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建设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tang4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一科趣味性十足的科目,但同样也具备着挑战与困难。一节数学课应该怎样准备,该怎样上好,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徜徉在数学的海洋?经过多年的磨砺,提高课堂效率成了笔者教学生涯中经常思考的问题,而教学经验的累积,也让笔者积攒下了自己的一些成果。
  精确分析教材
  分析教材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完成教学设计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北师大的教师用书中,就将教材分析得特别详细,它会就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给出相应的课堂情境,以及为了达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配备的例题、习题、步骤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等给出相应的建议。这为教师提前备课提供了依据和方法。
  研究大纲,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的 就笔者所使用的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师用书而言,它为教师上好一节课提供了很多条件,在每一章的开头都会给出《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本章的教学目标;给出根据学生特点而设计出的设计思路,并给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整本教材大纲以及数学教师用书中每一节课都会给出详细的教学目的,使教师学习体会加入自己独特的思想,并将数学思想同例题、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数学思想。
  从整体出发,系统分析和研究教材 数学是一门环环相扣的学科,教师对教材的编排要有一定的研究,明白编写者整个初中数学系统的编排、每一册书的编排、每一章的编排,甚至每一课时的编排。只有系统地分析出教材想要达到的目的,才能对要上的这节课的前沿和后续有所了解,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
  备课突出重难点 一节数学课,不管是选择传统的讲授式,还是新潮的教学模式,其最终目的都是帮助学生更快、更好、更准确地掌握好这一节课的重难点。所以,对每一节教材分析时,都要重点解读例题,分析例题中所蕴含的重难点是怎样通过例题展现出来的,要让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要求让学生采用什么方法去掌握和巩固。
  创造性使用教材 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对于教材的分析亦是如此。教材编写者有教材编写者的认识,而每一位教师又会在教材自身所具备的特点上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只要是好的,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的,就值得提出、应用。这也就是要求每位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比如:笔者听一节青年教师汇报课时,内容是《整式的乘法》第三课时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这位教师并没有根据课本上长方形面积的三种表达形式来教授,而是让学生根据四个不同面积的小长方形拼凑出面积最大的长方形,这种对教材的使用方法,不仅仅让学生动脑甚至还动手操作,更能加深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
  注重情境创设
  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师讲什么,学生记什么,对于为什么会想到这样去做,全然不知。缺少问题原因的引导,缺少对事物的刨根问底,自然也就无法获得数学素养的提升。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为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所以才学习这一课。教师经过情境的创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乐于跟随教师的引导去探究这一课,比起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传统“填鸭式”教学,更加活泼有趣!在北师大版的数学教材中,每一节课都会提出一个问题情境,以供给教师采用,这些问题情境是以学生自身和周围的自然现象、社会生活、数学或者其他学科中的问题为知识学习的切入点,突出数学与现实世界、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及知识的由来,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并引导他们的思维指向将要学习的新知识。
  注重知识延展性
  初中数学的编排是非常系统的,每章知识都或多或少有关联。所以,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往往会以旧知识的复习作为引入,当然并不是遇到的问题都能拿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就能解决的。例如:在《探索规律》中就出现了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等知识,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所以教师要将其延展开来,直接告诉他们等差数列和的公式并要求记忆。这种对知识的拓展不是增加了难度,而是调动起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从而更全神贯注地听课,达到了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关注学生思维过程
  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是他们真正动用自己思维的过程。教师不能一味地追求学生解决问题的结果,更应该注重过程,在问题解决过程出现错解时,要帮助学生分析出错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解答,并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比较,实现对知识认知的深化。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刚刚升入初一的学生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去分母漏乘、去括号符号出错、移项忘变号的问题,所以笔者专门准备了6道解方程的计算题,要求学生就利用20分钟的时间完成,剩下的二十分钟抽出几分钟对答案,剩下的时间由学生自己去分析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并拿着自己的小卷站起来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说出自己出错的共性问题和特性问题。这一节课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受益颇多。教学要的不仅仅是一个结果,更注重的是过程,了解了学生做题的整个思维过程,教师自然而然就会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从而能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帮助学生解决他们的问题,查缺补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北重二中)
其他文献
学校教育如何为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是所有教育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更是从事教育行政管理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落实六大惠民政策阿拉善经济开发区九年一
四川省广元市国学研究会成立大会在市文化艺术中心五楼举行,为地域城市文化品位的提升搭建了更高平台,为文化与经济兼容并蓄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空间。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可见校长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性。校长创新意识的高低,事关教育改革的成败。所以,创新型校长,对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校长必须成为学校的领导者,创新教育的设计师。  作为管理型的校长和作为创新型的校长是截然不同的。管理型的校长,重在把错综复杂的事务秩序化,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等,使学校全部工作持续、稳定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由此产生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期中存在的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据了解,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两千万人,由于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失,这些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怎么才能使留守儿童有一个正常、健康的心理,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已成为一个十分现实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农村教育工作者热点关注的问题。根据笔者的观察,农村留
古往今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是先哲用来激励一代又一代学子的至理箴言。然而,当“学海”变异为遥无际涯的“题海”时,学生身处其中却逐渐失去了目标,在他们眼里何处是岸,也许是一个永远的问号。尤其是在减负增效,大力实施课改,积极倡导愉快学习的今天,人们已达成共识,“题海”战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也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发展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习题设置原则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