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前几年金融危机的冲击及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影响,我国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又适值大学生毕业就业的高峰期,使原本就严峻的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不容乐观。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在校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和就业心态,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前景,给笔者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更有效的开展提供资料,我们特组织了本次调查。
一、获取样本资料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法、访谈法获得样本数据。从2009年3月至4月共发出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300份。本次调查的样本群体为贵州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的各年级在校大学生(包括文科生和理科生;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男女比例适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统计意义。
调查问卷设计如下:
1.你对2009年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态度是什么?
2.如果你是应届毕业生,你会选择——-
3.在求职中最困扰你的因素是什么?(最多可选择3项)
4.你认为解决当前就业难的方法是:(最多可选择2项)
5.请问您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就业信息的?
6.你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哪些条件?
7.请问您认为要找到理想的工作,除大学文凭外,哪些证书比较重要?(最多可选择三项)
8.你认为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质主要是什么?
9.你认为所学专业前景如何?
10.请问择业前您考虑的首要因素是什么?
11.请问您的择业观是什么?
12.请问您对自己从事何方面、何种工作的态度是什么?
13.请问您将通过何种方式向用人单位介绍自己的情况?(最多可选择三项)
14.你欲选择什么样的单位就业?(最多可选择三项)
15.您就业会优先选择的城市是:
16.你认为你能接受的工资是?
17.面对金融危机,您认为大学生就业前自身要有何准备?
18.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情况下,你是否会选择自主创业?
19.您所在学校(院、系)是否进行有关自主创业方面的教育?
20.您认为学校在就业指导中应进行____工作。
二、调查结果分析
1.普遍认为就业形势严峻,合适工作难找
大学生普遍感到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直接的原因是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调查显示,有23.9%的毕业生对就业形势抱有乐观和比较乐观的态度,他们对自己的就业前景充满信心;有33.6%的毕业生认为形势一般,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并没有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太大的推动作用,工作不太好找;有42.5%的毕业生表示不太乐观和不乐观,认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目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不仅被调查者中的大四毕业生对就业形势不太看好,而且非毕业班的大学生对就业形势大多数亦不看好。
2.先就业后择业渐流行,对薪酬的期望更加现实
在当前就业形势下41.67%受访者选择先就业再择业,而18.33%选择多手准备、同时进行。由此可见,由于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已不再精挑细选,能就业成为如今大学生的普遍想法。此外,面对就业难的问题,75%的受访者表示在实在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下,有到基层(如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等)工作的意愿。其中,大学生对自己就业的月薪期望也相对减少了,一般从1000元到4000元不等,主要集中在1000元到2500元之间。调查显示,毕业生希望用人单位付给他们的理想薪酬在1500元/月及以下的占14%;1500~2000元/月的占26%;2000~2500元/月的占20%;2500~3000元/月的占10%;3000~4000元/月的占30.0%。
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寒冬”,多数大学生基本都能对自身能力水平和社会就业状况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估,就业观念悄然转变,对待遇要求趋于理性。
3.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足,经验是影响就业的最大问题
目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的教学工作与社会的需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调查显示,有50.8%的学生表示教育模式陈旧,不适应社会需求。他们希望学校应该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把专业课程设置的纵向深入与横向拓宽统筹起来,并适度、适量地在大学生中开设实践型课程。调查中,许多学生认为大学生竞争就业岗位没有明显优势,很多受访者表示缺乏实践技能和工作经验,所拥有的专业知识也不扎实是就业的最大困难。58%的毕业生认为企业在招聘人员最看重的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另外还有20%的人认为是专业知识。而实践能力的创新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被认为是学校现在最缺乏的方面,学校名气已不再是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调查显示,有71.3%的毕业生认为缺乏工作实际操作能力、不适应社会要求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最大的“绊脚石”。
4.对就业单位了解不够,对就业形势认识不足,是影响学生选择的一大障碍
部分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就业观念更新不及时,确定就业期望值仍然偏高。调查显示,有43.4%的同学表示由于对就业形势认识不足,用人单位职位薪酬过低,当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心理困惑,产生消极情绪。
5.就业意向集中,就业面窄
通过调查发现,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有51.6%的同学就业倾向于中小学校,50%的同学希望进入国有企业,46.8%的学生有意进入政府部门,到农村基层工作占27.4%,而自主创业的人数只占了2%,学生对民营企业也不太重视,只占了4%。这说明学校学生就业意向集中,就业观念依旧保守,还停留在过去“守住铁饭碗”的就业思想,由于学校学生比较注重职业的稳定性和职位的优越性,因此就业面较窄。
6.大学生自主创业,有意向无行动
面对当前就业难的问题,部分学生有创业的意愿,但表示真正会付诸实践的仅占4%,大部分表示更倾向于就业。大部分接受调查的学生表示,不想创业的原因是风险大、缺乏创业经验、缺乏启动基金等。还有些认为自己的创业理念不成熟,缺少相关指导,认为学校在加强大学生创业方面多组织一些课程、活动和相关的指导非常必要。
三、金融危机下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思考
综合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未来就业形势表现出担忧的情绪,但能够保持乐观的精神面貌,他们选择职业会从多方面考虑,并及时灵活地调整自己的就业意愿,以面对变化的就业形势;同时,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积极性并不高,愿意留在相对发达的城市发展。为此笔者针对学校和学生个体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学校要积极响应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并且提供一定的资金和培训,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精神,以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就业率。另一方面学校也要积极调整就业指导方式,通过全方位的职业指导与服务,帮助学生进行科学的就业指导。
众所周知,大学生的就业不仅是大学生的事,也是学校和社会的事,学校要充分利用学校就业中心的信息网络,充分利用校友的人脉资源,及时有效地将社会招聘信息传递给毕业生,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环境;借助讲座、座谈、模拟、案例、演示等手段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市场需求,改进他们展示专业水平的技巧;学校还要积极建立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伙伴关系,了解社会需求,并将其转换到专业甚至于创新大学教学模式上。通过全方位的职业指导与服务,增强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市场能力”。学校要将就业信息细致收集、认真评估和全面公开。只有充分给予学生信息,才能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可以通过举办广泛的校友经验交流会等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在金融危机时期,信息的公开和及时传导至关重要,是帮助个人做出决策、调整预期的前提,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也需要调整传统工作方式,变被动等待为主动收集社会需求信息,变笼统的就业指导讲座为个性化的职业发展指导,让就业信息发布充分、及时,从而有效引导学生做出合理选择。
二是大学生应该及时转变就业观念,积极主动创业,学会面对风险和挑战。大学生应该是就业、创业的主体,应该是社会就业的领头雁。而现在大学生反而成为就业的帮扶对象,除了一些客观原因以外,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大学生自身的问题,即大学生自身能力所致。大学生要具备两种基本能力,一种是公共技能,一种是个性技能。公共技能是绝大部分公众都要具有的能力,而个性技能就是个人的专业特长和个人的竞争优势。经过调查,大学生在个人能力方面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是公共技能缺失。公共技能主要指日常生活、表达自我和与人相处的能力,而现在很多大学生的公共技能水平偏低,甚至误把公共技能当成个性技能。二是个性技能不突出,导致现在学生千人一面,有专业无特长,有个性无优势,难免在就业竞争中随波逐流、无功而返。因此,除了政府和学校的帮助外,大学生自己也要进行自我提升。
首先,作为一个大学生就应该努力学好专业知识,自觉培养交际的能力,并注重自我素质的提高,做一个能力强、素质高的有用人才。此外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涉猎其他相关的知识,加强对社会信息的了解,做到知己知彼,积极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并盡可能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是做一些有意义的兼职工作,或经常与在职人员交谈,获得相应的工作经验和技巧,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其次,作为大学生也应该培养乐观情趣,乐观面对未来。未来虽然千变万化,不可捉摸,但只要坚定信念,乐观面对,即使再大的风浪,也能镇定自若,处之泰然。一种积极的心态会让一个人永远只看到成功,而看不到失败。要善于排解压力和克服困难,善于沟通,不要轻言放弃,学会自我调节和思考。
最后,作为大学生还应该进行自我差异化塑造,彰显个人魅力;努力发展别人没有的竞争优势,准确地给自己定位,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加强自我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观,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作者单位:贵州省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一、获取样本资料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法、访谈法获得样本数据。从2009年3月至4月共发出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300份。本次调查的样本群体为贵州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的各年级在校大学生(包括文科生和理科生;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男女比例适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统计意义。
调查问卷设计如下:
1.你对2009年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态度是什么?
2.如果你是应届毕业生,你会选择——-
3.在求职中最困扰你的因素是什么?(最多可选择3项)
4.你认为解决当前就业难的方法是:(最多可选择2项)
5.请问您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就业信息的?
6.你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哪些条件?
7.请问您认为要找到理想的工作,除大学文凭外,哪些证书比较重要?(最多可选择三项)
8.你认为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质主要是什么?
9.你认为所学专业前景如何?
10.请问择业前您考虑的首要因素是什么?
11.请问您的择业观是什么?
12.请问您对自己从事何方面、何种工作的态度是什么?
13.请问您将通过何种方式向用人单位介绍自己的情况?(最多可选择三项)
14.你欲选择什么样的单位就业?(最多可选择三项)
15.您就业会优先选择的城市是:
16.你认为你能接受的工资是?
17.面对金融危机,您认为大学生就业前自身要有何准备?
18.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情况下,你是否会选择自主创业?
19.您所在学校(院、系)是否进行有关自主创业方面的教育?
20.您认为学校在就业指导中应进行____工作。
二、调查结果分析
1.普遍认为就业形势严峻,合适工作难找
大学生普遍感到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直接的原因是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调查显示,有23.9%的毕业生对就业形势抱有乐观和比较乐观的态度,他们对自己的就业前景充满信心;有33.6%的毕业生认为形势一般,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并没有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太大的推动作用,工作不太好找;有42.5%的毕业生表示不太乐观和不乐观,认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目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不仅被调查者中的大四毕业生对就业形势不太看好,而且非毕业班的大学生对就业形势大多数亦不看好。
2.先就业后择业渐流行,对薪酬的期望更加现实
在当前就业形势下41.67%受访者选择先就业再择业,而18.33%选择多手准备、同时进行。由此可见,由于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已不再精挑细选,能就业成为如今大学生的普遍想法。此外,面对就业难的问题,75%的受访者表示在实在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下,有到基层(如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等)工作的意愿。其中,大学生对自己就业的月薪期望也相对减少了,一般从1000元到4000元不等,主要集中在1000元到2500元之间。调查显示,毕业生希望用人单位付给他们的理想薪酬在1500元/月及以下的占14%;1500~2000元/月的占26%;2000~2500元/月的占20%;2500~3000元/月的占10%;3000~4000元/月的占30.0%。
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寒冬”,多数大学生基本都能对自身能力水平和社会就业状况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估,就业观念悄然转变,对待遇要求趋于理性。
3.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足,经验是影响就业的最大问题
目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的教学工作与社会的需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调查显示,有50.8%的学生表示教育模式陈旧,不适应社会需求。他们希望学校应该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把专业课程设置的纵向深入与横向拓宽统筹起来,并适度、适量地在大学生中开设实践型课程。调查中,许多学生认为大学生竞争就业岗位没有明显优势,很多受访者表示缺乏实践技能和工作经验,所拥有的专业知识也不扎实是就业的最大困难。58%的毕业生认为企业在招聘人员最看重的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另外还有20%的人认为是专业知识。而实践能力的创新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被认为是学校现在最缺乏的方面,学校名气已不再是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调查显示,有71.3%的毕业生认为缺乏工作实际操作能力、不适应社会要求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最大的“绊脚石”。
4.对就业单位了解不够,对就业形势认识不足,是影响学生选择的一大障碍
部分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就业观念更新不及时,确定就业期望值仍然偏高。调查显示,有43.4%的同学表示由于对就业形势认识不足,用人单位职位薪酬过低,当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心理困惑,产生消极情绪。
5.就业意向集中,就业面窄
通过调查发现,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有51.6%的同学就业倾向于中小学校,50%的同学希望进入国有企业,46.8%的学生有意进入政府部门,到农村基层工作占27.4%,而自主创业的人数只占了2%,学生对民营企业也不太重视,只占了4%。这说明学校学生就业意向集中,就业观念依旧保守,还停留在过去“守住铁饭碗”的就业思想,由于学校学生比较注重职业的稳定性和职位的优越性,因此就业面较窄。
6.大学生自主创业,有意向无行动
面对当前就业难的问题,部分学生有创业的意愿,但表示真正会付诸实践的仅占4%,大部分表示更倾向于就业。大部分接受调查的学生表示,不想创业的原因是风险大、缺乏创业经验、缺乏启动基金等。还有些认为自己的创业理念不成熟,缺少相关指导,认为学校在加强大学生创业方面多组织一些课程、活动和相关的指导非常必要。
三、金融危机下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思考
综合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未来就业形势表现出担忧的情绪,但能够保持乐观的精神面貌,他们选择职业会从多方面考虑,并及时灵活地调整自己的就业意愿,以面对变化的就业形势;同时,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积极性并不高,愿意留在相对发达的城市发展。为此笔者针对学校和学生个体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学校要积极响应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并且提供一定的资金和培训,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精神,以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就业率。另一方面学校也要积极调整就业指导方式,通过全方位的职业指导与服务,帮助学生进行科学的就业指导。
众所周知,大学生的就业不仅是大学生的事,也是学校和社会的事,学校要充分利用学校就业中心的信息网络,充分利用校友的人脉资源,及时有效地将社会招聘信息传递给毕业生,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环境;借助讲座、座谈、模拟、案例、演示等手段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市场需求,改进他们展示专业水平的技巧;学校还要积极建立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伙伴关系,了解社会需求,并将其转换到专业甚至于创新大学教学模式上。通过全方位的职业指导与服务,增强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市场能力”。学校要将就业信息细致收集、认真评估和全面公开。只有充分给予学生信息,才能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可以通过举办广泛的校友经验交流会等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在金融危机时期,信息的公开和及时传导至关重要,是帮助个人做出决策、调整预期的前提,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也需要调整传统工作方式,变被动等待为主动收集社会需求信息,变笼统的就业指导讲座为个性化的职业发展指导,让就业信息发布充分、及时,从而有效引导学生做出合理选择。
二是大学生应该及时转变就业观念,积极主动创业,学会面对风险和挑战。大学生应该是就业、创业的主体,应该是社会就业的领头雁。而现在大学生反而成为就业的帮扶对象,除了一些客观原因以外,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大学生自身的问题,即大学生自身能力所致。大学生要具备两种基本能力,一种是公共技能,一种是个性技能。公共技能是绝大部分公众都要具有的能力,而个性技能就是个人的专业特长和个人的竞争优势。经过调查,大学生在个人能力方面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是公共技能缺失。公共技能主要指日常生活、表达自我和与人相处的能力,而现在很多大学生的公共技能水平偏低,甚至误把公共技能当成个性技能。二是个性技能不突出,导致现在学生千人一面,有专业无特长,有个性无优势,难免在就业竞争中随波逐流、无功而返。因此,除了政府和学校的帮助外,大学生自己也要进行自我提升。
首先,作为一个大学生就应该努力学好专业知识,自觉培养交际的能力,并注重自我素质的提高,做一个能力强、素质高的有用人才。此外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涉猎其他相关的知识,加强对社会信息的了解,做到知己知彼,积极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并盡可能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是做一些有意义的兼职工作,或经常与在职人员交谈,获得相应的工作经验和技巧,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其次,作为大学生也应该培养乐观情趣,乐观面对未来。未来虽然千变万化,不可捉摸,但只要坚定信念,乐观面对,即使再大的风浪,也能镇定自若,处之泰然。一种积极的心态会让一个人永远只看到成功,而看不到失败。要善于排解压力和克服困难,善于沟通,不要轻言放弃,学会自我调节和思考。
最后,作为大学生还应该进行自我差异化塑造,彰显个人魅力;努力发展别人没有的竞争优势,准确地给自己定位,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加强自我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观,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作者单位:贵州省黔南民族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