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学科间壁垒 推进专业群建设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陕西理工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的专业群建设改革创新为例,在专业群建设的具体过程中结合历史、旅游、地理、图书四种专业的学科基础,通过加强实践教学、开展考察活动、举办学术报告、召开学术会议、创建研究基地等方法贯通专业体系,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专业群建设创新之路。
  关键词:专业群建设;实践教学;学术活动;办学特色
  中图分类号:D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12-0189-02
  “所谓专业群就是由若干个专业技术基础相同或紧密相关,表现为具有共同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和基本技术能力要求,并能涵盖某一技术或服务领域的,由若干个专业组成的一个集群。”[1]专业群建设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共同建设,在这一过程中,教学和科研是专业群建设的重中之重。教学包括日常教学、实践教学、教学大纲、培养计划等各种教学活动,科研包含学术论文、科研专著、科研项目和各种各样的学术活动。陕西理工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在专业群建设的过程中对教学和科研两方面都非常重视,立足于目前拥有的历史学、旅游管理学、地理学、图书馆学四种专业的现状,结合各专业的知识体系和内容特点,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的方式推动专业群建设的发展,通过举办学术科研活动的方法促进各专业间的相互融合,推动陕理工文旅学院专业群建设改革创新。
  一、加强实践教学与专业群建设
  陕西理工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历史学专业和地理学专业联合构成了全时空综合研究体系,将二者运用到文化旅游产业开发上,催生了旅游管理学、图书馆学等学科专业的产生和发展。在办学过程中,文旅学院发现只有沟通专业、突破学科、强化实践、互相学习、群体建设,才能适应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建设专业群培养体系、沟通不同专业、融会贯通知识已是当代社会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专业群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需要行政、教育、教学、科研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加强实践教學则是推进专业群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当代大学生身处信息交流极为便利的时代,传统单一的专业知识早已无法满足学生无论课堂上还是生活中对各方面知识的渴望,书本上的东西更加应付不了当代风云变化下现实生活的需要。古语云:“学而优则仕”,虽然片面强调了封建时代学习为政治环境服务的思想,但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中国从古代时期教育方面就存在的学以致用的理念,强调理论学习应当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知识应当与实践相结合。“地方高校专业群建设应注意与向应用型学校转型紧密结合”[2]。因此,文旅学院利用学校所在地汉中市——拥有厚重历史底蕴、独特地形地貌、大量旅游资源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最具魅力的城市之一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旅游管理学、历史学、地理学、图书馆学的学科特色,组织各专业学生开展各类实践考察活动,在考察中拓宽专业视野,提高学术水平,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例如,在地理专业的考察活动中,带队教师会指导学生们运用平日所学专业知识,通过实地考察秦岭、巴山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汉水流域独特的水文、气候、植被等,对上述地区的地理特征有了专业的了解,收集了宝贵的专业数据,采集了大量的专业标本,并从相关历史文献记载入手分析考察地区地理环境的变化,同时要求学生将上述地区的军事地理、人物特性、事件反应等史地结合的知识依次当众进行讲解。在此过程中既提升了学生对于地理专业知识的认识,又增加了学生的历史知识;既开阔了学生的专业视野,又在实际动手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导游讲解的能力。史地结合、文理渗透,力争让学生全面了解所到之处在历史长河中的地理环境变迁,增强地理专业学生的历史知识和导游能力。在奉行实用主义的当今社会,面临“就业”这一当代大学生最敏感的问题时,相比于只注重培养学生某一种专业知识的方式,文旅学院沟通相关专业,在推进专业群建设的培养体系中发挥了优势,学生知识全面、就业面广、实践能力强已成为帮助他们找到理想工作的最佳保障,在历史讲授、导游讲解、地理研究、图书资料整合等工作方面,都表现出很强的优势。
  二、举办学术活动与专业群建设
  对于地方性高校来说,针对自身的学校特色和地方特色,通过举办各种学术活动进行学术研究,一方面可以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可以在学术和科研过程中沟通相关专业的联系,促进相关专业组成专业群攻克学术问题,实现学术研究与专业群建设的良性互动。陕理工文旅学院立足于自身现状,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汉中市的区域历史文化优势,发挥汉中市地处秦岭、蜀道、巴山、汉水之中的独特优势,通过建立涵盖历史学、旅游管理学、地理学的研究基地——“秦岭与蜀道文化研究中心”,着重于秦蜀古道这一区域的研究,将历史研究与旅游开发、地理考察结合起来,举办多种学术活动打破专业壁垒、贯通专业体系。
  1.举办学术报告。文旅学院不断聘请外校专家前来汉中市做学术报告,打破各专业间的壁垒,开阔师生的眼界,提高师生的学术研究水平。在选择专家的过程中,文旅学院着重选择靠近于秦岭与蜀道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为学生做学术报告,有利于文旅学院建设优势学科、突出办学特色、推动专业群建设发展的脚步。在近几年举办学术报告的过程中,文旅学院由内及外,从聘请校内相关专家入手调动起师生参加学术报告的积极性,再诚邀校外相关学者来校做报告,开阔视野、贯穿学科。每次举行学术报告时,院系都要求全院师生不分专业、不区别学科、人人必须参加,通过报告促进知识贯通,提起相关专业间互相学习的兴趣,激发起院系专业群建设的积极主动性。如文旅学院立足于汉中市的历史地位,请各方专家做了题为《秦蜀古道探究》《古代蜀道绘画研究》《秦蜀古道与丝绸之路》等精彩报告,使广大师生认识到汉中市是古栈道的汇聚地,陕理工文旅学院有着研究古栈道文化的独特优势,各专业能够以古栈道研究为核心进行学术合作和交流。并通过《现代地理研究特点与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秦岭历史文化解密》等精彩报告,使广大师生对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召开学术会议。陕理工文旅学院积极筹备,召开各级各类学术会议,用自己忙碌的实际行动推动学校的学术进程,一方面提高师生们整体的学术水平,另一方面通过邀请各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教师参会,既有利于从不同视角出发、全面地研讨学术问题,又有助于贯通各专业学科、推进院系专业群建设。各级各类学术会议不但增强了良好的学术风气,而且锻炼了院系各专业教师团结协作、克服困难的精神,促进了院系专业群建设的步伐,同时也增加了学校和汉中市的知名度,为学校发展工作增添了灿烂的一笔。近几年,汉中市在全国的旅游地位不断提高,旅游业获得省、市政府空前重视。汉中市每一次旅游发展的宣传、策划、考证、管理、分析过程,陕理工文旅学院都参与其中。无论是院系、学校还是省、市政府所举办的学术会议中,文旅学院四大专业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旅游管理专业从汉中市当前的旅游开发现状入手,研究汉中市如何利用历史资源、发挥地理优势、策划旅游进程、开发旅游产业;历史专业从汉中市这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背景入手,研究汉中市的历史地位、历史遗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地理专业从汉中盆地的地理位置入手,研究汉中市交汇川陕两省、汇聚秦巴山脉、发源汉水流域的独特地理环境;图书馆学专业利用现代化图书资料整理分析手段,搜集网络信息资料,整合相关专业知识,为学术成果出炉提供最坚实的学科信息保障。四大专业借助相关学术会议,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专业作用,既对城市的发展建设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产生了实际的经济效益,又在实践中打破了学科壁垒,分工协作,为专业群建设注入了强劲的推动力。
  3.创建学术研究基地。陕理工文旅学院在多年的科研基础上,融合各专业力量,积极创建学术研究基地,在学校和相关院系的共同努力下,力争将“秦岭与蜀道文化研究中心”早日建成陕西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将学术研究和专业群建设推上一个更高的层次。秦岭与蜀道文化研究中心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与专业群建设配套的四大研究领域:一是秦岭与蜀道文化遗产与陕南旅游开发研究,集合旅游学、历史学、地理学三大学科优势,全方位多层次开发汉中及陕南的旅游资源,特别是在市县两级旅游发展规划和大型景区规划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二是“西三角”及陕南区域经济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将自然、文化、历史、经济四者结合起来,全方位立体化地发掘县域的特色优势,寻求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三是秦巴山地的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区研究,利用历史学、旅游学、地理学、经济学四大学科的集成优势,从大时空的角度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四是两汉三国文化遗产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与两汉三国历史研究相结合。无论哪一个研究方向,都时时贯穿着学科整合与专业群建设的步伐。
  三、结语
  陕西理工大学针对自身的特点制定了“有别于重点院校和高职院校的应用型人才质量标准”,提出了“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要有比较宽的基础,但在某一方面上要很深”的见解主张,文科教师教育专业必须努力培养大学生应用型人才的素质和能力。高校在建设专业群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学校现有专业数量和结构层次,兼顾二级学院的建制,构建学校的专业群”[3]。陕西理工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在专业群建设的具体过程中结合历史、旅游、地理、图书四种专业的学科基础,通过加强实践教学、开展考察活动、举办学术报告、召开学术会议、创建研究基地等方法贯通专业体系,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专业群建设改革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谷柏玲.地方普通高校专业群建设模式初探——以黑河学院商务外语专业群建设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33(4):8.
  [2]谷柏玲.各国职业教育新体系对我国高校专业群建设启示[J].亚太教育,2015(32):115.
  [3]梅亞明.高校专业群的集约建设[J].教育发展研究,2006(17):68.
其他文献
摘 要:民族心理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最大的心理特点,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认同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语境。因此,进行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基于民族心理的客观事实,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要基于民族心理关怀,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育德和育心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1]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民族心理关怀;亲和力;四个相结合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 要:斯宾诺莎把他的哲学的目的规定为人类的自由与解放,他以人为出发点系统地考察了国家起源和政体等概念,建立起“新”的伦理学和政治学。实现人的自由只能通过理性认识必然而不是禁欲的方式,民主政体则是自由和理性最契合的政体,是实现自由的最佳手段。  关键词:自然权利;国家;政体;自由  中图分类号:B5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12-0094-02  处于封建神
期刊
摘 要:单位型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发展与社区治理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华大社区紧紧围绕建设“服务型党组织”这一目标,从服务功能、服务载体、服务方式、服务机制等方面着手,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也面临自身队伍建设及办公资源短缺等问题。为了保障社区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要不断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完善社区工作机制,创新社区服务方式,形成多元联动治理,并争取上级部门和高校的大力支持。  关键词:高校单位型;
期刊
摘 要: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不仅需要职业法律人,也需要普通民众信仰法律,而中小学生法律信仰的培育是全民法治观念提升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小学生法治宣讲团”的运行将有助于落实中小学社会主义法治教育,完成普法教育目标。依托高校的教育资源,组织专业教学团队,广泛吸收职业法律人参与其中,形成稳定的“法治宣讲团”讲师资源库。明确法治宣讲内容,使法律知识具有体系性,保证法律知识的丰厚性,贴合中小学生的生活实际
期刊
摘 要:七三一部队档案主要是指由七三一部队在战时及战后开展罪恶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涉及种类多样、内容丰富的真实记录,是揭露七三一部队进行人体实验和细菌战罪行的真实凭证,是日本侵华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战后,因七三一部队战时绝密性,撤退时焚毁资料及日美交易等一系列外部因素,特别是战后日本国内对此事的态度,致使文献档案征集工作举步维艰。本文重点从七三一档案征集、整理、利用及出版的实际工作角度切入,评估其
期刊
摘 要:文章结合大数据的时代背景,归纳出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主体目标是要从增强大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大学生的信息技能、提升大学生的信息利用能力和增强大学生的信息道德意识四个方面来落实。提出了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相应策略。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图书馆是;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12-0181-0
期刊
摘 要: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在西方政治制度的构建上起着巨大的弥补作用。二战以后,政府对国家政治经济干预逐步增强,使得西方的自由主义传统遭受了强烈的冲击,人们在继续坚持诸完备学说的观念还是遵守政府的正义中难以抉择。罗尔斯正是通过政治自由主义的构建来指引处在茫然无措中的人们认识到诸完备学说与政治之间的关系,通过罗尔斯的指引,确保人们在政治立场和学术立场上做出最合乎理性的选择。  关键词:政治自由主
期刊
摘 要: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作为当前城市社区管理的创新,有效地推动了城市社区治理的现代化。衡水市杨树社区作为较早实施网格化管理的城市社区之一,在管理中积累了重要的经验,但也出现了社区成员参与意识不强、参与渠道不畅以及参与主体结构不均衡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由于政府定位不清、社区利益机制缺失以及社区居民归属感的缺失所导致。杨树社区所存在的问题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因此,在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从政府、社区
期刊
摘 要:自2008年大学生村官政策出台以来,大学生村官群体成为备受关注的特殊群体。运用需求理论对陕西省X市村官政策调整前后村官需求现状的分析,发现政策性引导机制的缺失导致大学生村官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价值实现等需求不足。因此,要通过提高待遇、建立角色引导机制、制度保障身份、细化考核机制等途径不断完善大学生村官政策,让他们真正扎根农村,为推动农村建设发挥效用。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身
期刊
摘 要:环卫工人作为城市社会不可缺少的劳动群体,常被视为城市的底层人群。他们生活于城市社会的边缘,往往会被人们所忽视。这就造成部分环卫工人自我归属感的缺失。文中在分析环卫工生存状况的基础上,从心理、经济、社会、权益等方面具体分析了环卫工的社会支持的缺失,并探讨环卫工社会支持网络缺失的原因,为了改变环卫工弱势地位,必须构建环卫工社会支持网络。  关键词:环卫工;社会支持;缺失;构建  中图分类号:C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