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西地区红格层状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

来源 :地球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yan12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格岩体赋存有大型钒钛磁铁矿床,在橄辉岩相带和辉石岩相带底部有铂族元素(PGE)的矿化,是攀西层状岩体中重要的岩体之一。系统分析了红格层状岩体不同岩相带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探讨了岩浆的结晶分异演化过程,提出岩体主体上是由一个岩浆房经正常的结晶分异形成的,底层的硫化物富集带和中上层位的钒钛磁铁矿是岩浆结晶分异产生的堆积相,并非是岩浆多次脉动式补给的结果。
其他文献
利用旋转非惯性系中的基本动力学方程,导出在定轴旋转参照系中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以及物体动量守恒和动量矩守恒的条件.
报道了采用酸溶和碱熔分解硅酸盐岩石样品,用ICP-AES和ICP-MS联合测定岩石的主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分析方法,酸溶方法检出限低,能准确分析除SiO2以外的其他主元素和40余种微量元素;
对滇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的主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主元素Al2O3、Fe2O3和K2O在红色粘土剖面中共迁移同沉淀,SiO2的变化却与它
“善”的概念具有多种含义,在西方哲学和伦理学上有着不同的定义。摩尔采取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对“善”的定义问题。与此不同的是,海德格尔对“善”也有不同于传统伦理学的理解.他
NaSch模型是一种描述单车道高速公路交通的概率性元胞自动机,但它不能再现实际交通中出现的同步流现象,研究表明:改变NaSch模型的基本演化次序后,开放性边界系统在高产生概率和高
对鄂东南铜矿集区的山间谷地、长江冲积平原和低山丘陵三种地形土壤的系统测定表明:(1)土壤母质是影响土壤全量铜的主要因素,土壤有效态铜总体上受土壤全量铜的制约;在相同地
利用动态反复浸提模拟实验研究了4种红壤中固相铝的活化过程.结果表明,红壤酸化程度与土壤表面交换性铝呈正相关关系.当高强度外源H+输入土壤后,有机铝和无机铝均可活化.浸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