪音的比例进行指标测试,经过对于测试成果的总结归纳,预测网络的整体覆盖状况。其次,测试单频网同步的状态。经过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网的叠加覆盖范围,选出对应的测试点展开测试,就能够判定单频网发射的所有站台能否同步的情况。有关的工作人员要在測试之后针对单频网测试结果充分调配以及完善,保证可以顺利工作。
  3. 正常运行维护以及安全
  首先,信号源系统是确保广播电视能够顺利安全播放的重要源头,在主要利用的卫星信号接收机以及备份的微波信号源传送利用光纤双路由。从前端系统传输的主用和备用信号当中,利用信号分配器分配两路信号分离输送到主用和备用发射器,而且要制造备份的网线以及音视频线以便作为应急信号线使用。其次,供电配电系统向机房中全部的设施设备予以电力方面的支撑,供电配电系统在策划以及设计中要足够的考量到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性能方面的需求,并且要具有长久安全平稳性、可维护性、兼容性、扩展性等等性能。机房中的各个功能区用电要重点区分,例如,发射器的大功率用电以及普通设施设备的低功率用电务必要分开,这才能够保证设施设备的用电安全性。再次,为提升信号传输的质量、保证传送设备以及人身安全,发射系统的机房以及监控设备的机房,交流电以及直流电供电系统要务必有完善的接地装备。微波信号通信机房与卫星信号接收机房的接地装置系统涵盖直流接地装置以及交流接地装置。直流接地装置涵盖了直流工作接地与外壳屏蔽接地;交流接地涵盖了交流工作接地、接地保护、接零保护、防雷接地。最后,对于机房内部的温度与湿度,以及空气尘埃的浓度,噪音、电磁波的干扰、颤动、静电,要设立机房的前端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的掌控机房运转形态,根据机房内部的设备以及环境的状况充分全面的实施监控。
  4. 结束语
  伴随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科技时代的不断进步,广大群众对于无线广播电视的技术质量要求也逐步提高。从无线广播电视技术来讲,在先进的设备、先进的系统、先进的技术出现之后,无线广播电视的水平以及质量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提升。那么,在有关技术人员的精心钻研下,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就能够完全实现,以此来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魏亚莉.广播电视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西部广播电视,2017(21).
  [2]夏克双.广播电视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的设计与实践[J].广播电视信息,2019(4):100-103.
  [3]杨杰.积极推进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覆盖工程建设[J].广播电视信息,2015(4):17-19.
其他文献
针对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阴虚兼夹湿热瘀血的病机特点,以滋阴益肾活血清利为法拟方加减治疗53例。完全缓解15例(占28.3%),基本缓解16例(占30.19%),好转12例(占
【摘要】近年来,《朗读者》、等新生语言文化类节目层出不穷,形成了波澜壮阔的复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镜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些节目如一股春风袭来,在潜移默化中吹进人们的心田,吸引了成千上万人的观看,温润了许多观众的心灵。  【关键词】文化镜像;语言文化  1. 背景介绍  近年来,在国内综艺电视节目发展过程中,大部分制作人从模仿海外节目起步到跟风引进,将娱乐化作为节目制胜的法宝
赤水河红军大桥为主跨1200 m悬索桥,主索鞍由2个半鞍体组成,单件重40.6 t,须安装在243.5 m高的塔顶主索鞍室内。为解决山区超高索塔主索鞍吊装难度大、风险高的难题,主索鞍采
老挝是东南亚地区社会主义国家。目前中国学者对老挝高等教育的关注度和研究不足。本文结合大量一手资料,得出如下结论:老挝高等教育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呈现不同的特征;
环境正义源自对环境问题的伦理关注,它的实质是对环境责任和生态利益的合理负担和分配,可以说是社会正义概念的延伸和突破。从本质上来分析,环境正义就是环境伦理学的具体阐
<正> 孔光一教授从事温病学教学和临床工作30余年,于内、儿、妇各科疾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经验,尤擅长热性病的辨证治疗。外感热病中,热毒留滞是导致发热不退、伤阴内传的主要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农村老龄人口的养老问题成为当前和谐社会建设中重要课题。现如今,农村老龄人口占全国老龄人口的绝大部分,解决老龄人的养老问题有利于&#39;三农&#
为解决当前冷补沥青混合料耐久性差、易发生二次开裂等问题,采用90#道路沥青为基质沥青,并加入乙烯基玻璃鳞片胶泥、EC-1高性能界面处理剂、ATBC增塑剂等改性剂,制备了高性能
BIM技术作为一种新型辅佐工具,在建筑学、工程学及土木工程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应用方式是通过建筑过程的数字展示来协助数字信息交流及合作。目前在建筑领域应用越来越
金属阻尼器凭借金属材料屈服之后的耗能能力成为结构抗震领域的重要手段,但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还相对较少。将桥梁工程中使用的金属阻尼器分为传统的墩梁间金属阻尼器和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