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为公则灵。斯是公仆,服务于民。脚步迈基层,民情入脑深。谈笑有百姓,往来无私情。可以明实况,察真情,无谎报之乱耳,无偏颇之爱心。繁森焦裕禄,赢得万人钦。众人曰:公仆精神!”类似于《公仆铭》,模仿《陋室铭》的段落,或许我们已经见过了好几个版本。
犹如“千里江铃一日还”“工到自然成”之类的广告,我们可能也早已耳熟能详了。随着知识大爆炸时代的到来以及网络的飞速发展,更新式“COPY”话语越来越多。
这期,我们介绍写作的另一种方法:仿拟。通过以上例子,不难理解仿拟:即仿效现成的语言格式而创作出新语言的修辞格,它可以简单地分为:词语仿拟、句子仿拟、篇章仿拟。
请看下面例子:
1. 一个阔人说要读经,嗡的一阵一群狭人也说要读经。岂但“读”而已矣哉,据说还可以“救国”哩。
(鲁迅 《这个与那个》)
2. 但是“疾恶太严”,“操之过急”,汉的清流和明的东林,却正以这一点倾败,论者也常常这样责备他们。殊不知那一面,何尝不“疾善如仇”呢?
(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3. 满心“婆理”而满口“公理”的绅士的名言暂且置之不论不议之列,即使真心所大叫的公理,在现今的中国,也还不能救助好人。
(鲁迅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4. 假设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5.想到生的乐趣,生固然可以留念,但想到生的苦趣,无常也不是恶客。
(鲁迅《无常》)
鲁迅文字的仿拟别有一番辛辣讽刺、诙谐幽默风味,充分展示了个人坚定的阶级立场。 句1“狭人”仿“阔人”,无情地讽刺了替反动统治者鼓吹尊孔读经的文人;句2“疾善如仇” 反仿“疾恶如仇”,表达强烈;句3“婆理”仿“公理”,不仅讽刺强烈,还不失幽默风趣、生动活泼;句4 “他信力”、“自欺力”仿造 “自信力”,可谓是“一词多仿”; 句5 “苦趣”仿“乐趣”,表达旧社会人民生活的苦。
6.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一级又一级,是乐趣也是苦趣,好像从我有生命以来就在登山似的,迈前脚,拖后脚,才不过走完十八盘。
(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可见,模仿”乐趣”造词“苦趣”的不只一人。
7.男同志们笑她们说:“嘿,你们演‘白毛女’都不用化妆了!”她们也笑男同志,“还说哩!你看,你们不是‘白毛男’吗?”
(魏巍 《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
“白毛女”联想出“白毛男”岂不风趣活泼?
通过这7个例子,可以容易地知道仿词是比照已有的词语,临时仿造出新词语。它不仅能给人新鲜感,还能为语句平添情趣。在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我们也能找见好多“仿拟”的影子:
8.林黛玉道:“你的那些姑娘们也该教训教训,只是我论理不该说。今儿得罪了我的事小,明儿宝姑娘来,什么贝姑娘来,也得罪了,事情岂不大了。”
(曹雪芹 《红楼梦》)
9. 宝玉见问,一时解不来,因问:“什么‘暖香’?”黛玉点头叹笑道:“蠢才,蠢才!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他?”
(曹雪芹 《红楼梦》)
10. 李嬷嬷站住,将手一拍,道:“你说说,好好的,又看上了那个种树的什么‘云哥儿’‘雨哥儿’的,这会子逼着我叫了他来。明儿叫上房里听见,可又是不好。”
(曹雪芹 《红楼梦》)
11. “我是横了心的,当着众人在这里,我这一辈子,别说是宝玉,就是 ‘宝金’、 ‘宝银’、 ‘宝天王’、 ‘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着我,一刀子抹死了,也不能从命!”
(曹雪芹 《红楼梦》)
12. 一语未完,只见宝玉头上带着大箬笠,身上披着蓑衣。黛玉不觉笑了:“哪里来的渔翁!”
(曹雪芹 《红楼梦》)
13. 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了。”及说了出来,方想起话未忖夺,与方才说宝玉的话相连,后悔不及,羞的脸飞红,便伏在桌上嗽个不住。
(曹雪芹 《红楼梦》)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运用仿词手法可见一斑:以丰富的表现力,更好地刻画了人物,推动了情节发展,取得了明快犀利、情趣盎然的艺术效果。
其实,仿拟修辞早在古代就已开始得以被文人们使用了。
14.明朝张岱曾模仿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作诗一首:
山不山来楼不楼,西湖歌舞一时休!
暖风吹得死人臭,还把杭州作汴州。
林升诗原文如下: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仿句就是仿照已有的句式、语气、修辞等,临时创造新的结构相同的句子或段落。
请大家自行比较下面几个句例:
15.
①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 《白头吟》)
②今岁花似去年好,去年人到今年老。
(岑参《韦员外家花树歌》)
③今年花似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欧阳修 《浪淘沙》)
16. ①暗入无路山,心知有花处。
(卢纶 《送吉中孚归楚州旧山(中孚自仙官入仕)》)
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游山西村》)
③花落寻无径,鸡鸣觉有村。
(耿湋 《仙山行》)
怎样才算是仿文呢?所谓仿文,就是指依据原作的语言形式,改变原作内容,重新谋篇立意,创作出体式相同、风格迥异的新诗文。常见的仿文形式是模仿古诗词。
请大家看一篇高考作文:
17.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五岁进小学,九岁入省中,十五游南大,二十研究生。此生条件好,工作不愁找。东家婆也夸,西家婶也赞。姐弟笑盈盈,父母乐呵呵!”好事人相承,传遍南京城。
父母笑口开:“咱娃是块宝,样貌长得好。学习成绩棒,奖状没处放。工作随你挑,美女随你找。”
此生脾气牛,心志过云头。堂上启父母:“儿子体质娇,犹需多煅造。家中条件好,滴滴父母汗;儿子要独立,想吃自己饭。”
父母大张口,婆婶都曰奇,姐弟不作声,外人只相疑。父母无奈何,只得随儿意:“孩儿已长成,应该靠自身。独立也可以,不出南京门!”
此生不乐意,以背对双亲:“二老误儿意。儿子想独立,立志去西北。国家政策好,西部旺气开。儿子肯吃苦,一定能成才。”
“西部大开发?”二老心相疑,万分不乐意。东边招大娘,西边请阿婆,南边望二爷,北边喊三叔,亲戚聚一堂,都为此儿忙。
二爷开尊口:“西部有啥好?环境太恶劣,困难一重重。我去十五年,归来两袖风!”
大娘也帮腔:小子相貌好,潘安比不了,人品没得说,城中很难找。又是研究生,还愁没人要?”
此生意志坚,就是不松口。任凭谁来说,就是不回头。
不是此生倔,而是心高远。他对大家说:“大爷大娘们,叔叔婶婶们,城中安乐窝,小子并不爱。国家搞建设,急急要人才。我想去西部,越想越应该。东西是一家,都属大中华。东部要发达,西部不能差;如果差距大,国家就要垮。套用鲁迅话:我不建西部,谁来建设她!中华要腾飞,建设是关键。孩儿意志坚,长辈壮我行!”
众人听此言,倍感心灵撼。此子之选择,令人心底叹。心灵之选择,实在不简单。众人支持他,西部去登攀。孔雀向西飞,今朝更好看。
考生敢于创新、敢于突破,模仿《孔雀东南飞》,用乐府诗完成了别具一格的高考作文,充分为大家展示了一位立志投身于西部大开发的青年的 “心灵选择”。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江苏考生,写出有模有样的《孔雀东南飞》。但只要我们在明显处注意细微的关注,也可以“纺织”出能让阅卷者眼前一亮的精彩文章来。其中,效果最明显的一招就是文章标题的仿拟了。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题好一半文”,为了使作文题目精炼,夺人眼球,很多人可能会想引用现成内容作标题,但可能会遇到难处。这时,我们可以采用仿拟修辞制定文章标题,不仅富有新意,给人新奇感,还能起到预期效果。如,1992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文章标题《莫把令箭当鸡毛》,1999年第3期《演讲与口才》文章标题《为“笑”消得伊憔悴》。
考场上,模仿古诗词名句做标题也很常见。如,《怎一个“情”字了得》巧妙把“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愁”换为“情”;《尝鼎一脔》化用了“尝一脔而知一鼎”;《大隐隐于市》来自“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此外,还有《都是诚信惹的祸》、《诚信,爱你没商量》、《诚信漂流记》、《月若有情月长吟》、《心星点灯》、《归来吧,理性的光辉》、《莫让感情蒙住了眼睛》、《梦访伯乐吟留别》等。在擦亮文章“眼睛”的同时,也在为阅卷老师擦亮眼睛。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仿拟这种创新语言的有效途径,只要在作文训练中运用得当了,就能令你笔下生花。但请记住:仿拟要注重形神兼备,切不可“鸡毛当令箭”。
犹如“千里江铃一日还”“工到自然成”之类的广告,我们可能也早已耳熟能详了。随着知识大爆炸时代的到来以及网络的飞速发展,更新式“COPY”话语越来越多。
这期,我们介绍写作的另一种方法:仿拟。通过以上例子,不难理解仿拟:即仿效现成的语言格式而创作出新语言的修辞格,它可以简单地分为:词语仿拟、句子仿拟、篇章仿拟。
请看下面例子:
1. 一个阔人说要读经,嗡的一阵一群狭人也说要读经。岂但“读”而已矣哉,据说还可以“救国”哩。
(鲁迅 《这个与那个》)
2. 但是“疾恶太严”,“操之过急”,汉的清流和明的东林,却正以这一点倾败,论者也常常这样责备他们。殊不知那一面,何尝不“疾善如仇”呢?
(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3. 满心“婆理”而满口“公理”的绅士的名言暂且置之不论不议之列,即使真心所大叫的公理,在现今的中国,也还不能救助好人。
(鲁迅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4. 假设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5.想到生的乐趣,生固然可以留念,但想到生的苦趣,无常也不是恶客。
(鲁迅《无常》)
鲁迅文字的仿拟别有一番辛辣讽刺、诙谐幽默风味,充分展示了个人坚定的阶级立场。 句1“狭人”仿“阔人”,无情地讽刺了替反动统治者鼓吹尊孔读经的文人;句2“疾善如仇” 反仿“疾恶如仇”,表达强烈;句3“婆理”仿“公理”,不仅讽刺强烈,还不失幽默风趣、生动活泼;句4 “他信力”、“自欺力”仿造 “自信力”,可谓是“一词多仿”; 句5 “苦趣”仿“乐趣”,表达旧社会人民生活的苦。
6.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一级又一级,是乐趣也是苦趣,好像从我有生命以来就在登山似的,迈前脚,拖后脚,才不过走完十八盘。
(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可见,模仿”乐趣”造词“苦趣”的不只一人。
7.男同志们笑她们说:“嘿,你们演‘白毛女’都不用化妆了!”她们也笑男同志,“还说哩!你看,你们不是‘白毛男’吗?”
(魏巍 《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
“白毛女”联想出“白毛男”岂不风趣活泼?
通过这7个例子,可以容易地知道仿词是比照已有的词语,临时仿造出新词语。它不仅能给人新鲜感,还能为语句平添情趣。在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我们也能找见好多“仿拟”的影子:
8.林黛玉道:“你的那些姑娘们也该教训教训,只是我论理不该说。今儿得罪了我的事小,明儿宝姑娘来,什么贝姑娘来,也得罪了,事情岂不大了。”
(曹雪芹 《红楼梦》)
9. 宝玉见问,一时解不来,因问:“什么‘暖香’?”黛玉点头叹笑道:“蠢才,蠢才!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他?”
(曹雪芹 《红楼梦》)
10. 李嬷嬷站住,将手一拍,道:“你说说,好好的,又看上了那个种树的什么‘云哥儿’‘雨哥儿’的,这会子逼着我叫了他来。明儿叫上房里听见,可又是不好。”
(曹雪芹 《红楼梦》)
11. “我是横了心的,当着众人在这里,我这一辈子,别说是宝玉,就是 ‘宝金’、 ‘宝银’、 ‘宝天王’、 ‘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着我,一刀子抹死了,也不能从命!”
(曹雪芹 《红楼梦》)
12. 一语未完,只见宝玉头上带着大箬笠,身上披着蓑衣。黛玉不觉笑了:“哪里来的渔翁!”
(曹雪芹 《红楼梦》)
13. 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了。”及说了出来,方想起话未忖夺,与方才说宝玉的话相连,后悔不及,羞的脸飞红,便伏在桌上嗽个不住。
(曹雪芹 《红楼梦》)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运用仿词手法可见一斑:以丰富的表现力,更好地刻画了人物,推动了情节发展,取得了明快犀利、情趣盎然的艺术效果。
其实,仿拟修辞早在古代就已开始得以被文人们使用了。
14.明朝张岱曾模仿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作诗一首:
山不山来楼不楼,西湖歌舞一时休!
暖风吹得死人臭,还把杭州作汴州。
林升诗原文如下: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仿句就是仿照已有的句式、语气、修辞等,临时创造新的结构相同的句子或段落。
请大家自行比较下面几个句例:
15.
①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 《白头吟》)
②今岁花似去年好,去年人到今年老。
(岑参《韦员外家花树歌》)
③今年花似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欧阳修 《浪淘沙》)
16. ①暗入无路山,心知有花处。
(卢纶 《送吉中孚归楚州旧山(中孚自仙官入仕)》)
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游山西村》)
③花落寻无径,鸡鸣觉有村。
(耿湋 《仙山行》)
怎样才算是仿文呢?所谓仿文,就是指依据原作的语言形式,改变原作内容,重新谋篇立意,创作出体式相同、风格迥异的新诗文。常见的仿文形式是模仿古诗词。
请大家看一篇高考作文:
17.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五岁进小学,九岁入省中,十五游南大,二十研究生。此生条件好,工作不愁找。东家婆也夸,西家婶也赞。姐弟笑盈盈,父母乐呵呵!”好事人相承,传遍南京城。
父母笑口开:“咱娃是块宝,样貌长得好。学习成绩棒,奖状没处放。工作随你挑,美女随你找。”
此生脾气牛,心志过云头。堂上启父母:“儿子体质娇,犹需多煅造。家中条件好,滴滴父母汗;儿子要独立,想吃自己饭。”
父母大张口,婆婶都曰奇,姐弟不作声,外人只相疑。父母无奈何,只得随儿意:“孩儿已长成,应该靠自身。独立也可以,不出南京门!”
此生不乐意,以背对双亲:“二老误儿意。儿子想独立,立志去西北。国家政策好,西部旺气开。儿子肯吃苦,一定能成才。”
“西部大开发?”二老心相疑,万分不乐意。东边招大娘,西边请阿婆,南边望二爷,北边喊三叔,亲戚聚一堂,都为此儿忙。
二爷开尊口:“西部有啥好?环境太恶劣,困难一重重。我去十五年,归来两袖风!”
大娘也帮腔:小子相貌好,潘安比不了,人品没得说,城中很难找。又是研究生,还愁没人要?”
此生意志坚,就是不松口。任凭谁来说,就是不回头。
不是此生倔,而是心高远。他对大家说:“大爷大娘们,叔叔婶婶们,城中安乐窝,小子并不爱。国家搞建设,急急要人才。我想去西部,越想越应该。东西是一家,都属大中华。东部要发达,西部不能差;如果差距大,国家就要垮。套用鲁迅话:我不建西部,谁来建设她!中华要腾飞,建设是关键。孩儿意志坚,长辈壮我行!”
众人听此言,倍感心灵撼。此子之选择,令人心底叹。心灵之选择,实在不简单。众人支持他,西部去登攀。孔雀向西飞,今朝更好看。
考生敢于创新、敢于突破,模仿《孔雀东南飞》,用乐府诗完成了别具一格的高考作文,充分为大家展示了一位立志投身于西部大开发的青年的 “心灵选择”。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江苏考生,写出有模有样的《孔雀东南飞》。但只要我们在明显处注意细微的关注,也可以“纺织”出能让阅卷者眼前一亮的精彩文章来。其中,效果最明显的一招就是文章标题的仿拟了。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题好一半文”,为了使作文题目精炼,夺人眼球,很多人可能会想引用现成内容作标题,但可能会遇到难处。这时,我们可以采用仿拟修辞制定文章标题,不仅富有新意,给人新奇感,还能起到预期效果。如,1992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文章标题《莫把令箭当鸡毛》,1999年第3期《演讲与口才》文章标题《为“笑”消得伊憔悴》。
考场上,模仿古诗词名句做标题也很常见。如,《怎一个“情”字了得》巧妙把“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愁”换为“情”;《尝鼎一脔》化用了“尝一脔而知一鼎”;《大隐隐于市》来自“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此外,还有《都是诚信惹的祸》、《诚信,爱你没商量》、《诚信漂流记》、《月若有情月长吟》、《心星点灯》、《归来吧,理性的光辉》、《莫让感情蒙住了眼睛》、《梦访伯乐吟留别》等。在擦亮文章“眼睛”的同时,也在为阅卷老师擦亮眼睛。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仿拟这种创新语言的有效途径,只要在作文训练中运用得当了,就能令你笔下生花。但请记住:仿拟要注重形神兼备,切不可“鸡毛当令箭”。