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国家安民立本的重要事业,它关乎一个国家的社稷民生问题,是一个国家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大事。目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滞后性与我国社会发展不匹配已经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本文将从医疗改革的社会背景,医疗卫生体系中存在的潜在隐患和现有的制度体制等方面进行分析和介绍,为我国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和建立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从而建立实现全民参与,全民享有的健康保障体系,让社会的各个群体都能分享医疗改革的福利。
关键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民医疗保险;公立医院;药品供应
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社会背景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令世人瞩目。然而在这光鲜亮丽的背后,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社会发展不协调,社会结构不完善以及贫富差距大,这些问题成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济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绊脚石。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着世界1/5的人口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国人口基数虽然巨大,但医疗卫生费用在世界占比却很小的比例。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仍属于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人民人均收入水平普遍不高。据统计分析,我国目前仍有50%左右的居民存在有病不就医的情况,30%的居民存在需住院治疗但不住院的情况。据我国《社区社会保障绿皮书》调查显示,在经济发展不断进步的今天,人均收入虽有一定的提升,但我国城乡居民在医疗事业医疗卫生方面的支出费用相比过去提升了将近20倍,远远超过基于人均收入的增长水平。如此巨大的医疗卫生费用不仅给个人增加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给国家和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目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滞后性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匹配性已然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虽然近几年,政府对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纵观全局来看,仍处于探索阶段。
二、我国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政府在医疗改革中的角色定位不够准确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初期就确定了走市场化的改革道路,由于市场化的运行方式,具有合理分配社会资源的优越性,在经济方面有着巨大的效益潜力。然而,这也导致了在医疗资源配置方面出现了严重失衡的问题。由于在改革初期,政府对医疗体制没有进行明确的定位,使得走市场化道路的医疗事业出现了偏差,再加上前期政府推出的“抓大放小”政策进一步导致了医疗卫生资源在社会上资源配置上出现了两极分化问题的问题。市场化运行方式,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巨大的潜力,但对于医疗事业的资源配置却有失合理性,由于市场运行方式对资源进行自行配置,这也导致了政府放任医疗资源的自行分配,从而降低了监管效率,这进一步导致了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失败。
(二)社会和政府在对医疗卫生机构的定性上存在偏差
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初期,部分支持者认为,通过市场运行的方式,在国家法律的规范下,让其进行自主分配,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然而,让医疗卫生事业走市场经济的道路,表面上看,可以实现医疗资源配置的分配,然而实际上是其让医院这种惠民机构成为以营利为根本的商业机构,这与医院作为惠及民生大众的初衷是完全相違背的,不但将其拉进了商业盈亏的泥潭,更加损害了公众的健康。部分医院也会由于商业运营使得医疗服务的价格和费用急速攀升,进一步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再者,通过实行财政体制改革,医疗卫生行业虽由政府承担费用,但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一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实力并不能够支撑这种改革,从而将其推向市场,进一步促使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市场化。
(三)当前我国医疗保障社会化程度低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医疗保障的覆盖面还不够广,有相当一部分农村人口和弱势群体的医疗问题仍然得不到保障。而且对于企业劳保医疗,也只存在于自我保障的基础上,且由于企业的不同以及退休员工的数量骤增,进一步造成了医疗保障问题的冲突。
三、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思考
(一)强化政府职能
首先,提高政府在筹资方面的工作强度。政府在管理医疗卫生过程中,采用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达到筹资的目的,以此来减少病人在承担医药费用方面的负担。再次,落实政府对物资的分配管理,加强政府在公共卫生事业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公共卫生事业是社会的公共财产,政府理应引起高度的关注并给予一定的帮助。尤其是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险和公共卫生服务,解决贫困人口看病难的问题。最后,政府要改进监督管理的方式,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提高监管的职能。卫生服务是否到位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其本身就属于专业技能较高的一种工作。目前,各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在建设方面都设置了相应的管理部门,然而仍然存在监管不到位,不能严格按照工作的要求进行规范化管理。此时,政府应该对各大卫生服务机构制定不同的监督管理的法规条例,形成科学的系统性的管理体系,使得卫生服务事业做到平稳可持续发展,增强他们的内在实力。
(二)构建多层次的医疗卫生覆盖体系
为了做到医疗卫生体系的全覆盖,我们应当按照各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的实际水平来制定与自己经济能力相适应的医疗体系。这不仅可以解决人民群众就医难的问题,而且可以最大程度上减轻当地政府的负担。此外,还可以实行让有支付能力的居民进行共同分担,这不仅可以鼓励人们积极参与,而且还能够降低整体的分担水平。针对城镇人口中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我们还应当建立一定的基本层次医疗保障,从而保护弱势群体的健康利益。在城镇医疗救助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中,我们也应当为其设置覆盖水平的上限,在鼓励在人们的财力不吃紧的情况下积极参与医疗服务,从而可以有效降低花费。
参考文献
[1]张赞宁.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可分三级——《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修改建议[J].医院院长论坛.2009(01).
[2]马进.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行到底[J].中国卫生资源.2011(02).
[3]隋殿军.顺利推进我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J].新长征.2009(04).
[4]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J]. 中国职业医学.2019(03).
作者简介:
王娜(1981.2),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陕西渭南,当前职务:科员,当前职称:英语三级笔译,学历:大学本科.
关键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民医疗保险;公立医院;药品供应
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社会背景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令世人瞩目。然而在这光鲜亮丽的背后,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社会发展不协调,社会结构不完善以及贫富差距大,这些问题成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济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绊脚石。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着世界1/5的人口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国人口基数虽然巨大,但医疗卫生费用在世界占比却很小的比例。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仍属于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人民人均收入水平普遍不高。据统计分析,我国目前仍有50%左右的居民存在有病不就医的情况,30%的居民存在需住院治疗但不住院的情况。据我国《社区社会保障绿皮书》调查显示,在经济发展不断进步的今天,人均收入虽有一定的提升,但我国城乡居民在医疗事业医疗卫生方面的支出费用相比过去提升了将近20倍,远远超过基于人均收入的增长水平。如此巨大的医疗卫生费用不仅给个人增加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给国家和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目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滞后性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匹配性已然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虽然近几年,政府对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纵观全局来看,仍处于探索阶段。
二、我国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政府在医疗改革中的角色定位不够准确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初期就确定了走市场化的改革道路,由于市场化的运行方式,具有合理分配社会资源的优越性,在经济方面有着巨大的效益潜力。然而,这也导致了在医疗资源配置方面出现了严重失衡的问题。由于在改革初期,政府对医疗体制没有进行明确的定位,使得走市场化道路的医疗事业出现了偏差,再加上前期政府推出的“抓大放小”政策进一步导致了医疗卫生资源在社会上资源配置上出现了两极分化问题的问题。市场化运行方式,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巨大的潜力,但对于医疗事业的资源配置却有失合理性,由于市场运行方式对资源进行自行配置,这也导致了政府放任医疗资源的自行分配,从而降低了监管效率,这进一步导致了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失败。
(二)社会和政府在对医疗卫生机构的定性上存在偏差
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初期,部分支持者认为,通过市场运行的方式,在国家法律的规范下,让其进行自主分配,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然而,让医疗卫生事业走市场经济的道路,表面上看,可以实现医疗资源配置的分配,然而实际上是其让医院这种惠民机构成为以营利为根本的商业机构,这与医院作为惠及民生大众的初衷是完全相違背的,不但将其拉进了商业盈亏的泥潭,更加损害了公众的健康。部分医院也会由于商业运营使得医疗服务的价格和费用急速攀升,进一步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再者,通过实行财政体制改革,医疗卫生行业虽由政府承担费用,但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一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实力并不能够支撑这种改革,从而将其推向市场,进一步促使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市场化。
(三)当前我国医疗保障社会化程度低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医疗保障的覆盖面还不够广,有相当一部分农村人口和弱势群体的医疗问题仍然得不到保障。而且对于企业劳保医疗,也只存在于自我保障的基础上,且由于企业的不同以及退休员工的数量骤增,进一步造成了医疗保障问题的冲突。
三、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思考
(一)强化政府职能
首先,提高政府在筹资方面的工作强度。政府在管理医疗卫生过程中,采用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达到筹资的目的,以此来减少病人在承担医药费用方面的负担。再次,落实政府对物资的分配管理,加强政府在公共卫生事业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公共卫生事业是社会的公共财产,政府理应引起高度的关注并给予一定的帮助。尤其是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险和公共卫生服务,解决贫困人口看病难的问题。最后,政府要改进监督管理的方式,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提高监管的职能。卫生服务是否到位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其本身就属于专业技能较高的一种工作。目前,各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在建设方面都设置了相应的管理部门,然而仍然存在监管不到位,不能严格按照工作的要求进行规范化管理。此时,政府应该对各大卫生服务机构制定不同的监督管理的法规条例,形成科学的系统性的管理体系,使得卫生服务事业做到平稳可持续发展,增强他们的内在实力。
(二)构建多层次的医疗卫生覆盖体系
为了做到医疗卫生体系的全覆盖,我们应当按照各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的实际水平来制定与自己经济能力相适应的医疗体系。这不仅可以解决人民群众就医难的问题,而且可以最大程度上减轻当地政府的负担。此外,还可以实行让有支付能力的居民进行共同分担,这不仅可以鼓励人们积极参与,而且还能够降低整体的分担水平。针对城镇人口中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我们还应当建立一定的基本层次医疗保障,从而保护弱势群体的健康利益。在城镇医疗救助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中,我们也应当为其设置覆盖水平的上限,在鼓励在人们的财力不吃紧的情况下积极参与医疗服务,从而可以有效降低花费。
参考文献
[1]张赞宁.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可分三级——《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修改建议[J].医院院长论坛.2009(01).
[2]马进.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行到底[J].中国卫生资源.2011(02).
[3]隋殿军.顺利推进我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J].新长征.2009(04).
[4]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J]. 中国职业医学.2019(03).
作者简介:
王娜(1981.2),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陕西渭南,当前职务:科员,当前职称:英语三级笔译,学历:大学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